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學習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喜歡「虛假繁忙」,也就是避免高質量的思考,而寧願沉浸在盲目而簡單的忙碌之中,這樣看起來很勤奮對不對?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有些時候,勤奮的人未必能夠成功。而放下高速行進的腳步、多觀察,多思考,多去嘗試新事物的人,看是懶惰的背後,反而採用的是一種更高效的處事方式。
「懶螞蟻效應」的啟示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他們把螞蟻分為三個小組,每組30隻,觀察他們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工作,尋找、搬運食物,但是卻有少部分螞蟻好像整天無所事事一樣地東張西望。研究人員在這群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把這群螞蟻稱為:懶螞蟻。然後,斷絕了整個蟻群的食物來源。有趣的是,這時候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懶螞蟻」們卻挺身而出,帶領螞蟻們向他們偵查到的其它食物轉移。原來,這些「懶螞蟻」們看似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但他們其實是在偵查和研究,不斷探索新的食物來源。當整個組織遇到食物危機時,他們立刻就能扮演重要的作用,帶領大家度過危機。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懶於雜務,勤於動腦。
英語學習也需要「懶螞蟻」思維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喜歡沉浸在機械式死記硬背中去學習,這樣的學習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充實,容易令自己得到內心的安慰。但其實英語學習也是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的,長期以往以這樣的方法學習英語,就會變成中式英語、或者是啞巴英語,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習英語的終點一定是通往考場,對於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因而我們需要不斷的思考,需要有「懶螞蟻」的思維去解決學習上的難題,例如更輕鬆背單詞的方法啊,不要一個一個字母的死記,可以用聯想記憶法、音節記憶法、英語聽力記單詞等,都會是更加高效的方式,而且記的也會更加牢固。還有就會口語和語法的練習,根據大部分人的慘痛經歷得出的教訓,背語法和句子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好的方法,需要在語言環境中練習口語,根據語境來練習,這種真實的場景對於口語提升、英語思維的培養都會很大的幫助。這些方法看起來劍走偏鋒,而實際就是一種「懶螞蟻效應」,是一種更加聰明的學習方法。
我們需要更好的方式去學習英語,而不是一味地埋頭苦讀,那個勤奮就能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全新的時代中我們要多思考,多嘗試,更有勇氣的去面對新挑戰,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