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和部門工作人員在現場實地勘察、研究解決方案。
本報訊(記者 史俊傑 通訊員 曲玉國 張鉅棟)「有了斑馬線和信號燈,社區居民回家再也不用走『冤枉路』了!」錢塘新區白楊街道鄰裡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敏華欣慰地表示。作為杭州市第一個、也是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社區,鄰裡社區內生活著超過1萬名新杭州人。今年6月初,陸續有住在社區內和達自由港的居民反映,回家的路很不方便。
原來,為全力配合下沙路與12號路提升改造及附屬配套工程,施工單位要求封閉12號大街東西方向進行施工。其中,12號大街11號路口是和達自由港唯一的進出口,這一封道導致非機動車及行人要繞行近兩公裡才能進入小區,出行十分不便。
放在以前,這類複雜問題社區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解決的。從今年6月開始,錢塘新區作為全市「街社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工作試點單位,研究制定了《試點推行「吹哨一件事」指導方案》,試行「吹哨一件事」改革。幫助基層社區解決問題,嘗試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就是本次改革的初衷之一。
收到居民的爆料後,鄰裡社區進入「吹哨人」角色,張敏華通過「社區治理釘」應用系統向錢塘新區交警大隊白楊中隊反映情況。收到「哨聲」後,新區交警部門白楊中隊邵航明和陳浩兩位警官迅速來到社區,頂著高溫現場勘查,同時對接新區交警大隊孟建效警官論證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很快,非機動車及人行斑馬線及信號燈設置完畢,同時公交公司還調整了相關區內公交的行駛線路,極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整個流程只用了三天,這也是鄰裡社區居民首次在「街社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中嘗到甜頭。
為確保「吹哨一件事」機制運行,新區還建立問題事件「爆料人」「吹哨人」「聽哨人」三支隊伍,做到黨員、居民戶、業委會、物業「人人都是爆料員」,社區黨組織是「指定吹哨人」,樓道、小區、社區、街道、部門「層層都有聽哨人」。另外,新區積極推行「你盯我辦」制度,在「吹哨一件事」問題流轉處置中,明確社區監察聯絡站站長、聯社幹部、三服務幹部分別為社區辦、街道辦、新區辦的「盯辦人」,通過「盯進度、盯落實、盯質量」,確保事件辦理「件件有結果」。
「群眾的訴求就是『哨聲』,只要圍著問題轉、圍著群眾轉,就一定能把群眾家門口的事辦好。」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