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早產兒和足月兒添加輔食時機!

2020-12-22 騰訊網

醫生在給您建議時,通常是參考了一些資料,這些資料的質量,決定了給您建議的可靠性。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自己去查這些資料呢?比如輔食添加的時機,無數人無比糾結的問題。

1、為什麼不可以出生後就吃點米湯、粥、骨頭湯、魚湯之類?不能吃米粉?

剛出生的嬰兒缺乏澱粉酶、胃酸的pH高、蛋白酶活性不足、脂肪酶活性不足等(來自教科書),吃了也不消化。另外,研究認為,母乳能提供6個月內所需的所有營養,保證正常的生長,為何要吃這些沒什麼營養還不消化的東西呢?另外,過早的添加對消化道有害嗎?

沒有回答,是因為沒有人認為出生後就添加這些東西是正確的,所以沒有人會做這種研究(不能通過倫理審查)。

那添加比較稀的米粉呢?

剛出生嬰兒還不會吞咽食物團呢,只能吃流質的食物。這裡涉及到舌的功能、吞咽功能的發育。

2、什麼時候嬰兒能吞咽比較稠的食物呢?

這取決於嬰兒的發育。大多數嬰兒在3-4個月具有良好的吞咽功能,舌控制食物的功能也有良好的發育。信號包括:頭能自由的抬起和活動、流口水(唾液腺發育,含澱粉酶)、對成人的食物感興趣、能用小勺喝水(具備良好的舌和吞咽功能)。

由於六個月內母乳能提供充足的營養,所以美國兒科學會(AAP)和歐洲營養協會(ESPGHAN)的建議添加輔食開始的時間是生後17-26周(4-6個月)。

3、為什麼不能早於4個月?

《Pediatrics》2013年發表了這麼一篇文章。41個在2歲時診斷為食物過敏的嬰兒與82名沒有食物過敏的嬰兒比較(病例-對照研究)。發現2歲時有食物過敏的嬰兒在1歲內開始吃輔食的時間更早(16-21周,對照組為17-23周),母乳餵養時間更短(21vs24周)。

另一個系統綜述認為,早於4個月添加輔食可能會增加肥胖的風險。

還有更多的研究認為,早於4個月添加輔食,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腸病等的風險。

4、能不能晚於6個月?

最主要的擔心是晚於六個月嬰兒的生長發育是否受到影響。但目前沒有這方面的依據。

其次是晚添加輔食會導致食物過敏嗎?有一項研究認為,晚於8個月添加雞蛋黃會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

另一個方面是晚於6個月添加輔食可能增加成年後患腸病的風險,這篇綜述認為與4-6個月添加輔食比較,早於4個月添加含麩質的食物,腸病的風險增高23倍,晚於6個月的風險增高4倍。但也有認為依據的報導。

5、為什麼要把這個問題搞得這麼複雜?

兒科醫生在給出一個建議時,可能影響到嬰兒的長遠的健康;如果整個社會對這個問題不關心,研究不嚴謹,影響的將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這決不是一個小問題。

6、為什麼我們要參考外國人的資料?

缺乏嚴謹的研究,找不到合適的資料。很慚愧!相比歐美人幾十年的研究成果,我們的資料就像嬰兒的胡亂塗鴉對比博士的論文。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對健康足月兒輔食添加的具體建議是:母乳餵養至少到6個月,4個月時可以嘗試用勺餵水(鍛鍊舌和吞咽功能,以及發現孩子的興趣),從5-6個月期間開始添加輔食,最早添加米粉(因為容易製作,不需要多咀嚼;當然也可以是其它食物如果泥)。

其實,從什麼類型的食物(都是solid food)開始添加,並沒有明確的規範。過了6個月,可以嘗試不同類型的食物。一般的規律是從簡單到複雜、從稀到稠、從精到粗、從一種到多種。

之所以講一講前面這些東西,真正的目的是想探討早產兒應該何時添加輔食,我的依據是什麼。

7、目前各國早產兒從什麼時候添加輔食?

15年前英國的一個調查,253名早產兒中,按照實際月齡算,平均開始添加輔食的周齡是17周(4個月),按照糾正月齡算,95%的嬰兒早於17周(平均11.5周)。

10年前義大利的一項調查,156名早產兒,按照實際月齡6.5%的嬰兒在4個月前開始添加輔食(平均22.2周),按照糾正月齡60%的嬰兒在4個月前開始(平均15.1周)。

2015年美國芝加哥Braid S的調查顯示,使用糾正月齡,在22-32周的早產兒約10%在4個月前開始添加輔食,32-36周的早產兒約6.2%。

這裡可以看到一個趨勢,越來越少的早產兒在很早添加輔食。

8、應該使用實際月齡還是糾正月齡?

如果看過我的《早產兒的糾正月齡》的爸爸媽媽,應該知道這兩個時間的巨大差別。目前沒有明確的指南推薦早產兒是按照實際月齡添加還是按照糾正月齡添加。還有一些觀點是按照體重,認為超過5kg就可以考慮添加輔食,這是英國1994年的觀點。現在過去20年了,早產兒的營養和生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常在糾正2個月都可以達到5kg左右。還有觀點認為到6kg開始,這基本上到糾正3月齡以上了。

按照實際月齡計算的依據是早添加的早產兒營養的攝入缺鐵的風險小,但並沒有很好的研究認為,早添加輔食生長的指標會更好(有觀察性研究認為體重會稍好,身長和頭圍沒有區別;也有人認為在12周前添加輔食體重增長更慢)。

按照糾正月齡的考慮是添加輔食的信號。因為許多特別早的嬰兒到實際4個月時還沒有很好的吞咽能力,頭還不穩,不能扶坐。而糾正4個月基本上具備添加的條件。

9、添加輔食的信號是什麼?

強調一下添加輔食的信號:抬頭穩定、能扶坐,對成人食物感興趣、流口水(澱粉酶)、會用勺吃東西(用水來嘗試)。談談我的臨床觀察。舉一個28周出生的早產嬰兒為例。到4個月齡時糾正月齡約為1個月,此時沒有上述信號,不適合添加輔食;到6個月齡時為糾正3個月,能抬頭了,有流口水了,舌控制食物的功能明顯完善。

有一篇文章調查了添加輔食時媽媽的滿意度。發現如果告訴媽媽孩子的糾正月齡,當孩子出現添加輔食信號後開始添加,滿意度更好,孩子吞咽和嗆的問題更少。

10、添加太早會擔心什麼問題?

(1)會發生感染嗎?

目前的研究並沒有發現過早添加會增加感染的風險。當然,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可能容易嗆到食物。

(2)會發生過敏嗎?

一些觀察性研究並沒有發現早產兒比足月兒更容易發生食物過敏。但過早添加輔食(Morgan J,2004;糾正月齡4個月前添加了數種輔食者),到1歲時患溼疹的風險增高3.5倍。

(3)會增加腎臟負擔嗎?

一般認為,早產兒的腎臟在出生後快速成熟,很快就趕上了足月兒。

基於以上分析,我的建議是採用糾正月齡作為添加輔食的時機。更為重要的是,根據嬰兒出現的輔食添加信號(孩子已作好準備)來開始,因為不同胎齡的孩子出現這些信號的糾正月齡可能會不同。當然,我們需要更長時間的評估和隨訪,來判斷如何做更有利於我們早產兒的健康。

作者:劉江勤 上海第一婦幼保健院

相關焦點

  • 兒保醫生解答,早產兒添加微量元素和輔食的問題
    矯正年齡又稱調整年齡,是用早產兒的實足年齡減去他早出生的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說到輔食添加,家長們最先問到的是時間問題,足月兒是滿6個月添加,那早產兒呢?早產兒添加輔食的時間是矯正4~6個月,一般應在實際年齡6個月以後,對於胎齡較小的早產兒,可以在矯正4個月齡就開始添加。添加的原則和足月兒一樣,從一種到多種、從少到多、從稀到稠,秉著循序漸進的原則。
  • 寶媽們根據這個月齡給早產兒添加輔食才是正確的
    由於寶寶是早產兒,媽媽就怕缺了什麼營養,總想著補一補,尤其是看到周圍的媽媽已經給寶寶添加輔食了,總怕寶寶成長發育落後足月的寶寶。其實與足月兒媽媽的母乳相比,早產兒媽媽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質,乳糖,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所以媽媽不要為寶寶的營養擔心,母乳就是寶寶最好的營養。
  • 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區別?
    寶寶早產出生到底和人家足月的新生兒有哪些區別呢?1、早產兒皮膚絳紅、水腫和毳毛多;而足月兒皮膚紅潤、皮下脂肪豐滿和毳毛少。2、早產兒頭更大,佔全身比例1/3;而足月兒頭佔全身比例1/4。3、早產兒頭髮細而亂;而足月兒頭髮分條清楚。4、早產兒耳殼軟、缺乏軟骨、耳舟不清楚;而足月兒耳殼軟骨發育好、耳舟成形直挺。5、早產兒乳腺沒有結節或結節小於4毫米;而足月兒乳腺的結節大於4毫米。
  • 寶寶到底多大開始添加輔食比較好?
    研究發現,母乳餵養滿4-6個月間為小兒輔食添加的最佳時間,早產兒輔食添加時間應該為矯正年齡滿4~6個月。很多新手爸媽們聽到糾正月齡這個詞就懵了,然後再去查計算公式,發現更懵了,那麼我來和大家說最簡單的理解方式。
  • 不要拿早產兒和足月兒做比較,因為確實有差距!
    ,其實只相當於2個月大寶寶的發育情況,因此應用糾正月齡可以避免家長不必要的焦慮、擔心和過度的強化幹預。但是實際上排卵和受精是在末次月經第一天之後二周左右,因此,實際胎兒發育的日期約38周,稱為胚胎齡。由於大多數孕婦末次月經容易記住,作為臨床計算胎兒的周齡比較方便,所以經常講胎齡40周。臨床上37周以上就認為足月,也就是說不到37周的新生兒為早產。近幾年有觀點認為足月是39周及以上,因為37和38周相對39-40周嬰兒仍不成熟,各類疾病的風險也相對高。
  • 早產兒和足月兒比有三方面不足,餵養、護理方面家人需要多費心!
    導語:生一個早產兒不是媽媽和家人樂意的,既然生了,在餵養和估計上多費心,還是能夠讓早產兒達到正常標準的!孕期一些個別因素會導致孕媽媽早產,作為早產兒的家人這時候要做的就是安撫新媽媽,不要一味的責備她,也不要覺得生個早產兒是她的錯,作為媽媽比你更希望孩子健康。
  • 早產兒與足月兒有何不同
    孩子早產後,要想護理好孩子,家長首先要了解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區別。早產兒與足月兒的不同,首先表現在胎兒年齡(妊娠時間)上。早產兒一般是指妊娠時間小於37周的新生兒。其次是體重的不同。足月產嬰兒的出生體重一般大於3000克;而早產兒一般小於2500克。但早產兒的體重增長倍數大。
  • 金牌月嫂必備技能:一秒辨別早產兒和足月兒
    今天給大家講講,早產兒和足月兒的一些區別~當然姐妹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早產兒什麼是足月兒。早產兒其實就是28周-37周以前出生,足月兒就是滿37周~42周出生。體重:早產兒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足月兒在體重2.5kg以上頭圍:早產兒頭圍在33cm以下,足月兒頭圍在33cm以下身長:47cm以下的是早產兒,47cm以上的是足月兒上面這幾點姐妹們就能方便區分早產寶寶和足月寶寶有啥區別了
  • 母乳,不可替代的新生禮物——談談早產兒和足月兒母乳成分差異
    母乳,不可替代的新生禮物——談談早產兒和足月兒母乳成分差異 2020-08-05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寶寶缺鐵性貧血需從輔食添加抓起
    小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緩慢, 容易忽視,特別是從6個月輔食添加開始,許多寶寶因為沒有及時添加高鐵含量的輔食,或因生長發育太快沒有及時補鐵,使身體長期處於缺鐵狀態,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對寶寶智力發育是不可逆的,需要引起眾多家長注意。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早產兒餵養、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開放,高齡產婦增加等,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如何正確照顧早產寶寶,讓早產寶寶和足月兒一樣健康成長,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什麼是早產兒早產兒是指出生胎齡<37周的新生兒。通常情況下,早產兒與足月兒有明顯的差別,出生時的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其各臟器的成熟度越差,可分為低危早產兒和高危早產兒。
  • 早產兒和足月兒有哪些身體體徵上的區別?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區別,早產兒對於孩子來說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影響的,比較起足月的孩子來說,早產兒的身體並沒有足月的那麼健康,對於早產兒,我們一定要細心呵護。腎臟功能與足月兒相比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鹼平衡失調。血液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後,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症狀。
  • 早產兒的護理與餵養,教你如何讓早產兒奮起直追足月兒
    作者:寶寶知道 孕媽咪UP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出生體重2500g以下的統稱為低體重兒,把出生體重低於1500g者稱為極低體重兒,其中都包括早產兒和小於胎齡者。
  • 早產兒的智商真的比不上足月兒嗎?
    大約3/4的早產兒的智商在這個範圍內,這表明他們智力正常。當然和足月兒一樣,早產兒智商分布的範圍也很廣,有些早產兒智商高於正常水平,甚至遠遠高於正常水平,而有些早產兒的智商則低於正常水平。整體來看,早產兒的智商平均比足月兒低大約10分(根據近年的研究,早產兒的智商分數平均為93分,足月兒為103分)。
  • 早產兒定期進行發育檢查十分必要
    作者:寶寶知道 鮑奶奶的寶籃貝貝「為了讓早產寶寶們順利成長及早追上足月兒,對早產兒定期進行發育檢查十分必要。」早產兒隨訪監測包括:神經運動系統評估:健康的早產兒傾向於出生後1-2年趕上同年齡正常足月兒的神經運動發育,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同齡足月兒的差距應逐漸減小。科學研究證明嬰兒年齡越小大腦生長發育越快,可塑性越強,對腦損傷的代償能力越好。嬰兒早期最強的可塑性和代償能力的發展需要豐富的環境刺激。
  • 早產兒如何餵養?比足月兒餵養困難,最好做到這些
    對於孕周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5斤、身長不足46cm的胎兒,歸於早產兒的範疇。寶寶出現早產的因素比較多,孕婦急性感染、高血壓、乾重活、多胎等都可引起早產。可馨育兒說,早產兒餵養有著需求大、吸收差、吞咽難、不易消化等問題,比正常兒的餵養更加煩瑣和困難。早產兒如何餵養?
  • 田中小農育兒說,如何掌控早產寶寶輔食添加
    寶寶未滿足月提早出生,器官發育和體重未達正常標準,可能伴隨其他疾病發生。需要父母更細心的陪伴寶寶健康成長,降低後遺症發生,早產兒何時該開始添加輔食呢?飲食該如何準備呢?? 聽聽田中小農營養師怎麼說。 ♚ 什麼是早產兒?
  • 早產兒生長過快長大易肥胖
    去年8月16日,劉女士的兒子東東出生了,由於比預產期早了一個月,他的體重只有4斤3兩,身體各器官發育也不成熟,像他的呼吸就比一般足月兒快,隨時可能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出於安全考慮,東東和大多數早產兒一樣一出生就被送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不得不和媽媽分離。
  • 早產兒1-2歲間完成追趕式生長(1)
    這些早產兒往往要遭遇「先天」和「後天」兩大難題:沒有發育完全就來到人世,以致體重、身長不達標且臟器發育不佳,甚至面臨生命威脅;後天的生長發育可能「跟不上趟」,出現宮外發育生長遲緩現象。  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鮑秀蘭說,早產兒的家長常常很焦慮,社會對早產兒也存在一定的偏見和誤解,實際上90%的早產兒都能發育得挺好。如果通過早期幹預,可以使他們發育得更好,減輕遠期後遺症。
  • 早產兒及足月兒生長發育測評表,你的寶寶在正常值範圍內嗎?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早產兒寶寶」我們更要悉知發育生長值並不是確定寶寶生長發育達標的核心,類似媽媽需要更多的耐心耐心呵護,和矯正月齡的方式來護航寶寶的成長。後文豆媽會給出如何用矯正月齡的公式來判斷早產寶寶生長發育是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