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針、小夾板 漸行漸遠掛吊瓶、打鋼釘 大行其道(圖)

2020-12-19 搜狐網

  為啥?醫療行為市場化是主因

  採用肌肉注射針劑,藥廠醫院難見利潤 打十個「小夾板」,費用不抵一臺手術

  過去,病人感冒發燒,醫生一般會開幾針「屁股針」,現在,肌肉注射幾乎已經完全被「吊瓶」取代;

  過去,病人如果胳膊骨折,醫生會用「小夾板」固定手臂,現在,多是手術打鋼釘、上鋼板來完成骨頭復位,手術內固定已成主流手段。

  為何過去常見的「屁股針」、「小夾板」、手法復位離人們越來越遠,是醫療技術的進步還是另有隱情?5月12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偌大輸液室 滿眼盡「吊瓶」

  在沈城一家醫院的注射室內,滿眼儘是「打吊瓶」的患者,與此呈鮮明對比的是,記者沒有看到一個患者採用臀部肌肉注射的方式治療。

  30多歲的李先生因感冒正在靜脈注射頭孢。提起 「屁股針」,他笑著說:以前感冒發燒都打 「屁股針」,「那時候護士拿著注射器,用酒精棉球消毒時,心已經砰砰地跳了……我也很納悶,以前一般都採取"肌注",萬不得已才"打吊瓶",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全"打吊瓶"了。」

  忘卻「屁股針」 輸液成習慣

  肌肉注射為何離人們越來越遠?現在的使用情況如何?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多家醫院。

  「肌肉注射已經退到了次要地位,但它並不會消失。」多家醫院表示,仍設有肌肉注射給藥方式,但一般用於注射退燒藥、維生素、鎮痛劑或產婦調節給藥等特殊藥品方面。

  談起「肌注」被「靜注」逐漸取代的原因,一名護士解釋,患者的要求也是原因之一。現在門診輸液患者中,近一半是向醫生主動提出輸液的。「輸液見效要快些,患者不就是要快點兒治病好嗎。」此外,肌肉注射不方便,有痛感,也是人們很少去選擇它的重要原因。醫生介紹:「長期"肌注"還易引起皮下硬結以及淤血症狀,有的針劑甚至會引起肌肉萎縮。」

  記者了解到,一般情況下的治療原則是,能口服的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在一些情況下,醫生也會勸患者服藥、肌肉注射,但一些患者有從眾心理,看見別人「打吊瓶」好得快,也要求「打吊瓶」。久而久之,大家的習慣慢慢被改變。

  骨折打夾板 漸漸「退二線」

  與「屁股針」相似,骨折夾板、手法復位等傳統的骨折治療手段也在漸漸「退居二線」。

  一名骨科醫生說,近幾年來,可以選擇「小夾板」、手法復位治療的患者大部分選擇了手術治療。患者圖的就是手術治療復位精準,一次性解決,住院時間短。但手術治療也有缺點,它破壞了局部血運,癒合時間比起傳統手法至少要長1/3,而且費用較高。

  其實,「小夾板」、手法復位還是有一定優越性的。手法復位不破壞骨折周圍結構,創傷小,不破壞骨膜,沒有疤痕,後遺症少,費用遠遠低於手術;缺點是固定不太牢。

  為什麼患者多放棄傳統的手法復位呢?醫生介紹,手法復位有個局限:疼痛。在治療時,常常需要親屬按住病人,醫生才能實施復位。而且,手法復位存在一個成功率的問題,如果一次復位的效果不好,可能需要兩次、三次,結果,大多數患者閒麻煩、怕疼,放棄手法復位、夾板治療,點名要手術治療。本報記者 尚志文

  [科學治療小提示]

  能吃口服藥,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靜脈注射。

  [新聞延伸]

  醫療行為市場化才是主因

  「不管是"小夾板"還是"屁股針",患者的需求只是一方面,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醫療行為市場化。」業內人士介紹。

  拿肌肉注射來說,很多藥廠已經不生產供肌肉注射的劑型,尤其是抗菌消炎藥,輸液用的抗生素價格比其它劑型高出數倍。沒有來源,醫院就無法提供「屁股針」給患者選擇。另一方面,肌肉注射產生的耗材和服務費也無法和採用靜脈滴注方式相比,便宜的注射方式就被市場化的醫療行為淘汰了。

  而手法復位、上夾板固定的費用,與手術費用相差懸殊,給十個病人打「小夾板」的費用,加起來還不如一臺手術高。而且上夾板給醫生帶來的風險更大,因固定不夠牢固,在康復期一旦發生移位,患者就會遷怒於醫生,還不如直接手術解決,醫生少了麻煩,醫院也能增加收入。(尚志文)

相關焦點

  • 漸行漸遠的修行
    孩子之於我們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早上送兒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送到門口了,我現在都六年級了「,我一想就十幾米了 聽到這一句話,突然發現兒子又長大了,其實想一想,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修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總有一天會展開有力的翅膀飛上更向更遠的藍天。 記得你第一次去幼兒園,不放開我的手,更不願意離開我的懷抱,但做為你的媽媽,我知道對你好就是讓你開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狠心推開你,聽著裡面的你哭著找媽媽,你可知道,媽媽也正在垂淚。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女兒是易烊千璽的粉絲,去影院看《送你一朵小紅花》,最初是奔著他去的。沒想到,看後她哭的是稀裡譁啦的,給我講了故事梗概,幾句簡單樸實的臺詞也讓我淚如泉湧。父母與子女相遇,就是世間最隆重的緣分,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也會漸行漸遠。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學有所成,這個過程包含了父母多少心血和祝願,一點點進步承載了父母多少努力和希望。他越長越大,越來越獨立,小學、中學,乖巧、叛逆,這是必經的階段,無法逃避。前一秒,對他是牽腸掛肚;後一秒,對他是滿懷憤怒。
  • 素質教育已經漸行漸遠
    素質教育漸行漸遠,考試技能型學生大行其道。寒暑假各種補習班大張旗鼓,私人學校高昂收費的背後就是突擊訓練考試型的技能選手。當下,誰還在乎素質教育,都在用分數衡量一切,都在用升學率評判一個學校的成功與否。而帶來的延伸危害是,知識提前灌輸已經低齡化,幼小化。三歲的幼兒園開始了大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讓本來以快樂為主的學前教育變得面目全非!
  • 對於漸行漸遠的友情,你會選擇挽回嗎?
    前段時間我因為身體不舒服就發了個朋友圈,配了一張自己打吊瓶的照片。沒幾分鐘就蹦出了一條評論:注意身體,照顧好自己。加了了一個抱抱的表情。我點開這條評論,才想起來原來是自己曾經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時隔多年,我們已經很久都沒有聯繫了。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1.相隔的不是歲月,而是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
  • 多少漸行漸遠的人,都曾交換過靈魂
    但有一段時間,我總為自己有一個好朋友而感到傷感,因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好朋友也總會漸行漸遠。回憶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一個短髮、瓜子臉的女生,記憶中的她總是跟我們一幫男生廝混在一起,會踢球、會打遊戲,會跟我們一起扮演卡通人物,大大咧咧,無所畏懼。
  • 小熊遇到了一個煩惱,它的朋友全都漸行漸遠了……
    有這麼只小熊,它與朋友們漸行漸遠,然而,在一次危機中,它為朋友們挺身而出。它的命運會怎麼樣呢?一個溫馨可愛的童話故事,娓娓道來人生道理。《小熊的煩惱》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中國中福會出版社作者:阿咚 文/圖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 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
    校服上的籤名大概就是這個效果,圖是百度搜的大約是稍後同班同學的聚會就是你們小時候關係很好,但是因為你事業越來越好,他覺得你們倆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然後他就自己疏遠你的那種?人家會覺得有負擔,會覺得他說認識我,別人就會覺得他在炫耀。」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龍應臺的《目送》: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用在那時那刻竟是該死的妥帖。晚上8點左右,兒子用寥寥幾個字微我:到了,不打電話了。
  • 八成患者選吊瓶「屁股針」去哪啦
    八成患者選吊瓶「屁股針」去哪啦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10.27 星期一     「記得以前感冒發燒到醫院裡打個『屁股針』就好了,怎麼現在全都是吊瓶了?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  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今年因為咦情難得在家多住幾個月,有天陪我媽出去散步,看見好多人家的地裡都種著油菜花,我感慨說今年好多種油菜花的,往年都沒見過,我媽說:每年都這樣,你往年哪在家待到過油菜花開呢?
  • 孩子與父母的緣分,是終究走向漸行漸遠的必然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曾經聽朋友說,父母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也就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這三年,之後都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還沒有孩子,感受不到,如今我才發現真的很現實
  • 我那漸行漸遠的好朋友~
    好朋友今天,院長想和各位小可愛們聊聊友情,為什麼會突然想聊這個話題呢?晚自習偷跑出門吃夜宵、打遊戲是家常便飯;甚至一起蹲坑(北方上廁所的俗語)還彼此不嫌惡對方臭。就是這樣一位好友,至今也已經有將近七八年沒有聯繫了。院長本想在朋友圈留言開玩笑道「你小子也終於肥成了豬」,可「肥」字還沒有打出來就刪掉了,總感覺自己突然發出這樣的留言會很唐突。
  • 「屁股針」和「點滴瓶」的博弈
    過去到醫院看病,很少看到打吊瓶的,醫生告訴患者說要打針,那多指打「屁股針」,即肌肉注射。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醫院裡的肌肉注射幾乎已經被靜脈滴注的「吊針瓶」所取代。為何「屁股針」離我們越來越遠,越來越多的人一生病便掛吊瓶?近日,記者走訪調查了幾家醫院。
  • 評論:與書漸行漸遠的誠品書店(圖)
    十多年前,我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工作時,便將「泡誠品」視作工作延展,並擅自將它當做在這城市生活中一個自我療愈、洗滌的小天地。在其設計的獨特閱讀動線中慢慢走著,細細盯著每個書櫃,想撈取些珍珠。  彼時的誠品不曾讓我失望。不論再小的出版社,只要出版好書,都能在書櫃中被陳列。
  • 漸行漸遠的蒸饃習俗_新聞中心_洛陽網
    這句俗語形容的正是最常見的紅點蒸饃,人們將圓形的饃蒸好後,用紅色素在上面點上一個紅點,以求闢邪,圖個大吉大利。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饃、棗花饃、壽饃、布袋饃等。  以前,農村地區春節有送禮饃的習俗。送時也有個規矩,就是饃的數量一定要是單數,意為「一心相敬」。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漸行漸遠的鄉村教師
    給了我一個鐵哨子,掛在辦公室牆上的一個鐵釘上,每天早操時間到,我就急忙去拿哨子,然後集合學生做操。這活我一直幹到小學畢業。 四年級時,邵老師教我們數學。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幾乎每天中飯他都要喝酒。我常常見他喝得紅光滿面,眯著眼,朝著太陽打噴嚏,那樣子現在想來很是頹廢。他有時甚至會喝醉,喝醉了來班裡上課,結結巴巴的胡言亂語一通,或者乾脆坐下來雙手趴講臺上睡覺。
  • 我們已經漸行漸遠,是該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人生
    文|輕衣素茶圖|來源網絡耳畔又響起那首周華健的朋友,這才想起真正學會唱這首歌的時候,是在高中,在那個青春年華的歲月裡,喜歡上這首歌,是在畢業的聚會上。我們只是這樣默默地保存在對方的通訊錄裡,然後隨著通訊工具的更新換代,淹沒在歷史的進程中,漸行漸遠,沉默是彼此之間最大的默契,你沒有打擾我,我也不會去驚動你。剛開始的那幾年,還依稀收到對方發來的各種問候,如今這些年,就連朋友圈的一個點讚都變得那麼奢侈。或許我們並不是在乎那個贊,只是想知道對方是否還活著,僅此而已。
  • 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雙黃這兩隻老狐狸拍拍屁股去搞美食養成類節目,吃著玩兒著就把節目做了,眼看著就樂不思蜀,真是過分!你們是忘了在極挑的崢嶸歲月嘛!顏王大大也是,好好的不來參加兄弟們的聚會,帶著熊孩子們跑到國外留什麼學!如果說黃小棟就是個吃啥啥沒夠,幹啥啥不靈的媽寶,那蔣依依飾演的武丹丹簡直就是個上帝派下來給別人渡劫的妖精,富二代嘛,矯情點兒可以理解,但咱稍微有點兒素養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