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託育政策發展:市場化還是政府責任?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嬰幼兒教養是應該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將早期教育推向市場化,還是應當由政府承擔更多的責任,減輕家庭的負擔?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把「育兒」看成個別難題還是群體困境,把嬰幼兒託育看作家庭議題還是公共福利。對中國家長而言,育兒成本首先是錢,還包括大量的照護時間與精力。當家庭困境成為普遍現象,必將導致社會難題。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國兒童教育福利政策制定的儒家正義論思想的源頭。對兒童的關愛天性是人類「善」的起源,仁愛之心也成為東西方追求公平公正的起點。從國際視角來看,嬰幼兒託育不僅僅是家庭的責任,也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如果鼓勵商業化的資本大量投入早期照護服務領域,家庭的重負將不減反增。其短期後果包括婦女就業率降低、生育率降低等。而從長期效應來看,學前教育是一個國家脫貧攻堅的重要戰略,是社會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開端,也是經濟回報率最高的教育階段。世界各國各級政府對嬰幼兒託育的支持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為嬰幼兒提供免費或低廉的託育服務

1975年瑞典就頒布了《學前學校法》,規定地方政府有完善公立託幼體系的責任。在瑞典,1—5歲的託幼服務由市政部門提供,國家教育署統一管理。3歲以上可享受每年525小時的免費教育。瑞典託育機構以公立為主,兼有家庭日託所等多種形式,全年、全日開放,照護時間靈活,體現出託育服務旨在減輕家長負擔、提供婦女就業、促進婦女發展的服務定位。

英、法、美等國的家庭福利與育兒補貼也減輕了家庭育兒負擔。英國政府2017年起為所有2歲兒童提供每年600小時的免費教育,並將3歲兒童的免費教育時間增至每周30個小時。法國依據家庭收入與子女數量發放育兒補貼,部分2歲幼兒可享受免費託育的幼兒學校。

對於少子化壓力顯著的國家,免費託育成為政府重要的人口政策之一。如日本面對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雙重壓力,生育率僅為1.43,新生兒連續兩年不到百萬人。為鼓勵生育,當前日本為全體3歲幼兒以及2歲以下貧困幼兒提供免費教育,2歲為每周免費55個小時,0—2歲和3—4歲分別可獲得最高4.2萬日元和3.7萬日元的保育津貼。

為家長提供科學的家庭教育

家庭承擔嬰幼兒教養的首要責任,但支持與指導家庭教育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職責。世界各國政府通過鼓勵入戶式家訪、免費家教培訓等多種家教服務形式,積極為家長提供科學指導,為父母提供育兒支持。通過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政府與家庭、學前教育機構、社區等密切合作,促進嬰幼兒在家庭中身心健康發展。

1969年,以色列創立了「學前兒童家長指導項目」,現已得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政府的資金支持。1977年,美國「零到三」作為一個國家非營利組織成立,通過家訪項目評估,為家長、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信息支持。1981年,美國密蘇裡州教育部門創辦了「父母即老師」的家教項目,目前已將項目推廣至全美47個州。2017年,巴西投入10億美元預算發展「快樂兒童項目」,對貧困家庭0—3歲嬰幼兒開展家訪,綜合了來自健康、社會福利、教育、司法和文化等各部門的行動,以支持兒童早期發展。研究顯示,參加了這些高質量家教項目的兒童,在認知、語言和學業等多個領域有更好的發展。

加強弱勢兒童的早期幹預

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赫克曼認為,接受早期幹預的兒童年齡越小,其收益越大;幹預時間越遲,處理兒童發展問題付出的代價就越大。早期幹預研究既是各級政府幫助處境不利兒童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教育公平與社會公平的重要途徑。

在諸多的幹預項目中,佩裡實驗最為中國學者熟知。該實驗對123名美國非裔幼兒進行了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早期幹預的年回報率達到7%—10%,每投入1美元,被幹預的個體40歲時可獲得16美元以上的回報率。許多早期幹預直接關注弱勢兒童或家庭,也有以託幼中心為基礎的幹預行動。不同種類的早期幹預有其不同的側重點。例如,在美國,「公平起點」關注早期讀寫能力的培養,側重兒童與家長的教育;「早期開端計劃」側重為嬰幼兒提供免費的早期教育機會與營養健康指導;「芝加哥親子中心項目」要求百分百的家長參與率,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工作坊等,指導父母幫助兒童發揮自己的潛力。

多種形式發展地方嬰幼兒託育服務

在許多西方國家,由社區、博物館、幼兒園、教會等機構組織的早教活動非常豐富,只要合理規劃,幾乎可以把一周的行程安排得有聲有色。例如,在美國傑克遜的公共圖書館裡,每天都有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的早期閱讀和手工活動。活動不僅免費,還為孩子提供點心。在休斯頓兒童博物館裡,每天都有專業人員組織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博物館兒童課程也成為機構教育的重要補充。這些早教活動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協助,市政府每年為這些早教活動和家教項目提供固定的預算資金。

按照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環境對兒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兒童處於生態系統的核心,家庭、機構、政府、社會構成了環繞於兒童的外部環境。學前教育應該是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促進公眾利益,在各國政府的引導下,託育服務形式日益多樣化。法國政府自2004年開始實施「託兒所計劃」,舉辦0—3歲託兒所的企業可以獲得免稅優惠政策。

為了中國兒童與家庭的幸福生活,為了中華民族與社會的美好未來,我國政府也應積極承擔起嬰幼兒照護與教養的責任。兒童利益優先原則是文明社會基本的價值準則,是國際社會倡導的基本倫理。照護嬰幼兒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應承擔主導責任。

通過構建基本的0—3歲嬰幼兒照護公共服務體系,可以保障嬰幼兒接受公平、普惠、安全、優質的早期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應當統籌幼兒園與託育服務機構資源,推進託幼一體管理,鼓勵、支持幼兒園舉辦託育班,招收2歲幼兒。託育機構應當符合安全標準,具備適宜的場地、設施和專業的工作人員。地方政府應建立健全託育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評估監測制度,加強質量監管。包括託育服務在內的學前教育應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學體制。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應積極發展公辦託育服務,大力支持、推廣與監管高質量的普惠性早期教養服務,讓每個兒童、每個家庭和每個群體共享發展成果。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21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艾媒報告| 2019~2020年中國嬰幼兒託育產業發展白皮書
    預計在2020年,中國嬰幼兒託育市場規模將突破兩千億元。  中國託育行業得到政策及資本支持,市場消費者意識日益提升  從2016年開始,政府在相關政策法規中多次提及發展託育,2019年5月10日國務院發布託育行業指導意見。  目前中國嬰幼兒託育仍以家庭式照護為主,社會化託育服務的市場認知度較低。
  • 政策保障 示範引領青島託育服務多元發展
    原標題:青島託育服務多元發展來源:人口健康報本報訊 去年以來,青島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
  • 江蘇海安託育政策: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本文由MOMYHOME睦米日託整理,為大家盤點江蘇海安託育政策相關規定,2019年10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我國將在全國開展專項行動,增加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託育服務有效供給。
  • 河南託育補貼政策,2020年河南最新託育政策
    本文有MOMYHOME睦米日託整理,河南託育補貼政策有哪些,詳見2020年河南最新託育政策細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 我國3歲以下兒童照顧政策的系統性構建——臺灣地區0~2歲兒童照顧政策的發展路徑及其啟示
    一、3歲以下兒童照顧政策構建的先決條件兒童照顧政策是指「政府在兒童的照看和教育方面的舉措」。從國際範圍出發,政府在3歲以下兒童照顧上提供的舉措並非單一維度,它是一個政策「集合」,主要涉及服務、時間和經濟支持三個方面。服務政策是為了使父母尤其是母親從兒童照顧中解放出來,由政府直接提供或資助公共的或個人的託育服務,包括機構託育和家庭託育等。
  • MoreCare蔣磊:從中國臺灣地區公共託育經驗中探尋內地託育之路
    圖/MoreCare茂楷執行長 蔣磊 蔣磊先生就此次會議主題發表了演講《從市場化到準公共化——中國臺灣地區發展公共託育的探索及啟示》,從中國臺灣託育服務的現狀與回顧、中國臺灣人口政策和託育管理政策的調整
  • 民盟中央:鼓勵更多有責任擔當的社會力量進入幼兒託育領域
    針對城鎮幼兒託育面臨的困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盟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了題為《城鎮0~3歲幼兒入託難問題亟待解決》的發言,建議採用各級政府設立託幼工作協調小組、出臺優惠傾斜政策、鼓勵社會力量開辦託育機構等辦法解決幼兒入託難問題。
  • Belover貝樂薇兒國際嬰幼兒託育中心盛大開業
    齊魯網訊 8月31日,超五星級高端託育中心——Belover貝樂薇爾國際嬰幼兒託育中心盛大開業。開業慶典在濟南市高新區東城逸家逸俊園人才公寓廣場隆重舉行。同日,由本中心承辦的「泉城萌娃」複賽頒獎典禮也在開業慶典後舉辦,吸引了大量的萌寶及家長參加。
  • 民進中央建議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
    如果要了二胎,父母年齡大了沒法帶,我就得辭職,靠老公一個人養一家四口不現實,想想還是算了。」任女士滿臉遺憾。任女士的境遇並非個例。2017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二孩佔比首次超過了50%。調查發現,過去傳統的老人照看孩子的方法難以為繼,一方面源自於隔代教養出現的問題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伴隨著延遲退休政策的逐步落地,老人教養小孩的現象客觀上也存在著下降的趨勢。
  • 陝西託育機構需要什麼手續,2020年陝西最新託育政策
    本文由MOMYHOME睦米日託整理,陝西銅川市2020年最新託育政策。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事業單位:為貫徹落實... 本文由MOMYHOME睦米日託整理,陝西銅川市2020年最新託育政策。
  • 託育服務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託育服務建設須快馬加鞭
    同時,應明確家庭、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的服務供給重點。家庭是第一責任主體,應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履行好養育職責。政府一方面要為最廣大的家庭提高養育能力、開展早期教育提供宏觀指導,營造社會環境,建設示範項目;另一方面要為特定兒童及家庭提供兜底保障和服務。市場力量按照市場規則,提供市場化的託育相關服務。
  • 青島託育服務多元發展
    本報訊 去年以來,青島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青島市3歲以下託育機構登記備案辦法》《關於加強青島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保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創新提出了發展嬰幼兒照護和託育機構用地、房租、用水、用氣、用熱、人才培養、稅費減免、信息保障等七大項具體支持政策
  • 雲聊兩會|第五期:建議國家出政策做規劃 推動幼兒託育服務事業發展
    她建議,將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事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國家出政策做規劃,推動我國幼兒託育服務事業發展。幼兒託育服務尚無法滿足家長需求「近些年來,人民群眾對託育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呂薇認為,託育服務事業不僅關乎百姓的生活,同時關乎我國人口可持續發展。
  • 關注丨行業:21世紀我國託育服務政策的能力限度與突破(上)
    但是,託育服務制度中的政策法規同樣像其他教育政策一樣出現了能力限度,限制著調節與指導作用的發揮。 這些能力限度主要表現為:政策法規的文本限度、國家責任制約的政府限度、資歷制度整合制約的標準限度和利益主體的功能限度四個方面。  因此,提高政策法規的有效性,加快建立和完善託育服務制度框架,需要借鑑國外政府的制度經驗,使能力限度最大化發揮,促進和保障託育服務發展。
  • 法國公共託育服務發展經驗及其啟示
    通過總結分析法國在公共託育服務中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國託育服務的發展具有啟示作用。首先,家庭政策是託育服務發展的有效支撐,應進一步明確公共託育服務政策的發展方向。2019 年,我國出臺了多項託育服務發展有關政策,均對兒童早期照顧中的託育服務問題進行重點闡述。
  • 0-3歲嬰幼兒託育,國內與國際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目前國內的託育中心一部分是由早教或幼兒園轉型而來,沒有專業的經營經驗,內裡還是早教的那一套體系;一部分是資本青睞的成果;還有一部分是國際託育品牌的入駐,憑藉多年的國際化託育經驗打造具備國際級水準的託育中心,在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更具備優勢。
  • 2019託育行業調查數據清單
    80年代改革開放以及國企改制的大浪潮中,政府、企業紛紛削減兒童公共託育設施的投入,公辦託育機構逐漸消失,直至十九大政府又明確提出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的口號,私立託育機構比例快速上升。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託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
  • 楊菊華:論政府在託育服務體系供給側改革中的職能定位
    3歲前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的建設涉及眾多利益相關主體,特別是離不開政府的引領與支持,故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具有基礎性和前置性意義。但是,在託育服務體系重建過程中,政府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大包大攬還是發揮有限作用?本文從問題視角出發,以託育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為背景,試圖釐定在體系設計前、建構中、運營後政府的職責。
  • 民進中央建議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
    調查發現,過去傳統的老人照看孩子的方法難以為繼,一方面源自於隔代教養出現的問題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伴隨著延遲退休政策的逐步落地,老人教養小孩的現象客觀上也存在著下降的趨勢。全職受訪母親中,約三分之一是因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就業的,女性的職業發展和孩子養育出現了矛盾。在有關部門組織的網上調查中,有88.15%的家庭需要嬰幼兒託育服務。
  • 託育質量與兒童發展研究進展
    託育機構作為0~3歲兒童早期養育的重要場所,託育服務質量與兒童健康成長密切相關,在我國新時期下的託育服務體系建立之初,應充分關注託育服務的質量。本綜述旨在梳理國外託育質量與兒童發展的相關研究和主要結論,為我國系統開展託育質量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