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集聚近1700家生物醫藥企業;2020年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創新型龍頭企業數量、創新型人才規模、獲批生物創新藥臨床批件數量、生物大分子藥物總產能、企業融資總額等五項指標均佔全國20%以上;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方陣,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全國第一。

  作為改革開放的高產田,蘇州工業園區敏銳把握國際產業發展動向,頂住短期發展誘惑,遵循創新規律、產業規律、市場規律,持之以恆營造優質雙創環境,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雙輪驅動,成功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遵循創新規律挺過「至暗時刻」

  生物醫藥產業是21世紀創新最活躍、影響最深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同時作為一個新產業賽道,也有著「花十年時間,投入十億美元研發一款新藥」的說法,兼具效益和風險。

  十餘年前,已經走上製造快車道的蘇州工業園區瞄準創新驅動發展大勢,把眼光投向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在內的一系列新興產業,遵循科技研發規律,加大公共服務力度,持續構建創新生態,全力支持企業渡過「從0到1」這段「至暗時刻」。

  「園區從一開始就轉變傳統『招商引資』模式為『招才引智』,選取一批瞄準細分領域前沿技術、具備較強自主創新實力的團隊進駐。」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倪乾說,園區在硬體建設上遵循「生物醫藥產業前期主要依靠人才、資本投入」的規律,傾力打造公共實驗室等服務平臺,減少企業前期投入;又持續推出人才、金融等政策組合拳,全面營造科創「軟環境」。

  在科技領軍人才評審中專門設置生物醫藥評比組別,以「人才工程」引領挖掘好項目好團隊;利用生物發展公司國有企業專業優勢,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企業服務;發揮「親商」服務優勢,打造專業高效公共服務平臺……

  如今,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代表的蘇州生物醫藥已經形成新藥研發和產業化特色,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及新型療法等領域加速發展;聚集了一批生物醫藥領域的世界一流團隊,包括中外院士團隊20個、各級領軍人才超1000名,頂尖人才數佔全國同類人才的比重達25%以上,並呈現進一步加速集聚態勢。

  把準產業規律加速裂變式發展

  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周期長,投資門檻高,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發展需求不盡相同,需要成熟完備的產業鏈配套服務。蘇州工業園區緊扣這樣的產業發展規律,利用國資平臺強化產業創投,把國資背景的基金交給專業人士,按市場化規律來管理、投資、退出。「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是我們選擇蘇州的重要理由。」2009年成立的亞盛醫藥,在上市前共完成4輪融資,累計金額超過16億元。

  元禾控股是園區具有國資背景的重要投資平臺,2007年起就不斷投資早期生物醫藥企業,提供研發經營的資本支持。截至今年9月底,元禾直投平臺及管理的基金投資項目超840個,助力基石藥業等一批優質企業成功上市。

  同時,為了給不同階段企業提供資金助力,園區更加注重通過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源集聚,幫助企業熬過初創寒冬。2020年初,園區加大以基金運作吸引項目落地和產業集聚的力度,提出設立20億元規模的天使母基金和100億元規模的政府引導基金。其中,20億元天使母基金旨在帶動設立一批優質子基金,生物醫藥是這些基金的重點布局領域;100億元政府引導基金主要用於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和項目集聚升級。

  目前,園區在生物醫藥領域先後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累計上市企業13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中半數是園區企業,信達生物康寧傑瑞等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不斷成長壯大。

  遵循市場規律優化全鏈條創新生態

  隨著園區越來越多生物醫藥企業步入量產階段,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加劇,對土地、政策等要素資源的需求愈發明顯。園區自身自然資源相對有限,為了不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掉隊」,園區加快跨區域、跨國別協同聯動,優化全鏈條創新生態,為企業高速發展裝上「助推器」。

  近年,園區先後出臺《園區管委會關於蘇州工業園區進一步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園區關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的科創扶持辦法》等;2019年,蘇州市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提升園區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的政策支撐力。

  園區還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機遇,進一步加快與周邊城市產業協同發展步伐,打造產業集群。今年更是利用蘇州把生物醫藥確定為「一號產業」的契機,在全市範圍內探索統一調配土地資源、分享產業紅利的1+N機制。園區還放眼國際錨定全球產業制高點,利用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機遇帶來的人才、資源互通,加強基礎研發力度。

  目前,園區已有9款新藥獲批上市,累計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超300張,47個項目獲國家重大新藥創製支持。下一步,蘇州工業園區將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打造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力爭到2025年,集聚生物醫藥企業3000家,產業規模突破2500億元,形成2—3個具有國際引領地位與競爭優勢的子領域產業集群。(王夢菲朱程李優)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DF062)

相關焦點

  •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競爭力 蘇州工業園區用心當好「店小二」
    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製藥企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實驗。受訪者供圖  11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企業舉辦上市研討會。作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區和全市轉型創新的主戰場,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  在此前舉行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發布了《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
  • 2019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產業競爭力前10強排行榜:蘇州工業園區第一
    中商情報網訊: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備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附加值、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等特徵的生物醫藥產業備受關注。當前,園區不僅在人才聚集、技術集成、資金融合、成果轉化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同時也深度契合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已經成為了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依託。
  • 產業互聯 價值共生 -- 科銳國際在蘇州發起生物醫藥產業人才發展聯盟
    12月3日,由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蘇州工業園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辦,科銳國際、醫脈同道聯合承辦,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支持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本研討會」在蘇州工業園舉辦。
  • 蘇州工業園區加快培育「獨角獸」 力爭到2020年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
    中國江蘇網6月5日訊 根據蘇州工業園區出臺的《關於實施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園區將累計培育獨角獸企業10家、準獨角獸企業15家,力爭培育1至2家超級獨角獸企業(估值100億美元),基本建立聚焦產業、分層分類的企業培育扶持體系,上市企業累計超30家。昨天,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受理獨角獸項目申報。
  • 國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
    本報記者 李爭粉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綜合競爭力排名前三的產業園區分別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成都高新區。
  • 吳慶文:蘇州工業園區基金小鎮 已匯集超過2000億基金
    11月6日在第二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出席並發表演講。吳慶文在演講中介紹蘇州工業園區時提到,蘇州工業園區和中國很多國家級的相關平臺、要促會都有很緊密的合作。生物公司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要集聚一批龍頭企業設立一批產業基金。
  • 一季度蘇州工業園區到帳外資增長463%,外資醫藥看好國內
    4月28日,蘇州工業園區舉行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會。會上透露,一季度園區外資註冊和到帳比較高,是因為一部分外資醫藥和先進裝備製造項目看好國內市場。今年前3個月,蘇州工業園區完成投資75.6億元,為全年計劃的17%。其中,完成工業投資19.9億元,同比增長9.4%。
  • 擦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金字招牌
    26年前,中新兩國決定合作共建蘇州工業園區,開啟了兩國政府間深層次合作的先河,取得了豐碩成果,創造了優秀經驗。當前,蘇州正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數位化轉型,加大力度培育生物醫藥、納米技術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優勢日益凸顯。希望進一步密切交流合作,持續擦亮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這塊「金字招牌」,攜手開創友好合作新局面。
  • 憑什麼蘇州工業園區排在全國前三甲 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工業園區
    在2014年中國的產業園區一百強中,蘇州工業園區排名第三。到了2017年,蘇州工業園依然亮眼,佔據著前三甲。經濟總量上看來,蘇州在江蘇是老大的地位,蘇州的經濟靠的是什麼呢?就是蘇州工業園。那麼蘇州工業園為什麼能一直在國內遙遙領先呢?
  • 蘇州工業園區25年造就精彩樣板 「讀懂新加坡」實現後來居上
    到過蘇州工業園區的客人總會稱讚,園區的戰略起點高,規划水平高,建設標準高。的確,從城市管理到招商引資,從土地開發到市場服務,園區從新加坡系統「拷貝」了一整套成熟的經驗,並對這套經驗不斷地消化、吸收、再創造,把它們從紙上落到地上。統計顯示,在最新的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蘇州工業園區位居第一;在全國百強產業園區排名中,位列第三;在全國高新區排名中,位列第五。
  • 蘇州工業園區開建創意產業園和生物納米科技園
    新華網蘇州3月22日電(記者李燦)22日,中國與新加坡合作開發建設的蘇州工業園區舉行了創意產業園和生物納米科技園奠基儀式。  創意產業園是蘇州工業園區國際科技園的第五期工程,佔地面積近40公頃,總投資7億元。
  • 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背景
    區域創新環境、創新協同機制、創 新平臺對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生態起到支撐與推動作用。2019 年,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產值已超 320 億元, 連續多年保持 20%以上增速,初步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 蘇州工業園區表彰「金雞湖人才」,打造創新發展「熱帶雨林」
    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在表彰大會上表示,下一步園區將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全局核心位置,一方面在培育三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納米技術應用)、提升企業創新能級、創新生態體系建設上下功夫,牢牢把握自主可控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它憑啥讓信達生物、基石藥業為其打CALL?
    信達生物和基石藥業相繼登陸港交所;信達生物的PD-1單抗達伯舒也在2019年順利上市,成為第二款上市的國產PD-1單抗。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在其發布的《2016年國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綜合競爭力排名前50強榜單》中,在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10強中園區排名榜首。在該報告公布的各個子榜單上,BioBAY也都名列前茅。
  • 蘇州觀察:聚焦蘇州工業園區
    「按照『集群-中心-集群』的模式,國內外的企業集群可以通過我們這個『中心』建立聯繫,這種合作模式比企業自己去尋覓合作夥伴高效地多,」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希軍說,納米技術就像一根金絲線,恰好能把園區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生態環保等諸多新興產業串聯起來,變成一條美麗的鑽石項鍊。
  • 蘇州工業園區:營商軟環境造就發展硬實力
    蘇州工業園區,一片處在開放創新綜合改革前沿的活力熱土。,到如今搏擊潮頭的開放前沿,25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在一輪又一輪發展潮流中堅定履行改革開放「探路」使命,踩穩「工業」之基、攀高「科創」之城,大步朝著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邁進。
  • 探路先行的守變之道 在產業變局中構築「蘇州高地」
    擅謀劃有預見:兩個「萬億產業」備受矚目  「就像種樹一樣,超前謀劃、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續推進」  在蘇州工業園區,行色匆匆的生物醫藥領域探索者,喜歡將他們辦公的地方稱為「B村」。這一稱呼,來自生物醫藥產業園的英文名BioBAY。
  • 蘇州工業園區:緊抓科技創新「第一動力」 加速邁向「世界一流」
    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630家,較去年實現翻番;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正式獲批,實現江蘇省「零突破」;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8家,新增蘇南自創區潛在獨角獸企業33家、瞪羚企業132家……  今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堅持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攻堅克難、逆勢而上,收穫了靚麗的科技創新「成績單」,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 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即將在蘇州開幕
    大會期間還將發布《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以及《2020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2020中國臨床醫學研究發展報告》《2019中國醫療器械科技創新發展報告》等重磅行業報告。  近年,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國藥谷」的核心承載區,已成為我國發展水平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
  • 蘇州工業園區啟動「金雞湖合伙人計劃」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7月11日上午,2020年(第十二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蘇州工業園區分會場開幕,蘇州工業園區發布一攬子人才政策和服務「禮包」,向全球高層次人才發出誠摯邀請。為進一步擦亮蘇州工業園區人才服務的「金字招牌」,開幕式現場發布了三項人才服務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