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Eric在知乎的一個回答,原回答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73197/answer/1524303034
以下為艾的正文回答:
從幾個不同維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角度1: 世俗功利層面
角度2: 世界認知層面
角度3: 信息獲取層面
角度1: 世俗功利層面
我有個口語學員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工作,我問她: 能進四大的人英語應該已經都不錯了(這是進四大的硬性要求),為什麼還要來學口語? 她給我講了一個發生在她們公司的故事: 公司的直系領導人是老外,而且是口音非常非常重的老外,每次公司開會中國同事跟的其實都很吃力。但,有一個女生例外,她不但聽力特別好,而且口語也很好,每次開會時她都是會議上發言最積極的。固然,表現積極和英語好不代表她工作能力強,但你猜怎麼著: 後來這個女生作為公司首個被調入歐洲總部的中國女性。
可能有些人會說: 我又不稀罕國外的工作和生活,這裡我們不去槓這些,客觀來講,一份在歐洲發達國家的高淨值工作(說不定還能解決身份問題)是很多人都會趨之若鶩的: 至少她們公司所有人都很眼紅。
這個女生就是靠英語好爭取到這個職位的。
所以,從世俗功利的角度講,英語好能為你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更高的收入、乃至更好的生活。
角度2:世界認知層面
totally有必要,這個世界是多維度的,語言只是這個世界的表現形式。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語言下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多懂得一門語言,你能更多的看懂這個世界。
舉個不接地氣的例子,短短百餘字的佛經經典《心經》,從中摘取一個經典名段: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多麼意簡言賅,多麼深奧浩渺震撼……你好像看懂了,但又好像沒看懂,經典嘛,總是這個亞子的,來看它的英文版:
Shariputra, 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emptiness; emptiness does not differ from form. Form itself is emptiness;emptiness itself is form. So too are feeling, cognition, formation, and consciousness.
從英文版的《心經》裡,我們可以得知,「舍利子」是個人名,他洋氣的英文名叫做Shariputra,所謂的「色不異空」說的是「形式(色,form)」和「空(空,emptiness)」沒有不同,「空不異色」說的是「空(空,emptiness)」和「形式(色,form)」沒有任何不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在此不表。我們來看看佶屈聱牙的「受想行識」是什麼,英文版的佛經顯示,「受」是「feeling(感覺)」、「想」是「cognition(認知)」、「行」是「formation(形成)」、「識」是「consciousness(意識)」,「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裡的「亦復如是」指的是「so too are xxx」——也就是「……也是這樣」,結合前文的語境,「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指的是「感覺、認知、形成、意識,此四者也都是『空』的」。
所以你看,如果你懂英語,這深奧的佛經在你面前分分鐘自現其義:英文在很多語境下比中文更直接,你能更直接的打量這個世界。
但,這裡的英文佛經和中文佛經百分百對等嗎?——不見得。所以你要緊跟著再問自己一個問題:中文的佛經和梵文的佛經(Sanskrit)對等嗎?——也不見得。事實上,不是「不見得」,是「一定不對等」。每一門語言的信息,轉化為另一門語言的時候,都會伴隨著一定信息量的損失和偏離:所以,你看到的「真相」其實已經偏離了真相。
所以,理想情況下,你不光光要懂英語,還要多懂好幾門語言,這樣你才能更立體的看待這個世界。
角度3: 信息獲取層面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只懂得中文,你所能獲取的信息量是極其有限的。雖然說中文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文化與文明都是用英文記錄的:中文僅僅是華人使用(雖然近年來外國人也開始學習中文),但英文是全世界的人使用。最重要的是,在進行前沿信息和前沿領域交流的時候,哪怕是中國人,他們一般也使用英文進行交流。比如,今年抗疫期間,中國的醫學代表和WTO組織公開遠程連線,使用的都是英文進行交流。
所以,如果你僅僅懂得中文的話,只能看到冰山的一個角落,但如果你懂得英語的話,就能深入海平面之下,看到超過冰山一角千倍萬倍的體量。多看懂信息有什麼好處呢?除了我們在上面論述的「看從多個維度理解這個世界」,還應該包括「兼聽則明」。我們一直從各個媒介獲取「美國怎麼樣」、「臺灣怎麼樣」、「印度怎麼樣」的各種訊息,但你應該清楚一點: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想給你看到的。
當然,換了一種語言,這種語言所在的國家的民眾也只能」看到別人想給ta看到的「:語言是歷史的載體,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XX,在任何國家都一樣。但是,如果你多懂得一門語言,起碼能從不同維度理解同一件事情,能同時吸納和理解多方的觀點,這樣你就更有可能做出理性的判斷(不可能是100%正確的判斷)。
所以簡而言之:1 你能看到更大的信息量,2 你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