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月14日報導(編譯:冷潔)
我曾經發過一篇名叫「通過數據透視哪些人值得被僱傭」的文章,這是我第一篇引起人們關注的博客。我當時只是想要了解到底是簡歷上的什麼屬性能真正打動面試官,然後給你一個軟體工程的工作。事實證明,學歷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與此相反,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倒是有決定性的作用,基本可以說是一票否決。
自那以後,我就發現了簡歷的一無是處。也正是那篇博客之後,我便開始蠢蠢欲動,想要用interviewing.io平臺上的數據研究出點什麼。在這個平臺上,人們可以匿名地進行軟體工程職位的面試練習,並且在練習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在練習中表現突出,便可優先(匿名!)參加一些諸如Uber,Twitch和Lyft這樣的大公司的面試。
正是由於這個平臺的存在,我們獲得了成千上萬個一手的面試練習數據。通過研究這些數據,我們就能得出面試者發出的哪些信號能夠在面試過程中給他加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interviewing.io的操作
當主考官和面試者配對成功後,他們就會進入一個由聲音、文字和白板組成的編碼環境內,然後系統直接開門見山地考核技術知識。平臺上收錄的都是在後期軟體工程職位的電話面試中出鏡率較高的問題,而考官也大多來自諸如Google、Facebook和Uber這樣的大公司,當然,一些專業進行軟體工程開發的創企(包括Asana,Mattermark和KeepSafe)也不例外。
面試結束後,考官會從幾個不同的維度給面試者打分,包括技能等等,分值1到4,1分表示「較差」,4分表示「完美」,三分及以上的面試者在這個平臺上就算優秀的了。你還可以看到如下圖一樣的考官反饋:
為了便於分析,我們對照了所有面試者的平均技能得分(即上圖用紅筆圈出來部分)以評估以下幾個因素中哪一個最重要:
Ÿ來自計算機科學的頂級學府
Ÿ在數一數二的大公司工作過
Ÿ在Udacity或Coursera上參加過在線課程
Ÿ有創業經歷
Ÿ碩士學位
Ÿ多年的工作經驗
Ÿ在以上六個因素中,只有一半在數據上發揮了作用:來自頂級學府,有大公司的工作經歷,以及在Udacity或Coursera上參加過在線課程。
在下面的圖表中,你就能看出這些因素的影響因子(三個無足輕重的因素並未包含在內):
正如我在文章開頭所說,研究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下面讓我們試著解釋一下這個現象。
頂級學府的學歷和大企業的工作經驗
起初我就猜到了大企業的工作經驗肯定能加分,但是沒有想到學歷也是閃光點之一。工作經驗當然有用——畢竟這些人至少已經過關斬將了一次,因此他們後期的面試成功率肯定更高。
頂級學府的學歷就有一點點雞肋了,事實證明它的確是三個影響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學歷在簡歷中不重要,卻在這次調查的數據中佔有一席之地呢?我猜這就是電話面試和現場面試的不同之處了。
只要好好準備,電話面試的表現是不會差到哪裡去的。頂尖的學府在算法課程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並且有為電話面試做好準備的文化傳統。
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為什麼這種文化傳統如此有效,以及它是怎樣為學生營造優勢的,你可以讀一讀我的另一篇博客,那個主要是寫面試引發的一些思考。那麼通過電話面試就意味著你是一個有能力的工程師了嗎?這就是我下一個研究的課題。
參加在線課程(尤其是參加Udacity和Coursera的在線課程,畢竟它們是吸引interviewing.io用戶最多的兩個平臺)竟然對面試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甚至比傳統教育的影響力還大——這是我這次研究最大的發現,所以我將會對這個現象進行深入挖掘。
其中,我十分好奇在線課程和頂級學府之間有什麼相互作用,於是我把參加在線課程的人劃分為兩派,一派是擁有頂級學府學歷的,一派是沒有的。
對於那些本來就擁有頂級學府畢業證書的人來說,參加Udacity和Coursera的課程無足輕重;而對於那些沒有上過那麼頂尖學校的人來說,參加在線課程就意義重大了。
有趣的一點是,那些畢業於頂級學府的面試者的實際表現比只參加過Udacity和Coursera在線課程的「普通人」差多了。
所以這意味著什麼呢?當然(你讀到這裡時很可能會和自己的經歷結合起來)意味著事物之間有聯繫並不代表有因果關係。
在線課程並不神奇。
我猜被在線課程吸引的人——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的學歷不甚滿意,願意學習網絡課程的人——本來就是自制力很強並且有進取心的人。
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覺得完成在線的信息技術課程並不一定會提高你的面試能力——尤其對於那些從未接受過嚴格的算法課程訓練的人來說。
事實上,我們發現很多人參加的都是有關算法的在線課程,因此這種補習的作用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下面是大多人參加的在線課程:
Udacity
電腦程式設計
算法初探
可算性、複雜性與算法
Coursera
算法專業化
Scala(一種多範式的程式語言)中函數式編程的原則
機器學習
圖表算法
創業經歷
在技術類職位的面試中,是否有過創業經歷根本無關緊要。
這個研究結果在我的意料之中,當一個好的創始人所需要的品質和做一名好的工程師所需要的特性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剛剛從創企的運營中走出來,並努力尋找一個強調個人貢獻而非集體貢獻的工作,那你的面試技巧可能並不適用。
正如下面將要提到的,對於那些雖然涉足過科技領域工作,但從未參加過技術類職位面試的人來說,結局往往一樣註定是悲劇。
碩士學位以及多年的工作經驗
毫無意外,對於碩士學位這種事情,我之前已經強調過很多遍它的無用性了,在此不再贅述。
多年的工作經驗也不是加分項,這也可以算是意料之內的統計結果。畢竟註冊這個平臺的用戶平均擁有5年的工作經驗,大多是2到10年之間,大家都一樣,自然就沒有競爭優勢了。
大家應該都發現了,在面試中,考官並不會在意除了學習之外其他的時間你幹了什麼。
如你在下圖所見,面試表現和工作經驗的點分布極其分散,我費盡心思也沒有辦法將它連成一條線(如圖所示,R²數值非常非常小,這就意味著它們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幾點小結
如果你了解我,或者讀過我的一些文章,那你肯定知道我一直大力反對將學歷看作僱傭的條件。因此,這次研究的發現和我的立場產生了巨大衝突。
但生活就是這樣的,不是嗎?即便數據動搖了我原先的看法,但令人欣慰的是,這次研究告訴了我:讓一個人表現優異的最大驅動力是使自己變得更好的進取心——不管原來的背景如何,也要不斷通過在線課程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
最主要的是,研究得出的結果並未改變interviewing.io的核心使命——為求職者和企業搭建一個高效的溝通平臺。只要你能力強,其他的要求都可以退而求其次,學歷什麼的都不重要。
我希望有這麼一天,我們可以不用再討論技術職場上什麼特性能打動主考官這樣的話題,因為對於技術職位來說,操作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其他因素其實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