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Eric在知乎的一個回答,原回答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43780/answer/1371192009
以下為艾的回答正文:
1 最好的英語學習方法:Free Voluntary Reading
先上結論,學英語(外語)當然要讀原著,而且讀原著是最好的外語學習方法——沒有之一。我之所以把話說的這麼絕對——違反廣告法一般的絕對,是因為這話不是我說的,這話是語言學泰鬥級人物Steven Krashen博士說的,他在書中和視頻中多次談到過「閱讀是最好的語言學習方法」。當然,他的這個論斷並不是源自於自己的觀察或思考,而是基於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的多組對照試驗(詳情見1.1視頻)。
但是,Steven Krashen博士談到的閱讀並不是隨便的一種閱讀,而是叫做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由於我的語言學都是直接看英文學的,我不確定是否有對應的中文翻譯,如果有的話學語言學的同學可以提醒我一下。如果讓我來翻譯的話,我會將這個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翻譯成「自由自願閱讀」。用Steven Krashen博士的話來講就是:隨時隨地抓起一本自己想看的書,想看多久就看多久,不想看就扔下。這個過程裡要拋卻任何任務性或老師壓迫性的成分,要百分百的遵從興趣引導。
之所以說FVR是最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你平時在刻意背誦的詞彙和可以學習的語法,會在閱讀時一而再再而三的遇見,閱讀的過程就是一遍又一遍記憶單詞和強化語法的過程,閱讀的過程裡會潛移默化的建立起英文語感——這個過程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久而久之,在語感建立之後,讓你在說話或寫作中去刻意犯語法錯誤你都做不到。其實你仔細想想,會發現我們小時候學中文也是這麼學過來的。
1.1 Steven Krashen博士在演講中提及的FVR案例及簡要總結
總結:在1965年的時候,一位叫做Daniel Fader的作家寫了一本叫做Hooked on Books(《迷上閱讀》,筆者譯)的書,作者在書中講到這樣一個案例:在一所青少年管教學校中(juvinile delinquency),他們開展了Free Voluntary Reading(與此同時,有一個對照組的青少年管教學校,沒有開展FVR),每位青少年都分得了一本書,每個人都必須將書讀完才能換下一本繼續讀。一段時間之後,很多人都迷上了閱讀,甚至有些人在籃球場打球的時候,兜裡都裝著書。一年之後的考試上,參與FVR項目的學生,在語法、詞彙量、寫作等維度上,表現和得分全面超過採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學校的同級學生。
總結:Steven Krashen博士引述語言學頂級期刊Language Research Quarterly Journal上的一個實驗案例。語言學家在斐濟島上進行過這樣一次FVR實驗:將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分別分成三組,每一種都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組採用的方法叫Audio-Lingual Method(就是學校的傳統教學法),第二組採用的方法是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持續性靜默閱讀,其實就是FVR),第三組採用的方法叫Shared Book Experiences(也叫Big Book,就是每個人從一本大書上讀一段,然後老師帶著大家一起討論。
如果說一個英語母語者一年的語言進步是十個月的話,那麼,第一年和第二年結束之後,測試的結果顯示是這樣的:
在第一年結束的時候,無論是四年級還是五年級,傳統教學法的結果都是最差的,四年級的學生進步了6.5個月,而五年級的學生進步了2.5個月,與此同時,採用SSR和BIG BOOK方法的四年級學生都進步了15個月(這已經超過了正常Navtive Speaker的進步速度),而採用SSR的五年級學生進步了9個月,採用了BIG BOOK的五年級學生進步了15個月。
在第二年結束的時候,採用SSR和BIG BOOK學習法的四五年級學生,進步幅度達到了趨同,都是15個月,而採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進步幅度較第一年保持不變。
2 最好的閱讀材料: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很多時候經常看到一些英語學習者或者家長們問來問去:哪本書適合用來學英語啊、哪個系列的繪本更適合孩子看啊,等等。其實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你喜歡的ta不一定喜歡,但其實這也是一個超級簡單的問題——你感興趣的就是最好的。可能你對軍事題材很感興趣,你將一本自己覺得寫的好好的軍事類英文小說推薦給了朋友,但朋友看後卻未必會喜歡,因為ta未必會對軍事題材感興趣,ta可能對親情題材更感興趣。
所以,如何閱讀英文原版書?第一步:挑選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這一步經常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實這其實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因為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閱讀英文原著並不會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指定不會像中文閱讀那麼輕鬆愉悅,這個過程裡需要查單詞、需要糾結語法、說不定還得問人,所以這個過程肯定是有點痛苦的,既然註定有點痛苦,那麼讀一本你感興趣的書,顯然會讓自己更加讀的下去一些。
其實很多的時候,人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沒有必要糾結於語言本身,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就好了:比如說一本書或者是動畫片的情節。只要你自己沉浸到情節中去,語言的提升是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subconsciously acquired naturally)。
3 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語言習得的原理:心流(flow)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全神貫注的看一本書,不小心一下午過來了;刷抖音刷著刷著,就刷到凌晨了;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一不小心錯過了午飯點也沒覺得餓。這種在一段時間內忘我的狀態,在心理學上叫做」心流「。我們技能水平的進步(包括語言水平的進步),是在」心流「狀態裡不知不覺的發生的,換句話說,是在我們潛意識裡不知不覺的發生的。
所以最理想的閱讀狀態,其實是進入忘我的心流狀態。而心流的發生需要滿足一定的要素:challenge 和 skill。簡單而言就是,你的技能水平(skil)要大致等同於你所做事情的難度(challenge),這樣的話,你需要調動自己的全部精氣神去應付這件事,你就沒有閒暇去兼顧其它,也就自然而然進入了忘我的狀態——進而語言習得和語言水平的進步也就不知不覺的發生了。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你要選擇閱讀難度適合自己英文水平的書,不要一上來就野心勃勃的挑戰大部頭,如果那本書的難度超出當下的你英語水平太多,很有可能你會稍微讀兩頁就因為難度太大而滋生強烈的挫敗感,隨後就放棄了;當然,如果你選的那本書如果難度太小也不行,你會看兩頁就會覺得很無聊,隨後也就放棄了。對於普通英語學習者而言,一個比較討巧的法子是:分級閱讀,你可以在不同級別之間挑選,挑選到適合當下自己閱讀的書籍。以及,隨著自己水平的進步,你還可以在這套分級叢書裡找到稍高一點點的下一個級別,這就是現在很多線上閱讀所引述的i+1語言學理論。
LifeArtistEric
20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