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雖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培養孩子未來的&34;。否則一味強求孩子的成績,反而容易把它培養成徹頭徹尾的小書呆子。
&34;
說這句話的家長叫做趙姐,他對孩子的培養,跟其他家長的路子都不太一樣。除了嚴格要求孩子的學習以外,從小趙姐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次去學校接孩子放學,都能看到很多家長幫孩子背著這種書包,孩子只負責蹦蹦跳跳跟在旁邊。可是趙姐家的小孩兒可沒享受過這種待遇,無論書包裡裝了多少東西,從來都是自己扛。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趙姐家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已經學會了做飯。父母出差不在家的日子裡,孩子自己就能做些番茄炒蛋,青椒土豆絲這樣的小菜。實行實行垃圾分類政策之後,趙姐好幾天都沒弄明白,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之間的區別,孩子一會兒功夫就研究地頭頭是道,還動手教趙姐該怎麼分類。各項生活技能簡直爆表。
趙姐這樣教育孩子的初衷,其實是受了哈佛一項研究結果的啟發——哈佛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自1937年開始,由哈佛一位研究員跟蹤調查724位社會人員,其中有268位哈佛研究生。試圖通過長期的調查,探尋成功人生的秘訣。整個研究持續了96年,調查結果顯示: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從小就會獨立處理很多事情。
趙姐的育兒理念也來源於此。或許在很多家長眼裡,洗衣服,刷碗,打掃衛生,提書包這些瑣事沒有必要跟孩子斤斤計較。但是趙姐卻認為,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才能讓孩子長大後離成功更進一步。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1. 從小培養
很多家長會心疼孩子,認為孩子的年齡太小了,需要家長加倍呵護。事實上,兩歲半之後的孩子就已經擁有了自己上廁所的能力,吃飯也完全不需要家長喂,而五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學會自己刷碗了。從小培養孩子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是學會獨立的第一步。
2. 耳濡目染
溫室裡的花朵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能夠扛過外界的風雨。想要孩子勇敢獨立,勢必要讓他經歷一些挫折和磨礪。家長千萬不要什麼事情都幫他處理好,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才能讓孩子更加優秀。這當然離不開家長們時常給孩子灌輸: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這一理念。
寫在最後: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獨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