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指出:還沒「長大」的孩子,往往比別人成績差!

2020-12-11 人文談教育

一個班級35個孩子,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聰明,成績很差,他也很認真的學習,就是比不過別人,不要求他一定要第一,至少不是墊底的吧。

不少差生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孩子明明努力,為何成績還那麼差,難道學不會嗎!不少家長,只能認為這是孩子不聰明的原因。

正在上課的小學生

要理解單個學生的成績水平,其實首先應該能理解,教育是怎麼一回事,它與什麼因素有關。

我國的現代教育,基本是從照搬和抄襲蘇聯模式開始的,而西方教育理論的研究更為成熟,開展得也更早,現代化的學校教育,基本是建立在某種心智成長規律的理論基礎上的。

多數國家和地區,基本都按照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步驟劃分教育階段,並且每個階段的學習,編排不同內容量、不同科目結構、不同難度的學習教材,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學生整體的身體心智發展水平。

因此,小學的教學內容,不會安排特別難的教育內容。

教育適應學生心智水平

那麼教育劃分階段,與什麼有關呢,那就是學生的心智。

舉個極端的例子,一個沒有讀過書的大學,和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他們一起學習小學階段的內容,那麼成年人的速度,會非常快,學習起來,難度也不大。

很多家長也親身體驗過,在輔導孩子的作業的時候,家長並不是因為學過才能輔導,而是家長看了作業之後,一經思考,就大概懂得怎麼回事,但是孩子看作業,卻怎麼想都想不明白。

那是因為孩子的心智水平,沒有成年人的成熟,理解事物自然沒有成年人快。

研究人的心智發展,在成長中的各階段情況,心理學上叫做發展心理學,它研究對象從嬰兒到兒童,從青少年到中年,最後還研究老年的各階段心理心智特點和發展規律。

心理學為教育提供很多指導

瑞士的讓·皮亞傑,是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之一,他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給我們認識兒童的智力,很有啟發性的意義。

根據讓·皮亞傑的理論,一個人的心智成熟,不是天賦的,更不是後天自然形成的,而是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簡單的俗話說就是,一個見過世面,和經歷過不少活動鍛鍊的孩子,一般心智就比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成熟,因為也更為聰明!

人的成長就是與環境的互動,只有在互動中,人的心智才會越發的思慮周全,懂得從更多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其思維邏輯能力不斷完善。

因為每個人的成長不同,所以心智發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從教育中的現象,我們明顯能夠看到,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其實都是比較善於思考的,學習新東西理解比別人快,也善於建立體系化的學習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成績好的學生,不僅更聰明,也更「成熟」。

《最強大腦》婁雲皓只有16歲

成熟的學生更聰明,我們也可以從益智類節目《最強大腦》的選手身上發現這個特點。

在最近一季的選手中,其中最突出是兩個中學生,一個是16歲的婁雲皓,另一個同樣是16歲的少年黃明睿。這兩個選手都表現出了非凡的思維成熟度,思考問題非常具有策略,而且周全,同時心理素質也比一般的中學生強很多,他們表現出來的心智水平,遠遠高於還很幼稚的同年人。

但是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思維能力,並不是與年齡成正比,人的思維能力在青年到中年的時候,達到頂峰,特別是青年時期。

有人會疑問,那農村的孩子早熟,豈不是學習能力就很強了!

快樂的孩子容易比不快樂的孩子聰明

心智的成熟,與早熟並不能等同。

心智是包括很強的思維層面的,而農村孩子的早熟,更多指向聽話,能夠幫家人分擔任務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少農村孩子的早熟,其實包含很強的本性壓抑在裡面,也就是環境逼他早熟,他沒有選擇,他的早熟不是自由與環境互動的結果,農村孩子的早熟,壓抑很多本該屬於他的天真成分。

而心智的早熟,更多是由內而生的,與化境互動後主動性的變化。

所以孩子成績差,學習能力不強,接受和理解新事物速度慢,更多原因,是他的心智,比同齡人水平低,他的心智還沒有長大。

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更多地朝著培養健全和成熟的心智方向走,會特別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這也啟示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帶孩子經歷世面,鍛鍊社會活動,參與實際生活事物,對孩子的心智發展,確實非常具有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班主任:有這四個特徵的人,長大後往往是學霸,高考成績不會差
    每一對父母都十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學霸而不是個學渣。可有時候「別人家的孩子」終歸是別人家的。但自古以來,優秀的人都有著共性,學霸也不例外。縱觀從小到大遇到的學霸,其實都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就有一位高中班主任直言,有這四個特徵的人,長大後往往是學霸,高考成績不會差。
  • 孩子成績太差?心理學:用「激勵效應」幫孩子
    ,也是造成他成績差的原因之一。對待孩子的成績也一樣,用平常心看待成績,接受孩子的成績差,孩子也會用平常心對待學習,好好努力的。然後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想辦法改善。上文中提到的小剛的媽媽,在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詳細諮詢了老師。然後回家和小剛一起找到成績差的關鍵所在。原來小剛並不是非常討厭語文,他其實還很喜歡看書,最喜歡《西遊記》和《三國演義》裡的故事,有時候還講給媽媽聽。
  • 孩子成績好能給家長長臉?成績差的孩子該怎辦?聰明家長這樣引導
    俗話說&34;,家長一直將孩子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感覺自己走出去也有面子,殊不知,這種想法非常片面,縱觀大千世界,有多少成績好的孩子又將混得非常好的呢?也是佔少部分,孩子成績好固然幫家長長臉,但是孩子成績差家長也不要覺得沒面子,為什麼呢?
  • 孩子成績太差?心理學:用「激勵效應」幫孩子進步
    對於那些成績差的孩子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考試了。本身學習就有些吃力跟不上,心理負擔就重,無論怎樣考,都不會有好成績。而爸爸媽媽卻最看重成績。一旦考試成績下來,心驚膽戰的拿給家長籤字,少不了先挨一頓責備,「你為什麼這麼不用心?」「你天天去上學都學了些什麼?」「考這麼差!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多半沒出息
    2、斤斤計較,小肚雞腸這樣性格的孩子,容易給人一種「不大氣」的感覺。小的時候,家長或許覺得這是小孩子天性自私的表現而不當回事。但是當他長大之後,你會慢慢發現孩子心胸狹窄,思維和眼界都不開闊。凡事喜歡斤斤計較、小肚雞腸的孩子,長大後為人處世上很沒優勢。
  • 心理學:孩子睡姿體現長大後的性格特徵,還不瞧瞧你娃是哪種?
    就像有些孩子白天大大咧咧,看著很活潑開朗,可一到睡覺,就喜歡貼著牆睡,還要挨得緊緊的。在心理學上看來,這樣的孩子明顯就是缺乏安全感,或是特別膽小,做事情喜歡畏首畏尾。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睡姿,是很有依據的。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睡姿,判斷他長大後的性格特徵,還不瞧瞧你娃是哪種?
  • 中學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很遺憾,這3個教育原因往往是罪魁禍首
    學校期末考試結束,就有這樣一名家長來找我說——她的孩子進入初中之後的成績越來越差,問題越來越多;補課也補了,家教也請了,教導的話也說了不少,但孩子的成績卻依然是「一塌糊塗」……因此,她請問有沒有什麼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到孩子。
  • 心理學:孩子睡姿體現長大後的性格特徵,還不瞧瞧你娃是哪種?
    就像有些孩子白天大大咧咧,看著很活潑開朗,可一到睡覺,就喜歡貼著牆睡,還要挨得緊緊的。在心理學上看來,這樣的孩子明顯就是缺乏安全感,或是特別膽小,做事情喜歡畏首畏尾。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睡姿,是很有依據的。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睡姿,判斷他長大後的性格特徵,還不瞧瞧你娃是哪種?
  •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很自私
    01曾聽人提及:「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深以為然。很多人認為,溺愛孩子,把自己的全顆心放在孩子的身上,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其實,最後的真相往往會告訴你,溺愛孩子,只會讓你的孩子自私,不懂得感恩。在前些天,武漢地鐵站,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 全班成績差是老師沒教好嗎?有這3個習慣的家長,孩子成績大多差
    如果是小學階段全班成績都很差,那就是老師責任。這個責任老師無法推卸!如果是初中階段,全班成績都差,還需要分情況。即看看那個學校有沒有分層教學。有的初中也分重點班、普通班,這種情況下某些班級全班成績都差也是正常的。要是學校不分層次,那某些班級慢慢變差了,大概率是老師沒教好。
  • 從小鍛鍊腦力的孩子,長大後有多優秀?專家:這3個能力遠超常人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曾做過一系列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從小訓練腦力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的這3個能力要遠超同齡人! 從小鍛鍊腦力的孩子,長大後有多優秀?
  • 孩子成績差、學習沒效率?別罵孩子「笨」,是「專注力」出了問題
    ,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效率低的孩子,不僅要花費比其他孩子更多的時間來寫作業、複習,甚至最後的成果還不容樂觀,成績差。有的家長不免感到挫敗:我家孩子總是這麼毛毛躁躁的,學習成績也差,是不是因為太笨了?其實,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沒效率,並不代表不聰明,很可能是因為專注力出了問題,家長可別急著罵孩子笨。
  • 不懂社交的孩子就是比別人差:從小被欺負、長大更吃虧
    內向的孩子往往會被貼上膽小、自卑、沒禮貌的標籤。外向的孩子總是更受周圍人的偏袒,被更多目光澆灌,得到更多的青睞與垂愛。紀錄片《幼兒園》就記錄下了孩子間用言語「欺負」別人的一幕。可能是在模仿或尋求關注中,偶然發現了自己有傷害別人、控制別人的能力。而旁觀的孩子,大部分會保持沉默或者模仿。
  • 那些沒媽媽的孩子,他們是這樣如何長大呢
    還記得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兒歌嗎?「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句從小伴隨我們長大的歌,讓我們知道有媽媽多幸福。也讓我們明白孩子有媽和沒媽的區別有多大,那些沒有媽媽的孩子看得有多讓人心疼,那些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孩子都是如何過來的呢?現在我就說說我接觸到的孩子,他們的成長經歷吧!
  • 為什麼往往老實孩子學習好,淘氣的則往往差?成績和性格關係大嗎
    不知道各位從過去自己上學到現在孩子上學是否見到的情況確實都如標題所說的一樣。  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自己回顧了一下,發現小學階段無論是我還是我孩子又或者是我知道的一些情況似乎這個說法還不太準確。  但是越往高年級走,往往成績好的孩子還真的是偏老實型的更多了。
  • 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大意
    就是想讓孩子有出息,有個好的發展,長大後出人頭地。在這種高期望值的驅使下,有些父母就會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常常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太讓我失望了。」「你看看誰誰誰多有出息,你再看看你一點出息也沒有。」等等這些話語來表表達自己心中的失望。
  • 孩子小學成績差,要注意了,「大腦」投資要趁早,長大了會很感激
    在小學的學校裡經過正規的的學習和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是在不斷的發展的。但其實我們會發現,小學教育是不太被看重的,很多家長認為小學的知識是一些基礎的,孩子不願意學沒關係,成績也沒有差很多,其實等到孩子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 孩子不笨,甚至很聰明,為什麼成績還是那麼差?
    在如今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發的時代,需要快速的汲取更多的知識, 專注力差的孩子,學習效率低、效果也差,別說去學習舞蹈、音樂、美術、奧數等一些特長了,學校的課業就已經讓他們非常吃力了。同樣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努力,學習效果可能相差十萬八千裡。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老師為什麼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會差距這麼大呢?
  • 北大教授直言:在課外閱讀上多下功夫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有出息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北大教授的觀點:在課外閱讀上多下功夫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有出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外閱讀比考試成績更重要!北大教授為我們總結了5點課外閱讀對孩子的益處,值得所有家長認真一讀!但是目前還是有很多家長把孩子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關注點,孩子考好了全家皆大歡喜,成績稍微落後一些就不能接受,孩子的課餘時間更是被各種家教輔導、補習班佔據得滿滿當當,根本不給孩子喘息的機會。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庭,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也開始給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從小就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不放!
  • 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
    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雖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培養孩子未來的&34;。否則一味強求孩子的成績,反而容易把它培養成徹頭徹尾的小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