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為浴佛節,乃本師釋迦牟尼佛誕生日,僧尼、信眾皆有敬佛儀式。餘雖自命佛弟子,然為生活所奔忙,無暇以盛明之禮敬佛,唯心念佛耳。遂寫此篇,以述佛陀四門遊觀之事,以表吾之向佛之心也。
據說釋迦牟尼佛少年時好靜坐,思考宇宙人生的道理,不愛虛華熱鬧。由於釋迦牟尼佛身為王子,他的國王父親很擔心,就鼓勵他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看看。
釋迦牟尼佛首先從東門出城。他遇到一名枯瘦、虛弱的老人正奄奄一息的躺在路邊,老人的生命就像風中的燭火,隨時都會熄滅。佛頓生悲憫之心:人總有一天要承受老去之苦。
釋迦牟尼佛從南門出城的時候,看到一個生病的人,正倒在地上哀叫,病人痛苦的情形令人不忍視之。佛又想:唉!人生都要經歷病痛的折磨嗎?
釋迦牟尼佛再從西門出去的時候,看到出殯的隊伍,送行的親友痛哭流涕。佛覺得很哀傷:原來有生必有死,而生離死別讓人如此難以承受。
釋迦牟尼佛從北門出城的時候,看到有位修行的人,他的面容安詳、平靜,好像內心充滿了歡喜、自在。就在那一刻,佛的心被喚醒了。
於是佛陀捨棄了王子尊貴的身份和富足的生活,出走王城,修行去了。這就是佛陀「四門遊觀」的故事。佛知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此八苦是人生逃不過的煩惱,唯有修行,才能脫離苦海。
有人說,沒有一個靈魂是願意重返人間的,所以,當他們轉世為人時,都是哭著墜地的。大概都經歷過人世,知道人生之苦。或許我們活著,就是在尋找一棵屬於自己的菩提樹,它是我們心靈的歸屬,也是我們信仰的支柱。如果找到這棵菩提樹,就可以看透人生的苦樂了。
王慕白,原名王智銜,字大閒,號扶花居士,長遊居四方。好佛、仙、俠、文、詩、酒、遊。寫文以自娛,詩酒以自寬,所思、所感,付諸於粗淺之文字。如能博君一閱,不勝榮幸也!
寫作|詩酒|雜感|思考
讀書|旅行|電影|音樂
異聞|志怪|原創|獨立
有趣的生活,從關注我開始!
小溫狗的王叔叔,
期待與你一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