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鄭州松社書店邀請,和作家張翎去做《勞燕》新書分享。藉此機會,粗逛了幾家鄭州的書店,很有收穫,鄭州書店風景遠比我想像的美麗。
先來認識一下松社書店。書店開在一家老電影院改造過來的三樓,二樓有劇場和民謠吧等。沒來鄭州前,我的朋友韋力、楊早等都來松社做過活動,看他們直播時,對松社書店的活動背景書牆印象深刻,親眼所見感覺更好。沙龍舞臺就是老電影院的戲臺,水泥澆築的舞臺應該有幾十個年頭了,坐在上面,和下面的聽眾有種時空穿越感,但這種距離感反而讓人沒那麼緊張了。
松社的沙龍舞臺松社四面書牆,中間是讀者閱讀區,整個空間特別符合沙龍活動模式,幾年來辦了400多場活動,牆上掛滿了活動現場照片,多數嘉賓都是國內知名的作家、學者、文化人,很少暢銷書作家,這是松社的活動宗旨,儘量傳遞有思想的分享,傳遞了松社有一面書牆上「思考」、「閱讀」、「交談」的理念。
松社書店門口當晚,我的老鄉作家,《勞燕》作者張翎老師分享了書中的故事和她自己的一些人生故事,讓我對她的認識多了一分。這就是為什麼沙龍分享很重要的原因,雖然只是短暫的交流,但這些書中不能承載的人生故事卻自然流露出來,讓書更立體,故事更豐滿。
《勞燕》分享會現場張翎老師寫的書太多,活動結束後籤書籤到手麻在松社留言本上留下:在松社小站片刻第二天就是我的書店之旅。離松社走路不到十分鐘,有家書店叫英典書社,創辦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書店不大,店內不同時期的書很滿,能看出來這家書店並不算短的歷史。這家格局比較傳統的老書店,走的是大眾路線,店內各種類型的暢銷書都有,還有各種字帖和學生用書。短暫遛一圈就轉戰下一個目的地。
經八路18-1號英典書社大門英典書社店內騎單車十分鐘左右到了丹尼斯大衛城,六層有家書店叫「我在」。這個開在商城裡的書店,和很多現在的商城模式連鎖書店類似,講究書店設計,吸引年輕讀者,同時兼顧咖啡館功能,店內選品不多,有一面精緻的書牆,還有一個階梯活動舞臺。舞臺下方有一面綠植,讓書店多了一些自然氣息。
大衛城六層,我在書店大門坐在階梯舞臺上下望,我在書店的文藝場景喜歡我在書店的內部設計,給人一種很自然、很輕鬆的氛圍,我坐在臺階上休息一會,隨手抽了寧遠的《有本事文藝一輩子》翻翻,挺符合這個書店的氛圍,眼前的畫面的確有點文藝,有一對情侶在逛,還有兩位姑娘坐著看書。我沒有寧遠有本事,不能文藝一輩子,只短暫地文藝了一小會兒。
從我在書店出來已午間,太陽小猛。繼續騎單車去逛下一個書店——鄭州三聯書店,這家書店多年前很有名,曾一度是鄭州的書店地標。這麼多年過去,鄭州三聯這個樓已經很破舊,電梯上四樓,書店內光線灰暗,一眼掃去,老國營書店的味道撲面而來,顯然這麼多年沒有過調整和改觀,這樣的布局太熟悉了,在這樣的書店裡我有點不知道怎麼逛,正發愁呢,松社書店長徵兄來電話,說和張翎、曉哲兩位老師逛完博物館了,過來和我會合,我匆匆就下樓了。
曾經輝煌的鄭州三聯如今已很破舊店內一眼望去老國營書店的風格長徵兄帶著我們又去了一家社區書店叫「書是生活」,這真是一家接了十足地氣的社區書店,在一個街道服務站二樓,和家政公司、改衣店、攝影店等在一起,書店像個社區圖書館自習室,很多人在一個長條桌上迎面而坐,學習、背單詞、玩電腦等等,書店裡居然坐滿了人,我們的到來似乎打攪到他們了,大家貌似很習慣這種閱讀氛圍,突然闖進來幾個人東看看西看看,反而覺得很奇怪。我們不敢多呆,匆匆小逛就吃午飯去了。
書是生活和家政公司、改衣店、攝影店等在一起下午,長徵兄帶我去了城市之光書店,他說這是最有代表性的鄭州書店,老闆原來是鄭州三聯員工,後來自己辦了城市之光,在鄭州大學老校區南門,已經開了十多年。門臉不大,上樓後書店面積倒不小,首先進入視野的「詩與歌」專櫃非常吸引人,一個小舞臺,平時有一些民謠演出,這個專櫃陳列了很全的詩集和音樂書籍,我在這裡選了幾本搖滾書籍。
詩與歌專櫃區是個小舞臺,經常有音樂演出,左邊詩集,右邊音樂書仔細逛下來,這個書店的選品非常用心,以人文社科和文學藝術為主,幾乎看不到暢銷書。在這樣的書店,你會感覺一排排書架都是為你而設,站在書架上,一本本書拿下來翻,再一本本放上去,這是我喜歡的逛書店方式。顯然,老闆取這個店名是向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致敬,好在這家書店的格調對得起這個名字。
從城市之光出來,還有一點時間,我想去紙的時代書店看看,六根李輝、潘採夫等來做過活動,說這個書店很漂亮。同樣也是開在商城裡,這天又是周末,紙的時代裡擠滿了人,門口活動區有一個瑜伽講座,滿滿的全是人。在這裡,又發現了好幾片綠植牆,看來鄭州商城裡,做綠植牆可能是一種時尚。
紙的時代門口,綠植包圍著店招人們像是在叢林裡閱讀每個角落都有綠植也有閱讀的人紙的時代書店全國有四家,廈門和合肥兩家沒去過,桂林和鄭州這兩家比,更喜歡桂林那家,因為那家書店連接著「住在書店」,我在那裡住過兩晚,留下非常好的住店體驗。鄭州這家也很漂亮,綠植、水流,讓書店中充滿自然和靈性,如果不是因為今天人太多,在這樣一個空間裡,享受閱讀時光應該是很美妙的。另外想想,一家書店有那麼多人聚集,對書店從業者而言,是多麼讓人驚喜的事情啊。
店內坐滿休息和閱讀的人除了綠植還有流水這樣的閱讀空間是不是很愜意啊把張翎、曉哲兩位老師送到鄭州東站後,我還有一點時間,長徵兄又帶我去了離車站不遠的一家社區書店——目錄書店,我在網上看到這個書店的名字時,就特別喜歡,一直心心念念想來看看,沒想到,這是鄭州書店之旅最讓我驚喜的書店。
目錄書店外牆,爬滿了綠植目錄書店門口的信箱,似乎在歡迎你的到來書店很小,比我的閱讀鄰居讀易洞書店還小。店裡書也不多,有個角落有幾個書架上有老闆自己的一些舊書,我在這裡翻了翻,看中幾本,老闆卻不賣。這樣的小書店,她的風格和氛圍都是讓我喜歡的,如果身邊有一家這樣的小書店,是非常值得在這裡坐坐,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的。可惜馬上就要趕火車了,如果下次再來鄭州,一定再來閒坐整個下午。
短暫的鄭州書旅改變了對這個城市的印象,這個總被認為是東西南北中轉的城市,因為有了這些書店,也就有了停留的理由,如果不是太匆匆,建議你在鄭州中轉時稍作停留,去書店坐坐,放鬆一下疲憊的旅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