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刻畫數據的集中趨勢?
2020重慶中考數學第21題特色評講
原題
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某中學在全校七、八年級共800名學生中開展「國家安全法」知識競賽,並從七、八年級學生中各抽取20名學生,統計這部分學生的競賽成績(競賽成績均為整數,滿分10分,6分以上為合格).相關數據統計、整理如下:八年級抽取的學生競賽成績:4,4,6,6,6,6,7,7,7,8,8,8,8,8,8,9,9,9,10,10.
根據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填空: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估計該校七、八年級共800名學生中競賽成績達到9分及以上的人數;
(3)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從一個方面評價兩個年級「國家安全法」知識競賽的學生成績誰更優異.
解:
(1)利用七年級的成績條形統計圖,可以得到成績8分以下的恰好共有10人,即排在中間位置兩個數據分別是7,8,它們的平均數為7.5,所以a=7.5;
再利用八年級整理後的數據,可以得到第10個和第11個數據均為8,所以b=8;
從該數據還得到,成績為8分的人數最多,為6個,所以c=8.
再次強調,6不是數據,而是數據出現的個數(頻數),它是決定眾數的依據,但不是眾數.
(2)因為每個年級抽取的20個學生中,競賽成績達到9分及以上的都是5人,都是佔25%,所以估計該校七、八年級共800名學生中競賽成績達到9分及以上的人數為800×25%=200(人).
下列解法可能更好理解:設七年級有n名學生,則八年級有(800-n)名學生,則估計七年級學生中競賽成績達到9分及以上的人數為0.25n人. 八年級學生中競賽成績達到9分及以上的人數為0.25×(800-n)人,而0.25n+0.25×(800-n)=0.25×800=200.
淺說「估計」
誰都知道可以用「樣本估計總體」,除了樣本的選取以外,如何「估計」也很重要.這裡用抽取學生的「優秀率」去「估計」全體考生的「優秀率」,有了這個「估計」,才有下面的計算,得出「進一步」的估計.
(3)一般地,評價成績誰更優異往往先看平均數.
如果平均數相等,或者比較接近,還可以(實際上也應該)從眾數,中位數等其他方面進行評判.
依統計表,兩個年級的平均數相同.
繼續看中位數,8年級的中位數大於7年級,可以說八年級更優異;
若繼續看眾數, 8年級的眾數大於7年級,也是八年級更優異;
因為統計表中有合格率,若看合格率,也是八年級更優異.
綜上所述,八年級更優異.
考點: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及其應用.
說明
原題只要求「從一個方面進行評價」.
重點知識回顧
人教版八下教科書中這一段文字可能有助於你理解第3問的解答: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都刻畫了數據的集中趨勢,但它們各有特點.
平均數的計算要利用所有的數據,它能夠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用,但它受極端值的影響較大.
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多次重複出現時,眾數往往是人們關心的一個量,眾數不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中位數只需要很少的計算,它也不易受極端值的影響.
這段文字中「集中趨勢」應該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了,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慢慢地去體會「集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