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下都市人的生活中,總是充斥著各種適合快節奏生活的產物,像是一些外賣APP、一站式集合店和各類「快服務」產品等。而且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們的生活節奏漸快,久而久之,形成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其次,這樣的快節奏生活讓一些高質量的「快服務」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於是在市場中出現了「十元快剪」這一行當。
「十元快剪」在當下的晉級之路
這類「十元快剪」的理髮店大多佔地面積不大,10平方米左右,店面風格簡單,並配置有3、4人的理髮位。和傳統理髮店不同,這類快剪理髮店內幾乎看不到傳統理髮店的洗髮位,甚至會連收營員都沒有,門口有個剪髮售票機,投進10元紙幣就會吐出一張小票,不找零,叫號理髮。
免去洗和吹的過程,理髮師會給顧客圍上一次性護領,在簡單交流到剪髮要求後,用剪刀、梳子和電動理髮器為顧客「幹剪」,十分鐘就能完成剪髮效果,接著再用毛髮吸收器清理顧客身上的碎發後就完成全部過程。
隨著這類「十元快剪」越來越普遍的出現在購物中心,主要目標客群也開始從小孩、白領男性和中老年人慢慢擴大到一些青年人甚至女性群體這類較為挑剔的消費者上。
但其實對購物中心而言,大多實際上都是要想方設法的把顧客的生活節奏慢下來,更多的融入到購物中心,藉以得到更好的體驗。但是「十元快剪」不推行慢節奏,反其道而行之,省掉一般的洗頭等服務環節,不洗不吹不燙不染,無論男女老幼剪個頭統一價格,時間迅速。
因此,也可以說快剪理髮創造了一個節約時間成本和消費成本的場景,在剪頭髮的過程中減免「洗」和「吹」的環節,一步到位的向「剪」進行推進。
快剪起源於蕭條時期的日本
快剪在國內起步時間雖不長,但其也不是一件新鮮事情。據悉,「快剪」這個商業模式,源自1996年的日本,有個代表品牌叫QB HOUSE。其不添加顧客不需要的服務,處理掉在服務環節裡面所有無效率的動作,捨棄對「高大上」服務的追求,尋求最簡潔的服務本質。
有資料顯示,QB HOUSE對於理髮店的創新在於以下幾點:第一,為了滿足十分鐘快捷剪髮的效率需求,剪髮組合櫃是經過充分計算合理配置的。第二,清潔碎發所使用的小型吸塵器是有技術含量的專利產品。第三,一客一消毒。第四,自主收銀,排隊叫號。
這個快剪模式最大限度的減少服務成本,形成了一套標準化的運作體系。在整個消費過程中不燙、不染、不洗頭、不辦卡,沒有大家熟知的Tony老師和Kevin老師,除了諮詢髮型需求外,髮型師不會跟你天南地北的尬聊。
QB HOUSE率先做到了用最簡約的服務,緊抓消費者最直接的需求,最大程度的讓消費者感知到時間成本和消費成本的減少,也讓消費者最直接的體驗到「快剪」的意義。
「十元快剪」與美發專業沙龍的優劣分析
而與「十元快剪」走完全相反路線的椰島造型、資生堂專業形象沙龍和Papa Smile私人定製兒童剪髮造型等這類中高端美發專業沙龍,雖然他們的時間成本和消費成本會有顯著增加,但是其也有著「十元快剪」無法比擬的優勢。
這類中高端美發專業沙龍在服務他們的用戶時,對於洗護和頭髮造型設計等方面,做到最符合時下潮流的設計;在服務方面,盡善盡美,讓消費者感受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體驗;在其他服務上,還可以滿足美容沙龍,按摩沙龍,SPA等服務需求。
因此這一類的理髮,除了需要讓髮型師從必須掌握的剪髮理論和基礎技術開始學習,還需要一直對每位消費者的髮型形象都有較強的提案能力,教育培養他們對消費者要有「以誠待客」的服務精神。
贏商小編還了解到,傳統的理髮店,其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從最普通的洗頭小弟(妹)到普通髮型師,再到高級髮型師,再到髮型總監,最後到店長,像這樣的劃分制度讓消費者在消費時會通過這樣的排序,根據自己的消費習慣選擇自己的髮型師。但像「十元快剪」這類小的理髮店,不會存在這樣嚴格的「等級劃分制度」,3-4人的人員配備,在教學方面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
此外,在我們的生活中,各類服務業都是越來越強調精細化服務,體驗至上,並在一些細枝末節的方面做到深層次的升級。但是快剪理髮卻反其道而行之,將服務精簡到只滿足最原始的需求——剪髮。從源頭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打破其他的一些增值服務,節省雙方的各類成本,並在市場中另闢蹊徑,打造成理髮業中的「節約帝」,更易與消費者造成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