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郝春梅
教師節來臨之際,為了更好地了解教師們的狀態和感受,半島教育在半島教育直通車微信公眾號上組織了一個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以投票的形式呈現,截至9月9日中午12時,共有200多位教師參與。問卷以2020年教師的職業成長和收穫為基準,落腳在教師群體的職業幸福感和自我認同感。記者梳理調查結果發現,97%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很滿意或比較滿意;83%的教師給自己的職業幸福感評價在80分以上;48%的教師表示居家學習期間準備網課,做課件,技術能力大幅提升;38%的教師認為白衣天使在前,人民教師在後,職業價值感提升了不少;45%的教師感覺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理解老師了;面對新學期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的壓力,87%的教師認為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各項工作忙而不亂,累而不苦,可以接受。看到這樣的問卷結果,記者不禁感嘆:收穫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了解更多,家校配合更默契
長達近半年的居家學習,老師們克服重重困難,備課、錄課、拍視頻、剪視頻、做直播,「現在老師們手頭都有好幾款做課件的APP,既有快捷方便的,又有專業細緻的,真是要什麼有什麼,信手拈來」,青島六十二中副校長王聖芹告訴記者,就連很多老教師,也都在疫情期間多次回到校園裡,跟年輕教師請教,學這學那,非常積極。
「如果說以前老師們準備一堂公開課很細緻、很辛苦的話,居家學習期間的網課,幾乎每一堂都是公開課」,青島寧夏路小學心理教師郭斐說,疫情期間,教師們沒有上下班時間,為了準備好一堂課,甚至直到凌晨還在一遍一遍地錄,「老師們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儘可能地展示給大家,想盡一切辦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老師們的付出,內心裡對老師的工作反而更加認可,更加信任了。
「老師跟學生和家長的互動也更多了」,郭斐老師說,以前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在學校裡就應該怎樣怎樣,但是,當「小怪獸」居家學習以後,很多家長發現教育不是想當然,「家長們更加體恤老師了,對老師的認同和理解也更多了,這對於家校關係來說,是一個進步,整個疫情期間家校協力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工作量翻倍,依然「很幸福」
當下,為了照料好孩子們在校期間的一切,每所學校幾乎全員滿負荷運轉。即便是在這種工作量翻倍的強度之下,問卷調查中關於職業幸福感和滿意度的選項中,83%的教師選擇了很幸福或者挺不錯,97%的教師選擇了對自己的職業很滿意或比較滿意。對此,青島基隆路小學副校長吳德輝說,「這種感覺很奇妙,即便是覺得很累很累的,但是仍然想選很滿意,因為喜歡的是這份職業,骨子裡認同教師這個職業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這是老師們的基本認知」。
「無論是疫情期間的網絡授課,還是復學複課以後事無巨細的付出,甚至於這份調查問卷所呈現出來的老師們積極向上的狀態,歸根到底是我們的教師整體素質提高了,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激發了老師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青島六十二中副校長王聖芹說。
「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老師們一下子被扔進了信息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的平臺上,經歷了一次信息化教育的速成培訓,確實激發出了以前沒有的能力,很多潛能和新技能都得到開發,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自己很適合、很喜歡這種新的教學模式」,青島實驗高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孫睿說,這是符合未來趨勢的,也是必然要改變的課堂趨勢,「老師們通過這種形式來調整自己教與學的模式,適應未來的挑戰和要求,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慢慢地居家適應,這個過程讓他們感到欣喜,這符合自我成長的心理需求,也符合個人價值需求,更是對個人的歷練和成長。」
孫睿校長直言,無論是教師還是各行各業,經過疫情後大家都越發地珍惜目前的工作狀態,「大家都更熱愛生活了,更能認知自己的人生定位,對人生的理解、事業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可以說這是一堂正能量滿滿的全民教育課。」
而問卷的最後一題是「您最希望怎樣慶祝這個不同以往的教師節?」65%的教師選擇了:早下班,早回家,跟家人一起,開開心心地吃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