本報記者 蔣藍/文 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
提要
為迎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東安湖體育中心目前已逐漸恢復了正常施工水平,各處場館正在緊張建設當中。
據主場館設計團隊負責人蔣玉輝介紹,大運會「一場三館」的設計,凸顯了「國際標準、中國風尚、川蜀韻味」12字,採用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高度融合的方式,一方面體現成都獨特的歷史底蘊,另一方面展現成都作為科幻之都的科技感。
以場館為載體,成都市體育事業已步入高端化、國際化發展的快車道,明年大運會的舉辦,定將加快成都高標準打造世界賽事名城的步伐。
嘉賓
蔣玉輝,第31屆大運會開、閉幕式場館——東安湖體育公園體育場項目主創設計團隊負責人。1973年生於成都。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體育建築設計研究中心總建築師;兼任中國建築學會體育建築分會理事,天津大學、重慶大學研究生導師等。主持設計的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常州體育會展中心、鄭州奧體中心、中國現代五項賽事中心等大型體育項目獲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其中常州體育會展中心榮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
對話
「一場三館」凸顯川蜀韻味
記者(以下簡稱記):去年底,成都市龍泉驛區東安湖板塊最新控制性詳細規劃公布,總用地面積10.25平方公裡(約15375畝)。
蔣玉輝(以下簡稱蔣):根據這一規劃,以東安湖生態公園為核心,構建「一湖三岸」的東安新城。202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舉辦前,東安新城將建設完成「11146行動計劃」,以滿足賽事需要。這包括1條成都城市東西軸線,成為場館最主要的進出通道;1個環湖公園,湖面面積108公頃;1座體育中心,包括體育場、多功能體育館、遊泳跳水館、小球館;4組建築群,主要為媒體中心、劇院、圖書館、賽事配套酒店;6條主要城市道路,總長度約12.8公裡。
成都大運會一共有12個新建場館以及37個場館改造項目,其中東安湖體育中心主場館的設計由西南院獨立完成。
記:作為主創設計團隊負責人,你當初是如何考慮的?
蔣:自2018年以來,我已記不清去過多少次東安湖了,反正兩三天就要去一次。四年一屆的成都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今年將在龍泉驛區舉行,為配合這一賽事,我和設計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場館設計方案,既有利於各區(市)縣競技體育水平的提升,也能有效促進成都市體育事業全面發展。按照部署,我們在城市運動會場館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再進行調整、細化,對標「一場三館」的國際水準,等於把成都市的遠期體育場館建設規劃予以提前。我們收集了世界各地能收集到的體育場館設計資料,包括即將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32屆夏季奧運會的場館資料。
記:大運會「一場三館」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全球招標,你們的設計針對性是什麼?
蔣:我們的設計凸顯了12個字:國際標準、中國風尚、川蜀韻味。一切方案緊緊圍繞這一核心進行。東安湖體育公園選址於成都市東進重要區域龍泉驛區東安湖片區,距大運村約10公裡。按照「堅持國際一流,彰顯地標特色、時代價值和體育精神」的總體要求,成都市後來收到國內外16個設計方案,經過激烈競爭,西南院體育建築設計研究中心設計的「飛碟」造型大運會主體育場方案勝出。
古蜀文明的現代演繹
記:如何想到採用「飛碟」造型?
蔣:文化是建築的靈魂。體育場更是立體的文化載體。我經常觀看一些科幻大片,「飛碟」帶來的神秘性與時尚性,非常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想像。我認為,主場館具有科技感、國際感、科幻感,而「飛碟」將成為這些理念落地的重要符碼。
另外,如何將神秘的古蜀文明予以現代性演繹,並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了解,是我們苦苦思考的重中之重。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是東方太陽神崇拜的象徵,應該讓世界更多的人知曉,因為蜀地太陽崇拜與世界上很多民族的太陽崇拜是殊途同歸的。讓「太陽神鳥」與「飛碟」齊飛,將收到1+1大於2的效果。
記:我發現主場館內外均有「太陽神鳥」。
蔣:是的。在飛機上肯定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場館頂的「太陽神鳥」,採用的是醒目的釉面彩色玻璃,玻璃屋頂面積27900平方米。而在體育場室內的挑拱吊頂上,也有一樣的神鳥圖案。建築材料採用的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印染成白灰色,場內吊頂膜面積達26300平方米。這樣可謂內外結合、立體展現了古蜀文明。體育場直徑245米的透光屋頂上,具有厚重歷史沉澱的文化符號承載於一個極具科技感和未來感的「飛碟」之上,形成強烈的時空跨度。
觀眾穿過時光隧道般的休息廳到達主場內,巨型而輕盈的太陽神鳥屋頂映入眼帘,這樣的設計體驗也有別於其他任何一個體育場。到了晚上,發光的「太陽神鳥」頂棚屋蓋則如騰空的「飛碟」閃耀夜空。
記:此外如何進一步展現成都的三千年?
蔣:主場館設置有各種聲、光、電設施,可以呈現絢爛、多變、壯麗的歷史與「天人合一」的場景,讓觀眾感覺到古今時空的穿越。
總體的「一場三館」方案,總建築面積約32.5萬平方米,總佔地面積約678畝。其中「一場」為4萬座綜合運動場,「三館」為1.8萬座多功能體育館、5000座遊泳跳水館和綜合小球館。所有場館均按單項國際錦標賽賽事標準設計和建設,具備舉行開、閉幕式以及田徑、籃球、足球、體操、遊泳跳水等功能。
見山見水的公園式場景
記:你在設計當初充分考量了城市公園與體育場館的關係?
蔣:去年11月,《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條例(草案)》公布,向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徵求意見建議,對公園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進行了規範和要求。針對公園城市建設制定地方條例,成都市的做法屬全國首創。
東安湖體育中心設計構思上採用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高度融合的方式,既體現成都獨特的歷史文化,又展現成都作為科幻之都的科技感,主場館設計方案充分體現擁抱青春的大運主題、悠久燦爛的本土文化和面向未來的時代精神。在設計理念上,我們強調建築的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注重建築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強調人在建築中的內部空間體驗。在建築內部可遠望龍泉山和城市遠景,營造觀山攬湖的絕佳視野。東安湖體育中心可以推動體育產業在成都的全面發展,為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助力。
首先,考慮到室內視野的通達性。室內的立面、幕牆採用了橫向的鋁合金格柵設計,由於採用了截面形式,從外面向裡看,透視度不高,但從裡面向外看,視野可以增加10%以上。
其次,要考慮「通而不透」的美學效應。可以保留一分天真,或者保留一點豁然,室外東安湖的粼粼波光,遠處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若隱若現,這是對東方美學的具體運用,也是「寬與窄」「藏與露」「明與暗」的辯證統一。
記:在觀眾的看臺設計方面,有無進一步的設計考慮?
蔣:當然有。整個看臺呈網狀結構,東西高、南北低。最好的觀看位置是東西方向,南北方向就是俗稱的足球場兩個球門的位置。透過南面,剛好可以看到東安湖,透過北面,則可以看到花團錦簇的東西幹道、溼地公園。
主場館南側擁有29米高的空間,有一個6000平方米的觀景空間,東安湖、龍泉山盡收眼底,成為觀眾歇息的絕佳所在。這一部分其實就是一個文化、景觀的展演大廳。大運會之後完全可以改造為文化、商業設施,進一步實現其多功能的潛在價值。
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記:第31屆大運會舉辦後,東安湖體育中心將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文化體育旅遊中心,除承辦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外,還可滿足全民健身、體育培訓、大型演藝、綜合展會、旅遊觀光等多種功能要求,充分發揮長期社會效益,讓市民共享大運會的成果,帶動東部新區高質量發展。
蔣:這恰恰體現了國際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比如美國籃球的巨大產業鏈,遠非只是一場籃球賽,而是圍繞比賽漸次展開體育服裝、健身器材、交通、食品、養生、郊遊、旅行、酒店、歌舞演出等狂歡,有點像古羅馬大鬥技場那樣的生活理念。有關機構發布的《2019年體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體育產業呈現「她經濟」崛起跡象,反映在剛過去的「三八」節,國內許多運動品牌做聯名款,針對女性推出運動時尚系列服飾,以運動為特性,宣告女性力量的覺醒。我想,作為「中國時尚一線城市」的成都,伴隨大運會的到來,體育產業一定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手記
2020年3月5日 成都
儘管處於疫情期間,我與蔣玉輝聯繫了幾次,還是決定在城南一家恢復部分營業的茶廳見面。我們戴著口罩,縱論成都建築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感覺有點像回到了三星堆面具下的那種奇妙。
蔣玉輝坦言,疫情期間他每天均在工作,既要處理工地上的一系列技術問題,還不時要去現場檢查、比對。大運會主場館建設工期很緊了,明年4月前必須建成,所以一天也不能耽誤。一個多月都沒有理髮了,他說,「這也叫蓄鬚明志吧!」
沒有查閱任何提示,蔣玉輝邏輯清晰、數據準確,在我眼前漸漸將藍圖復原為一個龐大、精微、壯麗的實體……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宏大敘事」。他回顧起自己大學畢業後進入建築設計領域的種種際遇:到1998年,自己很渴望進一步提升,可是感覺到了進退維谷的瓶頸。2003年,終於進入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黎佗芬大師工作室,眼界立即被打開了。
體育場館的建築設計一直是西南院的突出優勢,黎佗芬大師工作室由此應運而生。工作室由國家建築設計大師黎佗芬牽頭掛帥,以中青年建築師為骨幹,專注於體育、會展、演藝建築的設計及研發。工作室主要負責設計項目的前期投標、方案創作以及後期建築控制服務,尤其擅長體育建築、大跨度空間高層建築、工業與民用建築、整體規劃等。代表設計作品有重慶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遊泳跳水館(獲2006年度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銅獎)、武漢體育學院體育館等。置身於這樣一個團隊,蔣玉輝耳濡目染,全副身心投入其中。2010年,蔣玉輝負責牽頭成立體育建築設計研究中心,體育建築設計成了他的第一要務。擁有這樣的專業體育設計中心,在四川是第一家,也與北京、黑龍江省的體育設計研究,構成了三足鼎立態勢。
2010年9月,首次在亞洲進行的現代五項世錦賽在成都雙流現代五項中心開幕。「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侄孫代表顧拜旦家族為中心所設顧拜旦雕塑揭幕,而這一中心也正式命名為「顧拜旦中國現代五項賽事中心」。蔣玉輝說,這是西南院體育建築設計研究中心設計的一個大項目,創造了該項賽事場館建設的新標準。因為創新的集約化理念給設計帶來了諸多挑戰,設計師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策略,成功創造了國際化與地方性相結合的體育設施與文化遺產。
談到成都著名的三大體育建築:城北體育館、四川省體育館、成都體育中心,蔣玉輝認為,這是北上廣一線城市才擁有的地標式建築,與之相比,成都無疑是中國城市體育建築的後起之秀,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深入推進,成都體育產業發展方興未艾,與西部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已確立了龍頭地位,具備了高標準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基礎和條件,而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舉辦,就是最大的現實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