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店鮨沁屋的板前坐下,眼前即是那句「一期一會」。這把我的記憶拉回了兩年前,在星空廣場的兔角,簡陋的狹小包房。也是在這句字前,小許師傅面帶愧色,說自己「第一次創業失敗」,將要關閉當時生意火爆的兔角壽司。當時我在文章中寫下一句,「一期一會,後會有期」(暫別了,城中最划算壽司店)。
那之後,小許師傅到鳳壽司,再到南京東路開立新店「鮨青」。這短短兩年時間,上海日料市場變化極大,餐廳和食客的眼界都在進步。同時高性價比日料也始於當年兔角的火爆形成風潮,出現了不少優秀的餐廳,競爭愈發激烈。但小許師傅的「鮨青」一直都是高性價比日料中人氣最旺的一家。398元的Omakase,內容之豐富,誠意之足稱得上冠絕上海。( 爆紅高性價比壽司的重新啟航)當年向我說著自己「創業失敗」的小許師傅,如今已累積了大量的忠實客群,成為了上海最炙手可熱的日料師傅之一。
這家新店鮨沁屋位於天山地區,聽說是小許師傅的姐姐開的,延續鮨青的高性價比路線,定價598元/位。剛開業小許師傅會一直在新店板前,呆到10月份再回鮨青。之後板前會由曾經在匠心工作過的郭師傅擔任主廚,而小許師傅依舊會負責食材以及菜單的設計。10月前都算是試營業,優惠價498元/位。
小許師傅的號召力真不是一般的大,我後知後覺,當知道這家新店時,他們已預約到10月了。無奈只能厚著臉皮走一趟後門,拜託小許師傅為我中午營業一次。
鮨沁屋的價格比鮨青高一點,同時從環境到食材也提升了不少,算是「鮨青升級版」。當天酒餚足足10道,壽司10貫,包含日本和牛、金吉魚,甚至有今年進價特別貴的秋刀、新烏賊,還有名產地金目鯛,連金槍魚都用了日本著名供應商山幸的貨,著實讓人驚訝,同時也為小許師傅擔心,這樣真的賺得到錢嗎?
開場四樣小菜——海膽胡麻豆腐、無花果鵝肝、糖漬慄子、生蠔酢物。都很清涼開胃,即使是鵝肝也是冰涼細滑,且由無花果肉包裹,沒有膩感。
椀物中的甲魚腿肉已經煮得酥軟,我覺得有一點點過了頭,缺乏緊緻感。更喜歡裙邊柔糯的口感。整體處理得不錯,出汁鮮味清雅,沒有甲魚常見的腥味。
大竹莢滑潤微彈。扇貝十分厚實,口感很潤,甜味很足。至於赤身,小許竟然使用了山幸的金槍,雖說非野生,但比起大路貨品質真是高出不少。切得很厚實,柔軟且細膩,也有少許血酸風味。
無明礬的赤膽滋味清甜,缺點在於賣相不佳。這裡揚長避短打成了泥,搭配牡丹蝦。鮮甜味夠了,不過海膽醬量過多,比例有些失衡。頂部點綴了鮭魚籽、山葵、紫蘇花以及紫蘇葉,元素過多稍顯雜亂,影響美觀度。
此處章魚腿煮的火候恰好,柔嫩有彈性的同時,表皮沒有酥爛的問題。用了黃芥末與木芽調味,是高級店的思路。章魚腿本身有醬油味霖的甜味,有了微微辛與麻後,味覺上能抬得更具層次與「成人感」。
498元的套餐裡既有金吉魚又有日本和牛,小許師傅真是很捨得下成本了。這份烤金吉,魚皮酥脆,魚肉紋理間油脂充盈,豐美溫潤。
鮑魚的口感不錯,柔軟又有彈韌度,貝足部位有明顯的糯感和膠質感。
小許的肝醬是鮨青的招牌。裡面加了黃油、奶油、鰻魚汁、味霖、清酒、蛋黃等等。元素特別多,但吃起來竟然很和諧,質感細膩又濃鬱。用醋飯將肝醬抹得乾乾淨淨,比吃鮑魚還要過癮。
剛上市的鱈魚白子價格不便宜,小許這裡竟然也有。稍許燙過後用柚子醋與蘿蔔泥、青柚皮調味。白子十分嫩滑,內部呈肥美爆漿口感,同時也沒有一點腥味。
在這個價格能吃到日本和牛十分難得。搭配有馬山椒、山葵以及炸蒜片,也非常有高價店的模樣了。且這兩塊和牛烤制火候也很過關。肉汁充沛,油脂豐盈,口感飽滿富彈性,是完全超出預期的品質。
烤和牛之後就是一道清口的酒餚——松葉蟹蓴菜,不過醋味過重,導致蟹肉的甜味被遮蓋。
小許的舍利是加赤醋和鹽的,偏鹹酸口味。經過這幾年的操練,小許師傅的手勢愈發純熟,舍利頗有顆粒感。我覺得山葵可以再多一些,與舍利的鹹酸味之間能夠更加平衡。
第一貫新烏賊令人眼前一亮。我絕沒有想到在性價比壽司店能吃到這款時令貨。新烏賊和新子類似,就是baby 烏賊,因此口感十分幼嫩,根本不用切花刀。
小許這貫只用鹽和山葵調味,突出新烏賊本身的甜味。口感滑嫩令人想到嬰兒肌膚,越嚼越有糯性生發開來,十分美妙。不過這裡鹽如果再少一些,食材本身的優勢會更加突出。
第二貫是鮫鰈魚加炙烤過的鮫鰈魚裙邊。這裡的鮫鰈柔嫩中帶點脆性,佐以裙邊在高溫下釋放出的油脂香。
這貫赤身比起前面酒餚中出現的兩片,口感要更好。軟嫩,且細滑。用柚子胡椒調味我覺得沒必要,其本身微微的血酸風味已經足夠好吃了,且沒有腥味,不需要過多修飾。
金目鯛竟然用了千葉縣銚子的貨,出乎我的意料。名產地食材通常只會出現在高價店,小許師傅這是「降維打擊」啊!
可惜店裡沒有炭烤條件,魚肉用了火槍噴炙。不過還是能吃出魚肉的口感更為緊緻和細潤,和普通貨有明顯不同。
赤貝壽司之後緊跟著三貫我喜歡的銀身魚——小竹莢、秋刀魚和青花魚。
秋刀魚今年的價格翻了幾倍,沒想到小許也進到了。現在秋刀還沒到最肥美的時候,他把兩片疊在一起,來增加肥厚的口感,吃起來又嫩又油潤。銀身魚獨有的酸腥風味十分銳利,在蔥和姜的襯託下更具魅力。
兩貫海膽壽司。第一貫是來自俄羅斯的馬糞膽,後一貫是北海道的白膽。前者清潤甜味重,後者稠厚鮮味強。
星鰻用竹葉包裹起來蒸後再烤,口感柔細,醬汁的鹹度和甜度都克制了很多。
這一套omakase 實在豐盛,我吃到最後已胃口不支,但水果還是不捨得錯過。晴王葡萄和靜岡蜜瓜都是國內引進種植的日本種,水分足甜味濃,品質上乘。
時鮮貨秋刀、白子、新烏賊,名產地金目鯛、山幸金槍……鮨沁屋不愧是青的升級版,498元的套餐中包含那麼多高級店才會用的食材,簡直就有薅羊毛的感覺。即使到10月恢復598元,其性價比也是數一數二沒得說。
記得三四年前小許師傅特別喜歡在壽司上堆疊海膽。牡丹蝦、魷魚、金槍上都有堆過。他笑著和我說,到了現在回頭再看當初握的壽司,自己都不忍直視。經過幾年的開店經歷,小許的審美也在進步,他直言自己已經在盡力避免不合理的堆疊食材。我還是希望小許師傅能夠繼續做減法,這次有些出品還是有調味和搭配上冗餘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定價,也沒什麼好挑刺的了。即使放在日本,4,500元也基本只能吃到很普通的壽司。小許的舍利已經做到了溫度適宜且穩定,握壽司的技術也頗嫻熟,沒什麼大錯。付出這樣的低價,能夠有這樣的食材陣容,再抱怨沒有所謂「高級感」和「江戶前」口味,拿日本名店的標準來評價一家平價壽司,未免顯得矯情。
小許師傅坦言,四五年前,食客們吃到普通的養殖金槍,或者只要是日本的海膽,就已經很滿足了。然而近幾年上海日料市場發展迅猛,食材渠道越來越多,商家們各顯神通,水漲船高,再加上赴日本覓食也司空見慣,食客們的眼界越來越高。作為店家,要不斷提升,去進一些出色的,硬核的食材,才能在如今的日料市場站穩腳跟。
連人均幾百的平價壽司店都有這樣的覺悟,高價店如果還不思進取,拿些普通食材糊弄,還如何在市場中存活?近幾年上海的食客與店家都在進步,並且互相促進,還有像小許師傅這些的「行業規則破壞者們」推動,往後上海的日料必定是越發有趣越發有吃頭了!
鮨沁屋
地址:天山西路10號申亞廣場A座106
電話:1376166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