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

2020-08-28 侃侃育兒說

孩子成績好,長大卻不如別人掙得多?哈佛研究:這個能力很重要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的學習成績雖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培養孩子未來的&34;。否則一味強求孩子的成績,反而容易把它培養成徹頭徹尾的小書呆子。

&34;

說這句話的家長叫做趙姐,他對孩子的培養,跟其他家長的路子都不太一樣。除了嚴格要求孩子的學習以外,從小趙姐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次去學校接孩子放學,都能看到很多家長幫孩子背著這種書包,孩子只負責蹦蹦跳跳跟在旁邊。可是趙姐家的小孩兒可沒享受過這種待遇,無論書包裡裝了多少東西,從來都是自己扛。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趙姐家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已經學會了做飯。父母出差不在家的日子裡,孩子自己就能做些番茄炒蛋,青椒土豆絲這樣的小菜。實行實行垃圾分類政策之後,趙姐好幾天都沒弄明白,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之間的區別,孩子一會兒功夫就研究地頭頭是道,還動手教趙姐該怎麼分類。各項生活技能簡直爆表。

趙姐這樣教育孩子的初衷,其實是受了哈佛一項研究結果的啟發——哈佛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自1937年開始,由哈佛一位研究員跟蹤調查724位社會人員,其中有268位哈佛研究生。試圖通過長期的調查,探尋成功人生的秘訣。整個研究持續了96年,調查結果顯示: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從小就會獨立處理很多事情。

趙姐的育兒理念也來源於此。或許在很多家長眼裡,洗衣服,刷碗,打掃衛生,提書包這些瑣事沒有必要跟孩子斤斤計較。但是趙姐卻認為,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才能讓孩子長大後離成功更進一步。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1. 從小培養

很多家長會心疼孩子,認為孩子的年齡太小了,需要家長加倍呵護。事實上,兩歲半之後的孩子就已經擁有了自己上廁所的能力,吃飯也完全不需要家長喂,而五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學會自己刷碗了。從小培養孩子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是學會獨立的第一步。

2. 耳濡目染

溫室裡的花朵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能夠扛過外界的風雨。想要孩子勇敢獨立,勢必要讓他經歷一些挫折和磨礪。家長千萬不要什麼事情都幫他處理好,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才能讓孩子更加優秀。這當然離不開家長們時常給孩子灌輸: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這一理念。

寫在最後: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很獨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能力不如你,掙得比你多,差距在這5個方面
    相信你在職場也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能力明明不如你的同事,掙得錢卻比你掙得還多,你知道其中的差距在哪裡嗎?能力只是掙到錢的要素之一,想掙得比別人多,還需要其它方面的要素。這就是明明你更有能力,卻沒別人掙得多的原因。
  • 哈佛研究: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區別才明顯
    有位媽媽說,年輕時我選學習,因此在我家大寶出生13年間,誇張點的說,我連一個碗都沒讓她碰過,真正地十指不沾陽春水讓她長大。當時覺得,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做家務什麼的我跟老公來就行,更何況她是我的第一個孩子,自然養育的更加精心。
  • 哈佛研究:家裡這些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的教授理察曾經對孩子進行研究調查,多年以後發現:家裡的這些地方越&34;,其實孩子是越聰明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可以鍛鍊到孩子的一些技能,正確引導、教育寶寶的心理和身體的成長,讓寶寶的大腦受到更多的外界「刺激」,寶寶的大腦才會高速運轉
  • 哈佛研究:讓孩子多做家務,鍛鍊身體還能提升三項能力
    現在學生學習成績好但生活能力差成為一個大問題,孩子上大學了甚至要全家人跟著一起去哈佛大學的一項長期研究表明,做家務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就業率,提升了高達15倍。我國的一項調查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成績更優秀。而且,做家務的孩子以後工作賺錢更多,婚姻更幸福,心理更健康。讓孩子學習做家務,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
  • 哈佛研究發現:小時候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雖然現在都說情商更重要,但是沒有智商作為支撐,光會溜須拍馬就算當上了領導,也會很快被老闆刷下來。,但是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兒童智商調查,結果發現很多機靈、成績好的孩子甚至沒有那些看起來呆呆的孩子智商高,並且因為家長對孩子的認知不足,很容易導致將孩子的一些聰明的表現,當做「怪癖」並制止,這樣限制孩子的天賦,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十分巨大,家長一定要注意。
  • 哈佛最新研究:「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前不久,哈佛大學發表了關於孩子玩手機的調查研究:哈佛的相關學者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論,他挑選了100名孩子將其分成兩組,一組是沉迷手機的孩子,另一組是不玩手機的孩子,調查結果證明:沉迷手機中的孩子只有兩位考上了大學,不接觸手機的孩子,80%的人都考上的大學,其中還有十多位孩子獲得了獎學金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智商高和成績好的孩子,大都偏愛歷史類書籍
    文\好孕姐書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夥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給孩子買書,督促孩子多讀書,也是很多家長的日常操作。可是,書籍的種類很多,孩子多讀哪類書,才離變得更優秀呢?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項研究,說的是哈佛大學曾經對在校學生進行過調查,他們先將校內智商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學生進行匯總,然後將這些學生每天必讀的書單做對比,結果發現:重複最多的書籍類別,是歷史書。也就是說,智商高和成績好的孩子,大都偏愛類歷史類書籍。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這點做得好長大肯定有出息,家長卻很容易忽略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自己的驕傲。可是很多時候孩子都長成了熊孩子,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呢,專注力就是最重要的。小編有一個小學同學就考上了清華,她從來沒有補過課,她只是抓住了課堂上的時間就能考得好成績。老師的一個單詞拼寫錯誤只有她一個人發現了,可見人家有多專注。
  • 哈佛研究:未來有所成就的孩子,都有這個相似處
    ,被稱為「格蘭特研究(The Grant Study)」,這項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什麼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或者說影響人獲得成功和幸福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是什麼?這項研究在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研究表明童年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培養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有一次我在聽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感覺很受益,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六歲前,培養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李玫瑾要說學習好不好重不重要,我覺得重要。白巖松就曾在節目中表示,如果沒有高考,你拿什麼能拼得過富二代!所以說學習依然是翻身的一條「捷徑」。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從小就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成就會很高
    導語很多爸爸媽媽們都非常愛孩子,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捨不得讓孩子幹一點活。他們一方面覺得孩子還小,未必能夠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活,或者大概率是越幫越忙;另外一方面呢,則是覺得孩子現在還處於上學的時期,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才是正道,有做家務的那點時間,用來學習看書該多好。那麼,一個不做家務的孩子,學習一定就會好嗎?或者說長大以後的成就一定會高一些嗎?
  • 寫在期末考試後|成績固然重要,但提高孩子的自我續航能力更重要
    尤其是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電話裡著急的話語,更讓我多了幾分心疼。回想我們小的時候,記憶中最深刻的是風清月朗、天藍水碧,簡單甚至有些粗糙的生活,卻伴隨著無盡的快樂。學習沒有壓力,課本上的知識學會了就好,生活沒有壓力,陋衣簡食卻給了我們更寬鬆和平等的成長環境。
  • 哈佛大學歷經75年研究發現:越來越笨的孩子,多數有這4個習慣
    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將來能有大出息,可是有很多孩子小時候還挺機靈、聰明的,長大後卻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在學習方面表現得格外吃力,為什麼孩子越長越退縮呢?問題究竟出在哪呢?美國教育家Julie Lythcott-Haims在一次TED演講中,提到過哈佛大學從曾歷經75年研究,孩子的智力到底受什麼影響?也就是著名的——「格蘭特研究」。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孩子從小做不做家務,對其學習成績影響巨大
    之前在網上刷到一個3歲小孩做飯的視頻,本以為又是讓孩子擺拍的視頻。但是看到孩子洗菜、剝蒜等熟練的手法,就知道這個孩子是真真做過家務的。也不禁感嘆現在能捨得孩子做飯的家長太少了,尤其是孩子還只有3歲。但哈佛大學一項經過75年的研究推翻了這種想法,這項名為「格蘭特研究」的調研發現:越早學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成功的機率越大。
  • 孩子的成績是否代表了一切?你能接受你的孩子不如別人嗎?
    孩子的成績是否代表了一切?你能接受你的孩子不如別人嗎?,成績一直以來都是考量你是否為一個好學生的重要標準,成績好可以直觀地判定為優等生,成績差就是拖班級後腿的差生,如果家長花了這麼多的金錢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身上,結果發現回饋是一個成績差的孩子,那麼孩子自然免不了一頓皮肉之苦,因為你不僅讓家長白費了心血,還讓家長在其他家長面前丟了面子。
  • 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這一能力若沒培養好,學習再好也沒有用
    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相信不少家長,只會執著地看重孩子的成績,一昧地顧著監督孩子的學習,卻忽略了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其實,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可以直觀地表現孩子的學習力,可是缺乏某些技能,會導致孩子不能全面發展,身心也會受到影響。
  • 這個國家,為賺錢養家男子放下尊嚴和面子,卻還不如女人掙得多?
    這個國家,為賺錢養家男子放下尊嚴和面子,卻還不如女人掙得多?自古以來,男人在外掙錢養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好像成了一種傳統的家庭模式,但是現在這種模式越來越弱化,女人同樣可以在外掙錢,甚至有時候比男人掙得還要多。
  • 心理學指出:還沒「長大」的孩子,往往比別人成績差!
    一個班級35個孩子,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聰明,成績很差,他也很認真的學習,就是比不過別人,不要求他一定要第一,至少不是墊底的吧。不少差生的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孩子明明努力,為何成績還那麼差,難道學不會嗎!不少家長,只能認為這是孩子不聰明的原因。
  • 哈佛大學研究:有這10個表現的孩子,越長大越沒出息。
    很多父母明明在孩子的教育上很用心,可孩子卻懦弱、笨拙、自卑,沒成為出色父母的「翻版」,卻幾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出現這些問題,家長常常把問題歸結於自己,是不是自己什麼地方做的不對,不夠好?根據哈佛大學多年的研究,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沒出息取決於其本身。
  • 教育孩子別只懂得教育成績,這些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前言:當代父母最注重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出眾,更加聰明,比同齡人學習能力更好,大家所想的學習能力大部分都指的是成績吧,很多人都希望孩子能夠考100分,每次都名列前茅,可是你可知道教育孩子時不能只懂得教育成績,這些能力要比成績更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