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天花疫苗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剛開始,許多人畏懼種痘,一些老人更表示懷疑,把這看成是十分怪異之事,但康熙意志堅定,以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決意在全國範圍大力推廣,千萬人也因此而免除了性命危險。

疫苗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接種疫苗是公民對自身健康的保護,也是對群體防控傳染病應盡的義務。近日,山東省濟南市龐氏母女非法經營疫苗案持續發酵,引發極大關注。其實,疫苗最早起源於中國。早在公元4世紀初,東晉葛洪所著《肘後方》中,就有關於以原始「疫苗」「以毒攻毒」防治狂犬病的記載;清初,康熙更十分重視天花疫苗的推廣。

兇惡瘟神——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它是所有瘟疫中最為兇惡的一種。正常人一旦接觸患者,幾乎無不遭受感染。即使僥倖不死,也免不了在臉上長滿麻點。

這種傳染病很早就已開始危害人類。史冊上多次記錄了天花大規模流行的悲慘情景,人們曾經無奈地稱它為「死神的忠實幫兇」。考古發現,公元前12世紀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上曾出現天花病菌。846年,在入侵法國的北歐維京人中,突然天花大暴發,維京人的首領只好下令,將所有的病人和看護病人的人統統殺掉。這種可怕的手段,是當時唯一可以撲滅天花的措施。1555年,墨西哥天花大流行,全國1500萬人口中,死了200萬人。16-18世紀,歐洲每年死於天花病的人數為50萬,亞洲達80萬。18世紀,天花在歐洲暴發,全球死亡人數超過1.5億。

天花約是在公元3世紀,即魏晉時期,從南亞、東南亞傳入我國,此後,就由南向北蔓延。晉代葛洪的《肘後方》稱天花為「虜瘡」,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稱其為「豌豆瘡(痘瘡)」,明確以後則稱為痘症。

明清時期兒科疾病以天花這種傳染病最為猖獗。據中醫文獻專家的統計:明清兩代可以查考的200餘種、約600餘卷的兒科專籍中,專論痘疹的專書即佔120餘種,320餘卷,痘疹類的傳染病成為兒科醫家研究和防治的重點。

痘疹兇猛,談痘色變

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視為不治之症。而整個清朝時期,天花曾多次泛濫,為害生靈。清史上多起清宮疑案也與它有關。

清初,中國北方痘疹流行,北京城內此病尤其猖獗。來自關外的滿族,對痘疹缺乏免疫力,更容易被傳染,因此導致死亡者無數,清初統治者談痘色變,千方百計地避痘,並採取各種措施,阻止痘疹的蔓延。

由於原本滿族出痘者不多,而進入北京之後,很多卻因出痘而死亡,因此他們認為是漢族人傳染所致。於是命令,民間出痘者,立即逐出京城20裡。民間百姓之子女出痘者,多含淚將嬰兒遺棄在路旁,讓其自生自滅。在多爾袞攝政時期,曾經在防止痘疹蔓延方面做出嚴格的控制,對外城感染天花的漢人,一律驅逐到遠郊區。順治帝親政之後,採取相對緩和的措施,改為在痘疹患者家庭周圍拉繩,設立隔離區。不過,順治十二年(1655年)春,痘疹流行,順治帝也採取了將患者驅逐到邊遠郊區的措施。

為了避痘,順治七年(1650年)七月,攝政王多爾袞下令建立新城避暑。他認為,老京城地汙水髒,夏天溽暑難忍,而且多位貴族死於痘疹,應遠離老城。他的至親弟弟、德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的兩位福晉,都是因此病而亡。多鐸1649年三月初十生病,十八日就病死了;四月十七日,孝端皇太后估計也死於來勢兇猛的痘疹。順治十二年(1655年)冬,順治帝的孝惠皇后,也染上痘疹,順治帝避於南海子。另據史書統計,順治三年(1646年)至十八年(1661年)中,皇室、宗室內的親王、郡王去世者達20人之多,在清朝各代均未有過。這些現象,也可能與天花的流行有關。

順治頻繁避痘,仍因痘亡

水苗法

為了防止染上可怕的天花,順治帝福臨已經格外小心,經常在冬春痘疹流行之際避痘,停止大規模的朝會,或者暫時移駐南苑。《清世祖實錄》中大量記述了順治帝避痘的事實。如,在順治二年(1645年)十二月,由於京城出痘者眾,於是免行冬至慶賀禮;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萬壽節,因京城痘疹盛行,免朝賀。為了避痘,順治帝甚至與尚未出痘的母親孝莊皇太后遠行出獵避痘。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順治帝帶皇太后、皇后行獵,一直抵達河北遵化。

為了避痘,順治帝甚至對不遠千裡而來的蒙古同盟者,也不予相見。千方百計地避痘,已經成了順治帝的家常便飯,儘管如此,痘疹仍然時時刻刻威脅到他的生命。

《湯若望傳》中記述,「如同一切滿洲人一般,順治對於痘症有一種極大的恐懼,因為這在成人差不多也總是要傷命的。在宮中特為奉祀痘神娘娘,另設有廟壇。或許是因他對於這種病症的恐懼,而竟使他真正染上了這種病症。」儘管絞盡腦汁避痘,但人算不如天算,順治皇帝最終還是染痘而亡。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順治染上痘疹,據《康熙實錄》記載: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上大漸。「大漸」這個詞,在古代是專指帝王病重病危的,那麼在皇家檔案裡出現這樣的字眼,說明順治確實是病入膏肓。另外,在正月初六這天,朝廷還傳出諭旨,京城內除了十惡不赦的死囚之外,其他的死罪囚犯一律釋放,想以此來為順治消災祈福。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順治到初六這一天,病得已經相當嚴重了。

也就是在初六夜裡,深宮傳出了順治駕崩的消息。

一夕三驚,因痘登基

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痘魔的陰影下。他剛出生時,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棲身於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悉心照料下,硬是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出來,臉上卻留下了與痘魔殊死搏鬥的點點痕跡。這個經歷,在康熙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烙印。

痘衣

躲過天花之劫,幼小的康熙進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陰影一刻也沒離去。灰色的宮中「避痘」歲月,像是一場噩夢。由於天花連年暴發,深宮中也常常一夕三驚。如果宮中有人得了天花,父皇等人就會出宮「避痘」;如果城中有天花病人,四周就得用繩子圍起來,誰也不準隨便進出。這些驚恐與動蕩的灰暗記憶填滿了康熙幼年的夢。

但正因為康熙很小就已出過天花,並且倖存下來,這意味著他以後再不會得天花了。於是,他成為登基人選。

不滿24歲的順治此前對於接班人問題並沒有太多心理準備,直到染病臥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他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則更傾向於立皇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這個第三者,就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

湯若望在清宮服務有年,官至一品。他與順治皇帝及孝莊皇太后之間長期保持著某種親密關係,順治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理智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很快就幫孝莊皇太后和順治下定了決心:立皇三子康熙為太子。理由簡單而充分——康熙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

可以說,正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皇位。

推廣疫苗

在與傳染性極強的天花的鬥爭中,我們的祖先發現染上天花而僥倖存活者可以終生太平,壽至百歲,故又稱天花為「百歲瘡」。而根據得過天花病者能夠終生免疫這一事實,有些醫學家遵循「以毒攻毒」的思想,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據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刊發的《痘疹定論》一書記載,宋真宗時期,四川峨嵋山有一神醫能種痘,他被請到開封府為當時宰相王旦的兒子王素種痘後取得成功。清代醫學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則寫道:「種痘法起於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清代醫學家張琰在1741年刊發的《種痘新書》中則詳細介紹了痘疹發病規律及診治方法,其中就有人痘接種法。1884年刊刻的董玉山《牛痘新書》記載:「考上世無種痘,諸經唐開元間,江南趙氏,始傳鼻苗種痘之法。」董玉山的說法太簡略,且無從考證。總之,人痘接種法這種人工免疫的方法,最遲在宋朝和明朝就已經出現。

康熙登基主政後,意識到了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他決心尋求戰勝天花的辦法。在總結前人防痘經驗的基礎上,他開始主動出擊防治天花。在康熙的倡導推動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統化。他在太醫院專門設痘診科,廣徵名醫;北京城內設有專門的「查痘章京」,負責八旗防痘事宜,他曾親自調研尋找接種人痘的專業人才,並設立了「種痘局」,在民間張榜公布《力勸普種痘花法》。由於康熙倡導種痘,有力推動了人痘接種術的傳播。尤其是清代《醫宗金鑑·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一書的刊刻發行,徹底改變了明末那種個人保存痘苗、秘不傳人、以營私利的局面。

康熙繼位以後,南方傳統種痘疫苗法也傳到了北方。這種民間種痘法,最早起源於明朝隆慶年間(16世紀下半葉),又稱吹鼻種痘法。它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細末,加上樟腦冰片等吹入種痘者鼻中;另一種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將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籤蘸上,塞入種痘者的鼻中。這兩種方法都是為了讓種痘者輕度感染上天花,發燒出疹,再經過精心護理,病症消失後,就相當於已得過天花,從而具有了免疫力。痘痂叫做「時苗」,由於其毒性比較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證被接種者的生命安全,「苗順者十無一死,苗兇者十之八存」,因此,中醫又發明了「熟苗」接種法。所謂熟苗,指的是以接種發出來的痘作為種苗,經過養苗、選煉,連續接種七代後,火毒汰盡,用來給健康人種就非常安全了。據《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

剛開始,許多人畏懼種痘,一些老人更表示懷疑,把這看成是十分怪異之事,但康熙意志堅定,以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決意在全國範圍大力推廣,千萬人也因此而免除了性命危險。事實證明,康熙對種痘的提倡、推廣是十分有成效的。

防痘種痘的推行是從宮中開始的。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胤礽出痘,其時正值三藩叛亂的關鍵時候,為了能更多地親自護理出痘的太子,康熙皇帝竟然連續12天沒有批閱奏章。太子痊癒後,清廷還舉行了一系列的慶典活動,祭天頒詔,搞得十分隆重。在皇太子出痘期間,有個候選知縣,名叫傅為格,侍奉皇太子調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績,因此被升為武昌通判。兩年後,因為他善於種痘,又被康熙召入宮中,專門負責為皇子們種痘防疫。

從此,清宮中皇子種痘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確立。清宮中皇子種痘,一般都在年幼時期,2-4歲是種痘的最佳年齡;種痘時間一般選在春秋兩季,天氣清爽,便於護理;水苗法採用得最多;地點一般在紫禁城內,或者圓明園。

康熙

這種先進的種痘疫苗法,康熙不僅在宮中推廣,而且在八旗中普遍實施,甚至推廣到漠南、漠北蒙古。當時在京的西洋傳教士殷弘緒在寫給一位歐洲教友的信中說,他見證了1724年康熙皇帝派人到蒙古推行種痘法的事情,並說效果很好,御醫們回來時帶了病家為表示感激送的韃靼(蒙古)盛產的馬匹、皮毛。康熙皇帝與王公大臣談及此事時曾說:「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子,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

總之,在康熙年間種痘得到了大力推行,天花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天花之毒助康熙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也使一位難得的明君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開創了大清國一個嶄新之局——「康乾盛世」。

康熙提倡的種痘活動甚至影響到周邊國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俄國派專人來到中國,學習種痘法和有關的醫學知識。(文/賴晨)

相關焦點

  • 讓康熙皇帝留下一臉麻子的天花,到底多可怕,幾乎讓印第安人滅絕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人都記得,康熙小時候得過天花差點死去,但年僅2歲的他居然挺了過來,只是留下了一臉麻子。康熙帝因禍得福,本來順治皇帝沒有想過讓康熙繼位。但是,因為康熙已經出過天花,以後不會被天花奪取生命。所以在順治帝死去後(據說也是死於天花病毒),年僅8歲的康熙繼位。
  • 天花疫苗的神秘起源
    令所有人驚訝的是,包括詹納在內,當詹納用第二根針扎菲爾普斯時,這次他注射了大量天花疫苗,菲爾普斯保持健康。儘管困難重重,這種危險的治療給了這個孩子奇蹟般的免疫力。這個革命性的(也是極不道德的)實驗將世界推向了一個被稱為「疫苗接種」的時代,這個詞的詞源包含了對拉丁語vacca「牛」的虔誠的點頭天花將成為人類醫學正式徵服的第一種疾病。
  • 美國全民接種天花疫苗
    美國全民接種天花疫苗根據這一計劃,美國政府將首先給大約100萬名美國軍人和醫務人員接種天花疫苗,之後是從事緊急事件處理的工作人員,最後再向全體國民推廣,公眾可在自願的基礎上接種疫苗,但是美國政府不鼓勵國民都接種疫苗。  據路透社報導,布希表示,他本人也將和軍隊一起首先接種疫苗,但是他的家人和工作人員不會接種疫苗。
  • 布希決定讓國人接種天花疫苗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胡曉明 譚新木   美國總統布希11日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他已決定讓美國國民在自願的基礎上接種天花疫苗
  • 布希宣布天花疫苗接種計劃
    :24:39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胡曉明 譚新木   美國總統布希13日宣布,政府將為美國軍人和國民接種天花疫苗
  • 天花疫苗接種工具再現病毒歷史
    科學家研究美國南北戰爭中用於製造天花疫苗的病毒株。 圖片來源:Alamy Stock Photo一項7月20日發表於《基因組生物學》的研究顯示,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用於天花疫苗的病毒菌株已被鑑定出來,其基因組也被重建。
  • 防恐怖美國民接種天花疫苗
    根據這份手冊,為了預防生物恐怖襲擊,所有美國人都必須接種天花疫苗。   美國有關部門表示,疫苗接種計劃只有在天花爆發後才開始實施。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次行動對美國來說是一次空前之舉。美國各州及地方衛生部門官員都將收到這份手冊。
  • 美禁止為兒童接種天花疫苗
    美禁止為兒童接種天花疫苗   2002年12月15日12:18  揚子晚報   新華社今日上午專電 數10年來,多數接種天花的人都是兒童
  • 美國衛生部長唱反調 建議不要接種天花疫苗
    中新網12月16日電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湯米·湯普森15日表示,他不打算接種天花疫苗,也建議其它各級官員不要進行接種。  湯普森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個節目中說,目前美國人沒有必要,也不應該接種天花疫苗。
  • 以色列決定將不為公眾接種天花疫苗
    以色列決定將不為公眾接種天花疫苗  2002年12月26日10:00  中國日報網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以色列衛生部12月25日決定,將不為以色列公眾接種天花疫苗
  • 疫苗的歷史:技術、疾病與挑戰|疫苗|疾病|歷史|卡介苗|牛痘|天花|...
    1.實踐出真知的「人痘」和「牛痘」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全球徹底消滅天花,這是人類迄今唯一通過疫苗接種消滅的疾病。英國歷史學家麥考利勳爵對天花曾有這樣一段晦暗的描寫:「天花始終盤桓,將墓地填滿屍體。
  • 8歲男孩"消滅"天花 源自中醫種痘法——從"人痘"到"牛痘" 人類是...
    兩個月後,詹納再給小男孩進行接種,而這次是從天花病人的傷口中取出的膿液。奇蹟發生了!小男孩沒有得天花!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詹納又找到了幾個人重複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得過牛痘的人不會再得天花。牛痘不會致命,天花會,所以治療天花的良方就這樣出現了。詹納發明了人類醫學史上的第一個疫苗,疫苗的英文是Vaccine,便是源自拉丁語的奶牛Vacca。
  • 人類抗爭:1980年根除的天花 神秘的疫苗如何誕生
    如今,疫苗是精心製作出來的,而且大多數(包括許多現代版本的天花疫苗)都含有被嚴重削弱的傳染性微生物或微小的不完整病原體,它們的數量僅是激活免疫系統的最低限度。這就避免了在人群中引起真正的感染或傳播新疾病的可能性。但是早期的天花疫苗是基於一種完全能夠引起疾病的病毒——儘管比天花病毒稍弱,但是仍會引發疾病。活躍的病毒仍然受制於進化的壓力。
  • 為防生化襲擊,英國出臺全民接種天花疫苗計劃
    為防生化襲擊,英國出臺全民接種天花疫苗計劃  2002年10月9日15:34  中國日報網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英國政府官員10月9日稱,政府目前正在為全民接種天花疫苗做準備
  • 美天花疫苗接種引發心臟疾病 接種計劃壽終正寢
    美天花疫苗接種引發心臟疾病 接種計劃壽終正寢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作為保護國民免遭生物武器襲擊計劃的中心部分,美國總統布希大約一年前宣布了為國民接種天花疫苗的計劃
  • 天花:「橫掃」全球3000多年,被人類滅掉,如今病毒保留備受爭議
    比如,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清朝壽命最長的第二皇帝,活了69歲),就是因為患天花而遺留下滿臉麻子。康熙麻臉畫像天花帶來的災難在古代,天花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疾病。不過,雖然備受保護,但是依舊沒能逃過天花病毒的魔爪。康熙2歲時染上天花,所幸最後性命保住,最後,才允許搬回宮中住。
  • 愛德華·詹納:從鄉村醫生到幫助人類戰勝天花的「免疫學之父」
    而早在中國宋代,醫生們就開始在小範圍採取了「人痘接種法」,即把天花患者的「痘苗」接種到健康者身上來預防天花。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種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兒身上的痂或膿汁直接作為痘苗,吹到接種者的鼻孔內,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狀略輕的痘,從而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這一種痘法也叫做「人痘法」,跟後來的「牛痘法」相區別。
  • 西班牙購買兩百萬支牛痘疫苗防備天花病毒攻擊
    西班牙購買兩百萬支牛痘疫苗防備天花病毒攻擊   中新網2月9日電 西班牙醫療衛生部及國防部已花費720萬歐元,購買兩百萬支牛痘疫苗,以防備可能發生的天花病毒襲擊
  • 世界上疫苗最初的奠基者,天花,人類歷史上的傷痛!
    消滅天花——從人痘到牛痘西方最早研究天花的人之一是一位阿拉伯醫生阿布·巴克爾·穆罕默德·伊本·扎卡利亞,他在觀察的基礎上將天花與麻疹區別開來。但人痘接種術的危險性仍然存在,由於它用的還是天花病毒活體,許多人在接種後有可能會患上真正的重症天花。人痘接種的方法後來經俄羅斯傳到了土耳其,直到18世紀初才開始在歐洲推廣。當時有一個叫瑪麗·蒙塔古的英國人在土耳其見到人們用沾有天花病人膿液的針劃破正常人皮膚來預防天花,就利用她朋友威爾斯公主的關係將人痘接種術介紹並推廣到了全英國。
  • ​格鬥數千年,人類才「消滅」了一種傳染病:天花覆滅啟示錄|草地...
    見過康熙的外國傳教士就寫得更清楚了,法國傳教士在給路易十四的報告中就這麼寫道,康熙「威武雄壯,身材勻稱,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鼻尖稍圓,略帶鷹鉤狀,雖然臉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跡,但並不影響他英俊的外表」。 滿清發跡於白山黑水,寒冷乾燥,原來沒有天花,但實力雄厚,不斷南下,開始與明朝爭天下時,得天花的日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