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鹿小廚,自小雪節氣過後,天氣開始逐漸變涼,平常飲食大多以能快速補充能量,暖身暖胃的菜餚為主,尤其是羊肉辣菜等,更是這段時間最常吃的餐桌菜餚。
這些菜餚不時嘗一頓開葷還好,經常吃身體卻容易吃不消了,一日三餐雜亂容易讓身體難消化,溼氣重,上廁所也無法酣暢淋漓。
因此袪溼健脾的食材更建議多吃,比如——赤小豆。
赤小豆是普通的中藥材,具有健脾祛溼作用,在容易溼氣重的春夏季,也會經常用赤小豆煲湯,為家人消食除溼氣。
在寒冷的冬季,吃的食物更繁雜,利用赤小豆搭配豬骨頭,同時加入有祛溼健脾的薏仁和茯苓一起燉湯煲湯,暖胃更有營養,湯味醇厚滋補好喝!
冬季,多用赤小豆煲湯,隔三差五喝一次,不僅健脾還祛溼,湯好喝,下面帶大家了解【赤小豆豬骨湯】做法,非常簡單的營養湯羹哦!
本期介紹的【赤小豆豬骨湯】用到的材料有:赤小豆、薏仁、茯苓、豬骨頭、蜜棗等
,都是日常常見的食材,還可根據個人喜愛,添加玉米紅蘿蔔等配料。
在開始煲湯前,赤小豆、薏仁、茯苓都需要提前浸泡在溫水中2小時以上,讓食材充分吸收水分後,煲湯時更容易出味。
當三種主材浸泡好後,洗淨控水撈出,就可以開始處理豬骨頭了,洗淨後冷水下鍋,添加生薑片、少量料酒進行除腥處理。
大火燒開,血沫溢出後剔除乾淨,把豬骨頭撈出,衝洗乾淨。
把洗淨後的豬骨頭放進燉鍋中墊底,把赤小豆、薏仁、茯苓撒入燉鍋中,添加足夠多的開水量,待蒸鍋內水分燒開後,隔水燉2小時。
要注意,燉煮其間是不能添水的,只要留意蒸鍋內水分不要燒乾就行了,湯汁水位一次加購,而且要添加熱水,才能讓豬骨頭上少量瘦肉酥嫩可口。
燉煮時間到點後,開鍋添加1個蜜棗和鹽調味,調配好在燉片刻即可出鍋。
沒有過多材料和調味料添加,讓湯味更偏向原汁原味,每一口湯都充滿赤小豆醇厚豆味氣息,湯色深褐,卻一點都不油膩,湯鮮好喝呢!
要注意蜜棗不要放過量了,蜜棗味道甜潤膩口,一個就夠了,不喜歡蜜棗甜潤味可以不加。
冬季,多用赤小豆煲湯,隔三差五喝一次,不僅健脾還祛溼,湯好喝,除了赤小豆帶有這樣的食療效果外,還有哪些食材也具如此效果呢,歡迎下方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哦!
關注鹿小廚,學更多美食,每天都在不斷分享美食與學習烹飪的原創美食作者,歡迎你分享、收藏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