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多用赤小豆煲湯,隔三差五喝一次,不僅健脾還祛溼,湯好喝

2020-12-22 鹿小美食

大家好,我是鹿小廚,自小雪節氣過後,天氣開始逐漸變涼,平常飲食大多以能快速補充能量,暖身暖胃的菜餚為主,尤其是羊肉辣菜等,更是這段時間最常吃的餐桌菜餚。

這些菜餚不時嘗一頓開葷還好,經常吃身體卻容易吃不消了,一日三餐雜亂容易讓身體難消化,溼氣重,上廁所也無法酣暢淋漓。

因此袪溼健脾的食材更建議多吃,比如——赤小豆。

赤小豆是普通的中藥材,具有健脾祛溼作用,在容易溼氣重的春夏季,也會經常用赤小豆煲湯,為家人消食除溼氣。

在寒冷的冬季,吃的食物更繁雜,利用赤小豆搭配豬骨頭,同時加入有祛溼健脾的薏仁和茯苓一起燉湯煲湯,暖胃更有營養,湯味醇厚滋補好喝!

冬季,多用赤小豆煲湯,隔三差五喝一次,不僅健脾還祛溼,湯好喝,下面帶大家了解【赤小豆豬骨湯】做法,非常簡單的營養湯羹哦!

本期介紹的【赤小豆豬骨湯】用到的材料有:赤小豆、薏仁、茯苓、豬骨頭、蜜棗等

,都是日常常見的食材,還可根據個人喜愛,添加玉米紅蘿蔔等配料。

在開始煲湯前,赤小豆、薏仁、茯苓都需要提前浸泡在溫水中2小時以上,讓食材充分吸收水分後,煲湯時更容易出味。

當三種主材浸泡好後,洗淨控水撈出,就可以開始處理豬骨頭了,洗淨後冷水下鍋,添加生薑片、少量料酒進行除腥處理。

大火燒開,血沫溢出後剔除乾淨,把豬骨頭撈出,衝洗乾淨。

把洗淨後的豬骨頭放進燉鍋中墊底,把赤小豆、薏仁、茯苓撒入燉鍋中,添加足夠多的開水量,待蒸鍋內水分燒開後,隔水燉2小時。

要注意,燉煮其間是不能添水的,只要留意蒸鍋內水分不要燒乾就行了,湯汁水位一次加購,而且要添加熱水,才能讓豬骨頭上少量瘦肉酥嫩可口。

燉煮時間到點後,開鍋添加1個蜜棗和鹽調味,調配好在燉片刻即可出鍋。

沒有過多材料和調味料添加,讓湯味更偏向原汁原味,每一口湯都充滿赤小豆醇厚豆味氣息,湯色深褐,卻一點都不油膩,湯鮮好喝呢!

要注意蜜棗不要放過量了,蜜棗味道甜潤膩口,一個就夠了,不喜歡蜜棗甜潤味可以不加。

冬季,多用赤小豆煲湯,隔三差五喝一次,不僅健脾還祛溼,湯好喝,除了赤小豆帶有這樣的食療效果外,還有哪些食材也具如此效果呢,歡迎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哦!

關注鹿小廚,學更多美食,每天都在不斷分享美食與學習烹飪的原創美食作者,歡迎你分享、收藏與關注~

相關焦點

  • 春天溼氣重,別再喝紅豆薏米湯了,隔三差五喝一次它,祛溼更有效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的,真正祛溼的而是這湯,用赤小豆、白扁豆和薏米合而為湯,具有清熱祛溼解毒的功效,全家老小都可以喝,是非常適合的時令藥膳湯。赤小豆:太多人以為紅豆就是赤小豆,它們兩者顏色相同,但是形狀不同。左邊為赤小豆,右邊為紅豆。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細長的,稍扁。
  • 這道「人氣營養湯」健脾又祛溼,冬天來一碗好喝又暖胃
    原創美食第221篇 圖文 小魚試吃這道「人氣營養湯」健脾又祛溼,冬天來一碗好喝又暖胃。冬天天氣寒冷,還下起小雨,特別的潮溼,真的是一句話可以形容了,那就是溼冷溼冷的天氣,人一下子不能適應的過來就容易感冒,身子重,多半是溼氣太重了,冷天多喝一些湯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比如薏仁煲的湯就很不錯。薏米不但可以炒好了泡水喝,還可以熬成湯。
  • 越是潮溼天,這湯越要多喝,鮮香甘甜,養胃健脾祛溼,春天別錯過
    我們當地人愛喝湯,越是這種潮溼的天氣,就越喜歡煲一些祛溼湯來喝,說到祛溼湯水,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和赤小豆。這兩樣食材是很多人都認識的,並且知道它們有祛溼的功效。但在使用上很多人並不一定都用對,赤小豆跟紅豆是有區別的,兩者功效不同,這點不要弄錯了。另外,薏米也不要建議直接煮,寒性大,乾鍋炒一下再煮,這樣祛溼效果才更好。
  • 六月,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更精神
    六月,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更精神。今天是芒種節氣,這個時節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熱天還特別容易出汗,這個時候就容易體內溼氣重。因此平時多吃一些清熱祛溼的食材,還是很有必要的。
  • 花蛤跟它煲湯,不僅美味還能清肺化痰,冬季三天兩頭做一次,好喝
    文/小廚的小管家花蛤跟它煲湯,不僅美味還能清肺化痰,冬季三天兩頭做一次,好喝。冬天氣溫變化大,不少人都產生了咳嗽痰多的毛病,除了多加衣服,聰明的人往往都會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到了冬天,不妨把花蛤跟它一起煮成一份美味的湯,三天兩頭喝一次,不僅能對咳嗽痰多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還能暖身。冬天燉一份這種湯,實在太好不多了。爸爸由於工作的原因,小時候剛一入冬便會咳嗽不止。每次爸爸咳嗽的時候,媽媽都會把花蛤跟這份食材燉在一起。剛開始喝的時候,爸爸還是咳嗽不止,痰也很多。
  • 清熱解毒、健脾祛溼 推薦雞骨草橫脷祛溼湯
    原標題:雞骨草橫脷祛溼湯 推薦: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健脾祛溼。 推薦人群:適用於面部油膩,口乾苦、口氣大,大便黏滯不暢,食欲不振等人群以及作為夏季溼熱保健湯水。
  • 健脾開胃祛溼湯
    主要功效:健脾祛溼、消食開胃。推薦人群:用於脾虛氣弱、脘腹脹滿、溼重困身等人群。材料:胡蘿蔔100g、茯苓30g、扁豆30g、陳皮3g、香菜5g、瘦肉200g(2~3人量)。湯品點評:脾虛溼困的人群容易出現胃口較差、腹部脹滿、頭身困重、肢體浮腫等不適,此時需要一款芳香化溼的湯水來輔助。胡蘿蔔有益氣和中的作用;茯苓可利水滲溼、健脾安神,常用於治療痰飲停聚、水溼瀦留所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食少納差等症,搭配同樣可健脾、化溼、消暑的白扁豆(健脾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 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俗話說:「十人九溼」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溼氣重的問題,然後醫學從中醫角度講,體內溼氣重主要是脾虛,脾虛者容易出現頭暈,噁心,身體乏力等症狀,如果溼氣較重,增強脾器官功能首先要祛溼排溼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 2月多給孩子做這湯,隔三差五喝,改善脾胃,孩子常喝胃口好
    2月多給孩子做這湯,隔三差五喝,改善脾胃,孩子常喝胃口好廣東人喜歡煲湯,不管煲雞湯還是排骨湯,都喜歡放一樣食材去煲,那就是淮山,因為淮山營養價值高,味道甘甜,作用溫和,不寒不熱,對於補養脾胃非常有好處,特別適合脾虛少食、消化不良的人食用。所以,我也經常用淮山煲湯給孩子喝,只有脾胃好了,身體才能棒棒。
  • 紅豆薏米湯,怎麼吃才祛溼?
    中醫認為,「溼氣重則百病生」,三伏天如何祛溼是養生不可忽視的問題。作為祛溼的明星良方——紅豆薏米湯被廣為宣傳,許多人自行熬製,天天飲用,卻發現非但沒能祛溼,身體反而越來越沉重。其實,紅豆薏米湯怎麼用很有講究。
  • 七月,多喝這3碗湯,消暑祛溼,好喝不上火,學會三伏天也不怕
    夏天飲食要格外注意,多吃瓜果蔬菜,多喝水補充水分。今天為大家推薦3碗湯水,既能消暑祛溼,還能美容瘦身,好喝不上火,學會三伏天也不怕。【冬瓜薏米排骨湯】夏天燉排骨湯要多放兩樣食材,才能起到除溼消暑,清熱除煩又解渴的作用。冬瓜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除煩解渴的功效。
  • 老廣東教你煲湯,搭配兩種常見的藥材,祛溼健脾有奇效,清香甘甜
    老廣東教你煲湯,搭配兩種常見的藥材,祛溼健脾有奇效,清香甘甜。其實一般比較懂煲湯的人一眼能看出來,那是新鮮出土的土茯苓和牛大力。這兩種都是好東西,新鮮貨更是可遇不可求。好不容易遇上了,必定得買多一點。趁著新鮮煲一鍋老火靚湯,剩下的可以切薄片曬乾,現在夏天太陽這麼猛烈,一兩天就可以曬得透透的。然後密封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想什麼時候來一碗,隨時拿出來煲。
  • 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
    早春,廣東人家裡常備的8種湯料,祛溼健脾,別再說不會煲湯啦聽說,關注「黑貓的廚房」的人,怎麼吃都不會胖!廣東人喜歡煲湯,毫無疑問,只要和吃的掛上鉤的,總能在飯桌上帶出許多話題。春天來了,春季雨水增多,溼氣偏重,家常湯料裡多以祛溼和健脾為主,對應廣東的氣候特點,家常湯更不能少,湯料要備齊,收藏好了這8種湯料,別再說自己不會煲湯啦!第一種【新鮮土茯苓】土茯苓,也叫紅土苓,它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部位,外皮是深棕色,帶根須,不規則塊狀,有祛溼、解毒、利尿、通關節的作用。
  • 秋天多用蓮藕煲湯喝,加它一起煲味道更贊,家人常喝順氣健脾體質強
    如果你是經常容易上火或者家裡有小孩的人,還是乖乖聽話,少吃煎炸等易上火的食物,多給自己和家人做一些清淡、潤燥的食物。 蓮藕產於秋天,其性寒涼,有清熱下火、滋陰潤燥的食用好處,是秋季養生和潤秋燥的食用佳品。在乾燥的秋季裡,很多廣東人喜歡用蓮藕煲湯喝,有滋陰潤燥的飲用好處。說到蓮藕湯,小藍來給大家分享蓮藕湯最健康的簡單煲法!
  • 土茯苓薏米祛溼湯做法
    陰雨的天氣就會導致溼氣很重,所以廣東人都會去選擇煲湯的方式去一去體內的溼氣,廣東人真的好愛煲湯,會去煲一些鯽魚湯、土茯苓瘦肉湯、茯苓紅豆蓮子湯、冬瓜薏米湯、冬瓜薏米祛老鴨湯、沙葛豬骨湯、豬橫脷煲夏枯草湯、淮山扁豆煲雞腳湯、白朮陳皮豬肚湯、土茯苓薏米湯等等之類的煲來喝去體內的溼氣,溼氣重會表現為體型肥胖、脾虛胃口差、出油冒痘痘、食慾會下降、頭髮油膩、消化不良、渾身乏力
  • 蓮子和它們是絕配,隔三差五喝一次,嫩膚美白還豐胸,女人要多吃
    蓮子和它們是絕配,隔三差五喝一次,嫩膚美白還豐胸,女人要多吃很喜歡吃水下生長的蓮藕還有蓮子,乾貨都少不了蓮子,家中的冰箱從沒斷過貨,蓮子大多煲湯吃,或者燒飯時可以放上幾粒也是不錯的,蓮子煲湯口感粉糯,感覺比芋頭好吃,味道不錯,還可以做甜品,是一道百搭的食材,雖說價格比較貴,但每次逛超市都會挑選一些蓮子
  • 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春季溼氣重,尤其是南方,近日更是陰雨綿綿,大家又開始關注祛溼的話題了。如果您也有溼氣重的困擾,不妨花5分鐘學習一道祛溼名方。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皮膚變差、起疹子或斑點、全身無力,腰腹部的贅肉越來越多,黏膩的大便並且粘馬桶,抵抗力越來越差……溼氣重著實令人痛苦。
  • 冬季天氣乾燥,用這兩種材料煲湯,滋潤又去火
    天氣比較冷,更加離不開熱乎乎的湯,熱氣騰騰端上桌,看著都很舒服啊。冬天煲湯,除了骨湯肉湯之外,蟹姐還喜歡今天這個搭配,滋潤皮膚清腸道食火,甜絲絲的很好喝。
  • 天熱容易疲勞,多喝這湯清淡營養,健脾祛溼,安神助眠,老少皆宜
    四神排骨湯這幾天持續高溫狀態,我跟很多人一樣胃口差了,高溫天氣稍微動一下,渾身大汗,這樣的天氣之下,我經常煲湯,我比家人更愛喝湯,食材的全部營養都會融化在湯水裡。在夏天,出汗多,要多補充水分,營養湯水既可以補充水分,還可以滋養身體。我的同事介紹我煲四神湯,我聽這個名字很新鮮,我挺好奇為什麼叫四神湯,四神湯有什麼材料。她說四神湯是中醫裡著名的健脾配方,四神湯有茯苓、淮山、蓮子、茨實或者薏米,用這四種食材煲的湯水就叫四神湯,四神湯能健脾祛溼和美容養顏。四神湯有一段故事。據說乾隆皇帝去江南,有四個愛臣日夜操勞,相繼病倒了。
  • 冬季煲湯小食譜,喝完渾身暖呼呼
    冬季喝湯不僅可以抵禦寒冷,而且湯的營養價值很高,可以很好的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在寒冷大冬天,上完班回到家裡,喝上一碗暖暖的湯,幸福感簡直爆棚!自己煮湯原材料全是自己買的,湯裡放了什麼自己也知道,吃著又暖心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