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去年以來,青島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青島市3歲以下託育機構登記備案辦法》《關於加強青島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保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創新提出了發展嬰幼兒照護和託育機構用地、房租、用水、用氣、用熱、人才培養、稅費減免、信息保障等七大項具體支持政策,全市初步形成了為0-1歲嬰兒家庭提供「以養為主」的家庭指導、為1-2歲幼兒家庭提供「養教結合」的家庭託育混合服務和為2-3歲幼兒家庭提供多元化可選擇的託育服務的工作格局。
完善體制機制登記備案「一次辦好」
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登記備案辦理地址、辦公電話和網上、現場辦理流程、所需材料,協調解決機構登記、備案困難問題,做到登記備案「一次辦好」。指導各區市成立3歲以下託育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小組,負責轄區內新設託育機構評價,指導託育機構落實衛生保健制度,對託育機構衛生保健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和日常評價。健全完善新設託育機構的衛生評價、託育機構的日常衛生保健、疾病防控機構工作職責和工作體制機制。
打造示範典型推動託育多元發展
在全市開展示範創建活動,確立2020年底前各區市創建至少一所示範性託育機構的工作目標。目前,全市各區市都在積極探索做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有的積極探索在區市、鎮街兩級建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中心,統籌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有的指導普惠性託育機構創新幼兒照護方式,實現了機構與嬰幼兒家庭共同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的良性互動;有的編織社會嬰幼兒照護「服務網」,助力嬰幼兒父母安心工作;有的探索在居民密集小區建設託育機構,解決小區居民嬰幼兒照護難題。全市已初遴選14家託育機構作為市級示範性託育機構候選單位。其中,城陽區建設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託育服務示範區,紮實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健康有序發展,經驗做法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工作交流》刊發,並被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報導。
一是啟動「關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撫育項目,實現「家庭式」精準服務。政府投入130萬元購買社會專業團隊服務,在部分社區開展「關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撫育項目,重點為0-3歲育齡家庭量身定製科學育兒培訓指導,提供線上、線下服務課時、個性化入戶等服務。目前,已為2400餘個0-3歲育齡家庭提供了管家式精準服務,受益人群達1.5萬人次。
二是設立0-3歲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實現「一站式」全能服務。依託鎮街衛生院設立全市首家0-3歲嬰幼兒照護指導中心,區域內常住人員均可持卡(37℃母嬰關愛卡)在指導中心免費享受五次個性化自選服務、一次產後中藥泡浴及線上線下雙課堂等系列服務。目前已服務周邊社區及企業育齡婦女共計3400人次。
三是打造多元託育服務模式,滿足差異化需求。「惠洛克兒童國際之家」建立國內首家集孕期、產後、育兒照護與指導為一體的一站式母嬰健康服務管理中心,有效滿足了相對高端的服務需求,成功創建省級託育示範機構;「仟佰墅幼兒園」嵌入在新建小區,通過實行「0-6歲」一體化教學、開展0-3歲家庭早教公益課程,滿足了新建小區年輕夫婦託育一體、經濟實惠的服務需求;「德育衡幼兒園」建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將託育費控制在每月400元,有效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孩子入託難、入託貴等現實問題。
四是推動「智能網絡」建設,搭建智慧照護系統平臺。與社會服務機構共同研發託育服務智能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了信息採集、智能提醒、自主預約、數據統計、五方共建共享。育齡婦女可以通過手機APP智能提醒或自主預約託育、婦幼保健服務事項;街道衛健部門可實時了解服務對象孕育託動態,監控各項服務的落實情況;街道衛生院通過共享數據,提高了早孕建冊的服務效能,解決了底數不清、服務參與率低等問題;社區計生人員有的放矢提供精準服務,提高了服務依從率和參與率;託育機構和專業團隊通過對服務質量、評價數據分析,調整和完善服務內容,按照預約信息入戶服務和做好託育機構服務。
積極推進普惠行動不斷擴大服務供給
青島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研究協調國家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託育服務專項行動落實路徑和方案,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社會運營、普惠可及」的原則,組織推動區市政府深入開展政企合作,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利用項目補助資金,帶動和擴大普惠性託育服務有效供給,滿足群眾對託育服務的迫切需求。一、二期項目,青島市共篩選儲備了超過40個託育項目,其中8個區市政府、12個項目成功申報國家項目試點,新增普惠性託位920個,獲得中央支持資金920萬元。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有有託育機構(含幼兒園辦託班)280個,辦理註冊登記265個,其中普惠性機構191個,完成備案11家,在託3歲以下嬰幼兒5277人,託育服務供給不斷擴大。 (本報記者 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