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肖像權?長沙拉師這樣說……

2021-01-11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編者按

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這是新中國歷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權利保障的宣言書。在《民法典》公布之際,本報將推出「人」民法典系列報導,梳理其中的民生關注焦點,結合生動案例,採訪法律專家,解讀法律硬知識。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在信息化時代,大家在購物、出行、住宿之時都可能用到個人信息,拍照、曬照也是家常便飯,個人信息、肖像權的保護越來越受關注。《民法典》對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為之築起更嚴密的法律之牆。在現實生活中,《民法典》將為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有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民法典》原文】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汙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新聞回放】

從電商平臺收集個人信息28萬餘條

2019年下半年,長沙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接到不少群眾反映:經常接到陌生推銷電話和簡訊,對方還能說出自己的名字,他們懷疑自己的信息被洩漏了。高新區公安分局網警調查發現,有人在網絡中販賣公民個人信息。

12月18日,警方在高新區一小區內將犯罪嫌疑人曹某抓獲。原來,曹某讀大學時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後來在某電商平臺工作,由於該平臺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方面做得極不規範,於是,曹某通過該平臺收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

為了獲利,曹某通過網絡找到了購買個人信息的買家,以幾分錢到一元錢每條不等的價格將這些信息賣給別人。同時,曹某還從別的賣家中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然後轉賣賺差價。曹某通過工作的電商平臺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和網絡渠道買賣公民的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總計28萬多條。

【專家解讀】

保護意識會更強,信息環境會更安全

「肖像權、個人信息保護是人格權的重要內容。」長沙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湖南道寬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自國介紹,《民法典》加強了對人格權的立法,使其獨立成編,而且在人格權編中通過專章對肖像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進行規定。相比以前的法律法規,《民法典》對肖像權的消極權能以及合理使用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對個人信息的內涵、外延以及如何處理個人信息也進行了明確,還增加了不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等內容;在個人信息的範圍方面,首次將公民個人的電子郵箱地址、行蹤信息納入到法律保護範疇。「相應權利的內容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民法典》對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

張自國認為,在法律意義上,上述變化凸顯了《民法典》將人格權置於極為重要位置的價值取向,這符合我國民主法制建設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在現實意義上,這將更有利於相關案件的處理。比如,在現實生活中,跟蹤、偷拍、監聽、私闖民宅、攔截他人郵件、發送垃圾廣告等現象屢見不鮮,「AI換臉」侵犯肖像權等新狀況也已出現。此前,法官難以直接援引具體的法條來判案,《民法典》明確規定之後,這類案件將能得到更好的處理。

「《民法典》施行後,人們會更加注重對人格權的保護。」張自國說,很多人以前面對自己信息洩露等問題,可能因為法律規定不夠健全,維權有所顧忌。如今,大家逐漸了解《民法典》後,一旦遇到類似事情,會有更多人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人格權利。此外,《民法典》也會讓信息環境更為安全。比如,過去有些APP過度收集、處理使用人的個人信息,導致個人信息洩露和不當使用。《民法典》明確規定之後,這些情況將得到有效抑制。

張自國表示,此前,涉及到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之中。《民法典》頒布之後,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更加明確和權威,《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也應進行相應擴展,對侵權人形成震懾,讓個人信息保護更好地落到實處。

張自國也提醒大眾,在肖像權、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一方面要有保護自身個人信息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行為的邊界,防止自己涉入侵犯他人肖像權或者違法使用他人信息的境地。比如,房地產企業在收集到購房人的信息後,不得將個人信息告知或者買賣給第三人,否則可能遭到起訴;教育培訓機構、醫療機構等在自己的廣告中沒有經過授權使用消費者的照片,會因為侵權導致民事訴訟等。

相關焦點

  • 【律師說民法典(三)】從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看民法典的「以人為...
    在資訊時代,隱私保護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民法典人格權編中,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並擴大隱私保護範圍,這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將產生哪些積極影響?貴州省律協民專委專家律師、貴州憲張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光偉為你解讀。
  • 《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把肖像權納入人格權篇獨立成章,擴大了對肖像權的保護範圍,加強了對每個人「臉面」的保護力度,適應了大數據時代、智能社會對肖像保護的需要。
  • 【民法課堂】《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民法典》把肖像權納入人格權篇獨立成章,擴大了對肖像權的保護範圍,加強了對每個人「臉面」的保護力度,適應了大數據時代、智能社會對肖像保護的需要。一、肖像權保護什麼?在現今天這個智能社會,社交軟體形式多樣,大家在出行旅遊、購物消費、記錄生活時都會使用或被採集個人信息,人臉信息、照片、影像等就容易被非法採集、濫用,隨時可能給受害人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1.肖像權侵權不以「營利」為必要條件《民法通則》中,構成肖像權侵權須具備「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兩個要素。
  • 民法典如何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律師信箱)
    關於您提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被侵害的問題,以下是相關解答。近年來,隱私和個人信息洩露的問題頻出,個人的權益難以獲得保護。為此,《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規定了涉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相關內容,明確了自然人在隱私和個人信息上應該享有的權益。
  • 《民法典》解讀十九:肖像權保護
    從相關規範的演變可以看出《民法典》在肖像權保護方面的創新。《民法通則》保護肖像權的具體規定見第100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其肖像。在《民法典》頒布之前,除了適用確定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則之外,保護肖像權的特別條例數量有限,而且表述模糊。
  • 「民法典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民法典》擴大了肖像權的保護範圍
    在民法典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上,湖南湘一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瀟從肖像權保護方面對《民法典》進行了解析。什麼是肖像權?《民法典》第1018條首次將肖像定義為: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 《民法典》解讀十一:保護個人信息
    民法典對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讓個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將有效遏制過度搜集個人信息的亂象。「房子需要裝修嗎?」「需要辦理貸款服務嗎?」相信不少的人都接到過陌生電話,內容從推銷房產、介紹貸款,到育兒養老、教育培訓,可以說是花樣百出,讓人不堪其擾。
  • 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綜上,在民法典出臺前,除適用侵權責任認定的一般規則外,肖像權保護的專門規範數量有限且表述含混。長期以來,理論及司法實踐通過將《民法通則》第100條中的「以營利為目的」解釋為授權性法律規範或權利宣示性規範等方式避免肖像權保護範圍的不當縮小。
  • 《民法典》視野下的個人信息保護
    值此《民法典》頒布之際,大數據法律研究團隊推出「《民法典》中的網絡安全」系列文章,探討《民法典》如何在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公民權利需求和法律關係規制需要。以下為該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民法典〉視野下的個人信息保護》近年來,個人信息的非法收集、濫用和洩露等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個人信息的保護和利用成為法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話題。
  • 《民法典》對肖像權保護的重新定義 | 至正 • 論法
    這部號稱全國人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的每項民事權利在每時每刻都會受到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把肖像權納入人格權篇獨立成章,擴大了對肖像權的保護範圍,加強了對每個人「臉面」的保護力度,適應了大數據時代、智能社會對肖像保護的需要。一 肖像權保護什麼?
  • 由肖像權看《民法典》新規
    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說「嘿,你侵犯了我的肖像權 」,那什麼情況下才算侵犯肖像權呢?人民法院在認定是否侵犯肖像權時,不再囿於「以營利為目的」的限制,而關鍵是要看行為的方式和目的。如未經肖像權人同意,擅自以營利為目的使用或者超出許可範圍使用(例如擅自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或者以醜化、汙損的方式使用都可以構成侵權。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也不得以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犯他人的肖像權,把明星經過PS以後的合成影像公開刊發就是違法行為,例如名人換臉、色情合成等。
  • 民法典來了|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彰顯了我國社會對於人的尊重與保護。該編對於肖像權保護規範進行了極大的充實與豐富,首次針對肖像權的客體、內容、財產利益及合理使用等進行了明確,並就姓名許可等和聲音保護的參照適用作出了規定。什麼是法律意義上的肖像?
  • 懸在違法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民法典》保護個人信息
    懸在違法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民法典》保護個人信息 2021-01-0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法典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基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結合民法典的規定,我們應當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策略、目標和限度進行準確理解和把握。民法典是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階段性立法回應。鑑於個人信息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民法典人格權編採用專章的方式對個人信息與隱私權一併予以保護,並對個人信息的類型、收集、更改或刪除做了初步規定。
  • 「學「典」知識」肖像權保護,看民法典如何守護你的「臉面」
    雲南省楚雄州中級人民法院推出民法典宣傳片系列情景劇場,由楚雄中院幹警主演,帶你解讀民法典的亮點法條。本集提示: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彰顯了我國社會對於人的尊重與保護。該編對於肖像權保護規範進行了極大的充實與豐富,首次針對肖像權的客體、內容、財產利益及合理使用等進行了明確,並就姓名許可等和聲音保護的參照適用作出了規定。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延續了《民法總則》第111條關於自然人個人信息保護的一般規定,並於人格權編中專章探討民事主體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明確規定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定義、保護原則以及基本權利義務框架。[1]這不僅表明立法者關注網絡隱私安全、強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立場,同時在基本法律層面,為我國未來構建科學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奠定基礎。
  • 「民法典小課堂」由肖像權看《民法典》新規
    二、什麼情況下才算侵犯肖像權呢?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說「嘿,你侵犯了我的肖像權 」,那什麼情況下才算侵犯肖像權呢?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也不得以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犯他人的肖像權,把明星經過PS以後的合成影像公開刊發就是違法行為,例如名人換臉、色情合成等。刪除「以營利為目的」是什麼意思?新《民法典》中雖然是刪除了「營利為目的」的條件但是並不排除經濟性利益的保護。
  • 聽白敏律師講《民法典》如何保護公民權利?
    民法典>如何保護公民權利》的專場講座,200餘名市民、學生共同聆聽了此次講座。她指出,《民法典》共7編、1260條,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民法典》是調整民事關係的基本法,對完善我國民事立法、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再次審議,網絡時代如何保護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此外,針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草案將「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單列成章,在現行法律規定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保護。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初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其中包括六編,即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共1034條,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經濟社會活動的行動指南和行為規範」。
  •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二審加強對身份權、肖像權和名譽權的保護
    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二審加強對身份權、肖像權和名譽權的保護 2019-04-23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