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公司老闆以前都是公務員出身,王健林就是個例子,但是他的職位並不高。而中國有一位企業家,他曾經是一位副部級官員,現在的個人財富達到200億,堪稱是商界「官職」最高的企業家,他就是信立泰藥業的董事長葉澄海。葉澄海的前後半生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處境。
葉澄海雖然出身貧寒,但是他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考上公務員後,不到40歲就升到了副部級,在外人眼裡可謂是平步青雲。然而後來卻因種種原因被組織降到了副處級。此時的葉澄海對於仕途失去了信心,所以他的腦海裡很快閃現出一個創業夢想。
上世紀80年代,葉澄海緊隨中國人去美國發展的浪潮,也來到了美國謀求出路,憑藉他的能力,葉澄海很快站穩了腳跟,不過後來卻毅然決然放棄了獲得綠卡的機會,回國進行二次創業。
現年76歲的葉澄海,從小就有一個遠大抱負,他做什麼事情都要比別人出色,在上學期間,他還成為了學生會的幹部。60年代初,葉澄海憑藉實力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最初,葉澄海被分配到農村一個大隊工作,這裡經濟比較落後,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覺得沒有前途,但是葉澄海卻認為是金子到哪裡都發光,就欣然接受了上級的安排。
葉澄海憑藉著踏實肯幹的作風,從一個基層公務員一步步成為了一名副部級幹部,而此時的他僅僅只有39歲,不過葉澄海心直口快的性格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不適合在官場工作。
葉澄海曾經提出很多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但卻被當作是影響發展的不利因素,於是後來被降為副處級,這讓他從此對仕途心灰意冷。1986年,葉澄海憤然決定放棄仕途,來到美國成為了一名從創業者,他想通過打造實業來回報祖國。
葉澄海找到一家美國企業,並且說服對方跟他合作創辦果園產業,後來發展成大型的農副業賺到百億,葉澄海還因此獲得了美國的綠卡。然而,葉澄海卻不被利益所動,他的夢想就是通過在美國獲得財富後再回國創業,於是他毅然放棄綠卡回到中國。
葉澄海來到深圳成立了信立泰公司,他將大量的資金都用在藥品研發上,因為他覺得一個好的產品不是靠大肆營銷,而是靠質量獲得口碑。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葉澄海帶領信立泰藥業成功上市,而他個人身家也開始增加。但對於葉澄海來說,最高興的不是賺到了錢,而是自己的產品能夠造福社會。
葉澄海還是一位慈善家,多年以來一直在為社會捐款捐物,更是為母校人民大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此人民大學專門以他的名字將一座大樓命名為「葉澄海樓」。
葉澄海的兒子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是美國耶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來到了父親的信立泰藥業,通過所學知識成為了公司的棟梁之才。不得不說,葉澄海確實是一位值得很多創業者學習的精神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