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書遊記:書店是這個城市讓人停留的理由

2020-12-14 澎湃新聞

應鄭州松社書店邀請,和作家張翎去做《勞燕》新書分享。藉此機會,粗逛了幾家鄭州的書店,很有收穫,鄭州書店風景遠比我想像的美麗。

先來認識一下松社書店。書店開在一家老電影院改造過來的三樓,二樓有劇場和民謠吧等。沒來鄭州前,我的朋友韋力、楊早等都來松社做過活動,看他們直播時,對松社書店的活動背景書牆印象深刻,親眼所見感覺更好。沙龍舞臺就是老電影院的戲臺,水泥澆築的舞臺應該有幾十個年頭了,坐在上面,和下面的聽眾有種時空穿越感,但這種距離感反而讓人沒那麼緊張了。

松社的沙龍舞臺

松社四面書牆,中間是讀者閱讀區,整個空間特別符合沙龍活動模式,幾年來辦了400多場活動,牆上掛滿了活動現場照片,多數嘉賓都是國內知名的作家、學者、文化人,很少暢銷書作家,這是松社的活動宗旨,儘量傳遞有思想的分享,傳遞了松社有一面書牆上「思考」、「閱讀」、「交談」的理念。

松社書店門口

當晚,我的老鄉作家,《勞燕》作者張翎老師分享了書中的故事和她自己的一些人生故事,讓我對她的認識多了一分。這就是為什麼沙龍分享很重要的原因,雖然只是短暫的交流,但這些書中不能承載的人生故事卻自然流露出來,讓書更立體,故事更豐滿。

《勞燕》分享會現場張翎老師寫的書太多,活動結束後籤書籤到手麻在松社留言本上留下:在松社小站片刻

第二天就是我的書店之旅。離松社走路不到十分鐘,有家書店叫英典書社,創辦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書店不大,店內不同時期的書很滿,能看出來這家書店並不算短的歷史。這家格局比較傳統的老書店,走的是大眾路線,店內各種類型的暢銷書都有,還有各種字帖和學生用書。短暫遛一圈就轉戰下一個目的地。

經八路18-1號英典書社大門英典書社店內

騎單車十分鐘左右到了丹尼斯大衛城,六層有家書店叫「我在」。這個開在商城裡的書店,和很多現在的商城模式連鎖書店類似,講究書店設計,吸引年輕讀者,同時兼顧咖啡館功能,店內選品不多,有一面精緻的書牆,還有一個階梯活動舞臺。舞臺下方有一面綠植,讓書店多了一些自然氣息。

大衛城六層,我在書店大門坐在階梯舞臺上下望,我在書店的文藝場景

喜歡我在書店的內部設計,給人一種很自然、很輕鬆的氛圍,我坐在臺階上休息一會,隨手抽了寧遠的《有本事文藝一輩子》翻翻,挺符合這個書店的氛圍,眼前的畫面的確有點文藝,有一對情侶在逛,還有兩位姑娘坐著看書。我沒有寧遠有本事,不能文藝一輩子,只短暫地文藝了一小會兒。

從我在書店出來已午間,太陽小猛。繼續騎單車去逛下一個書店——鄭州三聯書店,這家書店多年前很有名,曾一度是鄭州的書店地標。這麼多年過去,鄭州三聯這個樓已經很破舊,電梯上四樓,書店內光線灰暗,一眼掃去,老國營書店的味道撲面而來,顯然這麼多年沒有過調整和改觀,這樣的布局太熟悉了,在這樣的書店裡我有點不知道怎麼逛,正發愁呢,松社書店長徵兄來電話,說和張翎、曉哲兩位老師逛完博物館了,過來和我會合,我匆匆就下樓了。

曾經輝煌的鄭州三聯如今已很破舊店內一眼望去老國營書店的風格

長徵兄帶著我們又去了一家社區書店叫「書是生活」,這真是一家接了十足地氣的社區書店,在一個街道服務站二樓,和家政公司、改衣店、攝影店等在一起,書店像個社區圖書館自習室,很多人在一個長條桌上迎面而坐,學習、背單詞、玩電腦等等,書店裡居然坐滿了人,我們的到來似乎打攪到他們了,大家貌似很習慣這種閱讀氛圍,突然闖進來幾個人東看看西看看,反而覺得很奇怪。我們不敢多呆,匆匆小逛就吃午飯去了。

書是生活和家政公司、改衣店、攝影店等在一起

下午,長徵兄帶我去了城市之光書店,他說這是最有代表性的鄭州書店,老闆原來是鄭州三聯員工,後來自己辦了城市之光,在鄭州大學老校區南門,已經開了十多年。門臉不大,上樓後書店面積倒不小,首先進入視野的「詩與歌」專櫃非常吸引人,一個小舞臺,平時有一些民謠演出,這個專櫃陳列了很全的詩集和音樂書籍,我在這裡選了幾本搖滾書籍。

詩與歌專櫃區是個小舞臺,經常有音樂演出,左邊詩集,右邊音樂書

仔細逛下來,這個書店的選品非常用心,以人文社科和文學藝術為主,幾乎看不到暢銷書。在這樣的書店,你會感覺一排排書架都是為你而設,站在書架上,一本本書拿下來翻,再一本本放上去,這是我喜歡的逛書店方式。顯然,老闆取這個店名是向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致敬,好在這家書店的格調對得起這個名字。

從城市之光出來,還有一點時間,我想去紙的時代書店看看,六根李輝、潘採夫等來做過活動,說這個書店很漂亮。同樣也是開在商城裡,這天又是周末,紙的時代裡擠滿了人,門口活動區有一個瑜伽講座,滿滿的全是人。在這裡,又發現了好幾片綠植牆,看來鄭州商城裡,做綠植牆可能是一種時尚。

紙的時代門口,綠植包圍著店招人們像是在叢林裡閱讀每個角落都有綠植也有閱讀的人

紙的時代書店全國有四家,廈門和合肥兩家沒去過,桂林和鄭州這兩家比,更喜歡桂林那家,因為那家書店連接著「住在書店」,我在那裡住過兩晚,留下非常好的住店體驗。鄭州這家也很漂亮,綠植、水流,讓書店中充滿自然和靈性,如果不是因為今天人太多,在這樣一個空間裡,享受閱讀時光應該是很美妙的。另外想想,一家書店有那麼多人聚集,對書店從業者而言,是多麼讓人驚喜的事情啊。

店內坐滿休息和閱讀的人除了綠植還有流水這樣的閱讀空間是不是很愜意啊

把張翎、曉哲兩位老師送到鄭州東站後,我還有一點時間,長徵兄又帶我去了離車站不遠的一家社區書店——目錄書店,我在網上看到這個書店的名字時,就特別喜歡,一直心心念念想來看看,沒想到,這是鄭州書店之旅最讓我驚喜的書店。

目錄書店外牆,爬滿了綠植目錄書店門口的信箱,似乎在歡迎你的到來

書店很小,比我的閱讀鄰居讀易洞書店還小。店裡書也不多,有個角落有幾個書架上有老闆自己的一些舊書,我在這裡翻了翻,看中幾本,老闆卻不賣。這樣的小書店,她的風格和氛圍都是讓我喜歡的,如果身邊有一家這樣的小書店,是非常值得在這裡坐坐,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的。可惜馬上就要趕火車了,如果下次再來鄭州,一定再來閒坐整個下午。

短暫的鄭州書旅改變了對這個城市的印象,這個總被認為是東西南北中轉的城市,因為有了這些書店,也就有了停留的理由,如果不是太匆匆,建議你在鄭州中轉時稍作停留,去書店坐坐,放鬆一下疲憊的旅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最美書店在鄭州表現怎麼樣?很多人都說失望,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去一座城市應該先逛博物館和書店。博物館是城市的歷史積澱,書店是城市的精神花園。」對此,我深以為然。即使是實體書店日漸式微,而鄭州人卻用自己的行動與這個現實對抗。獨立書店、綜合書店、舊書攤兒,還有古籍書店和外文原版,鄭州都有。
  • 書店觀察|從藝術書展看二線城市的獨立書店
    本文配圖均由作者提供  從2018年至今,abC藝術書展上湧現出了越來越多來自非文化中心城市的獨立書店,讓前沿的文藝消費場景不再是「北上廣」專屬。今年的書展上,來自武漢、瀋陽、鄭州的幾位書店主理人聊了聊他們關於城市、藝術和書之間的故事。
  • 網際網路時代塑造紙質書香 鄭州松社書店斬獲「2018年度最具城市貢獻...
    而更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月6日,在數百公裡外的古都西安舉辦的「2019亞洲書店論壇」上,松社書店斬獲了「2018年度最具城市貢獻書店」獎,成為河南省首家獲此殊榮的獨立書店。松社書店社長劉磊在趕赴西安領獎時,與來自全亞洲的知名作家、設計師、書店主理人、出版社負責人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書店行業發展新使命、文學創作新思潮和跨界融合新突破。
  • 鄭州12家高逼格書店,人氣爆棚!有你的心頭愛嗎?
    今天,小編就為愛讀書的你科普一下,鄭州都有哪些適合學習和閱讀的聖地!  回聲館  回聲館是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旗下的現代複合式書店、多功能體驗店,與中原圖書大廈隔空相望。一共分為四層,設有餐廳、咖啡館和兒童區,店內書的品類較為齊全,總的來說在鄭州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書店。
  • 大阪書遊記:爸爸去哪兒啦?
    大阪書遊記:爸爸去哪兒啦?,雖然之前做了一些兩地的書店攻略,唯希望在路途之中能偶遇一二。京都三日行程緊密,沒有機會偷空找書店,偶遇的唯一一家書店居然在嵐山嵯峨野。京都站坐JR山陰線在嵯峨嵐山站下,徒步去天龍寺路上,偶遇一家書店叫London Books,門口幾個書框裡,擺放著一些旅遊指南書和特價書,店內陳設簡潔、有序,書籍都比較新,但價格不貴,一般都在1000日元以內。
  • 從書店看鄭州的年度閱讀軌跡
    整體來說,2019年對實體書店是平穩的一年,銷售穩中略有上升。未來對實體書店依然充滿考驗;線上銷售依舊折扣力度大,線上眾多獨立書店遍地開花,圖書與非圖產品的利潤點平衡問題,這些都需要新華人的智慧與汗水。有特色,重服務,重體驗,打造文化窗口的公益形象依然是我們未來的努力方向。    鄭州購書中心丨常問自己:讀者快樂嗎?
  • 「鄭州北區最大書店」坐滿書童 南區也將有大型書店
    近日,鄭州人都會意外地發現:朋友圈被「鄭州北區最大書店」刷屏了。曾經冷清的書店,緣何成為眾望所歸的期待?記者先帶您去「鄭州北區最大書店」探一探。大型書店在蘇州、上海等已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鄭州也有這一天嗎?3月18日,新華書店鄭州購書中心國基路美盛店開業當天。
  • 小區買手|遊蕩在鄭州的書店裡
    居住在鄭州, 我以它的文化藝術而自豪。一個個書店就如一段詩篇點綴在這份紛亂繁忙的熱土上,我偶爾讀讀它們,口齒噙香。買房時,相鄰書店,是我的選擇。我不僅在看房子,也在逛書店。書店裡的時光與外邊一點不一樣,我說我喜歡這裡。
  • 困難中堅守——訪鄭州獨立書店的幾位營運人
    新華網鄭州4月22日電(記者 楊勇)同為實體書店,沒有新華書店的資源優勢;同為市場主體,沒有網絡書店的資金優勢。獨立書店的經營狀況如何?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記者走進鄭州幾家獨立書店進行了採訪。我很驕傲,能夠為閱讀推廣盡點力「我曾經做過城市管理,重視技術,但我覺得根本的問題是人的素養的提升。」年近40歲的劉磊,在工作中感覺到人文素養缺失的危害,辭掉了穩定的公務員工作,2014年1月,在鄭州國貿360廣場開了一家名為「松社」的獨立書店。松社書店分為生活區和圖書區,圖書區只賣人文社科類書籍。
  • 鄭州有實體書店復工後銷售慘澹,一書店老闆卻花幾十萬購書,咋回事?
    4月20日晚,鄭州城市之光微信號推送了一篇文章——《救助計劃//城市之光書店第十五年,不想說再見》,公布了書店的自救計劃。其中,除了儲值券、書籍盲盒、圖書特賣等方式外,還推出了「鄭有光燒鴨」。城市之光書店在線上推出「鄭有光燒鴨」「十五載,倔強的存在,但這次,疫情重壓下,真的沒有餘糧了。」作為鄭州城市之光的老闆,張小開在推文裡的第一句話,便道出了賣滷味的不得已。
  • 一周兩家超2000平米書店開業!鄭州大型書店版圖初現
    書店負責人毛軍政說,鄭州的書店都在轉型發展,多種經營相結合,可以說已經非常綜合了,粱實書店要做的,就是要讓書店行業實現真正的跨界融合,讓人徹底放鬆身心上下功夫,更加人性化、私密化、生活化。◆有情懷企業家合夥開書店成新風尚?「開書店,只有情懷沒有勇氣不行,只有勇氣沒有情懷也不行。粱實書店就是情懷和勇氣的產物。」
  • 「馬雲點讚鄭州夜經濟⑥」酒吧、書店、LIVEHOUSE……「靈魂」也...
    ,鄭州最後一個城中村經過拆遷改造,已逐漸被各種商業代替,而在位於花園路農科路的「酒吧一條街」就成為這個城市的時尚之地之一。城市之光書店:鄭州獨立書店「鼻祖」 尋找夢想的地方相信鄭州的文藝青年沒有人不知道位於鄭州大學老校區南門桃園路的城市之光書店,店名源自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意為尋找夢想的地方,代表著一種自由、前衛的生活方式。
  • 新時代新華書店的接班人,也是鄭州最早的24h書店,白天夜晚兩個樣
    提起書店,新華書店的名字便會第一個閃現在腦海。從1937年至今,一萬四千餘家新華書店星羅棋布的遍布於各個城市的角落,成為遼闊華夏家喻戶曉的文化品牌,更是幾代人最愜意的集體記憶。然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書店,當我們接受著日新月異的文化洗禮,作為河南省新華書店旗下的品牌「回聲館」,這家24小時書店實現了從文化地標到城市精神的引領,傳承著新華書店的使命與精神。回聲館是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旗下的現代複合式書店、多功能體驗店,與中原圖書大廈隔空相望。這大概是鄭州最早的一家24H書店,也是最齊全的親子綜合體。
  • 鄭州這個小書店,會被高考家長盯上嗎?
    今天,鄭州溫度低至零下11度。一位老媒體人發了一個信息,在鄭州的一條繁忙的街道上,不到五十米的距離,有五六家店鋪轉讓,裡面有花店,手機店,還有電器商店。這位媒體人感慨,這個冬天,真的這麼冷?一位朋友回覆說,我這比你慘,小區門口不到20家商鋪,已關門大半了!
  • 鄭州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書店,每個角落都充滿煙火氣,文青的好去處
    甚至有這樣的段子調侃讀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封其微博,收其電腦,奪其手機,摔其ipad,斷其wifi,使其焦躁無聊,百無聊賴,便可用心讀書!」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讀書,總有一個理由打動你!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 獨立書店的逆戰之道
    此外,在其他的一些小城市裡,我們也看到這樣默默耕耘的書店,他們以一己之力為當地居民提供閱讀服務。  始於1992年的「青苑書店」在南昌書店業裡有獨特的地位,在全國也享有盛譽。其創始人萬國英「當初因為愛書卻總不能買到喜歡的圖書而苦惱,索性在20世紀80年代自己辦起了這家小書店」。在多年的經營中,「青苑」做到的專業推薦、分類與索引,為讀者和好書之間搭起了一條最便捷的通道。
  • 疫情下,鄭州書店咋樣了?
    據行業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的調查顯示,87.17%的書店沒有任何收入來源,37.02%的書店的資金儲備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42.02%的書店撐不到三個月…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顯而易見。根據鄭州發布的復工通告,書店成了負面清單的一員,沒有明確的開業通知。比起餐飲行業的大聲疾呼,實體書店的發聲微弱了很多。
  • 擺攤賣雜誌、預約購書、線上讀書會……鄭州書店花樣自救
    如今,隨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成都、太原、合肥、天津、長春、石家莊等城市的實體書店紛紛恢復營業,鄭州書店還要等多久?不敢等的書店開始擺攤賣雜誌、預約購書3月16日,我在書店聯合創始人焦姣收到了商場的通知,對書店二、三月的房租減半,但即使如此還得再交3萬多元,這對一直沒有恢復營業的書店來說是純支出。
  • 鄭州實體書店復工後有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鄭州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不過,消費券能否有效把顧客「帶」進書店,有待進一步觀察。書店老闆自製滷味,不到兩天賣出500多單張小開怎麼也沒想到,開書店十五載,如今要「跨界」賣滷味。4月20日晚,鄭州獨立書店城市之光在微信公眾號公布了書店的自救計劃。
  • 書店的燈光,是愛深圳的又一個理由
    可是,在人們最不看好的同時,一些書店卻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裡默默地開放,甚至許多年,那些書店裡的燈光,成為你我生活中最溫暖的存在。  這也許恰恰是深圳這個城市最可愛迷人的地方。因為,如果你看過圖書館周末清晨6時排隊進場的人群,看過24小時書吧裡凌晨仍舊在檯燈下讀書的人們,看過深圳書城中心城那些坐在地下,安靜共讀的父母和孩子,「深圳,成為因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你會結結實實地被這句話所擊中。這個城市有一群逐夢人,不僅有飛快的節奏和激烈的競爭,這裡,更有新知的渴求、知識的迭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群,他們塑造了城市的性格,年輕、充滿活力、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