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物講故事|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2020-12-22 新華社新媒體

它來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從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來,它被選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它就是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成都金沙遺址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太陽神鳥金飾就是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寶重器」,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只有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才能欣賞到這件獨一無二的國寶。它不過手掌大小,整體呈圓形,上面的圖案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由四隻首尾相連的飛鳥構成,朝逆時針方向飛行。被這四隻飛鳥環繞著的,是12條弧形齒狀芒飾,像是順時針旋轉著的太陽。兩層圖案均採用鏤空的方式呈現,如同一幅技巧精妙的現代剪紙作品,令人聯想起「金烏負日」的美麗傳說。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介紹,對太陽和太陽鳥的崇拜是古蜀千百年傳承的習俗,太陽神鳥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圖騰,太陽神鳥金飾極有可能是古蜀王舉行盛大祭祀典禮遺存下來的寶物。「神鳥繞日」表達了中華先民嚮往太陽、崇尚光明的飛天夢想。2005年10月12日,太陽神鳥圖案的蜀繡作品搭乘「神舟六號」遨遊太空五天。

太陽神鳥金飾為什麼能從眾多國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呢?朱章義介紹,太陽神鳥金飾造型精練,線條流暢,構圖嚴謹,極富美感,具有較好的徽識特徵。它有追求光明,團結奮進,和諧包容的精神寓意,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

太陽神鳥金飾的重量僅20克,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02釐米,含金量高達94.2%。這麼一個小器物發現它真可謂一波三折。

2001年2月8日下午,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成都金沙村施工,發現了成堆的象牙、玉片、青銅器,這就是金沙遺址的發現。考古隊員很快來了,起初誰也不知道「太陽神鳥」就被裹在旁邊的泥土裡。金沙遺址發現以後,人們把那堆土回填到坑道裡,再用機器把這一小塊地面進行夯實打平。來回「折騰」中,「太陽神鳥」依然沒有被發現。直到2月25日,一位工作人員在清理現場時,發現一個拳頭大小的泥塊一端,露出了一隻金光閃閃的小角,這件稀世寶物才真正為人所知。(記者童芳)

相關焦點

  • 金沙遺址中的太陽神鳥金飾,為何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前言:中國文化遺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劃。如果熟悉的人,或許能夠記得它的標誌的造型,其中間的太陽神鳥,讓人的印象深刻。這個圖案是誰設計的,有著怎樣的含義,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 「文化遺產標誌」起爭議 雙鳥圖與太陽神鳥誰合適
    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館長葉樹望認為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朝陽」更適合做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今天他們已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發去報告,對正在公示中的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提出建議。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是新中國第一個用於文物保護的標誌
  • 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你認識嗎
    它來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從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來,它被選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它就是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成都金沙遺址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太陽神鳥金飾就是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寶重器」,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只有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才能欣賞到這件獨一無二的國寶。它不過手掌大小,整體呈圓形,上面的圖案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由四隻首尾相連的飛鳥構成,朝逆時針方向飛行。
  • 單霽翔:太陽神鳥代表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
    本報訊(記者 吳曉鈴)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箔,十多年前被評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中國出土文物眾多,為何太陽神鳥這片小小金箔,能成為文化遺產標誌?
  • 它出土時已揉成一團,還原後卻驚豔世界,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原來,這件金飾品展開之後,竟然是一個精美的鏤空圖案,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從圖案中可以非常直觀看到,它就代表四隻神鳥在圍著太陽旋轉。「商周太陽神鳥金飾」的外徑為12.5釐米,內徑為5.29釐米,厚度僅僅是0.2毫米,重約20克。
  • 這裡發現了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揭開古蜀王國的神秘面紗
    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是四隻金色的鳥環繞在太陽周圍,形成了一個圓形的LOGO。這個標誌就來自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四鳥繞日」。蜀水巴山,人傑地靈,鍾靈毓秀。因其形狀,被稱為「太陽神鳥」,全稱為「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它再現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體現了古人對太陽的崇拜,也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體現。它證明從三星堆到金沙,在三千多年前,曾有一種文化與中原並駕齊驅,甚至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古老文明碰撞、融合。2005年8月16日,金飾圖案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並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 【遊記】太陽神鳥的故鄉,金沙遺址博物館
    1/遺址概況 來之前只知道金沙遺址還有太陽神鳥這兩個名字而已,本著多長見識的原則來這裡參觀。與大部分遺址的發現或者說發掘原因一致,這是在2001年2月8日下午,某房地產開發集團的挖掘機在開挖蜀風花園大街工地,在抑仰翻合中,堆積沉睡了三千年的泥土被翻了個底朝天,眼尖的村民在混雜的泥土中發現了大段的象牙和玉器,金沙遺址便這樣被發現。在隨後的發掘中,太陽神鳥的發現更加具有戲劇性:它的出土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 探古蜀王國、賞大足石刻 在金沙領略成渝雙城文化之美
    有什麼旅行路線可以把熊貓、太陽神鳥、萌寵一網打盡?7月19日,成都市跨省團隊旅遊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宣告重啟,重磅發布了包括「暑期研學遊」在內的六大主題文旅線路、產品及優惠政策。在十條推薦線路中,金沙遺址博物館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綠道等並列一線,為省外遊客串聯起一條盡享成都歷史與自然兩大名片的絕佳線路。
  • 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太陽神鳥,有什麼象徵意義?
    華夏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是什麼樣子的呢?又有什麼象徵意義呢?圖片來自網絡圖案的正中描繪的是順時針旋轉的太陽,一共放射出12道光芒,象徵12個月;周圍逆時針飛翔的四隻鳥,象徵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也象徵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鳥的腳為三趾,即所謂
  • 被揉成一團的文物,修復後大放異彩,成為驚豔世界的國寶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史籍資料也只能讓我們管中窺豹,了解那一剎那的片段而已。隨著近一個世紀考古工作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故事,讓我們心馳神往,也改變了我們以往的認識。比如在2001年發現的金沙遺址,就是如此。它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
  • 金沙遺址首次亮相臺灣
    古蜀傳奇館展示悠遠的歷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 金沙遺址是四川省繼三星堆之後又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金沙遺址的發現,極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對蜀文化起源、發展、衰亡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特別是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謎找到了有力的證據,並將成都市的建城史從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  金沙遺址首次發掘於2001年,對大多數臺灣民眾來說是久聞其名未見其形。
  • 2015成都金沙太陽節開幕 「3D燈光秀」展現古蜀珍寶
    昨晚,2015成都金沙太陽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上圖)。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燈組在現場營造出了火樹銀花的熱鬧場景。「3D燈光秀」高科技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帶給觀眾別樣的歷史感受。據悉,此次太陽節將持續至3月8日。
  • 中國十大傳世國寶,最珍貴的國寶級文物!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它是中國仍存的的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9.瀆山大玉海 古人云:黃金有價玉無價,如今呈現在你面前的,是迄今我國發現最大的玉甕——瀆山大玉海。 據聞在元朝建立後,在蜀地的瀆山開採了一塊碩大的青玉,並請玉工精心雕琢成器,稱為「瀆山大玉海」。如今,它成為中國玉器中的「巨無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大型玉器。
  • 本周六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一起玩轉成都各大博物館
    2020年6月13日(本周六)是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截至目前,全國文物系統組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數4600餘項。金沙遺址博物館:備有多場展覽、直播金沙遺址博物館同時開啟了三大展,《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特展上可以看到清代宮廷祭祀、祝壽、大婚、賀歲四大盛典使用過的國寶;到了金沙遺址,怎麼可以不去看看太陽神鳥、大金面具、青銅立人、十節玉琮……《走進金沙》展,在向我們講述3000年前的歷史和故事;詩言志
  • 快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2020年8月16日,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十五周年紀念日。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昨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使這個紀念日更具經典傳承的特別意義。
  • 「大中華尋寶記尋寶博物館」哪只神鳥比水噹噹和火辣辣還厲害?
    「商-太陽神鳥金飾」現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這不就是一張金箔嗎,哪有什麼神鳥?」水噹噹滿不在乎地說道。由於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古神話中的太陽與金烏,因此考古學家便將這塊金箔命名為『太陽神鳥金飾』。」「我在四川的時候見過這個金鳥!」卡卡認出了金箔上的圖案,驚呼道。「沒錯,這是古蜀國的太陽神鳥圖騰。它是來自於商朝時期的文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月半解釋道。
  • 成渝文博周⑧|大足石刻帶著重磅展品來金沙了 其中三件還是鎮館之寶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董攀從城市上空俯瞰天府廣場,成都的心臟是一個金太陽;東安湖體育場屋頂懸浮的圖案,閃爍著亮眼的光芒……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已經整整十五周年了。8月16日,是太陽神鳥金飾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第十五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由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金沙開展,90餘件(套)展品集中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美學內涵、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 成都金沙遺址與重慶大足石刻組團「出道」!
    《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項目等多領域開啟合作。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於8月2日官宣正式「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遺址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
  • 成都金沙創意燈組首爾引熱潮 古蜀文化魅力四射
    11月7日晚,太陽神鳥、黃金面具、青銅立人、三星堆神韻、成都熊貓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點亮」韓國首爾清溪川的夜空:數組以成都特色元素創作的創意燈組亮相第六屆韓國首爾清溪川燈節。作為與首爾市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動之一,同時也是首爾方面參與年初金沙太陽節活動的友情回訪,此次金沙創意燈組在韓國的首次登場意義非凡。除了大名鼎鼎的熊貓,太陽神鳥、青銅立人等本次也在首爾大出風頭,引發觀燈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