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表情包使用與自我形象構建探析

2020-12-15 人民網傳媒

摘 要:網絡符號表情承載著使用者的情緒狀態,創新網絡交流方式,便利人們的交際,同時展現著個人特色與魅力,成為使用者在網絡虛擬空間進行自我形象構建的圖像符號手段之一。本文基於傳播學相關理論,使用問卷調查法獲取相關數據,並基於表情包自身特點與發展態勢,探析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使用表情包進行自我表達、互動交流從而進行自身形象構建與自我價值實現的相關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表情包;自我形象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單純文字交流到現在的讀圖時代,圖片成為了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表情包得以迅速地成長[1]。「一言不合就鬥圖」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在青年人身上更為突出。表情包自身充滿著幽默戲謔性,在熱門事件或特定情境下,這種解構了的表達方式不僅能表達出使用者的強烈情緒,且其背後寓意時常一語中的,形式的草根性與話語表達的力量性的結合,時常帶來意向不到的效果[2]。大學生尚處於校園學習階段,還未擁有像社會人士一樣的權威發言權,好笑好玩卻不乏力量性的表情包,不僅可以用做日常交流,還可作為對熱門事件及現象的發聲工具,自然受到大學生群體的喜愛。

一、基於問卷調查的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調查以南京地區的在校大學生為樣本,採用網上問卷和實體問卷結合的調查方式。共發放問卷1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28份,回收有效率為93.5%。

有效問卷中,男生447人,佔有效問卷的43.48%,女生581人,佔有效問卷的56.52%;大一年級佔13.62%,大二年級佔18.39%,大三年級佔25.88%,大四年級佔19.55%,研究生佔22.57%。被試樣本其他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被調查者基本信息

說明:數據來源於筆者於2017年2月發放並回收的《大學生使用表情包對自我形象構建調查問卷》問卷調查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群體使用表情包的現狀

表2 大學生使用表情包的現狀

說明:數據來源於筆者於2017年2月發放並回收的《大學生使用表情包對自我形象構建調查問卷》問卷調查數據

由表2可知,在參與調查的1028名大學生中,有952人有使用表情包的習慣,所佔比例為92.61%;有76人沒有使用表情包的習慣,所佔比例為7.39%;有869人喜歡表情包,所佔比例為84。53%;不喜歡表情包的人數為22人,所佔比例為2.14%;有137人對表情包持無感態度,所佔比例為13.33%;有658人將表情包作為文字輔助,但溝通離不開表情包。可見,絕大多數大學生對表情包持喜愛的態度,且自身有使用表情包的習慣。

(責編:馬瀟(實習)、宋心蕊)

推薦閱讀

習近平「4·19」講話一周年 發生這些改變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年過去了,讓我們再次重溫總書記4·19講話,看看我國網信事業的新進展、新變化,感受國家的進步、百姓的收穫。【詳細】

獨家:傳媒界全國政協委員知多少  2017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傳媒界的政協委員都有誰,他們帶來什麼提案,關注哪些話題,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饗讀者。【詳細】

相關焦點

  • 這樣使用「表情包」,你可能侵權了
    葛優躺」「爾康」「權律二」等表情包被爭相轉發,大部分轉發行為僅為自娛自樂,但有些營銷平臺使用表情包屬商業行為,其中涉及不少法律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肖像是通過繪畫、攝影、電影等藝術形式使自然人的外貌在物質載體上再現的視覺形象,其載體包括人物畫像、生活照、劇照等。
  • 表情包,超級IP孵化器?
    天量曝光孵化超級IP2015年7月,國內使用最為廣泛的即時通訊軟體微信啟動表情商店,面向專業製作團隊接受投稿。「表情商店面向所有人開放,只要投稿就有機會被億萬人看到」,查文說。為了鼓勵扶持優秀的表情作者,微信表情商店推出了「精選表情」,對上線後30天內發送量超過三千萬次的表情包予以重點展示。
  • 網絡青年群體傳播符號--表情包走紅體現時代變革
    表情包在網絡空間的流行正是其中一例。表情包是一種流行於社交媒體平臺的特殊網絡傳播符號,主要形式為靜態圖片或動態GIF 圖片,具有表達詼諧、互動快捷等特點,使用者多為網絡青年群體。表情包的走紅存在社會文化、群體心理、傳播技術等原因,同時也對社會產生了利弊交織的影響。
  • 大學生最喜歡跟誰聊天時用表情包?調查結果來了……
    華北理工大學教師李旺澤認為,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有個性,在社交聊天中使用表情包成為大學生網絡社交的標配操作,表情包這種圖像和視覺文化元素能彌補純文字和語音的不足,可以促進大學生人際交流,生動傳遞個人情緒感受。在同學朋友等熟人關係中恰當使用表情包可以活躍聊天氛圍,讓聊天更有意思。
  • MOJIGO研究 | 卡通形象IP生存現狀(表情包篇)
    它是卡通形象IP變現之路的重要一環,甚至可能是第一環哦~【 成功的變現者Line 】憑藉表情包,一年賺了18個億,聽起來是不是難以置信?這是日本社交軟體Line在2015年創下的業績。在中國,也有依託微信表情平臺,實現一夜暴富的成功案例~據騰訊官方發布的《2017微信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登錄用戶超9億。用戶群體如此龐大,微信表情平臺上熱門表情包的使用頻率也是以「億」級計算的。
  • 文娛法律丨原來這樣使用「表情包」才合法
    隨著網絡經濟的興起,各大社交APP上的「表情包」成為大家聊天必備的「神器」,然而小小的「表情包」使用起來,學問相當多,創作者或使用者的不慎使用將會侵犯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如何避免侵權,正確合法創作或使用「表情包」呢?今天國際影視文化傳媒律師封躍平為大家解析一下「表情包」背後的侵權那點事。
  • 表情包產業化之路悄然開啟,讓表情傳遞無法表達的情緒
    近日,微信宣布上線6個新表情。新增的6張「靈魂小表情」完美囊括了網民常用詞。這也使得公眾輿論再次聚焦社交媒體表情包的使用。時間追溯到2015年,當時微信表情平臺開放,引發一場全民「表情大戰」。而企鵝智酷發布的消費娛樂報告則稱,使用表情包聊天的網民比例高達45.6%。彼時還是中古品牌投資人的謝佰霖對微信表情包頗感興趣,四年過後的2019年12月1日,他創作的第一款IP形象——為國家話劇院《哥本哈根》話劇定製的表情包「薛丁格的貓」在微信表情平臺上線。今年,「薛丁格的貓」已遠,但新上線的「貓表情」——Bastet三眼貓IP形象開始活躍。
  • 表情包使用登上熱搜,微笑表情代表不禮貌?
    70後一個表情包反而能給人想像的空間從事媒體行業的張先生是個75後,豐富的工作經驗,讓他對「表情包使用」有著一些不同的理解。「有時候一句話表達的意思太實了,一個表情包反而能給人想像的空間。」陳先生說,現在年輕人的社交中,需要處處注意,包括社交網絡的「表情管理」,就像漢字的博大精深,一個「嗯」字可以表達「好的」,也可以表達一種不屑的心情。00、05後表情包使用看心情,漫畫表情更受寵「00後之間,應該用漫畫表情或自製表情包比較多吧。」
  • 表情包背後的傳播學秘密
    在個體層面上,表情包能夠增進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還能成為負向情感的減壓閥, 具有心理自我治療的功效。以「葛優癱」表情包為例,其原本只是電視劇《我愛我家》中葛優飾演的一個招搖撞騙的二混子賴在別人家沙發上不走的畫面,但現在被網友引申為頹廢、無感、麻木等多種情緒。
  • 網絡表情包的傳播特徵與社會影響
    圖像在傳遞信息表達感情時具有可視化的特點,使大眾的認知途徑由概念變為形象,思維由抽象回歸具象。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圖像文本以網絡表情包的方式呈現,依託社會熱點實現更新換代。網絡表情包通常以簡潔、有趣的圖片承載複雜的信息和內涵,受眾更易識記和理解,它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交流需求得以廣泛傳播。
  • 使用兒童軟色情表情包 別把低俗當可愛
    (《中國青年報》 1月8日)在現實中,多數兒童表情包以搞笑可愛為主,這類表情包中的兒童畫面多取材於公開影視劇,如果製作表情包不是用於營利,那或許不至於構成侵權或危害。可有些人卻把軟萌的兒童與帶「顏色」的文字組合在一起,製作成兒童軟色情表情包,這是不折不扣的低俗之舉,情節嚴重者甚至涉嫌違法犯罪。
  • 百嘎麗表情包上線啦!快來下載使用吧!
    百嘎麗表情包上線啦!快來下載使用吧!百嘎麗為豐富大家的表情包庫存,百嘎麗表情包今日上線啦!百嘎麗表情包由鄂爾多斯市科學技術協會傾情推出!快來下載使用吧!科普人物形象百嘎麗,身著蒙古袍,頭戴鑲嵌有綠松石、瑪瑙等裝飾的鄂爾多斯地區蒙古族頭飾,凸顯民族特色。
  • 打工人的表情包,值幾個億?
    其實,微信平臺上的表情大多供用戶免費使用,少部分收費1元/套,不過微信平臺開放了表情打賞功能,這構成了表情包直接變現的全部途徑,但設計師們認為,光靠這兩種方法並不足以支撐他們依靠表情包為生。結合深燃的了解來看,做表情包的人大多從事設計相關工作,有的是插畫師、有的是UI設計師,做表情包的原因大多是出於興趣,想自己創造一個能在微信聊天時用到的形象。他們沒有把表情包發展成主業的原因,大多是「費力沒錢賺」。
  • 動物形象網絡用語 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
    近日,兩套表情包「生肖甲骨文」與「甲骨有表情」在網絡上火了起來。設計者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甲骨文大家都聽說過,但是能認會寫的無疑是鳳毛麟角;表情包大家也見得多了,但是像甲骨文表情包這麼有文化味兒的「古風表情包」,確實很少見。昨日,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其背後的設計團隊。
  • 這屆大學生的表情包,比英語閱讀理解還難懂……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其實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什麼都很快,尤其是表情包這個東西。經常在網上聊天的朋友應該能感覺得到,前幾天還風靡一時的表情包,現在都不受待見了。尤其是去年的表情包,今年還用的話,只能說你是山頂洞人了。最近,騰訊的《2019年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揭示了現在大學生群體最常用的三個表情,分別在下面的圖片顯示了,匠人就不多說了。接下來匠人帶大家一起來識別一下大學生新的表情文化。就像微博一條熱評中說到的,排名第二的表情呲牙是現在大學生表情包後宮的最大寵妃。
  • 萌萌噠的微信表情包竟然出自上虞的這兩個大學生之手
    2018-05-11 07: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何靜媛 景彬現在,微信表情已經,成為了聊天的標配,朋友間聊天,經常會互甩幾個表情包,來代替自己想要說的話,這樣既有趣,又俏皮。圓圓的臉蛋、長長的金髮、紫色的紗裙、紅色的髮飾,開心的時候手舞足蹈,生氣的時候怒氣衝衝……這就是微信表情包「小七公舉」的形象。最近,這套表情包在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的師生間火了,大家用微信聊天時,時不時會帶上幾個萌萌噠的「小七公舉」。
  • 從他者視角到自我價值:DC「小丑」影視形象的構建
    基於全球的追捧熱潮,2019年8月以小丑為主人公的電影《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時隔10年,電影以主人公的形式再塑DC小丑形象,實現了從他者視角的敘事到小丑自我價值的成功構建,完整描繪出DC的小丑形象,使「小丑」成為一個代表底層,充滿黑暗的文化符號廣為流傳。
  • 表情包"行走"在大學校園 "鬥圖"成年輕人交流方式
    但李思也承認,這樣不發表情的日子不能持續太久,因為「在群裡和大家互相發表情也是日常交流裡很最重要的一部分」。   9月8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對全國5386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8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在社交軟體的聊天中,會使用表情包。其中,37%的受訪者在網絡聊天中使用表情包的頻率「很高,聊天離不開表情」,51%的受訪者表示「表達情緒或有其他需要時使用」。
  • 用真人表情包會被判侵權?如何正確使用表情包
    再也不敢任性使用真人表情包了……) 在這個沒有表情包就不能好好說話的時代,想必大家在網上聊天或是發微博、朋友圈都用過表情包吧,尤其是真人表情包更是表達情緒的強力武器。比如傅園慧的「我已經使了洪荒之力了」:
  • 微信表情包使用:中老年人滿滿正能量
    7月12日消息 目前,表情包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社交軟體進行交流的一部分。表情包作為一種表達載體,盛行於網上。根據微信團隊發布的《2016微信數據報告》顯示,中老年用戶每人日均發送44次消息。對於日常喜歡在朋友圈轉發「雞湯文」的中老年用戶,他們對於表情包會存在怎麼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