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書蟲在讀翻譯版本的書籍時總會覺得書裡的中文語序不通,譯製腔嚴重,有些讀起來滑稽可笑,可是拿起厚厚的英文原版書心裡又打退堂鼓,下面我給一些有興趣讀英文原版書的書蟲來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和技巧。
這是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相信大家在學英文的時候,一定被推薦了不少的英文名著,比如以《傲慢與偏見》,《簡愛》,《呼嘯山莊》,《理智與情感》,《霧都孤兒》等為首的這些永遠榜上有名且印不爛的英文名著。這些久負盛名的大作家們大多生活在19世紀,當時的英文書面用語非常正式,語法複雜,用詞考究。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的發展,現代英文的書面用語相對簡單了許多。漢語也是往易讀的方向發展的。這樣的名著不是不可讀,而是如果首次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就讀這樣高難度的書籍,會容易失去讀書的興趣。而書中不再使用的語法會讓表達變得生硬和笨拙。
英文名字翻譯成中文後拗口難記,但如果能夠記住原版書中的人名那麼對於閱讀來說是事半功倍。西方人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後,重名率高,但姓氏重複得不多,書中大多只會提起主要人物的名字。如果記住一些常用西方人名,那麼你會快速地進入故事情節。
讀原版書切記不要過度依賴翻譯詞典app,讀原版書屬於泛讀,相比較精讀來講,泛讀不需要知道每一個單詞的意思,如果有不認識的單詞可以直接跳過這個單詞,聯繫上下文看整句的意思,然後猜這個單詞的意思。這樣不會打斷你在閱讀時的思路。但是如果一個短句中有一個詞彙無法理解,並且這句話阻攔了你了解後面的故事情節,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快速翻看一下中文意思。
我在讀英文原版書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的教育背景,擅長寫什麼種類的叢書,一般來講西方作家喜歡在同一領域中進行創作。每個作家的語言風格不相同,有的作家面對的是普通大眾這樣的讀者,那麼用詞需要簡單易懂;有的作家的書籍用詞比較文學和正式,對讀者的語言水平要求相對也高一些。我建議如果書蟲們喜歡某一類的書籍,可以選同一個作者的一套叢書來讀,讀第一本的時候感覺有些困難,因為你的大腦還在跟作者的語言進行磨合,大概在讀到一半的時候,大腦已經開始習慣作者敘述的方式,閱讀速度也會有明顯的提高。等你讀完一個作家的一整套系列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整個閱讀水平有了質的提高。
英文原版書一般都比較厚,平均都是在四五百頁,這是因為英文表達冗長,用一個中文的四字成語可以解釋的事情,英文可能要用四五句話才能表達清楚,英文沒有中文博大精深,是一門比較簡單的語言。拿起英文書不要被它的厚度嚇跑咯,書蟲們可以先從愛情類小說讀起,這一類的小說大致的情節類似,對猜測故事情節能拿捏個八九不離十,人物對話比敘述的成分要多,讀書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原汁原味的口頭表達。在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上,書蟲們就可以挑戰一些中等或者高難度的英文原版書籍了,比方說閱讀一些偵探驚悚類,人物傳記,文學類,自然科學類的書籍。
讀書,我儘量選擇用原版的語言來讀,這樣可以更精確的把握書中的信息,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投入的情感,對整本書的理解不必通過「翻譯」來傳遞。當今優秀的翻譯家越來越少了,過去的人手翻譯都被智能翻譯所取代再加以人工校對,書中缺少了作者的情感和靈氣,也會導致我們閱讀上的偏差。希望上面分享的技巧可以幫助英文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