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兩次骨折手術醫院鋼釘打歪 從此成為廢人

2020-12-24 湖南在線

  湘鋼的退休職工張文(化名)從未料到古稀之年還會遭此一劫。

  「每一秒鐘都生不如死,也不曉得我上半輩子造了什麼孽。」72歲的張文是湘鋼職工大學的一位退休教師,一輩子傳課授業,桃李滿天下。2010年6月27日晚上,張文在去給學生補課的途中,意外滑倒,導致左腿粉碎性骨折。隨後,被家人送入湘鋼醫院搶救。沒料到,最後不但骨折沒能痊癒,反而釀成了一個更大的悲劇……

  兩次骨折手術 鋼釘全打歪了

  陽春三月,萬物甦醒。以往每年的春天,張文都會跟老鄰居們外出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從今以後這將成為一種奢望。

  「感覺世界一下子塌了,人廢了,時刻受煎熬。」據張文介紹,骨折後經過兩次固定手術,他左腿16釐米長的股骨上,留下了15個穿鋼釘留下的大洞;以及一根穿過股骨,刺入髖關節的鋼釘。也正是這根錯位的鋼釘,讓他如今每天生不如死。而早已千瘡百孔的左股骨,也已經脆弱得無法承受任何外力的影響。「現在是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冒險去拆鋼釘的話,這節骨頭就散架了。」

  2010年6月27日晚,被返聘的退休教師張文,如期趕往學生家中上課。「當天下了點雨,黑燈瞎火的,走到門口時腳一滑就倒地上了。」年過七旬的張文,疼出一身冷汗後,被家裡人送去了湘鋼醫院。經過醫生檢查,左腿粉碎性骨折,需要馬上進行手術。

  「選擇到這家醫院做手術,應該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錯誤的決定。」回憶起當初的選擇,張文依然後悔莫及。復旦大學畢業的張文,早已是湘潭政商圈內有名的經濟權威,膝下子女也事業有成,就算他想在國內任選一家醫院做手術,也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壓力。

  最後,張文考慮到子女都在外地,妻子又有病在身,最終接受了醫院的建議,選擇了就近治療。當然,讓張文留在湘鋼醫院做手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妻子也是這裡的退休職工。「我想著知根知底,醫生也都熟,不會出什麼問題。」

  6月30日上午,張文如期躺上了手術臺。像其他的骨折手術一樣,張文的左腿裡被植入了鋼板,並打入了三顆鋼釘用於固定。很快,這臺很常見的手術「順利」結束。

  一周以後,張文察覺到了異常。「按道理應該過幾天就不痛了,怎麼痛得越來越厲害?」剛開始幾天,張文咬咬牙還能忍住,隨著疼痛加劇,他知道可能出問題了。很快,CT報告出爐。看到片子裡顯示的影像,張文頓時傻了眼:三口鋼釘竟然全部打偏了,有的鋼釘甚至戳到了關節,難怪每天這麼鑽心裂肺的疼了!

  出現這麼嚴重的失誤,也讓醫院驚訝不已。院方除了獻上鮮花上門道歉、安撫情緒,也馬上聯繫長沙的權威專家,給張文進行「返工」。

  7月30日,張文再次躺上手術臺。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手術,長沙來的專家宣告手術「成功」。然而,讓張文絕望的是,術後的狀況相比第一次,有過之而無不及。「坐不得躺不得,時刻鑽心似的疼。家裡人怕我疼得咬掉舌頭,只好在我嘴裡塞了個毛巾。」術後第十天,張文遵從醫囑,試著下地走動。當腳尖碰到地面的那一剎那,一股劇痛差點讓他暈厥過去……

  看到第二次的CT檢查結果時,張文「想死的心都有了」。按片子顯示,第二次的手術再次穿釘,鋒利的鋼釘穿透左股骨,插入髖關節兩毫米。「本來應該是活動的部位,活生生插了一個鋼栓。」

  鋼釘打入張文的左腿後,等於是人為製造了一起「骨質增生」,而質地更是比軟骨硬上數倍的合金,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張文說,自從手術失敗以後,他就沒有睡過一次安穩覺。家裡的電視機24小時不關,躺在床上看累了,就眯上一會兒,然後很快就會被劇痛驚醒。如今,他每天的實際睡眠時間不超過三小時。經過這大半年的折磨,張文的體重更是下降了40斤。

  手術失誤,已構成醫療事故

  經歷兩次手術的張文,骨折的裂縫沒有得到任何好轉,反而左股骨備受摧殘,腿裡留下了一根有百害無一利的鋼釘。「好端端一個人,現在治成了殘廢,醫院總要給個說法吧?」然而,第二次手術失敗後,醫院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張文不僅身體受損,更是備感心寒。「反正左推右推,既沒有一個好的認錯態度,也沒給我提出什麼補救方案。」

  對於兩起手術導致的後果,到底是醫院失職,還是因為張文年事已高引發的手術併發症,醫患雙方各有理解。為了解決這個爭議,張文提出了醫療事故鑑定。

  2010年12月3日,張文拿到了鑑定報告。根據湘潭市醫學會的鑑定結論,院方手術的時機、方式得到了肯定,但是院方兩次手術時,均存在骨折復位欠佳、內置螺釘位置偏移並穿出關節面的失誤,且與患者目前狀況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最後,湘潭市醫學會給出了結論:構成醫療事故,院方負主要責任。

  如今的張文,每天拄著雙拐一瘸一瘸往返於家裡與醫院。手術失敗後,醫院給出的答覆是:「繼續治療,具體診治由科室主任根據病情隨時調整。」實際上就是給張文留了一張病床,護士小姐間或過來量量體溫,然後開了幾盒促進骨頭癒合的藥丸。每天上午,張文出去自費理療,試圖減緩左腿的持續萎縮,下午則回病房裡躺一躺,讓護士小姐檢查一下病情。

  然而這種保守治療,根本阻擋不了病情的惡化。鋼釘一日不取,痛苦就一日不會消除。72歲高齡的張文,原本就脆弱的骨頭,豈能經得起如此折騰?如今張文的左腿已經縮短了兩釐米,被認定為三級傷殘;他還面臨著骨頭缺血性壞死、肌肉萎縮,甚至骨髓炎的風險……

  「我只希望院方能正視失誤,趕緊給我提供一個科學的治療方案。」對於湘鋼醫院的「不溫不火」,張文顯然已經忍受到了極限。「還拖下去,我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高位截肢。」

  救命靠自己

  在了解到張文的情況後,湘潭晚報記者也第一時間撥打了醫院負責人電話。對方以需要公司領導授權為由,婉拒了記者的採訪。不過,記者從一份2011年2月11日最新出具的、由湘鋼醫院上交給湘鋼集團的材料中,了解到院方對這起醫療事故的態度。

  院方在這份書面材料中承認了兩次手術所出現的失誤,並將繼續免費為他提供藥物與治療。待骨折內固定物取出後,再行等級鑑定,鑑定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賠償。

  不過對張文在術後配合治療方面,院方似乎「頗有抱怨」。院方在材料中說,術後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但患者拒絕骨髓細胞學檢查;院方也曾多次請省級醫院相關專業教授會診;院方也建議考慮全顴置換術,但是遭到了患者拒絕。

  院方的這些「抱怨」,將飽受摧殘的張文徹底激怒了。「目前只有全顴置換術有可能救我這條腿,我怎麼可能拒絕呢?我巴不得他現在就安排我去治療。」對於院方列舉的多次請專家會診,張文表示這完全是「子虛烏有」。

  為了討個說法,這半年間張文拄著雙拐,跑遍了全市的各個職能部門。張文說,他的奔走雖然贏來了各方關注,但依然沒有得到醫院的積極回應。「醫院永遠是一種聲音,要我走法律程序,法院判多少他們賠多少。」而張文目前急缺的,並非經濟上的賠償,而是積極的補救治療方案。

  無奈之下,張文決定轉變思路,維權的動作先緩一緩,優先治病。3月14日,張文告訴晚報記者,他準備近日動身,去廣東省的一家知名骨科醫院試試。「腿是我自己的,總不能為了爭口氣,最後丟了命。」

  探討

  醫患糾紛何以化解?

  張文的悲劇,只是眾多醫患糾紛中的一個縮影。相比社會上經常上演的拳腳相加的「醫鬧」事件,知識分子出身的張文,更多的是選擇跟醫院「文鬥」。根據市衛生局某負責人透露的數據,我市醫院因醫患糾紛僅「私了」部分掏出的費用,每年就達到了200萬元以上。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社會問題。成因很複雜,處理起來也複雜。」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在接受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全國性難題,衛生局也一直在探討、借鑑新的處理機制,比如,第三方調解制度。

  據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介紹,目前解決醫患糾紛主要有三種途徑: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衛生部門行政調解和民事訴訟。但現實中,醫患雙方自行協商的成功率很低;而患者一方又多不願採用費時、費錢、費精力的訴訟渠道;至於衛生部門行政調解,在患者一方看來,由醫療主管部門來確定醫院是否有責任無異於老子調查兒子,缺乏公正性,不足以贏得信任。

  縱觀歐美各國,法律規定醫院必須參加醫療責任保險,保險公司客觀上成為解決醫患糾紛的另一個「第三方」。而在我國,目前不僅個人醫療保險覆蓋面低,而且也缺少強制性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規定。

  因此,建立一個雙方信任的,包含保險公司、公安、司法、醫學會等部門聯合組成的第三方,就顯得尤為重要。三方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理智商談,政府也逐步有意識地增加第三方的權威性,由此形成有序合理的鑑定、索賠過程,就能達到在不影響醫患雙方利益的情況下,解決醫患糾紛。

  「我們目前一般是利用司法系統的資源,如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來充當醫療糾紛中的裁判。」市衛生局醫政科的負責人表示,我市目前已經試用這個全新機制一段時間,調解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這也是國內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種新型調節機制。

  如今的張文,每天拄著雙拐一瘸一瘸往返於家裡與醫院。手術失敗後,醫院給出的答覆是:「繼續治療,具體診治由科室主任根據病情隨時調整。」實際上就是給張文留了一張病床,護士小姐間或過來量量體溫,然後開了幾盒促進骨頭癒合的藥丸。每天上午,張文出去自費理療,試圖減緩左腿的持續萎縮,下午則回病房裡躺一躺,讓護士小姐檢查一下病情。

  然而這種保守治療,根本阻擋不了病情的惡化。鋼釘一日不取,痛苦就一日不會消除。72歲高齡的張文,原本就脆弱的骨頭,豈能經得起如此折騰?如今張文的左腿已經縮短了兩釐米,被認定為三級傷殘;他還面臨著骨頭缺血性壞死、肌肉萎縮,甚至骨髓炎的風險……

  「我只希望院方能正視失誤,趕緊給我提供一個科學的治療方案。」對於湘鋼醫院的「不溫不火」,張文顯然已經忍受到了極限。「還拖下去,我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高位截肢。」

  救命靠自己

  在了解到張文的情況後,湘潭晚報記者也第一時間撥打了醫院負責人電話。對方以需要公司領導授權為由,婉拒了記者的採訪。不過,記者從一份2011年2月11日最新出具的、由湘鋼醫院上交給湘鋼集團的材料中,了解到院方對這起醫療事故的態度。

  院方在這份書面材料中承認了兩次手術所出現的失誤,並將繼續免費為他提供藥物與治療。待骨折內固定物取出後,再行等級鑑定,鑑定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賠償。

  不過對張文在術後配合治療方面,院方似乎「頗有抱怨」。院方在材料中說,術後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但患者拒絕骨髓細胞學檢查;院方也曾多次請省級醫院相關專業教授會診;院方也建議考慮全顴置換術,但是遭到了患者拒絕。

  院方的這些「抱怨」,將飽受摧殘的張文徹底激怒了。「目前只有全顴置換術有可能救我這條腿,我怎麼可能拒絕呢?我巴不得他現在就安排我去治療。」對於院方列舉的多次請專家會診,張文表示這完全是「子虛烏有」。

  為了討個說法,這半年間張文拄著雙拐,跑遍了全市的各個職能部門。張文說,他的奔走雖然贏來了各方關注,但依然沒有得到醫院的積極回應。「醫院永遠是一種聲音,要我走法律程序,法院判多少他們賠多少。」而張文目前急缺的,並非經濟上的賠償,而是積極的補救治療方案。

  無奈之下,張文決定轉變思路,維權的動作先緩一緩,優先治病。3月14日,張文告訴晚報記者,他準備近日動身,去廣東省的一家知名骨科醫院試試。「腿是我自己的,總不能為了爭口氣,最後丟了命。」

  探討

  醫患糾紛何以化解?

  張文的悲劇,只是眾多醫患糾紛中的一個縮影。相比社會上經常上演的拳腳相加的「醫鬧」事件,知識分子出身的張文,更多的是選擇跟醫院「文鬥」。根據市衛生局某負責人透露的數據,我市醫院因醫患糾紛僅「私了」部分掏出的費用,每年就達到了200萬元以上。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社會問題。成因很複雜,處理起來也複雜。」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在接受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全國性難題,衛生局也一直在探討、借鑑新的處理機制,比如,第三方調解制度。

  據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介紹,目前解決醫患糾紛主要有三種途徑: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衛生部門行政調解和民事訴訟。但現實中,醫患雙方自行協商的成功率很低;而患者一方又多不願採用費時、費錢、費精力的訴訟渠道;至於衛生部門行政調解,在患者一方看來,由醫療主管部門來確定醫院是否有責任無異於老子調查兒子,缺乏公正性,不足以贏得信任。

  縱觀歐美各國,法律規定醫院必須參加醫療責任保險,保險公司客觀上成為解決醫患糾紛的另一個「第三方」。而在我國,目前不僅個人醫療保險覆蓋面低,而且也缺少強制性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規定。

  因此,建立一個雙方信任的,包含保險公司、公安、司法、醫學會等部門聯合組成的第三方,就顯得尤為重要。三方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理智商談,政府也逐步有意識地增加第三方的權威性,由此形成有序合理的鑑定、索賠過程,就能達到在不影響醫患雙方利益的情況下,解決醫患糾紛。

  「我們目前一般是利用司法系統的資源,如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來充當醫療糾紛中的裁判。」市衛生局醫政科的負責人表示,我市目前已經試用這個全新機制一段時間,調解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這也是國內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種新型調節機制。

相關焦點

  • 股骨頸骨折打鋼釘手術後怎麼運動鍛鍊?
    股骨頸骨折就是其中一種在老年人中常見的情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的骨質會逐漸退化,加之如果缺乏鈣質,就很容易因為支撐能力不足而導致骨折。不過,這種病也不單單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年輕人之中也會有人發生,不過通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強烈的物理衝撞或者病理性因素導致骨質疏鬆進而引發骨折的。
  • 骨科醫生告訴你:骨折住院時,為什麼都會建議打鋼釘或者鋼板治療
    骨科醫生告訴你:骨折住院時,為什麼都會建議打鋼釘或者鋼板治療   前幾天小編的好閨蜜下樓的時候玩手機不小心摔了一跤,到醫院後發現小腿骨折,醫生建議說最好進行手術,用鋼釘或者鋼板固定斷骨,閨蜜的父母特別納悶以前骨折了都是打上石膏回家臥床休養一段時間就行了,為什麼現在一看是骨折動不動就要求做手術打鋼釘呢
  • 男子骨折手術打鋼板 1年後骨頭沒長好鋼板「骨折」了
    原標題:男子骨折手術打鋼板 1年後骨頭沒長好鋼板"骨折"了編者按:在骨折手術中,醫生經常用鋼板來給患者固定骨骼。前幾天,慶安的一個患者骨折手術一年後 ,去醫院取鋼板,結果發現他身體裡的鋼板「骨折」了。去年11月份,王廷發鎖骨骨折做了手術。前幾天,他去醫院複查,想把體內的鋼板取出來,拍完片子的結果,實在是讓他大跌眼鏡。慶安縣居民 王廷發大夫當時看著片子時候,他說你這骨頭沒長上。讓我第二天就做手術,他說你這鋼板斷了,重新做手術。
  • 老人骨折打5根鋼釘,骨折沒好鋼釘全斷了,醫生:你骨頭沒長好
    嘉州有一位沈先生爆料,說他的母親在四月份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情況很嚴重,於是他立即把母親送往嘉州國際醫院,醫生告訴沈先生,老人已經骨折,需要動手術打入多根鋼筋,沈先生二話不說籤了名字,手術後老人進入了三四個月的恢復期,到了七月份的時候老人到醫院去複查,但是醫生反饋給沈先生說老人恢復情況不錯,但是,到十二月份沈先生再次帶母親去複查的時候,他們得到了一個難以接受和相信的消息
  • 為什麼骨折以前打個石膏現在去醫院要打鋼板讓病人花錢受罪?
    2020-10-17 08:57:56 來源: 生活的作者 舉報   首先,骨折了去醫院打鋼釘或者打鋼板並不是讓病人花錢受罪
  • 張雲雷手術順利,他取出的鋼釘怎麼這麼大?快來看專業的科普
    沒錯,他身上的108塊鋼釘和鋼板到期了,他要返回醫院手術取出。於是大家就看到了他手術後在微博報平安的消息,他體內的48塊鋼鐵被取出,手術順利。左腿上那根最大的鋼釘把所有人都震驚了,這麼大一塊鋼釘,是怎麼放進去的?「二爺受了多大的罪啊!」
  • 綏化一男子骨折手術打鋼板,一年後不僅骨頭沒長好,鋼板也「骨折...
    去年11月份,王廷發鎖骨骨折做了手術。前幾天,他去醫院複查,想把體內的鋼板取出來,拍完片子的結果,實在是讓他大跌眼鏡。慶安縣居民 王廷發大夫當時看著片子時候,他說你這骨頭沒長上。斷開了,你看這個鋼板,現在折的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原來你看他給我手術的時候,這是四個鋼釘,加這個鋼板,現在已經折了,已經到這種程度了。(錯位了已經?)錯位了。通過王廷發去年手術後的片子可以看出來,當時鋼板是一體的,現在已經斷成了兩截。王廷發說,鋼板斷了也不要緊,最關鍵的是他原來的骨折也沒長好,這就需要他重新做手術 。
  • 骨折後打的鋼板、鋼釘,一定要取出來嗎?
    在一些比較嚴重的骨折手術中,必要時需要用鋼板等內固定方式來固定骨骼,防止骨折再位移。有許多患者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這個鋼板在骨折癒合後需要取出嗎? 現在內固定物多為鈦合金材料,排異性很小,理論上講可以不取。
  • 屁股針、小夾板 漸行漸遠掛吊瓶、打鋼釘 大行其道(圖)
    醫療行為市場化是主因  採用肌肉注射針劑,藥廠醫院難見利潤 打十個「小夾板」,費用不抵一臺手術  過去,病人感冒發燒,醫生一般會開幾針「屁股針」,現在,肌肉注射幾乎已經完全被「吊瓶」取代;  過去,病人如果胳膊骨折,醫生會用「小夾板」固定手臂,現在,多是手術打鋼釘、上鋼板來完成骨頭復位,手術內固定已成主流手段。
  • 大叔骨折手術後拆鋼板 不料它在體內也「骨折」了
    在骨折手術中,醫生經常用鋼板來給患者固定骨骼。前幾天,慶安的一個患者骨折手術一年後,去醫院取鋼板,結果發現他身體裡的鋼板「骨折」了。去年11月份,王先生鎖骨骨折做了手術。自己去年明明已經手術了,這次是來取鋼板的,怎麼也沒想到體內的鋼板還會斷。聲音來源王先生:「你看這個鋼板,現在折的已經到這種程度了,原來你看,他給我手術的時候,這是四個鋼釘,加這個鋼板,現在已經折了,已經到這種程度了。」通過王先生去年手術後的片子可以看出來,當時鋼板是一體的,現在已經斷成了兩截。
  • 愷德骨傷科微創手術治骨折十天可下床
    紅網時刻株洲8月14日訊(通訊員 黎婕妤)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傳統的骨折接骨手術,傷口大、恢復緩慢,對愈後康復鍛鍊也有一定影響。近日,株洲愷德醫院骨傷科收治了數名車禍骨折患者,在科室主任陽輝、副主任唐建勝的帶領下科室團隊為他們施行了閉合復位微創髓內釘固定術,術後十天即可下床,有利於康復。醫患術後交流圖。今年56歲的王先生(化名)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導致右股骨中段骨折、頭部輕微外傷,右手皮膚挫擦傷等外傷,被送入株洲愷德醫院骨傷科救治。
  • 哈爾濱47歲男子小腿骨折治療一月後死亡 院方稱無責任
    東北網記者陳靜攝  東北網6月30日訊 (記者 陳靜 丁洋 路雲強 雷蕾) 6月26日凌晨,尚志市47歲中年男子孟某某,因左小腿脛骨骨折被送入哈爾濱市第五人民醫院,住院治療一個月零三天,花費近4萬元,前後經歷三次手術,而後死亡。目前家屬尚未被告知孟某某的準確死亡時間。
  • 湖南男子自慰時將鋼釘插入尿道 稱能提高性能力(圖)
    湖南男子自慰時將鋼釘插入尿道 稱為提高性能力(圖)  這個世界真的不缺奇葩,而且,只有更奇葩。湖南衡陽南華大學附二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奇葩患者,患者K某現年52歲,是一位單身男士。K某為了持久興奮,將鋼釘插入尿道,致鋼釘上移滯留體內半年。這還是K某在一次自慰後得到的想法,各位廣大青少年,老少年,切勿模仿。
  • 上海一市民被醫院判定骨折打石膏 隔天竟然健步如飛
    原標題:【獨家】上海一市民被醫院判定骨折打石膏 隔天竟然健步如飛  最近,市民陳先生向看看新聞和《新聞坊》微信公眾號反映,說他偶爾崴腳,被奉賢區中醫醫院診斷為右足舟骨骨折,並當場打了石膏。第二天起床後,疼痛消減了,經過其它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的腳並沒有骨折,讓人大跌眼鏡。接到投訴,記者吳浩亮展開了調查。
  • 95歲老人半年兩次骨折手術,給家有老人的大家提個醒!
    8月4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病房,95歲的陳爺爺從重症監護室轉至普通病房的第二天,開始嘗試下地走路了。這是半年時間裡,老人第二次因為骨折入院手術。7月31日,在手術室、麻醉科團隊的配合下,骨科副主任潘勇衛帶領副主任醫師趙喆、主治醫師鄧玖徵以及袁野、李成立醫師等創傷骨科組成員,從中午12點奮戰至次日凌晨5點半,連開4臺骨折手術。患者骨折的原因各有所痛,其中,陳爺爺是醫師們已經熟悉的面孔。5個多月前,老人因為脊柱壓縮性骨折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骨科接受過椎體成形術微創手術。
  • 女子打鋼釘「種」酒窩致臉頰發炎,紋身培訓學校:管打不管取
    然而到了去年10月,鋼釘已經陷進了肉裡,她疼得難以忍受,便找到一家正規醫院就診,醫生稱必須馬上手術將鋼釘取出。由於負擔不起3000元的手術費用,易女士將診斷結果告知了培訓學校,希望校方能夠承擔這筆費用。校方卻稱取鋼釘很簡單,自己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搞定。易女士提供的微信聊天截圖顯示,培訓學校的工作人員告訴易女士,買塊鋒利的刀片把相關部位劃開,就可以取出鋼釘。
  • 8歲兒童騎玩平衡車 意外摔傷導致右側胳膊骨折
    近日,淄博市第七人民醫院連續接診4例因使用平衡車摔傷的兒童,其中1例受傷較重,右側胳膊骨折伴橈神經損傷。另2例骨折給予手法復位閉合穿針內固定。還有1例皮外傷給予清創包紮後離院。8歲童童(化名)的母親回憶稱,孩子摔倒時,整個身體右側著地,摔傷後說胳膊不能動,趕緊帶孩子前往醫院治療,「買回來平衡車,孩子就嚷嚷著也要騎,為了安全,我們也給他買了護肘護膝和頭盔,後來孩子熟練了,也就不再戴這些防護用具,而且也只局限於晚上在小區散步時讓他玩。」
  • 女子打鋼釘「種」酒窩導致臉頰發炎 紋身培訓學校稱只管打不管取
    女子打鋼釘「種」酒窩導致臉頰發炎 紋身培訓學校稱只管打不管取 來源:楚天都市報時間:2019-01-09 14:01:40
  • 17年11次大手術體內46根鋼釘 太原「鋼鐵俠」願做「小白鼠」
    可接連三天,胡勇勝就只吃了一根油條,這讓媽媽著急了,趕緊帶他去醫院檢查,卻被告知:「孩子可能不太好,趕緊去大醫院吧。」於是,輾轉來到了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一系列的檢查下來,發現連接腎的血管處有一個腫瘤,必須馬上手術。  當時,胡勇勝的父母都是服務行業的職工,兩個人的工資也僅能勉強維持生計。醫院的診斷無異于晴天霹靂,讓這個家庭一下子陷入絕境。
  • 男孩6樓墜落術後變身鋼鐵俠:體內44鋼釘5鋼板
    15次手術留下44顆釘、5塊鋼板  本報訊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何曉喆、黃雙權)19歲的廣州仔崔健(化名)失足從6層樓墜落,導致全身脛骨、肱骨、距骨等8處嚴重骨折,脊椎爆裂。在廣州一家醫院,他花了1年多的時間接受了大小15次手術,包括一次從盆骨取下骨頭的移植手術,現在終於能正常走路——他的身上還帶著44顆鋼釘、5塊鋼板和2根鋼棒。  2012年11月10日晚上10時左右,家住昌崗路與寶崗大道交界路口附近的崔健在6樓家裡的陽臺乘涼。他一個沒留神,腳下一滑就從陽臺墜落,躺在樓下的地上一動不動,臉色蒼白,身旁流滿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