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安溪24鄉鎮的地名、姓氏全在這裡

2021-01-19 微西坪

 地名,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身在安溪的你,是否知道安溪各鄉鎮村落小地名是什麼?安溪有著數不清的傳說、文化和典故。「村村有故事和傳奇」。

        今天,小編將跟大家分享一下安溪24鄉鎮的各村落小地名~~


安溪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地處安溪縣東南部,晉江西溪上遊,東與參內鄉、城廂鎮相連,西南與城廂鎮接壤,北與魁鬥鎮毗鄰。鳳城,因城北鳳冠山形似鳳凰展翼而得名,這裡「三峰玉峙,一水環回」,素有「龍鳳名區」之稱。自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置縣始,一直是安溪縣治所在地。

下西街居委會——〖謝、陳、周、劉等姓〗

南街居委會——〖王、陳、吳、周等姓〗

祥雲街居委會——〖劉、林、鍾、李、黃等姓〗

上西街居委會——〖王、蔡、李等姓〗

東北街居委會——〖吳等姓〗

小東街居委會——〖吳、黃、龔、謝等姓〗

先聲(現為先聲居委會)——東門外、尾寮、東嶽新村、東門內、大東街、前後李——〖吳、李、林〗

鳳山居委會(?)——

鳳明居委會(?)——

東嶽居委會(?)——

朝陽居委會(?)——

吾都——祖厝、溪邊、宮仔尾——〖陳〗

美法(現析為北石、華新居委會、美法村委會)——龜山、北石、寮尾、水吼尾、牆圍、頂厝、楓腳、寨仔尾——〖陳、李〗

上山——小嶺、冷水坑、茶畲寨、巖頂、茶畲垵、貢尾、上場、圳古腳、大嶺場、山畲——〖李、吳、王〗


城廂鎮位於安溪縣東部,北緯25°03′,東經118°10′。因緊鄰安溪縣城,故稱城廂。鎮境東南與參內鄉和南安市侖蒼鎮、翔雲鎮接壤,西南和官橋鎮毗鄰,北與魁鬥鎮相連,西北與蓬萊鎮交界。

龍湖居委會(?)——

磚文——大厝內、後割、後垵街、尾宮園、格口、大寨、新宅、門樓、庵後、亭頂、磚埕、石門——〖謝〗

雅興——新壩、溪東、烏秋、石仔寨、灣內、草北、興口、澳江、墓墩尾、丁林邊——〖許、吳〗

碼頭——洋內、石亭宮、外厝、大份、碼頭、坪兜.壁邊、下蘇——〖許〗

古山——中堀、樓仔、大墘尾、垵仔、來付、下厝、內堀、五鬥、草北、牛屎壟、山仔寨、尾厝、西山、仙人格、西頂——〖謝〗

上營——車巖、上地——〖王、柯〗

光德——宮兜園、民頭、義路、下上樓、良仔山、嶺邊、內園、四房——〖許〗

仙苑——仙苑街、後厝、五甲街、埔頂、大坪、埔尾——〖梁、陳〗

中標——琳邊、福崗、中標、江西後、土樓、草埔頭、大埔尾、墓格後、大份、東英頭——〖黃、許、溫〗

勤內——土樓、芹坑口、巖頭、寶墘、半山、古墘、坑仔邊、中湖、安前、出水、湖仔、半坪、上塔、豬寮、燒厝——〖陳〗

玉田——玉田、內鄉、宮內、頂墩——〖李、陳〗

墩坂——坂頂、後遼、龍頭、後溪、奇山邊、尾畲、崎溝、新村、二房——〖吳、陳、周〗

過溪——趙厝、站池、九架、謝厝——〖謝、趙〗

團結——九垵、後坑、大墘、半山、蕉坑、半月、觀音、水泥——〖陳、許、謝〗

霞寶——頂園、後壟;下寮、大墘、石路、賽仔山、中厝——〖黃、陳〗

同美——格樹尾、巷頭街、後書房、舊衙、園內、上墘、大嶺腳、山腰、祖厝、蘇厝、寨仔頭、新衙、洋當、樸樹、花樅、王厝、走尾墘、大侖嶺、龍湖——〖陳〗

經兜——淵兜口、羅渡嶺、粉堵、草埔後、九埕尾、大盛尾、壩北、小門、美尾墘、內淵、外淵——〖孫〗

南英——南山頭、曾坑、上埔、水井、陳寮、尾埕、打鼓嶺、呂墘、山林、英外、大磜尾、格仔、皇金——〖龔、黃、倪、孫〗

路英——紂田、尾園頭、英格內、後格、下尾坑、路邊、磜兜、大崎、坑尾、埔尾、石碎——〖黃、謝、張〗

墩坂——坂頂、後遼、龍頭、後溪、奇山邊、尾畲、崎溝、新村、二房——〖吳、陳、周〗

經嶺——西姑內、後陳、籠內、花厝、黃厝、水溝洋、上葉、中葉、院口、尾埔、格仔尾、紅嶺、葉頂——〖謝〗

南坪——垵坪、垵園、大埔、大丘邊、小坪、南山、九鬥、雞母壽、院後——〖謝〗

土樓——土樓、頂厝、寮內、圳頭、尾山、水貢叉、壩頭、茶古丘、宗教、大份、草埔仔、崎頭、橫路、草坂、堪兜、宗教院——〖謝〗

員宅——埔任、頂大坑、寨內、內新宅——〖謝、殷〗

石古——石古、四亭、溝邊——〖謝、吳〗


湖頭鎮位於安溪縣西北部,湖頭鎮四面環山,中間地勢平坦開闊,山青水秀,地靈人傑。東鄰金谷鎮,南連蓬萊鎮、尚卿鄉,西與湖上鄉接壤,北與白瀨鄉、永春縣達埔鎮交界。

湖頭鎮數易鎮名,古稱閩湖,北宋初稱湖山,南宋·孝宗年間始稱湖頭。湖頭原以藍溪為界,分為二裡,溪東稱來蘇裡,溪西稱感化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來感區清溪鎮。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第四區湖頭鎮,1958年合併為湖頭公社,1980年恢復鎮建制。

廟巷居委會——〖李〗

下東居委會——〖李〗

宗城居委會——〖李〗

船巷居委會——〖李〗

仁福居委會——〖李〗

四角井居委會——〖李〗

湖一——小寨、郭山、宗城、船巷——〖李〗

湖二——文房、新衙、東頭——〖李〗

湖三——後路、後坪、磜兜坑、埔尾寨、寨兜、舊衙——〖李〗

湖四——上西、新橋、頂五房、下西、南清、石皮、磨石坑、走馬石——〖李〗

上田——壩頭橋、上仕、土樓口、李仔園——〖李〗

美坂——上坂、山後、嶺兜、尾寨、坑洋底、上湖、深田——〖許、詹〗

美溪——新路、下溪、高山、傅厝、恆足、溪坂——〖李、高、王〗

半山——福坪、高山、林邊、白沙、中侖仔、下新厝、寨仔、祖厝林、格頭——〖李、林、蘇〗

溪美——五房、溪州、金溝、新園、石久、田中央、魏厝、洋嶺、後對、石皮仔——〖蘇〗

郭埔——外埔、大墘、歐坑、郭坂、橫塘、許湖——〖許、林〗

許前——許前——〖許〗

東埔——東埔山——〖李〗

竹山——庵頭、侯山、石牌、巷口、嶺腳、後坪、石皮坑——〖林、鄭〗

下坑——下坑、石圭兜、高坪、水竹仔、——〖黃〗

大埔——貢腳、石仔室、錦林——〖蘇〗

山都——山兜祖厝、寨邊、上田、西山、飛龍、發石祥、上埔、嶺頭、坑頭——〖裴、林〗

半嶺——半嶺、溫厝坑、交仔尾、崇峰、石橋、大坪尾——〖蘇、李〗

埔美——騎溝、寨尾、寨邊、五家、松樹腳、坪上、漫水——〖陳〗

橫山——中股、頂科、三選——〖蘇〗

前溪——前溪、七鬥、後龍美、洋埔園——〖陳、黃〗

橋頭——橋頭、大墘、洋頭、樹皮坑——〖李、顏〗

雲林——雲嶺埔——〖林、李〗

福壽——前寨、亭墘、交仔尾、林兜、溝內、吳玩壟、宮口、坪兜、水壇口——〖李〗

前山——田中央、草埔頭、泉山、獅仔——〖李、陳〗

湯頭——中點、三鄉、西洋、下點——〖蘇、李、楊〗

高山——內寮、苦竹墘、田頭、山尾埔、坪兜、高宅、蓮坑尾——〖陳、林、錢、詹〗

後溪——龍元、三落仔、其蘇、劉下、霞路、上湯、後埔、溪路溪、溪墘、可清——〖陳〗

登賢——當墘圩、白灰樓、中湖、深中洋、三落理、墘尾——〖許、李〗

產墘——產墘、爐內、東墘寮——〖董〗


蓬萊鎮位於安溪縣域東部,北緯25°08′,東經118°05′,距縣城16公裡,東與魁鬥鎮相連,西與尚卿鄉相鄰,西南同虎邱鎮交界,南與官橋鎮、城廂鎮毗鄰,北與湖頭鎮、金谷鎮接壤。

蓬萊因山而得名。古代安溪交通不便,由縣城往西北行,必經仙苑再越一處山格,而後到達一片較為平坦的地帶,俗稱「坪內」。傳說,宋、元時期坪內建有一座土樓,名喚彭城樓。因「彭」與「坪」古韻諧同,「坪內」亦稱「彭內」,山格便稱「彭格」。彭格張巖山,宋於山上建清水巖寺,堪與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媲美。又因「彭內」與「蓬萊」古音相近,便把「彭內」雅稱「蓬萊」。有人並在張巖山上書「蓬萊」兩字,張巖山之名也漸為蓬萊山所取代,地名也美稱為蓬萊。

聯盟——仙宮、汙尾、十字路、新錦、新豐、下圳仔、張厝、石牌、大墘、三落、視頭、塔壟、招厝、案山、礦內、檳林前、嶺後坑、招財垵、蝦壟、丘爐、鉛坑、大蕉坑、溪舟尾、丘嶺腳——〖劉、柯、林〗

龍溪——磜柄、福鬥、五獅、外溪邊坂、內溪邊坂、石門垵——〖胡、魏〗

鶴廳——白廳、溪益路、新厝王、加壟、尾嶺格——〖劉、王〗

上西——傳邊垵、巖腳、九峰巖、大丘侖、大田垵、溫厝、鳥籠垵、嶺兜、邦山、墓山、大份洋、翁厝洋、蘇厝後、白銀坑、大份邊——〖胡〗

中芹——中保、芹山——〖陳〗

吾邦——吾邦、五邦、天馬兜、土樓、內園、石任——〖吳〗

龍居——龍居圩、鳳鬥、鳳山、頂寨、橫路、圳兜、深內、烏石、頂土樓、大路邊、大垵、大樓、苦坑、陳坑、大謀、鄭厝、下土樓、中厝——〖林、胡、魏、姚、鄭〗

溫泉——湯邊、五獅、頂山尾、墓庵、石神、石磜頭、山寮、苦湯、洋中、庵山腳、書房仔、三樹兜、陳頭、大園、石神——〖唐〗

福山——格後、種菜、村後、西格、尾庵、嘉樂崎、下坪垵、中行、碗頭、彎內、曾口坂、上智——〖林、吳〗

寮海——三落、寮坑、海丘、溪東——〖胡、王、鄭〗

蓬星——大份、福黎溪、大壽、湖中、中山、尾墘、延壽院、大圳——〖傅、劉、吳〗

植洋——洋山、大石腳、城鳳寮、石兜墘、厝程、墩後、橫坪——〖傅、胡、姚〗

竹林——竹塔、院宅林——〖陳、李〗

上東——大雲、杉垵、深格、風吹格、半嶺、尾壟、酒甕格、洋頭垵、洋頭墘、金田垵、前洋、後壟、洋頭、正泰垵、星學、湖丘、雞朝垵——〖胡〗

蓬溪——祖厝邊、巖山、古坑、大窯尾、溪仔、下樹林、協德、崎同垵、烏林、溪頭——〖柯〗

彭格——田墘尾、土樓、大路、虎空、西山、湖仔坑——〖陳、林〗

嶺美——祖厝邊、閃洋格、內洋、鴨夏、溫坑、溪洲、榮美、鬱子、虎坑——〖張〗

嶺南——埔頂、溪南、埔腳、溪洲尾、溪壁山、嶺邊、過溪、彭嶺頭、橋坑——〖蘇、張、楊〗

登山——林口、大坂、火城、庵仔後、前墘、後壟仔、秧借坂、庵兜、下寮、牛頭——〖傅〗

洪福——中伯墘、函內、林尾、蔡洋、寨頂、叉路、店仔中、濠仔墘、茉莉、竹垵、後墘、格頭、北墘、大山、割樹壟、西墘——〖李〗

美濱——魁美、路尾、洋中、水邊、大路、王屑、過溪、彭亭、打石埔——〖劉、陳、李、楊等姓〗

上智——土樓侖、嶺頭、田中——〖胡〗

蓬新——寨腳、巖大坪、荇厝、崎頭林、內田、崎鳳——〖林〗

新林——格仔、龍象、新樓、廟後、溪沙、增頭、壟內、杭口、割內、田美洋、新嶺腳、林埔格——〖王、黃〗

新美——新墘、美塘、玉井——〖馬、林〗

新坂——下坂、頂坂、內坂、內官會、官會、科港、大港頭、坂頂——〖李、陳〗

聯中——山母腳、塔心、下洋、大墘內、龍船島、嶺富壟、虎空、同美、矸埕尾、大墘、寮內房、紅頭、破厝尾、土籠墓、大路頂——〖林、劉〗

嶺東——蔡厝、周堂、新勝、崎兜、庵內洋——〖蔡、楊、劉〗

鶴前——大墘墓、塔仔、瓦窯壟、桐生腳、茂林、小路、薴園、頭幹庭、後脊——〖劉、陳〗

磜內——福壇坪、函婆墘、深內、大坪頭、洋壋、尾寮、尾洋、墓庵、小尖——〖林、李、陳〗


 民國以前屬安溪縣崇善裡。民國時期屬溪東鄉。主要姓氏有陳、李、劉、沈。

【金谷鎮位於安溪縣東北部,地處晉江西溪中遊。現轄24個村委會。有太王陵諸勝。】

金谷——大洋、上嶺、西山林、龍坑尾、定明院、尾壟——〖陳、鄭、趙、李、蔡、倪、盧、傅、蘇、劉、林〗

東洋——船肚侖、龜後、後岸、東溪侖、山交埕、壩口——〖陳〗

湯內——中窟、湯埔、枷楠、觀音亭、東溪——〖周、李、鄒、盧、傅〗

完小(現已撤併)——完小、坂尾、後交山、坂仔、秋尾墘——〖陳〗

金東——龜山尾、高雁、亭後、小洋、溪東、土橋、烏林尖、翰墨、大林兜、石碣——〖陳、溫、吳〗

金山——謝厝、大丘尾、龍坑尾.官壩、蔡厝、郭厝垵、大埔、下寮、蔗腳、洋山仔、湖丘——〖謝、鄭、曾〗

景卿——景卿、花林、行道、咬人尾、深格後——〖溫〗

河美——溪埔、尖山兜、溪坂頭、溪北、聖公墓、榆柏洋、安都、窗頭、壇林巖——〖蔡、林〗

深洋——深洋、頂埔面、小坑尾、大坪——〖陳〗

美洋(現析為美洋、洋中、龍坑)——曬穀坪、美洋、龍坑、尾墘、官嶺、湖上、土樓、新厝、獅子——〖陳〗

大演——大演、霞錦、行坑、人頭馬——〖楊、江、洪、沈〗

芸美——石湖口、山寮、則墘、方金後、根坂、大垵、寮內、半山、虎形——〖李、陳、郭、吳、曾、溫〗

華芸——立訓、上厝、溪埔、上宅、井後——〖陳〗

尚芸——部中賢、東坂、桂後、格丘、五裡格——〖陳、李〗

溪榜——石碑、頂科、南坑、蘇坑、下埔面、後墘仔、牛乞壟、石獅頭、山荒、吳不院、棕後——〖陳〗

元口(現析為元口、麗山)——元口、大埔、小溪、麗山、嶺埔、許垵——〖鄭、劉、楊〗

三元——紫帽兜、尾墘、山邊、木豪(「木豪」合一字)林——〖劉、鄭、傅〗

山嶺——山門、嶺頭、大份、東垵、深垵、院前、大坪——〖沈、張、洪〗

五社(現析為中都、田頭)——中都、松柏林、田頭——〖黃、陳、沈、蘇〗

淵兜——淵兜、湖丘寮——〖沈〗

河山——格頭、路下——〖鄭〗

洋內——洋內、水尾、東山、新樓、樹墘、大坪——〖傅、葉〗


官橋鎮位於安溪縣東南部,大多屬丘陵山地和溪谷盆地,四周有千米以下高度的犀山、彌勒山、駟馬山、鐵峰山環抱,藍溪幹流穿腹地而過。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安溪建縣,把現官橋、龍門兩鎮所轄地建新依鄉新依裡。

宋始稱官橋。相傳,宋·楊文廣為徵服閩南十八洞之一的安溪鐵峰山洞,在藍溪幹流的三溪口處造一座簡易木橋,此地遂稱官橋。

清代後期起,官橋與龍門分開,官橋又名為新溪鄉新溪裡,今所轄地分屬安溪縣依仁、新溪二裡。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置官橋鎮。

官橋鎮是安溪縣兩大中心城鎮之一。現轄30個村(居)委會。主要姓氏有林、陳、廖。】

官橋——官橋街、半天飛、鐵峰巖、鐵尖寨、三角坑、金厝壟、頂厝、官橋美——〖林、許、陳、蘇、鍾等姓〗

仁峰——白石、吾埕、內寮、龍泉、三落、曾墘、陳厝、程厝、倉內、白石湖、舊厝、田致、平侖、拜石、林內、竹仔葉、大賒、石壩、內園、長侖、國郡、石空——〖林、黃、許、陳、王、程、卓、範、沈〗

蓮兜美——戶厝墘、後山、頂後山、三場、陳坑、義路、深頂、塘下——〖林〗

官鬱——嶺後、曾鬱尾、草埔山、烏冬格、許塘埔、頂厝——〖陳、許、顏、莊、王、黃、倪〗

仁宅——林埔、江仔頭、長房、洋江——〖林、許、陳〗

蓮美——庵內、塘後、下坂、東深、社中、資源、埔頂、烏壩、曾厝、新湖——〖林、王〗

仙都——東頭畲、深壟、後坂、外份、石路、路尾前、棗腳、橋仔灣、莊頂、庵尾洋、巷口——〖林、陳、顏〗

吾宗——私祖、周厝、坂尾、下坪、溪墘、協和、埔尾——〖陳、周〗

嶺頭——後寮、後畲、垵尾、大岸、土樓埔、半嶺、下樓、洋中——〖蘇〗

內村——內村、內角、過溪——〖蕭、林〗

恆美——祖厝邊、塗山坪、恆美、五裡埔——〖王、凌、陳〗

碧一——寨腳、山門、仙景、垵頭、排尾、船連頭、尾寮、白沙亭、崎坑、東臺——〖郭、黃、陳〗

碧二——旺孫坪、官湖、豐都、衙口、城林、高院、格口——〖陳、林、郭、吳、黃〗

燎原——宮厝、枋厝、美寮——〖龔、紀、林、楊〗

草坂——東山邊、草坂、田當、蓮花園——〖王〗

洪塘——瓦寮、後林、過坑、奎母山、洪塘內——〖王〗

赤嶺——大路街、烏目坑、地興洋、牛欄、朱山後、橫山、祖厝洋、潮嶺、海丘、上洋、新厝、內洋、路宅——〖林〗

新春——祖厝、尾山、魁都、草仔尾、大山、美林、田當、大丘美、和厝後、後店、郭美、蝦腳、金厝山、大份——〖林、王〗

駟嶺——大路街、崎坑、駟馬山、英濟廟、高連、墩前、深溝、芹石、溪州、後畲、路宅頭、新樓、草埔——〖林、許、鍾、張〗

善壇——大墓、大格、石碣、招垵、豬母穴、崩珩頭、西山、坑心、祖厝、大厝、山頭、雨亭、後交垵——〖鍾〗

山珍——田方宅、巖頭角、後厝、洋中、祖厝口、埔尾、後溪、頂厝、土樓內——〖黃〗

善益——祖厝、西園、裕豐、洋邊、東格、棋杆腳、加樂山、烏石、壩北、草坂、內院、四房、五房、鳳尾厝、回龍——〖廖〗

新廳——坑園、嶺後、雙塘——〖廖〗

石巖——西公寮、忠侖、中墘、巖空、巖前埔、半林——〖林〗

石林——後林尾、石船、田頭、粗石、官湖——〖林、王〗

益林——花湖、厝桶垵、寮頂、下埔、頂心壟、林仔腳、下畲、烏石頭、土樓、仙仔壟、深坑、下寮、林腳、石壁——〖廖〗

馬獅——西南廟、四村、二房、新田、西山——〖廖〗

上苑——大社、下溪、後溝、崎圳、巖頭、吾州、三落、四村、尾墘、山邊路、土塘、草侖頭、園竹坪、堤溝、深格——〖廖、林、梁〗


龍門鎮位於安溪縣南部的東嶺峰北麓,北緯24°57′,東徑118°05′,東鄰南安市翔雲鄉,南連廈門市同安區汀溪鎮,西與虎邱鎮、大坪鄉交界,北和官橋鎮接壤。

龍門因山得名。·嘉靖《安溪縣誌》載:「龍門山,在依仁裡,山勢若崖,兩石夾峙如門,古『龍門驛』以此得名。」當地族譜亦有如下記述:「層巖疊嶂,山勢險要,崖巖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經兩巖夾峙之間,隙縫處如門。」 其地圩場,也稱龍門圩。  

山頭——山頭、下尾溪、茂林、梘坑、鯉魚山、官田園、牛尾、坪山——〖陳、周〗

龍門——祖厝邊、加納坂、龍門圩、三落、庵內、烏石坑、車頭、畲格寮、大溪邊、橋頭、石牌下、下埔、西山、松柏林、田壋、石路頭、溪埔、南山、虎空、車溝、嶺尾、觀音島、牛坪——〖林、白、蔣、邱、謝〗

龍山——路宅、埔頂、銀珠壟、埔邊、後嶺、峰腰、破寨、案山、港口、闊格、巖嶺——〖林、曾〗

寮山——寮頭尾、山後、新田、山坪山、上山、壩頭林、赤嶺山、田頭、尾頭橋、梧桐內、尾垵——〖白、周〗

翠坑——東後格、翁公格、武侖、翠坑、新村、白葉、外社、橫山、內社、白葉林——〖林、邱、葉、白〗

洋坑——龜仔山、跌死虎、風豬母、銅鑼山、洋坑寨、大埔尾、紅埔、新墘、下界、油坑田、大份、烏甜腳、坪仔、水辦——〖陳〗

湖山——桂湖、溪西、樸兜、茂前、土樓、筆嶺腳——〖沈、蕭、施〗

灸坑——前厝、科林、土託、中份、後厝——〖沈〗

龍美——大墓格、茗山、英溪、頂厝、大山腳、格頭溪、坑交心、三疊石、東山格、古裡格、樓仔內、酒運、溪湖店、目場——〖林、卓〗

金獅——上湯、後壟、庵林、石盤頭、苦炙、虎嶺格——〖白、陳〗

桂瑤——隘仔街、芼嶺頭、虎紂尾、西坑內、崎頭、墩洋、過溪、福山墘、田頭林、行尾、石茂兜、東行、岷嶺——〖葉、林〗

桂林——土樓、西寨、圳仔頭、祖厝、洋當、石獅、六部、林腳、深垵、萬格坑、後塘尾——〖林〗

觀山——觀蘭山、福地厝、溪州尾、後井、土樓角、新寨、大坑、山仔寨——〖白、林、沈、周、陳〗

溪坂——溪坂、烏珩、侖仔尾、跳頭、塔仔、外林、水辦、炙畲、嶺腳、堀頭——〖蔡〗

溪內——外厝、啼雞厝、林後、祖厝、狗官壟、中壟、芼嶺坑、筍閂、楓樹壟、畲格畲、大片、吊梘、竹畲頭、下樹埕、大片尾、頂嶺坑、割藤坪、大坑頭、溼芼、嶺坪——〖蔡〗

仙西——石尖、碣頭、土樓後、後堀、根竹、尖山、西坑——〖許〗

榜頭——榜頭、福海、崎頭、宮兜——〖白〗

仙東——困牛、湖嶺、北山、大墘、山兜、吾埕、下村——〖許〗

仙鳳——池塘厝、嶺頭、格頭、寮頂、杉尾垵——〖許〗

仙地——官林、馬頂——〖許〗

溪瑤——橋仔頭、大崎、茂林、頂瑤、內瑤、尖後、燒酒灣、青林、仙洞、和尚畲、大樓、東坂、道者嶺、東坂洋、潮頂、樟田、下潮頭——〖蔡〗

和平——官林頭、張坑、崎山腳、莊尾崎、格丘、深壟、刺林尾、後間、其水、石牌、步雲、丘厝、水口、田當、墘頂、龜山、土樓、犁山、彭林墘、赤秋庵、石峰口——〖白、陳、施〗

白芸——白芸、頂寮、加壟、坑墘、深壟、坪墘、大埔、厝尾、湖仔壟、中厝——〖白〗

光孝——湖格、松腳、紅崎山腳、五房、樟兜、上巷、頂庵、雙圳、寨後——〖林、吳、施、張、朱、李等姓〗

後坂——鳳美厝、溪東、莊前、過溪、寶鬥、埔邊、莊借、六鬥、下寮、頂寮、中寮、赤嶺頭、大埔、山寮、邦山、龜豆——〖施〗

山美——黃厝、虎頭山、庵後、洋尾後、頂新厝、下市、對邊厝——〖施〗

大生——寨頂、維新後、大份、厝燒仔、頂坑、福海坂——〖白〗

美內——美內、頂庫、鳳內——〖翁〗

榜寨——西墘、殿後、山後、坑仔內、科榜、庫邊、石墩、前墘、牛角灣、後堀、下寨、鬼空、桂埔、後坑仔、石皮後——〖翁、白、王、施、莊〗

美卿——石路、三垵、陳厝田、尾墘、宮腳、湖仔、坑頭、崎坑、雙架尖、險寨、壩頭、牛朝坪、石皮後、石溪兜、崎仔邊——〖白〗

美頂——社壇侖、石竹、大奢、土樓、坂尾、大奮——〖翁、周〗

位於安溪縣城西北隅10公裡處,北緯25°08′,東經118°09′,最高山峰蓮花山主峰775米。晉江上遊西溪幹流沿鎮區而過。東鄰參內鄉,西毗蓬萊鎮、金谷鎮,南接鳳城鎮、城廂鎮,北與南安市詩山鎮、蓬華鎮交界。因地勢如「魁星踢鬥」得名。

魁鬥——魁鬥、龔厝、內坂、和美畲、大畲、草北、圳古、大山巖、內墘、碗廠、大份、張厝、五裡榕、東洋、四丘、仙人跳、碼頭、格頭——〖陳、龔、劉、林、張〗

鎮西——嶺頂、半嶺、虎榜、湖頂、石碣、舊窯、碗窯、湖畲、四角、大垵、外湖、山邊、通林、圳腳、湖侖、流磜嶺——〖黃〗

魯藤——魯藤——〖蔡〗

貞洋——格頂、三厝格、頂洋、東邊墘、一,蔡厝、嶺兜、湖丘尾——〖易〗

鐘山——水路尾、大訓、大訓頭、半墘、深甕、土樓尾、杉林、大墘頭、南簿、格丘仔——〖易〗

溪山(現改稱佛子格)——鼓頂、吳厝壟、後寮、佛仔格、楓樹仔、城林——〖易、郭、呂、吳、蕭〗

尾溪——尾溪、頂份頭、林頭、朱光景、貓釐、竹垵、田中洋、保和——〖易、李、張〗

鳳山——大嶺侖、頂洋、新山、外洋、後庵——〖林、陳、蕭〗

奇觀——烏長侖、尾墘、後洋、社壇壟、真人殿、高頭坪、大墘頭、霞壟、官湖、小路、山尾、龜山、石洞垵、上壩、新墘、寮內、深田坂、潮後、畲頂——〖陳、林〗

蓬庭——坑頭、埔頂、獅墘、尾堀、光坑、荒田、尖石——〖王〗

溪東——洋中、半侖、小犁、龍鬥、三光寮、頂犁——〖廖、王、吳、李〗

大嶺——陳家山、牛角丘、糖蘇、橄欖垵、山腰、山頭、大衛、腳頭侖、尾墘、抱腳、杉林、瓦頭、店仔、倪厝、外厝、荒田墘、大衛橋、湖頂——〖陳、倪、張、李〗

翁後林場——翁後、湖內、磜內、草埔尾、清湖、寨嶺——〖楊、王〗

黎山果場——大黎——〖王〗

西坪鎮地處安溪縣中南部,戴雲山南麓,位於北緯24°56′—25°01′,東經117°50′—117°59′,距離安溪縣城33公裡。東南同虎邱鎮接壤,西與蘆田鎮毗鄰,西南龍涓鄉相連,北與藍田、尚卿兩鄉交界。

西坪,古稱棲鵬,寓大鵬在此棲息之意,後諧音改為今名。

留山——賢堂格、後溪、上洞、火燒蜂、長坑、堀下、赤土嶺、中行、後厝、美園、庵仔尾、赤石、路下——〖潘、林〗

西原——圩頂、安美、內賒、寨頂、外賒、南割、墩東、雲內、石獅、大片尾、賒內、嶺腳——〖林、詹〗

西坪——後坪、割邊、溪東、雙溪口、沙堀、土樓、潮內、格丘、巨港——〖林〗

陽星——庵邊、前溪、林厝——〖吳、林〗

內山——門口壟、大古頭、後井——〖詹〗

寶潭——中社、大圳頭、西頭——〖顏〗

堯陽——榮春、山頂、南山頭、三落、龜坑、嶺頭格、成林尾、亭後、大樓、彭溪——〖王〗

南巖——錫美、土樓、大山、赤墘、後半山、遼內、格丘圳、庵前崎、寨頂、大丘廈——〖王〗

上堯——烏石頭、歐村、牛坪、祖厝、同記、湖內、後壟、大侖埔、洋柄、林當口、圍內、初石空、祖厝窟、大嶺邊——〖王〗

堯山——圳後、寮內、半嶺、尾厝、社邊——〖王〗

後格——祖坪、高婆坑、九崑崙、蔡坑、金竹坑、赤土侖、村後、樓仔、長坑格、尾樓、東洋、大垵、後格甲、後格乙、石廟、畲山庵——〖林、餘、詹、黃、吳、郭、魏〗

百福——百尺、尾侖、後壟、新田——〖林、陳〗

湖嶺——湖坑、半嶺、門口壟、山坑、留垵、細坑——〖餘、陳、鄭等姓〗

松巖——松林頭、頂坪、合興、坪埔、內厝、七埕、水町腳、祖厝後、中厝——〖魏〗

赤石——赤石——〖王、林〗

赤水——赤水寨、加壟、烏石墘、大墓角、六鬥、三垵、許竹畲、坷田、馬踏石、下堀——〖詹、楊、鄭〗

珠洋——雙垵、下深、後交墘、原頭坂——〖王〗

柏溪——石頭溪、園林、仙都、西坑、格頂——〖林〗

寶山——高山洋、石坂、田九龍、洋尾、六鬥尾、石草池、分流格、埔尾嶺、高山——〖蕭〗

龍地——福壽、北山、苗半、墓湖、四埕、中厝、溪頭——〖林〗

柏葉——石光坑、柏葉、前寮、後尾坑——〖林、羅〗

寮內(已撤併)——頂興、西洋格、西腰、加走林、狗腿丘——〖林、羅〗

龍坪——割草坪、山地、山佔仔、月山、雞母石、下村仔——〖林、黃〗

大壟格——大壟格、坑仔頭——〖王〗

內社——內社、尾僻——〖王〗

蓋竹——蓋竹、五房、三科林、格兜、跑馬坪、大山——〖王〗

平原——上社、下社、培田、內社、侖頭湖、水口洋、馬泉、仙境頭、產地——〖王、郭〗


地處安溪縣境中偏南部,位於北緯25°00′,東經117°59′。東連官橋、龍門兩鎮,西鄰西坪鎮、龍涓鄉,南與大坪鄉和 漳州市 長泰縣楓洋鎮交界,北與尚卿鄉、蓬萊鎮接壤。

湖西——山後、墘美、石東空、寮頂厝、水辦、內宅——〖林、廖〗

文美——洋山庵、蒼美、文鬥、內厝、畲內、陳梨坑——〖謝、陳、王〗

湖丘——草坂頭、祖厝口、洋尾、長論腳、後溪、田中央、庵邊、石鼻、中元、下樓、炊埔墘——〖林〗

湖東——新樓、洋尾山、壩頭、大墘、南墘、海報、芹後、恆茂、大路尾、目鬥坑、土塘、後坑仔、社邊溪、後新厝——〖林、謝〗

仙景——西洋山、王厝、大份、湖石、坑內、石皮侖、外仙景、跳港——〖林、李、王、蔡〗

美亭——吾音埔、後林、寨垵、美林、望亭、過溪、吾音、三寶莊——〖林、施〗

福井——後井、君德、格丘田、九百級、許宅、紅山、李樹垵、下厝、後坑、石西埔、者尾奇、許頭寨、石尾寨、大池——〖王、林〗

竹園——西樓、壩口、下崎、垵頭、北垵、芹前溪、龍頭、仁仔、豬母穴、寨仔侖、前垵、東湖、南坑、關帝樓、圳古下、前墘——〖周、陳、盧、高、林、賴、王、餘〗

芳亭——下林東、半嶺、大丘寮厝、八丘厝、苗後、後龍、尾厝、竹腳洋、塞邊、大石皮、圳頭——〖陳、吳〗

金榜——金榜圩、玉鬥、打石嶺腳、深內、大鬥、土樓、大壩、喬前——〖林〗

少坑——尾路、下少坑、九苑、赤皮嶺、山園、上少坑、鬱樓、許厝頭、新墘、侖尾——〖王〗

美莊——內村、灶坑、上馬水、西公庵——〖林〗

石山——山前、下石、上巖——〖高〗

高村——石獅、玉鬥、山腰、玉山、格內、土樓——〖鄭〗

雙格——土樓格、沙溪、嘉美、員潭坑、大墘頭、橋仔頭、雙尖、山頭、內劉坑、外劉坑、梘坑、劉坑——〖高、林、曾、黃〗

林東——溪東、曲鬥、美甲、龍洲坑、六鬥、上尖、中尖、初行、下尖、林口、大丘後、白葉坑、尖頂、高村——〖高、朱、王、林〗

雙都——磜都、湖尾格、內洋、山鬥、楮林、山坂、下白慶、上白慶、白頭旗、溪洋——〖李、陳、周、林、高〗

羅巖——福灶、龍腳垵、大樓、三落、上佔、龍頭山、蜂腰、赤坑、五房、洋頭磜、塘坂、上浦洋、浦尾、福埔——〖林、詹、陳、黃〗


劍鬥鎮位於安溪縣東北部,地處晉江西溪上遊,境內群山環抱,峰巒起伏,其間夾有河谷小盆地。該鎮東與白瀨鄉相連,南與湖上、長坑鄉毗鄰,西與感德鎮接壤,北與永春縣橫口鄉、坑子口鎮交界。

在交通閉塞年代,劍鬥為安溪、永春兩縣邊區木竹集散地,大量木材、毛竹從這裡運往泉州、晉江一帶,故稱「近口」,有鄰近水口之意,後人諧音為「建口」。鄉賢以《滕王閣序》中「龍光射鬥牛」之句,雅化為「劍鬥」。

宋·為金田鄉常樂裡,明、清·為常樂裡。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置樂德鄉。現轄14個村委會。主要姓氏有王、鄭、吳。

考古發掘表明,早在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劍鬥就有人類生息。

劍鬥——洋頭、黃坑爐、井口、溪仔坂、大埔、小庵、雙溪、洋寮、陳坑、大畲、大溪洋、水堀仔——〖吳、翁、張、王、林〗

紅星——後寮、磜頭、杉林尾、火燒乳、石古林、都溪、磜內坪——〖王〗

月星——祖厝、格丘、洋仔、面前、東後、破田林——〖王〗

雙洋——洋山、大坑爐、洋山頭——〖蘇〗

東陽——東山、山尾崎、苦竹垵、上山仔、銅頭坂——〖林、許、陳、蘇、王〗

後井——後井、蔡坑、石古庵、胡丘、後山、後洋——〖吳〗

圳下——圳下、湯內坂、黃厝坪、青庭尾——〖吳、翁、卓、王等姓〗

仙榮——中段、頂洋、消宅洋、溪西、尾格、小橫、農坑——〖黃〗

前爐——許塘、鬥仔墘、青田、小磜、前爐、柯德長、產洋、視坑、獅仔——〖王〗

大坪(現已撤併)——柿樹仔、白石嶺、土坑、國光尾、由義——〖王〗

福鬥——曲鬥、格後嶺、下尾、水尾、前溪尾、庵後林、西坑、大丘格、半嶺爐、三公、石竹後、白石橋——〖王〗

雲溪——內堀、外堀——〖鄭〗

湖碧——石碧、潮兜、上過侖、半山、扶地坂、歐樹——〖鄭、許、藍〗

舉口——舉口、吳田坂、丘內、田螺旋、河溪、坪坑——〖鄭、廖、魏、謝〗

御屏——大洋、吾池內、後洋、道美、東山壟、高宅——〖鄭、林、王〗


地處安溪的西北部 、戴雲山脈東南坡 ,北緯25°18′,東經117°51′,距縣城68公裡。東連劍鬥鎮,南接長坑、祥華、福田三鄉,北鄰永春縣一都、橫口兩鄉,西毗漳平市,西北與桃舟鄉交界。

石門村是保生大帝(吳夲,吳真人)誕生地,有玉湖殿,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

洪佑——九鬥、中甲、溪坂、垵仔、邊口、布兜、高坪頭、杏樹、徐樹、大橫、大林頭——〖龔、章、王、徐、林〗

潘田——洋中、寨格、角垵、大格、礦山、鐵石、虎坪——〖吳〗

華地——洋中、上格仔、平田垵、後壟頭、大坪侖、正行嶺、白葉坂——〖吳〗

福德——福德——〖吳〗

嶺西——嶺富、鄉嶺、光嶺頭、大嶺兜、石古坑、下場、西坑仔、尾園、困溝——〖官〗

尾厝——尾厝、山塔、小舟、新田坪、大山湖、大坪、圳頭、內湖仔——〖吳、王、姜〗

岐陽——中洋、坂仔、上洋、後蟹、潮坂、大嶺頭、雙溪——〖王〗

洋山——獅仔寨、嶺頭、後坪、曉菊、陳橋頭、大山——〖王、蘇、陳〗

五甲——五甲、幫圳、南山、熨鬥、馬頭山——〖王、翁、蘇〗

大格——內石邁、大格、外石邁、和楓頭、尾園、嶽圳山——〖蘇、吳〗

槐川——形坑、路坑、山洋埔、高山、福溪洋——〖陳〗

霞雲——灰山腳、雲南壩、山狗尾、西山——〖汪〗

霞庭——三角庭、格頭池、內堀、南華——〖汪〗

龍通——林東、和尚坂、西洋、虎豹嶺、福堂、蓮山、鳥仔巷——〖許、王〗

霞中——深仔洋、石古潭——〖汪〗

槐東——垵口、古仔頭、青草洋、溪坂、下路——〖陳〗

槐植——黃厝、埔上蘇、土樓、上厝、庵兜格——〖黃、蘇〗

槐楊——楊厝、崎兜、上寮、大份、中心洋——〖楊〗

霞春——霞春——〖汪〗

爐地——爐地、西坑、亞口——〖吳〗

石門(別稱「玉湖」,入村處的石古格有三方巨石,天然構成石洞,洞可通人,酷似石門,海拔千餘米的石門尖和石門村因此而得名)——中堀、石崩橋、墓龍、定坑、龍通小隊、上村、大坪尾、內堀、外堀、肖宅、雙溪爐、後垵、石頭坂——〖吳〗

大坂——加納坪、大坂、大山湖、許厝洋、金山行、區林、爐內坂——〖吳〗


蘆田鎮位於安溪縣西南偏西方向,北緯25°01′,東經117°49′,距縣城54公裡。東北連接西坪鎮、藍田鄉,西北與祥華鄉接壤,西南與龍涓鄉毗鄰。

蘆田——東山、外洋、大克、白珩、南坑、本頭——〖林、顏、王〗

鴻都——鴻都、打石坑、宋尾、三房、旺頭格、福場、棕仔腳、塘頭——〖劉、鍾〗

招坑——中堀、頭堀、下厝、尾堀、芹草洋——〖王〗

內地——內寮、內地、湖村——〖楊〗

紅村——紅村、湖上、銅鑼山、後溪、溪尾、石井——〖楊〗

朝陽——食水壩、深內厝、尾角、寨腳、磜兜、文前山——〖楊〗

三洋——虎林口、下井垵、溪宅、內樹坂——〖楊〗

雲山——下堀、外村、上堀——〖餘〗

石盤——外堀、西山、內堀——〖王、陳、吳、餘〗

福嶺——福潭、大德、六房、碩德、福坂、大路尾、大草埔——〖陳、林〗

民國前分屬安溪縣長泰、光德二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隸屬坊德鎮、泰安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屬城苑鎮、泰安鄉。主要姓氏為黃、葉。

【參內鄉位於安溪縣東部,東與南安市眉山鄉交界,西與鳳城鎮相鄰,南與城廂鎮隔溪相望,北與魁鬥鎮接壤。現轄11個村委會。有南宋·抗金英雄劉琦墓等勝跡。】

羅內(現析為羅內、田底)——頂村寨、冬青、新村、赤嶺、尾山、下村、埔後、苦墘、跳坑、內園、埔口、大丘尾、外洋——〖黃〗

鎮中——鎮撫口、鎮撫寨、西墘、上彭殊、中彭路、軍人橋——〖黃、王〗

大厝——大厝、賴厝、王厝、秧內、尖石、後際、田墘、溪頭、五柱——〖黃、賴、王〗

鎮東——大墘、流磜口、半旗、後山、雙垵、彭殊、內洋——〖黃、趙〗

祜水——溫厝、馬坑、浮龜、瑤山、後圳、三落、下墩、下新厝、橫圳——〖黃、李、蔡〗

美塘——馬厝、石董、赤坑、糖蘇內、美垵、圳邊、劉坂、田厝邊、胡邊——〖黃、王、李〗

坑頭——坑頭——〖黃〗

參山——參山、蔡厝、胡邊、東頭埔、福美、土樓、嶺邊、茶公司、上坂園、後壟尾、石跳街、勝美、石順、虎尾、點金埕、頂新厝——〖葉、蘇、蔡、陳〗

員潭——草埔頭、下堡、茵內——〖謝、蔡〗

巖前——巖前、湖厝、大垵——〖蘇〗

洋烏內農場——田底、洋烏內——〖李、朱、黃〗


位於安溪縣西南邊陲,位於北緯24°57′,東經117°43′。東連虎邱鎮、西坪鎮,西鄰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良村鄉,南毗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巖溪鎮和坂裡鄉,北接蘆田鎮、祥華鄉,是全縣地域最大的鄉鎮。

下洋——圩坂、長坑仔、下洋坂——〖李〗

山後——社中、潘格、土樓、南洋、陳史格、橋內——〖李、劉〗

珠塔——上社——〖馮〗

福都——上都山、下詔都、山前——〖陳、蕭〗

福黎(現析為福黎、培福)——西洋、水分流、烏上、壩北、東洋、上詔都——〖陳、李、劉〗

吉山——吉山——〖楊〗

西興——西田、墩仔坂、梘壟腳、庵後、徐坑、通鬥、田中、古爐、寺前、新埔圩、新興、西坑——〖李、林〗

福昌——溪仔瓶、內窟、沙內、玳堤、歐墘、貞牛坑、後頭仔、坑仔尾、苦塘——〖王〗

黎山——芹山、大丘坪、深丘、燕美、泥洋、橫坑、崎坑坂、菜高塘、橫泥——〖蕭、王、劉〗

錢塘——後溪、後頭仔、洋頭、溫嶺後、後垵——〖王〗

寶都——潭邊、大墘、金陽居、崎兜、沙仔溪、社尾、後坑仔、大山、門口山、牛運、英坑、山石——〖楊〗

長新(現析為長新、安美)——長岸、後格仔、水路後、古山、石頭柄、上林、下林、頂田、行林、後田崎——〖陳〗

玳堤——尾厝、橋頭、四家、內洋、山坪、佛仔格、大丘頭、內山坪、圓土樓、洋中、大榜、外路、三落厝、南坑、可同垵、石谷、大溪、寨尾、崎坑岅、石獅、深內——〖李〗

長塔——苦溪垵、馬鞍格、溝內、溪西、溪東、後垵、虎堀、產村、上長塔、下長塔——〖劉〗

舉溪(現析為舉溪、舉源)——庵美、溪頭、錡厝、後房、東山尾、內坑、官壩口、二房、深埔、田墘、蔡西、溪瓶、安美廳、後坑、後墩、頂洋、塘厝、李厝、深丘、布巖、寨尾、洋坑、土樹尾、大湖、東溪、東山、下尾——〖陳〗

內灶——壩山、半嶺、新寨、東庵、石厝後、後坑、長兜、後田、水雲波——〖陳〗

灶坪——灶坪、下馬水、石寨、寨仔垵、大林口、壩口、流芳、溪坪、嶺兜、良田、七鬥侖、土樓、西墘內、西垵、茅嶺、道地、後溪坑、石空寮、西林、中寨、清坪洋、下寨、上寨、清坪頂、壩腳、高草地、三鄉、詔都、仙景——〖陳〗

連祠——連祠、茶溪、茅湖、溪泊、長支、黑兔——〖陳〗

龍房——蝨溪、鳳形、內房、龍力坑、南坑、老平——〖馮〗

碧嶺——碧嶺、後坑、尾侖、紅前、張內、鬼空、三圳頭、下坪仔、湖鼻——〖李〗

赤片——七房、梘頭尾、六腳、宮內、英仔兔、內垵埔、赤墘、梘坑、白西坑、大片——〖李〗

美嶺——美洋、墓前、後田、溪口垵、社中、宮仔、松柏侖、內坪塔、外坪塔、坪塔——〖李〗

山壇(現析為山壇、芹山、鶴林)——山壇、芹山、後林、格頭、外社、大磜、葉坪、軍田、祖厝、大丘頭——〖蕭〗

後田——後尾、南棋、後村——〖陳〗

石塔——下社、橋仔坑、埔尾、橋下、埔上、烏石、龍致、崎路嶺——〖馮、吳〗

新嶺(現析為新嶺、湖陵)——下半嶺、新草池、良垵、上半嶺、新林、半嶺——〖陳、吳、池、方〗

崎畲——老爹坂、福鼎、新坑口、崎畲、、竹班寮、大侖——〖陳〗

半林——半林——〖朱〗

莊灶——社中、西樓、田口、世都、寨尾、後垵、宮仔尾、東樓、水尾祠、大坑、下尾林庵——〖陳〗


民國以前屬安溪縣興一裡和興二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名卿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尚卿鄉。主要姓氏為廖、黃。

【尚卿鄉位於安溪縣中部。現轄18個村委會。】

翰卿——壩頭、祖厝、杉林、大書房、舊圩、後湖、墓頭——〖廖、王〗

科洋——高厝庵、田坪、下洋、爐內、楓樹垵、義路、其仁兜、坪尾、水埕尾、登林、高坑——〖黃〗

科山——科名、火燒橋、高肥山、高厝、虎山——〖黃、高、蘇〗

科名——科名圩、大坂後、大宗洋、苦竹尾、牛山、土樓、庵洋、寨仔後、加杯石、倉頭、後坑、雲嶺頭、下裡、邦行兜、庵邊、大嶺——〖黃、周〗

後宅——後宅、天雲、蕉坑、山仔后——〖葉〗

黃嶺——黃柏宅、五裡田、獅腰、風格——〖黃〗

青洋——庵兜洋、大林埔、陳五郎腳、埔上、青洋底、寨層、壩口、草山、松柏墘——〖餘、謝〗

銀坑——銀坑、竹仔侖、中透、壩仔頭、下窯、忙仔瀨——〖黃〗

灶坑——灶坑內、路前、巖厝坂、埔尾寨、土寨、灶坑、磜腳——〖廖、黃〗

園德——內員竹、外員竹、員竹、牛母瀨——〖楊〗

中山——後山、魁梅兜、山頭、獅邊、吉村、陳厝前、九福、吾獅——〖朱、黃、陳、林〗

灶美——返山尾、高婆侖、石橋、尾社、大份——〖李、廖、陳〗

福林——苦竹林、中掘、土樓口、尾份、倉尾、中坂、銀場——〖吳〗

翰苑——陳坂洋、溪內、雙溪、上山、內窯、窯腳——〖李、盧、楊〗

新樓——新樓、月山、新厝埔、天師宮、蒼前、溪坂、溪心、加封——〖廖、陳〗

尤俊——牛頓、下樓、大坂、下土樓、前塔、上土樓、室鬥、墘仔尾、內爐——〖陳、謝、高〗

後帽(現析為中興、後福)——許帽、福帽、後塘、小墘——〖朱、楊〗

徐州林場——徐州——〖廖〗


地處安溪縣境西北邊陲的山巒間,安溪、永春、漳平三縣(市)交界處,位於北緯25°21′,東經117°46′,距安溪縣城96公裡。東南與感德鎮接壤,西與漳平市象湖鎮毗鄰,北與永春縣一都鎮交界。

桃舟——中洋、下爐、郭村、烏仔巷、溪尾、山前、田當、下洋、上洋、小湖、大湖、高會、松林、石佃尾、後獅宅、土門巷、內烏光、外烏光——〖張、蕭〗

蓮山(?)——

棠棣——祖厝洋、三坪、五鬥、大棟兜、朵仔格、前格——〖張〗

康隨——上山、石碑格、南坂、闊格、赤嶺、大侖、後林、大竹林、龍眼寨——〖張〗

南坑——中溪坂、南坑頭、吾寮、石獅垵、產墘、破竹墘、庵後、格頭、宮仔口、苦厝林、大山湖、牛坪——〖張〗

達新——達德坂、路兜坂、陳坑畲——〖蕭〗

吾培——吾培——〖蕭〗

下格——竹陳盤、清水亭、湖坑、山兜、下格、上格侖、尾路、柴橋垵——〖吳〗


民國以前隸安溪縣還一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藍進鄉。主要姓氏有徐、顏、林、李。

【藍田鄉位於安溪縣中部偏西,東鄰尚卿鄉,西接祥華鄉,南與西坪、蘆田二鎮交界,北與長坑鄉相連。現轄15個村委會。】

藍田——中古井、福源、華章、墓仔後、珩富、保雲殿——〖徐、章、錡〗

益嶺(現析為益嶺、益溪)——外村、溪東、深內、後溪——〖鄭〗

藍二——茂田、後割、宮仔尾、溪尾、尾洋——〖徐、張、詹、陳〗

藍一——前埔、溪邊、後井、下房、坑內——〖徐、林〗

尚忠——後山、西坑、交椅形、頂角、下角——〖張〗

九磜——九磜、溫宅、下口——〖楊、詹、鄭、林〗

內春——內村——〖詹、洪、黃〗

下磜(已撤併)——下磜——〖張〗

進德——中點、溪坂、坑口、尾村、清美尾、內都、樓仔、下樓——〖林、李〗

後清——後清、坑園、尤厝、後格墘——〖李、黃、王、尤〗

黃柏——土樓埕、外黃柏、白借、內清、山後、大墘、掙樹後、蕉坑、坂垵——〖顏、林〗

烏土——下烏土、上雙溪、尾厝、東坂頭、大湖——〖顏〗

烏殊——烏殊——〖王〗

湖坂——湖坂——〖江〗

山內寨——山內寨、頂甲壟、下甲壟——〖顏、魏、林〗


民國以前屬安溪縣還一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於今域置西南鎮、福珊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西南鎮為長卿鎮,福珊鄉仍置。主要姓氏有王、蘇、陳。

【長坑鄉位於安溪縣西北部,是內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貿集散地。現轄26個村委會。有官獻瑤故居和達摩巖、泰湖巖、補陀巖「三巖」等勝跡。

長坑——下尾、竿林、火燒山、前坪、大坂——〖王、蘇〗

南陽——宮兜厝、洋頭、石獅兜、榻湖——〖蘇〗

衡陽——樓仔腳、大軋、橫坪、大山尾、崩珩兜、後溪坪、門口、頂寨、苦坑、壩仔頭、石碑、面前、尾堀、員田、水尾、浮桐寮——〖蘇〗

珊屏——石塔、溪頭、美林、後爐、楓子格——〖劉〗

西溪——員山、四房、刺坑、大坂、龍中、水尾——〖蘇〗

小西——草墩、樸墘、南坑、暗香林、後林——〖蘇〗

青苑——苑美、楠樹腳——〖陳〗

雲集(今析為雲集、雲一、雲二)——尾橋、東山、西山、半山、新溪、西坑尾、堀鬥尾、蘇塘、芹菜坡、雲一、雲二——〖林、陳、黃〗

水缸——水缸——〖上官〗

南鬥——洋檔、藍宮、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後垵、後墘、前寮、后街巷、中木、大池、坑內、三角溪——〖陳〗

玉美——平陽、鬥星、草坂、金鉤、山嶺——〖蘇〗

玉南——大草埔、橋仔頭——〖陳〗

扶地——長町、大份、格前、東坑、九鬥尾、土坑——〖蘇〗

下林——下林、貞治——〖王〗

文坪——用中、雙溪、後壟仔、路堂頂、文德垵、割德洋、庵格——〖王〗

珍田(今析為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蘇〗

玉湖——石盤兜、土樓、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橋、新土樓、中堀、雲田、下土樓、白厝巖、外堀、內堀——〖王〗

月眉——山仔、月眉橋、鳳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頭、草池、下龍坂、祖格頭洋——〖陳〗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鳳山、三洋壋、水美山、山邊、坑園、內墓、大扮、埔尾、珩尾——〖陳、邱、謝〗

華美(已撤併)——城門口、東墘、大浮山、田中——〖王〗

石橋——鳳古格、大洋尾、打鐵——〖王〗

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劉〗

三村——庵邊、後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樓、目洋——〖劉、王、柯〗

福春——下塘、西嶺、坑頭、上塘、橫山後、出山格——〖上官〗

長坑茶場——下尾


位於安溪西部邊陲,距縣城78公裡,在北緯25 °11』、東經117° 44』。東與長坑鄉接壤,西與華安縣湖林鄉、仙都鎮相連,南與蘆田鎮、龍涓鄉毗鄰,北與感德鎮、福田鄉交界。

祥華——溪美洋、杉垵、土樓、虹坂、後坑仔、德安、大丘頭、八鬥尾、嶺兜、仙頭嶺、下洋、高村、萬善堂——〖吳、張〗

福新——五厝頭——〖官〗

河圖——河圖——〖官〗

和春——和春、九鬥坑、香嶺——〖官〗

石獅——水好、庵格、間洋頭、虎空、黃官嶺格、大侖頭、石塔尾、大坪、新樓——〖詹〗

崎坑——旗仔尾、格丘垵、大火圍、新田、蜂腰仔——〖陳〗

白玉——玉石、谷春、上山、石室、君寨、糧坑、半坪、下林、柿樹腳、厝桶仔、樹林頭、鳳形——〖詹〗

白坂——寨仔、圳頭、水町腳、中井、大畲——〖詹〗

東坑——東坑、西嶺兜——〖張〗

福洋——前村、棕垵、田過坂、後侖仔、新路、坑仔北、下墩山、虎櫥、福洋尾、胡丘、赤竹墘——〖陳〗

珍山——中墘、東坪、坑尾、石凍堀、下井、三春樓、烏尾侖、深洋、牛心倉、庵邊、銀場、後林——〖陳〗

美侖——〖詹〗

後洋——後洋——〖陳〗

新寨——新田、後塘坑、烏石壟、土樓堀、寨腳格、佃寨腳、黃坑壟、寨柄、仙踏石、蘇仙、卿園、資房尾、仙宮——〖詹〗

舊寨——後厝、舊寨、中土樓、山門、水晶兜、上厝門、和尚墓、招安坑、後垵、芊花侖、區壟、玖鬥、香村——〖陳、詹〗

白珩——炭科垵、圳仔頭——〖黃〗

美西——後坑、坑內、尾墘、百宅、大侖尾、石草洋、草坂樹、梅坑、頂土樓、多坑——〖詹〗

鄭坑——鄭坑、石墩坂、後坂——〖陳、蘇〗

小道——屈鬥、產坂、小到、蘇洋頭、竹林兜、福墘、湯堀、前坂——〖張〗

祥地——大宅、上佔、石橋、土樓、磜兜——〖吳、詹〗


民國以前隸屬安溪縣常樂裡。民國時期分隸湖頭鎮、樂德鄉。主要姓氏為陳。

【白瀨鄉位於安溪縣西北部。現轄6個村委會。】

白瀨——白瀨、草山、樹腳、黃壽寮、佛仔格、大份、東坑林、洋樟崗、長潭尾——〖蘇、許、黃、傅、蔡、曾〗

長基(現析為長基、五龍山)——長基、九町、五龍後——〖陳、柯、藍〗

寨坂(現析為寨坂、上格)——寨兜、下坂、園潭仔、內窟——〖許、黃、鍾、洪、周〗

下鎮——下鎮、嶺兜、過溪、上寨、待御潭、內宅、七鬥——〖陳、董、李、周、吳〗


民國以前屬安溪縣感化、來蘇二裡。民國時期屬清溪鎮。主要姓氏有蘇、林、鍾、何。

【湖上鄉位於五閬山西北麓,1987年新建鄉。現轄12個村委會。】

珍地——水尾、新路、磜腳、前山、崩荇、鬥井荇、祖厝——〖何〗

雪山——中洋、下洋、坑林洋、香東坑、新田坂——〖蘇、陳〗

湖上——石嶺頭、嶺尾、內畲、垵仔、公橋、龕腳、木盛林、孔桶垵、大路下、其頭尾、園橋、大坑、格頭——〖蘇〗

格頭——下寮、鴨武曲——〖陳〗

飛亞——嶺腳、土樓、虎空、當埔、飛鴉口——〖李、林、盧〗

長林——長坪、茶林侖、白山同——〖藍、蘇〗

橫坪——橫坪、五龍——〖藍〗

盛富——格丘、浮桐垵、石幫坑、古山尾、新田、獅仔侖、磜頭、五龍——〖鍾〗

上路——庵尾洋、大橫坑、水盛、深內、石鼻仔、寨仔尾——〖蘇〗

黃武——下黃杜、前溪坂、蝦角溪、黃杜、格仔尾——〖蘇、李〗

沙堤——沙堤——〖陳、柯〗

飛新——十三份、鴨武曲、青內墘、溪仔坂、深壟、內厝、柴橋頭、嶺頭山、美富、後井、鴨武曲——〖林、陳〗


位於安溪縣南部,距縣城50多公裡,東面、西北面分別與安溪龍門、虎邱鎮相連接,南與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和漳州市長泰縣枋洋鎮相毗鄰。

宋代至明、清稱為積德鄉新康裡。民國時期屬新康鄉。解放後先後隸屬崇新區、西坪區、虎邱公社。1985年虎邱公社改鄉。1987年,大坪、萍州、福美、雙美、帽山、香侖、前洋7個村從虎邱鄉析出,設置大坪鄉,鄉址設在大坪村。 主要姓氏為高、張。

大坪——大厝、南橋、下林、後田、內園、下當店、石皮腳、中間、西山、漆樹、圩中、山尾洋、杏林、奇峰、加琅、山後、後墘、大埔、大丘——〖高、林〗

香崙——馬後、雞籠山、大厝、湖內、侖仔、馬尾、根竹田、寮仔——〖高、張、薛〗

帽山——上帽、下帽、石圍、丁山、格丘田、新墓——〖高、林〗

福美——白花洋、苦山、山仔侖、大丘侖、內山腳、外山腳、牛嶺、南山、內福海、外福海、碣仔腳、連邊洋、北溪、赤溪、內小內——〖高、張、林〗

萍洲——宮頭、對格、半月、德峰、石埕、溪仔墘、下深、土樓口、對尾墘、溪埔、虎山、長安埔、半山、後庶、古山、圓門、新樓、世富、後坑垵、和尚美、江湖嶺、寮下、田地、溝仔垵——〖張〗

前洋——留邊、後壟、香村、產墘美——〖高、陳、張〗

雙美——上加美洲、大路坑、下加美洲、盤山、牛皮林、佔仔後——〖高、林、陳〗


民國以前分屬安溪縣崇信、感德二裡。民國時期分屬長卿鎮、福珊鄉。主要姓氏為陳、林。

【福田鄉原為豐田鄉,位於安溪縣西北部。現轄5個村委會和福前農場、豐田林場。】

庵兜(現改稱豐都)——庵兜、後坪山——〖陳〗

尾洋——尾洋、陳坑——〖林、陳〗

白桃——平路、尾侖仔、內厝、白石圩、內畲、半山、山坪頭、烏土、水町尾、山後尾、仙湖尾、洋當、巖侖、石堀、天湖、加池、白石——〖林〗

豐田——尾坂洋、產坂、圓潭、沙坂寨、後溪、東嶺格腳、尾角仔、內坂、中厝、洋頭——〖陳〗

雙垵——嶺富、石墘、雙垵、大丘格、增坑——〖陳〗


   小編來自鳳城鎮,你呢~


(如有遺漏或錯誤,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和指正)

文章來源:安溪大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所以,滿族逐漸形成眾多的哈拉(姓氏)。 滿族姓氏在《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記載了646姓,又記譜外33姓,加起來有679個姓氏之多。 綜觀多音節滿族姓氏的來源,可分為三大類: 1、以地名為姓。
  • 中國家譜知識譜名
    從古至今,家譜類文獻的名稱大致還有如下這些:譜、譜牒、族譜、族系錄、族姓昭穆記、家乘,家牒、家史、家志,族志、宗譜、宗簿、宗系譜、家記、百家集譜、世世紀、世譜、世本、世錄、世家、傳、世系錄、世家譜、支譜、本支世系、枝分譜、、全譜、合譜、統譜、通譜、統宗譜、宗世譜、總譜等等。
  • 「家譜文化」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
  • 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  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  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     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     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
  • 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可萬變不離其宗,今天小編便以實際凡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撰寫凡例的主要內容: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號、幾修、原籍等 。
  • 傳統家譜長啥樣?這位傳承人已修編了百餘個姓氏
    作為傳統家譜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劉玉平不僅是傳統族譜的收藏專家,目前還是山東唯一一家專業的、製作成規模的家譜編修人。劉玉平在沂南縣氏族文化研究交流中心,記者見到了劉玉平收藏的整整三面牆、8000餘冊各種姓氏的族譜,既有顏真卿後代顏氏族譜,也有全省各地歷史上各大名門望族的族譜。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最近,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我們這一代有幸共襄盛舉,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必要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以及在姓氏的背後,源遠流長的堂號和輩分,乃至最有價值的家譜。
  • 山西洪洞縣姓氏及家譜一覽,祖籍洪洞的有福了,抓緊收藏
    據1996年第4次人口普查統計,縣域總人口中共有姓氏645個,人口在萬人以上的姓氏有個按姓氏人口多少,排列為張,李,王,劉,郭,楊,趙,陳,賈。單人姓氏173個,各姓氏及人口排列如下:主要姓氏分布:張姓,分布在縣境各地,尤以大槐樹鎮馮張、左北、北營、南營、王村等。李姓,分布縣境各地,以大槐樹鎮西永一,秦壁,萬安鎮南步亭等。
  • 盧照亮:淺談家譜序文和凡例的撰寫
    最近幾年,作者在主持編修兩部盧氏家譜的同時,拜讀了一些其他姓氏的家譜。
  •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608個姓氏的家譜流傳至今
    我國共有608個姓氏的家譜流傳至今    新華社上海3月31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本本世代相傳的家譜,以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著中華民族每一個世代相傳的姓氏繁衍生息。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608個姓氏的家譜流傳至今。
  • 家譜的格式
    它主要包括文字、表格、圖片以及整體格局和結構,家譜格式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熟完善起來的。我國族譜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國的為多,大約佔了90%。儘管其編纂形式詳略側重各有不同,但大致含有以下各項內容:1.譜名、2.譜序、3.譜例、4.譜論、5.恩榮錄、6.像讚、7.姓氏源流、8.族規家法、9.祠堂、10.五服圖、11.世系、12.傳記、13.風俗、14.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重慶發布消息,龔灘、郭家沱、童家橋、詹家溪、覃家崗、陳家橋、曾家鎮、楊家坪、謝家灣、陶家鎮、蔡家崗、童家溪、李家沱……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 古代姓氏有妻從夫姓的習俗,姓氏與家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姓氏已有上萬多種,姓氏隨著中華民族的血脈代代相傳,成為的血緣紐帶,那麼國外姓氏與中國有何不同,下面講一下中國姓氏的趣事。一、古代姓氏習俗妻從夫姓中國古代姓名文化的普遍現象:已婚婦女都有兩個姓氏,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妻從夫姓。
  • 他們從山西大槐樹移民河南,繁衍生息二十三代,尋根問祖續家譜
    睢姓,中國罕見姓氏。在《中國姓氏起源》書中說「睢,東周戰國時,晉國趙大夫因功受封於睢邑(今河南睢縣),子孫遂定居此地,並以地名命姓,乃成睢姓」。睢姓家族,在漫長的二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繁衍生息,雖曾經貴為豪族望門,卻被視為冷僻姓氏而不在《百家姓》之中,其後裔也寥若晨星,迄今全國睢姓人口不足五萬人。河南滑縣睢莊村就是睢姓一脈。睢莊,地處黃河故道,全村1721口人,其中睢姓為望族,佔1600餘人,另有潘姓和楊姓兩支族人,現在進行認祖歸宗,然而全國找到的宗親不足五萬人。
  • 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
    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當傳統文化熱潮中的鄉愁超越了家鄉的一棵樹、一條河,而具有了諸如家風或者家譜這樣的文化外在,鄉愁便生了根,長出了靈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 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重慶發布消息,龔灘、郭家沱、童家橋、詹家溪、覃家崗、陳家橋、曾家鎮、楊家坪、謝家灣、陶家鎮、蔡家崗、童家溪、李家沱……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 中華黃氏家譜大全
    微信公眾號:人人譜網「弘揚中華姓氏文化,傳承華夏歷史文明」,在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人人譜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每天免費收到關于姓氏文化的文章了。讓我們攜手一起,弘揚中華姓氏文化!結識同姓兄弟姐妹,團結世界各地同姓宗親!
  • 重慶珍檔丨重慶城,以姓氏為地名,你能數出來幾個?
    曹家巷依然存在,北接新華路,南連陝西路以姓氏命名的地名,你是否關注過,能數出多少來?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等,比如趙家壩、錢家院、孫家花園、李家沱、吳家坪、鄭家壪、王家坡……24日,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我市出臺《重慶市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地名文化產品和巴渝文化地標兩大載體,打造巴渝文化永恆地標。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有的可追溯到明清時代。
  • 楊家坪、謝家灣、袁家崗……重慶有姓氏的地名,你知道來歷嗎?
    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 《山與城》第73期 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很多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清時代乃至更早 以姓氏為地名並非重慶所特有 從全國範圍來看 僅城市也有石家莊、張家口等 「雖然這些地名的來歷各有千秋 但用姓氏作為地名 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人對家的重視
  • 千奇百怪的日本姓氏:「我孫子」是姓氏也是地名
    華中師範大學日語系主任李俄憲教授解釋,「我孫子」不僅是個日本姓氏,而且還是地名,「車行駛在日本高速公路上,就能看見路標上有這三個字」。李俄憲說,這是個比較古老的姓氏,在日本至少有1000年的歷史,而且還很常見,「絲毫沒有罵人的意思」。  而作為地名,日本有多個地方都叫「我孫子」。比較知名的有東京首都圈東側千葉縣的「我孫子」、大阪的「我孫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