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教小學三年級時,經常有學生遲交或不交課堂作業。每次批改完作業後,數一數本數,總會發現少幾本。「到底是哪幾位學生沒交呢?」帶著這一疑問去教室調查,可問了好幾遍「誰沒交作業」,也沒人答應。
為了查出個究竟,我回到辦公室,拿出學生名單,一個一個核對,看到一本,就在相應學生名字後打個記號。費了好大的功夫,終於查出沒交作業學生了。帶著幾分「生氣」想去找這幾名同學「算帳」,可他們竟是一臉無辜的樣子,還都說已經交了。在我的「逼迫」之下,還是從「桌肚」裡找出了作業本。
對於小學生,他們不是不做作業,而是做完忘記交了,而且忘交作業本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方法,每天盲目地核查,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為了讓忘交作業現象徹底消失,我是這樣做的:把學生按座位橫排自然分組,一般一個小組是由四或五名學生組成,且由某一列靠走道的學生負責收作業本。每個小組始終是由坐在一個橫排的幾名學生組成,離得近,交作業也方便,不需要下位,也方便小組長催促。並且規定:收齊本組作業本才上交。這樣,每個小組負責的學生就可以知道哪位同學沒交,為了及時上交一個小組的作業本,負責的學生自然會去催促沒交的學生。而且無論班級如何調換坐位,都不需要在小組上費功夫。因為每次重新更換坐位後,在原來規定那列靠走道的學生自然成為相應小組的負責人,負責收取作業本。
自此以後,就沒有再去檢查作業本數少不少了,只要學科代表把全班作業本送到我的桌上,每次都是全數上交。
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點小經驗。作為老師的你,是怎樣做的呢?歡迎交流和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