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生活節奏變快,娛樂活動變多,人們的心也隨之變得浮躁,讀書對於我們來說也變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甚至有這樣的段子調侃讀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封其微博,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使其焦躁無聊,百無聊賴,便可用心讀書!」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讀書,總有一個理由打動你!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楊絳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季羨林
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品格不會壞到哪去;一個品格好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哪去。——曾國藩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一個理由可以說服你呢?那麼提到讀書,除了學校、圖書館,我們還能想到哪些地方?書店、咖啡廳還是自習室?今天就介紹一個讓你愛上讀書的地方,書店。
說起鄭州生活中的書店,很多人都會想起陪伴自己童年的新華書店,但其實藏在鄭州的大街小巷中,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書店,只是少為人知罷了……安利給坐標鄭州的文藝青年們一家獨立書店。這裡有笑起來特別乾淨爽朗的店主,有好像電影中一樣被放慢的時光,有貓也有狗,書店的每一個角落都被認真布置,所以有了煙火氣息。
每周有舊書集市,你可以帶上自己看過的舊書去和有著共同愛好的人交換閱讀。天氣不錯的時候還會播放室外電影,坐在院子裡一邊擼貓一邊享受夜晚的寧靜。對了,還有朗讀會可以交流傾聽。
沐浴著河風,推開木質的門,書店內白色的書架簡單而整潔。店內有近5000本書,不僅能找到國內外的經典文學名著,還有些舊書、舊雜誌。如此美麗的書店有一個更為可愛的女主人,90後的張翊因為對書的熱愛,加上家裡裝不下那麼多書,就決定開這麼一家小書店。店名起的簡單粗暴沒有任何一本書沒有目錄,先看書就先來目錄書店。
遠遠看見這家店就喜歡上了它,白色籬笆、綠色郵箱、白色貓咪,讓人看的喜不自勝,進門映入眼帘的是各種書籍,一縷縷陽光透過窗戶射在臉上,讓自己的內心享受到了片刻安寧。坐在安靜的店裡,吸著貓看著書吃著美食,陪著自己最愛的人就是快樂。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店裡會經常舉行一些讀書會,讓愛書的朋友們進行友好的交流,分享彼此之間的故事認識更多有趣的靈魂。
書店是一個浪漫的地方,隱藏在小區的書店,這家書店位於農業東路與天瑞街交叉口的民航花園小區內,在小區西門刷完門禁卡順著右手邊往前走100米,就可以看到被綠意包圍的書店。小院半掩,凌霄花縈繞在廊下,枝葉搖動,花朵妍麗。
目錄是17年的春天從金匯東街搬過來的,為的只是院外的爬山虎。院子裡白色長椅上貼著被雨滴打溼的寫有舊書市集字樣的貼紙,一張刷漆的白色桌椅移至廊下,後院伸出的無果樹掩映下,一隻貓趴在躺椅裡酣睡。這裡一草一木的擺放,看似隨意,但極用心。入眼處都擺滿了書,挨著門口放了兩張桌椅,往後是吧檯,吧檯旁邊放著一張長椅,後面一張凳子。
說起書店,不免感慨,現在許多書店為了自救,都在積極拓展其他業務,比如有的做起了餐廳,有的做起了商業沙龍,有的賣起了文創周邊……來到這裡,卻覺得有些不同。首先書店的選書很有態度,老闆喜看文史哲的書籍,所以店內書籍大都以此類型為主。
試想一下,如果你去逛一家書店時,沒有教輔類,沒有心靈雞湯類,都是一些精挑細選的優質書籍,而如果剛好你也喜歡,那逛這家書店就有種惺惺相惜之感,恰好目錄書店就有這個特質。除了帶有個人特色的特質外,這裡還有絕版書、老書,七八十年代甚至民國時期的都有、以及自己製作的書籤、手袋、咖啡、酒釀。這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書店。
城市之光賣起了鴨脖自救;梁實書店早先就做起了餐廳;還有後續新開的兆熹書店做起了文化沙龍,真正靠售賣書籍存活的書店越來越少。人們把裝滿浪漫氣息的書店當成網紅打卡地,坐在這裡隨意挑選兩本書,打開手機拍下歲月靜好的模樣,而後離開,遇上非常喜歡的,記住名字再去網上下單,這種現狀是人們逛書店買書的常規模式。但是總有一些人他們一直在咬牙堅持,在商業資本碾壓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目錄書店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歡迎喜歡的朋友留下你們的印記,關注叮噹,帶你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