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金湖縣城濱湖壹號小區的居民楊豐勤不慎丟失一串鑰匙。他撥通社區網格員顏國慶的電話後,顏國慶立刻發動4名同事一起尋找,鑰匙很快失而復得。「網格員給我們居民解決了不少難題,現在大家遇到事兒,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給他們打電話。」楊豐勤說。
今年以來,金湖縣大力推動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為每個城鄉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隙治理格局。金湖縣委書記張志勇表示,要把網格打造為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維護穩定的第一屏障、連接起社會精細治理的一張大網,實現基層社會治理從「粗線條」到「微治理」的快速轉變。
50個網格亭 打造家門口的辦事大廳
「以前想諮詢、辦事,跑一趟居委會來回要半小時,現在到網格亭,下樓買菜的工夫就能順便解決了。」金湖縣新城社區居民李奶奶高興地說。
漫步金湖城區,記者發現不少小區門口都設有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藍色網格亭,一套桌椅、一臺空調、基本的辦公用品和一名值班網格員是每個網格亭的基本配置。
「別看這亭子小,功能一點不少。」金湖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榮平說,網格亭融合了網格工作站與社區警務室、黨建服務點等多個基層站點功能,行政執法、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環保、消防等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也藉由網格亭直接下沉到基層,做到「網格吹哨,部門報到」。
在金湖縣主城區,像這樣的網格工作亭、工作站共有50個。金湖縣按照區域就近和方便網格員組隊巡格原則,每2-4個網格設一個工作站,實現網格工作亭城區全覆蓋。作為網格員的主要辦公地點,網格亭推動網格治理觸角延伸到最末梢。
「網格+鐵腳板」 推動網格員專職化
巡格時聞到樓道裡細微的柴油味,網格員潘善武發現業主在地下車庫私自販賣柴油,立即上報處理,將重大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中;走訪過程中,網格員馮少昌發現一老人長期閉門不出,談心後打消了老人輕生的念頭……這些,只是436名金湖網格員工作的一個側面。
今年初,金湖縣按照「規模適度、無縫覆蓋」的原則,確定城區300戶至500戶劃分1個網格、農村每村居為1-3個網格,將全縣133個村居設置成為436個網格,對每個網格進行編碼,實現網格地理信息數位化。6月,向社會公開新招錄245名城鄉專職網格員,使城市社區達到「一個網格一名專職網格員」、農村達到「一個村一名專職網格員」的隊伍專職化建設要求。
如今,金湖全縣436名網格員每天用「鐵腳板」丈量民情,在網格內巡查記錄、接受諮詢、調處矛盾、反饋意見。據統計,目前全縣網格員已上門入戶採集信息6.2萬多條、收集輿情520多條、處理矛盾糾紛630多個,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居」。
健全制度 打造高效網格員鐵軍
「未按時登錄平臺扣0.5分,重點人群走訪不及時扣1分,群眾知曉率低於90%扣2分……」在黎城街道勞動橋社區,網格員高崇傑向記者展示一份細緻入微的網格員考核准則。「網格員的月度得分由智能系統搭配考核細則得出,考核的每一分都能在系統後臺找到依據。」金湖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社會治理指揮中心主任冷寶林表示。
今年金湖相繼出臺《網格員管理辦法》《網格員考核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建立網格員縣、鎮(街)、村(居)三級考核機制,為優秀網格員發放績效獎勵,並適時納入村居後備幹部人選;按照社區幹部標準,科學確定網格員的報酬待遇並幫助繳納「五險一金」,激勵網格員充滿幹勁地投入工作中。
網格治理觸角的全面延伸,推動金湖縣政法工作再上新臺階。近年來金湖縣公眾安全感超99%,連續兩年居淮安市第一;網格規範達標率列淮安市第一、全省第四,被評為全市「社會治理先進單位」、全市首批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縣、「全國信訪三無縣」。
本報通訊員 李廣忠
李運林 王偉東
本報記者 張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