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長都發現,這孩子的成績就像一個滑坡,上去很難,但往往掉下來卻很容易。
而且往往是一旦開始下滑,就仿佛入了洪水般難以回頭。
學校期末考試結束,就有這樣一名家長來找我說——她的孩子進入初中之後的成績越來越差,問題越來越多;補課也補了,家教也請了,教導的話也說了不少,但孩子的成績卻依然是「一塌糊塗」……因此,她請問有沒有什麼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到孩子。
但是從深入交流中,我卻發現了一些其他的問題。
有的時候,孩子成績不好真的是因為孩子笨嗎?還是因為孩子不努力?進一步來說,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孩子的成績?對於那些很多家長羨慕的別人家的「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是什麼促進了他們的好學、聰穎和勤奮?
如果你的孩子原來成績還不錯,但是卻變得越來越牴觸學習,成績下滑、興趣下降,很有可能其實是因為這3個孩子的學習內心驅動被剝奪,很多家長要注意:
1
孩子與家長間的信任被剝奪
我們經常到有家長訓斥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要麼就是罵孩子「不努力」,要麼就是怪孩子「笨」;這兩件事上,其實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
明明有的孩子其實很努力,但學習方式不到位;結果家長這麼一批評,對於其實內心不是很強大的孩子、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夠的孩子來說,往往也是一種自信心的打擊。他們會認為家長從心底認定自己「不好」、「壞小孩」、「不值得」、「不配」,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許多消極的態度。
即便有的孩子能夠因此「刺激」而絕地反擊,但這種被拋棄、被傷害、不安的創傷,也可能會很持久地存在孩子的心中。
如果家長都不信任孩子會學好、會努力、正在努力,那孩子往往就會破罐破摔——這也是親子間信任被剝奪的危害。
2
孩子自尊往往被人無意的剝奪
有的時候,家長總覺得孩子不懂事,打罵孩子也是常事。
但是,有經驗的家長往往都不會在公開的場合下大聲呵斥孩子;這是因為,雖然孩子不懂事,但是他們也會有羞恥心、有自尊心……當眾批評孩子的效果,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不利的影響。
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這類事情卻也依然在不斷蠶食著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班級裡成績優秀的同學,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要和成績差的孩子玩;班級重新排座位,成績不好的孩子往往會安排在第一排或者最後一排;期末考試不及格,老師讓每一個不及格的人寫一份檢討帶到班裡讀……
被訓斥、被鄙夷、被排擠,有的時候一些冷暴力往往比直接對孩子的打罵還要摧毀一個人的信心。雖然,教育中我們常常說要有教無類,但大家奉行的又是「叢林法則」;這也成為許多孩子一旦跌落,最後就難以抬頭的原因。
3
孩子學習的興趣與自由被剝奪
最後,經常有家長會問老師這麼一個問題: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
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不願看書,如果你把他帶到一個書店兒童讀物區,看著那裡一堆的小朋友站著的、躺著的,都在看書……孩子其實就很自然地會融入到那種環境當中。你只要告訴孩子,讓他想讀什麼就去挑什麼書看,就夠了!
而很多孩子不愛看書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他根本不喜歡家長你給他買的那些書,家長成天玩手機卻逼他看自己不想看的書,孩子自然沒有讀書的動力。
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讀課外書就是耽誤時間;在很多家長的心裡,孩子的學習一定要以成績為重,興趣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但是,沒有興趣,孩子又哪來的學習動力?
當孩子選擇自己學習什麼的自由都被剝奪,學習從來都是家長和老師安排的被動式,那麼往往伴隨的也是興趣的剝奪。最終,就造成了孩子不愛學習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