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膠州交警大隊的大院內,50餘名交警整齊列隊,隨著站在最前面的教官「嘟」一聲哨響,50餘名民警在吹響嘴邊哨子的同時,伸展胳膊,做出一個個標準的手勢。記者了解到,這是膠州交警大隊「改良」後的交通指揮方式——哨子操。據介紹,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全國交警學濟南開始,「哨子操」曾一度流行於全國的各城市。膠州交警大隊此次再次啟用並創新使用「哨子操」,主要是為了在車 流量增加的大環境下更有效規範地疏導指揮交通。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陸斌
現場 警隊大院再現「哨子操」
「1! 」「嘟——」「2! 」「嘟嘟! 」「3! 」「嘟——嘟——嘟——」昨天上午,記者在膠州交警大隊採訪時,看到後院廣場內整齊站著一排排的交警,隨著站在最前面的一名「教官」發出口令,這些交警做出整齊劃一的動作。不難看出,民警們正在做交通指揮手勢的培訓,但與其他交警大隊的培訓場面不同的是,膠州交警大隊此次接受培訓的交警口中都含著一個哨子,在伸展臂膀做出指揮手勢的同時,口中的哨子也發出不同的聲音。
「我們正在做哨子指揮操培訓。 」膠州交警大隊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說。
據了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全國交警學濟南開始,「哨子操」曾一度流行於全國多個城市,我市也不例外,只是在2005年前後,隨著信號燈電子警察等現代化交通設施的普及,大多數城市道路一般不再需要交警在路口現場指揮疏導,「哨子操」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沒想到,十年後,這種特殊的交通指揮方式能再次出現。
解釋 八種哨音代表不同含義
「為了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我們在不斷總結路面執勤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模式,結合公安部制定的《交通警察指揮手勢》的8種指揮動作,配合編排了8種哨音的『哨子指揮操』,以讓老百姓『多感官』地了解交通警察指揮手勢。不同的哨音代表不同的指揮手勢,從而使指揮手勢可以『聽』得明白。 」膠州交警大隊的大隊長齊學元介紹說。
據介紹,膠州交警大隊此次創新啟用的「哨子操」共有8個指令含義,分別為:1.停止信號:持續長音「嘟」兩秒鐘;2.直行信號:三個短音,發音類似「嘟嘟」,當右臂抬起時,第一次吹哨,右臂擺動兩次,同時吹哨兩次;3.左轉彎信號:哨音分為一長兩短,一個長音「嘟」,兩個短音「嘟」;4.左轉彎待轉信號:兩個長音發「嘟」的聲,當左臂向下揮動時發第一聲,再次揮動時發第二聲;5.右轉彎信號:一長兩短,左臂抬時髮長音,右臂擺動時發兩個短音,發「嘟」聲;6.減速慢行信號:四個短促音,每個短促音發「嘟嘟」的聲音;7.變道信號:兩個發「嘟」的長音,每揮動一次吹一次;8.靠邊停車信號:前急後緩,左臂抬起時,發兩到三個「嘟嘟嘟」的聲音,右臂擺動時,每擺動一次發一個「嘟」的聲音。
特點 耳目並用有利提高效率
「哨子操」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在膠州交警大隊的一個示範崗上,執勤交警向記者做了展示。當天上午11時許,一輛轎車駛至該路口,執勤民警發現司機沒有系安全帶,便抬起左臂,同時口中的哨子發出了「嘟嘟嘟」聲,與此同時,右臂不停擺動,示意該車司機靠邊停車。記者注意到,在民警抬起左臂示意時,該車司機並沒有注意到民警的動作,但隨著哨音響起,該司機突然怔了一下,像是警覺起來,並將視線轉移到交警身上,而後根據民警的手勢將車停靠在路邊接受檢查。在對該司機的輕微違法行為作了提示後,民警予以放行。
「此前沒見過這種指揮方式,好像哨子是上個世紀的交警用的吧?不過感覺挺溫馨的,既能起到及時提示的作用,還顯得很禮貌規範。 」司機胡先生說,有時司機專注於開車,可能注意不到交警的指揮手勢,不能及時按照交警的指揮行車,此外,有時交警因為司機看不到自己的手勢,站在二三十米遠外朝司機大聲吆喝,顯得不太禮貌,容易引起司機的牴觸情緒,而用「哨子」指揮,既能起到及時提醒的作用,還顯得規範禮貌,這樣就提高了效率,同時司機也會予以配合。
「在日常執勤過程中,我發現單純依靠手勢有時不能及時引起司機的注意,指令傳達不到司機那裡,或者傳達得較慢,這直接影響了路口的通行效率,此外,還容易引發事故。再就是作為民警,在司機注意不到的情況下需要不斷重複一個動作,甚至要跑上前指揮,也比較辛苦。後來我就想到了重新啟用『哨子操』,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我發現有必要對哨子操做一定的創新調整,以便更實用。 」「哨子操」的創始人——膠州交警大隊的大隊長齊學元說,「哨子操」之所以比較實用,主要是它能夠同時觸發司機的視覺和聽覺。記者從市交警支隊了解到,若膠州大隊的「哨子操」運行效果良好,或許會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