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蒙大拿州農民通過碳交易增收

2020-12-18 搜狐網

  美國蒙大拿州的農戶最近多了一個賺錢方式——當地農場主聯合會和農業社團聯盟的碳交易項目創造了這個機會——憑藉種田或放牧減少的碳排放,農民們就能獲得經濟收益。

  蒙大拿農場主聯合會負責該項目的吉姆·薩根特(JimSargent)說:「這是幫助蒙大拿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機會,他們只需要跟原來一樣耕作他們的土地。

  今年年初,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將蒙大拿的碳交易項目範圍擴大到28個縣。碳匯可以通過類似免耕和輪流放牧等農牧業方式獲得。同時,整個蒙大拿州還獲得了從牧場和森林獲得碳匯的資格。

  美國國家農場主聯合會碳匯項目的負責人戴夫·埃內森(DaveEnerson)說,通過農業活動減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去彌補人類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他指出,農業溫室氣體減排遠比其他溫室氣體減排便宜。只需通過轉換農業耕作方式就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減少碳排放。

  全世界每年的碳排放量為300億噸,僅美國就有60億噸的排放。按這個排放率計算,土壤能儲存全球18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農業碳匯是非常理想的方式。一英畝的林地能儲存相當於74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埃內森說:「農業是穩定全球氣候的橋梁。」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預計今年的交易額為200億美元。目前,全美已經有1230位農戶註冊了農業碳匯項目並通過實施免耕穫得了收益。根據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要求,免耕項目要實施連續免耕,但蒙大拿幾個鄰近加拿大的縣有所例外,他們的碳匯項目包含了夏季的休耕。

  農牧場參與碳匯的項目的時間是5年,每英畝每年有希望獲得2美元的碳匯收入。碳交易市場類似於商品交易市場,價格是浮動的。農場主聯合會碳交易項目的合同允許每年設定碳價,碳交易是通過電子交易平臺進行的。

  目前,農場主聯合會共有110萬英畝的土地加入到了碳交易的項目,埃內森表示,如果有可靠的政治環境,碳交易的潛力是巨大的;如果農戶通過碳交易項目所獲得的收入足夠高,他們的積極性也會更高。(王淏)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焦點

  • 美國農民已經成為受害者——蒙大拿州農業界盼望早日結束中美經貿...
    新華社美國海倫娜7月11日電(記者高山 黃恆)談到逐步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美國蒙大拿穀物種植者協會執行副主席拉什卡一聲嘆息。他說,美國農民已經成為受害者。拉什卡解釋說,經貿摩擦增加了農民成本,就連農業機械的價格都在上漲。
  • 美國蒙大拿州州長:「從僅僅是地圖上的名字到實實在在的合作」
    蒙大拿州面積381154平方公裡,位列美國第四大州,其面積比德國(357104平方公裡)還大,但蒙大拿州的人口卻只有100萬。在這個與中國遠隔千山萬水的地方,加強與中國合作的熱望異常高漲。 「中國為世界提供發展機遇」 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今年48歲的蒙大拿州州長史蒂夫.布洛克正值屬馬的「本命年」。
  • 通訊:「挑起貿易戰是在直接給我們的生活加稅」——蒙大拿州各界...
    新華社洛杉磯6月18日電通訊:「挑起貿易戰是在直接給我們的生活加稅」——蒙大拿州各界擔憂美對華關稅政策新華社記者黃恆從大學教授到聯邦參議員,再到產業協會和普通農民,美國西部蒙大拿州的人們不約而同地對川普政府對華加徵關稅政策感到擔憂
  • 通訊:美國蒙大拿州農牧場主的「中國夢」
    新華社美國博茲曼9月10日電 通訊:美國蒙大拿州農牧場主的「中國夢」  新華社記者 顏亮 高攀  「美國牛肉時隔多年後重返中國市場,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來自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邁爾斯城的牧場主弗雷德·瓦克爾微笑著對新華社記者說。
  • 美國蒙大拿州期待與中國加強農業合作
    新華社美國博茲曼9月8日電(記者 顏亮 高攀)美國蒙大拿州聯邦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和當地多名農牧場主8日表示,作為美國西北部重要農業州,蒙大拿州迫切希望與中國加強農業合作,推動該州牛肉、小麥等優質農產品對華出口,並歡迎中國企業到該州投資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挖掘雙方農業投資與貿易的合作潛力。
  • 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
    原標題:新疆洛浦:紅棗豐收 農民增收因此,紅棗種植成為該鄉富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鄉85%的農民依託紅棗種植增收。買吐送·麥提託合提就是其中之一,他自2005年開始種植紅棗,現種有150畝灰棗,年產量達60噸左右,年利潤達10萬元。
  • 什麼是碳交易?上海交大教授來馬鞍山面授機宜!
    什麼是碳交易?上海交大教授來馬鞍山面授機宜!碳交易的系統怎麼操作?6月22日,馬鞍山市生態環境局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李琛教授開展2020年全國低碳日宣傳培訓會議,講解碳交易與作業系統相關內容。馬鞍山市生態環境局、各分局負責人以及馬鞍山市重點碳排放企業環保負責人等30餘人參加了宣傳培訓會。
  • 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碳交易行業企業準確把握碳交易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分析產    一、國際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的理論和實證業    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名調    三、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半目標研    四、「坎昆協議」獲得通過
  • 魏慶坡:碳交易與碳稅兼容性分析 ——兼論中國減排路徑選擇
    文章通過分析絕對減排目標和相對減排目標與碳稅的兼容性,提出相對減排目標下的碳交易能夠和碳稅兼容,共同實現減排目標;接著針對絕對減排目標下的碳交易與碳稅的相悖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通過引入限價模式、調整對象適度重合和有限分離、跨期儲存機制、項目抵消減排等揚長避短形成組合制度,以緩解碳交易對減排成本不確定和碳稅對總量控制的制度缺陷。
  • 新疆阿克蘇: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路
    阿克蘇地區依託當地冰糖心蘋果、沙棘等特色產品,通過林果產業帶動,實現農牧民增收。  曾經是深度貧困縣的烏什縣分布著10萬畝野生沙棘林。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烏什縣規劃實施了百萬畝沙棘生態林建設工程,為延伸沙棘產業鏈,該縣還引進多家沙棘產品加工企業,生產沙棘原漿、沙棘果汁和沙棘茶等多種產品,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 雲南騰衝界頭鎮:田園增色 旅遊增景 農民增收
    騰衝界頭鎮:田園增色 旅遊增景 農民增收眼下,正是萬壽菊中耕管理的時節。在騰衝市界頭鎮界明社區、永樂社區萬壽菊連片種植區域裡,隨處可見農民群眾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除草、有的施肥,嚴格按照種植技術規範管理種下不久的萬壽菊。
  • 江西崇仁:農民冬閒養雞增收
    據了解,如今在崇仁縣農民中,像鄒明華一樣抓住入冬到春節前後一段時間麻雞旺銷之機從事規模養殖的農戶不少,成了全縣養殖熱潮中的又一支新軍。這些貓冬在家的農民有創業的熱情和信心,缺少的是資金和技術。農商銀行和當地幾家養殖公司攜手,建立了扶持農民養雞的資金「綠色通道」和技術「零距離課堂」,助力農戶增收。
  • 涓涓細流 可成江海——美國蒙大拿州華人華僑聯合會為抗擊疫情捐助...
    光明網訊(記者 王宏澤)近日,北京海聯會收到美國蒙大拿州華人華僑聯合會來信,當地華僑華人、留學生以及民眾自發捐款購買到了一批口罩,希望通過北京海聯會定向捐給中日友好醫院。據美國蒙大拿州華人華僑聯合會名譽會長鄭錚介紹,她所在的博茨曼市只有五萬人口,華僑華人加上留學生只有一百多人,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十分揪心,更為一線醫護人員的付出感到動容。雖然當地華僑華人和留學生數量很少、力量有限,他們仍然儘自己最大努力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 「斜槓」農民過上脫貧增收好日子
    新華社長春10月14日電題:「斜槓」農民過上脫貧增收好日子新華社記者孟含琪人們把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過著多元生活的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在吉林多地鄉村,很多農民除了務農外,還當上了「工人」「畫家」「演員」……這些「斜槓」農民脫貧增收了,也收穫了多彩的人生閱歷。早上七點半,磐石市永豐村村民李鳳芝離開家,駕駛電動車行駛十分鐘到了工廠。打卡、換上工裝後,她坐在縫紉機前開始一天的工作。李鳳芝的丈夫多病,家裡還有兩個孩子,過去主要靠種地維持生計,曾是貧困戶。
  • 塔城市恰合吉牧場農民冬閒巧增收
    天山網訊(通訊員董成報導)眼下已進入了農閒時節,但在塔城市恰合吉牧場,當地的農民們可沒閒著,他們一改過去「貓冬在家」的習慣,把冬閒變成了創收的好時節,通過搞養殖、進廠打工等渠道,在增收致富路上各顯神通,忙得熱火朝天。  10月底一忙完地裡的農活,克日克庫都村村民楊世勇就來到位於場部附近的吉豐塑業有限公司當起了工人。這已是他連續第四年在冬閒時節進廠打工。
  • 美國蒙大拿州:居家令限制將於4月26日結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蒙大拿州州長史蒂夫·布洛克,於美國當地時間4月22日在社交媒體發布聲明稱,蒙大拿州的居家令限制將於本周日結束。
  • 萬載三興鎮紮實做好早稻種植助力農民增收
    這是萬載縣三興鎮農民忙於春耕春種的喜人景象。該鎮堅持疫情防控和早稻生產「兩不誤」,緊抓早稻種植「牛鼻子」,把握糧食生產主動權,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該鎮加大整合資源力度,因地制宜、科學論證、合理規劃產業發展項目,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產業發展,不斷加強科學技能培訓,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 襄陽南漳大力推進「以旅助農」促農民增收
    左相虎的農場目前有60餘名農民僱工,部分是土地流轉前的土地擁有者,2016年,左相虎帶動當地農民增收68萬元,為33貧困戶增加工資性收入38萬元,人均收入1.5萬元。左相虎表示,希望能通過生態農場這一平臺,帶動一系列附加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在農場裡,各種不知名的植物茁壯成長,2014年至今,左相虎在園裡種植了將近3萬餘株綠化植物,左相虎形容說,再過幾年站在園裡恐怕抬頭只有樹蔭,看不著太陽了。
  • 唐山:遵化鄉村特色遊促農民增收
    遵化鄉村特色遊促農民增收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遊客逛完臥龍山,都想感受一下農村的生活,不僅山上的野菜、家養的柴雞成了搶手貨,連磨豆腐、榨油這樣的農活也大有賣點。我們找到了致富的門路。」  近年來,遵化市瞄準鄉村旅遊大市場,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遊促民增收。「滿族文化風情遊」「溫泉人家」「臥龍山祈福,享農家美食」等特色遊已成為吸引遊客的「招牌」,去年僅娘娘莊鄉就接待遊客近1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00多萬元。  鄉村遊促民增收,就得靠吃和住。這市旅遊局局長王樹海深有感觸地說:「讓遊客吃得開胃、住得舒心,村民才能掙得開心。
  • 引進扶持公司種植觀音草拉動農民增收
    【天地網訊】    修文縣六屯鄉獨山村的農民不用出遠門,一個月僅在村藥材基地打工,多的就可掙上千元的純收入。72歲的低保戶羅庭德激動地說:「我家14畝土地租給公司一年有3000多元收入,3個勞力在基地打工一年能增收上萬元,種1畝觀音草還能增加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