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劇《深圳商丘好人袁成友》事跡展演獲好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黃磊 12月13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戲院承辦的「第八屆深圳市戲曲名家展演」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海功展演《深圳商丘好人袁成友》上演後大獲好評,悠美的旋律,動聽的唱腔,博得觀眾陣陣掌聲
-
2018校園戲曲節「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展演」在清華啟動
2018年10月16日下午4時,清華大學戲曲進校園——2018校園戲曲節「河南戲曲藝術周暨稀有劇種展演」媒體見面會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拉開了河南稀有劇種在清華大學展演的序幕。豫劇名家李樹建、越調名家申小梅以及稀有劇種傳承人等戲曲大腕將悉數亮相媒體見面會,該活動由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趙洪主持。
-
名師助力本土戲曲團隊 折子戲精品展演亮相鵬城
12月5日晚,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市戲劇家協會承辦,深圳戲院協辦的「精品戲曲名師傳承計劃」折子戲展演在深圳戲院上演,深圳本土京劇、黃梅戲、豫劇、越劇劇團,為鵬城市民帶來了《赤桑鎮》《三岔口》《狀元府》《穆桂英下山》《打金枝·闖宮》5段經典折子戲演出。
-
馬金鳳谷文月等名家亮相戲曲教學成果展演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白瀛)中國戲曲學院多劇種辦學10周年教學成果展演4日開幕,22個地方劇種的38個劇目將在4天內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登臺者中不乏75歲高齡的評劇表演藝術家谷文月、80歲的晉劇表演藝術家王愛愛、98歲的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等名家。
-
當交響遇上豫劇 交響戲曲「穆桂英掛帥」氣勢恢宏
12月14日,中國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龍聲華韻》系列之交響戲曲「穆桂英掛帥」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交響戲曲「穆桂英掛帥」由中國交響樂團與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打造,根據經典傳統豫劇《穆桂英掛帥》改編、創作而成,由李心草執棒中國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與河南豫劇院多位表演藝術名家聯袂演繹。作品由周虹、楊帆、李宏權作曲,白雪峰作詞及劇本改編。
-
11位國家一級演員為這兩臺豫劇帶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12月11日、12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戲院承辦的第8屆深圳市戲曲名劇名家展演迎來重頭戲,河南豫劇院三團攜經典豫劇現代戲《焦裕祿》《朝陽溝》首次亮相深圳戲院。這兩臺豫劇由賈文龍、楊紅霞、盛紅林等11位國家一級演員領銜主演,為深圳市民獻上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大型豫劇現代戲,深圳戲院「戲播」平臺同步現場直播,線上線下逾50萬人次觀看。
-
中國戲曲學院校慶展演「繁花似錦」
12月4日,《國戲風華·戲曲名家演唱會》上演。晚會開場以宋飛、牛長虹、馬瑞帶領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團隊演奏的戲曲器樂合奏《盛世歡歌》拉開帷幕。演唱會以京劇為根基,匯聚了深受廣大戲迷喜愛的全國代表性劇種和藝術家共襄盛事,崑曲、粵劇、黃梅戲、豫劇、越劇、評劇、揚劇、廣東漢劇、河北梆子、川劇、秦腔薈萃一堂,舞臺上不僅有老藝術家蔡正仁、谷文月、陳少雲,也有中青年表演藝術家李軍、李宏圖、張晶、歐凱明、吳瓊、單仰萍、李仙花、陳智林、李樹建、汪荃珍、王英會、彭蕙蘅、李梅、李政成、王麗京、李妮等,還有優秀青年演員張馨月、黃齊峰、杜喆、王越、衣麟、魯肅、馮勝章
-
豫劇劉派創始人劉忠河代表作《打金枝》唱段欣賞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劉忠河劉忠河,1943年出生於河南商丘,國家一級演員,被稱作豫東紅臉王,著名表演藝術家、豫東「劉派」代表、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戲曲家協會理事。,豫劇「馬連良」。他唱腔古樸、豪放、大方、獨特,自成一派。
-
振興戲曲,薪火相傳!豫劇名家汪荃珍喜收25名新徒
她就是家喻戶曉的豫劇表演藝術家汪荃珍。 為了傳承豫劇藝術,弘揚戲曲文化,汪荃珍從未停歇過腳步,但從藝三十多年來,跟著她學習的學生有很多,卻只收過五個徒弟。除了對藝術的嚴謹和收徒嚴格要求之外,在汪荃珍看來,「收徒對我來說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師傅要真正起到傳幫帶作用。對我自己來說,一直在琢磨著如何更廣泛的、更深刻的形成自己的風格。」
-
看,河南省南街村藝術學校"擂臺賽"成果展演真不錯
這次比賽,由藝術學校名譽校長、戲曲教育家孫玉菊和名譽校長左吉河帶隊,特別邀請戲曲名家孟祥禮、郭志成、崔玉萍、張月榮、韓玉生、楊小青、桑豔紅等名家作評委。藝術名家對學生進行了嚴格認真而又細緻耐心的輔導,令全校師生深深感動。其中,國家著名豫劇演員孟祥禮、韓玉生、張月榮、崔玉萍,作為藝術學校戲曲名家傳習所老師,經過在校一個月時間的指導、授課,共挑選了8名弟子,現場由名譽校長孫玉菊、左吉河見證,舉行了隆重的集體拜師儀式。
-
16場戲曲演出陪著觀眾過大年
「英協有戲」之八推出2013新春戲曲周 賈廷聚、張寶英、任宏恩、李樹建、王惠、汪荃珍、胡希華等眾多名家領銜主演 □首席記者 張體義 文 記者 李康 圖 過新年,哪裡去?「英協有戲」請大家到省人民會堂和英協劇院看大戲。
-
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年教學成果展演落幕
《龍鳳呈祥》演出劇照 中國戲曲學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繼中國戲曲學院實驗劇團精心打造的《龍鳳呈祥》《國戲風華·戲曲名家演唱會》於12月3日、4日在國家大劇院落下帷幕,持續近4個月的慶祝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教學成果展演系列演出畫上了圓滿句號
-
戲曲類APP哪個好?親測說話
然而國內戲曲類APP還比較少,尤其是專業做戲曲視頻的APP,從安卓應用市場統計來看比較常用的是戲多多APP、戲緣APP和聽戲APP,剩餘一些APP就不太熱門,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本人把戲曲類四款熱門的APP親測了一番,把感受寫下來,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
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在我國河南山東等地十分流行
豫劇又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河南謳」「靠山吼」,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在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十分流行。它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清代中葉,作為「汴人相沿之戲曲」的豫劇,開始在河南民間流行。
-
「河南省戲曲之鄉」為何花落寧陵
上世紀50年代加工整理的大型悲劇《司馬茅告狀》(李斯忠領銜),在首屆河南省戲曲觀摩匯演中,李斯忠獲得演員一等獎,劇本獲得一等獎,音樂、舞蹈、集體演出等獲得多個獎項。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大型豫劇《惠河灣》在商丘地區匯演中獲一等獎,被省文化廳定為赴鄭展演劇目。後期創作的大型現代戲《二老冤中獎》在商丘地區匯演中獲得多個獎項,主演邵書元獲得演員一等獎。
-
豫劇聲聲惹人醉 「蘭韻悠悠」憶蘭田
本報訊 (記者劉 洋 實習生李柯青)4月8日,一曲深沉幽咽的管弦絲竹樂《蘭韻飄香》拉開了《蘭韻悠悠——豫劇崔派藝術賞析會》的大幕。這場由省文聯、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河南電臺戲曲廣播、省劇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活動,旨在紀念豫劇大師崔蘭田逝世十周年,讓戲迷們再次聽到那悅耳的豫劇聲。
-
河南的戲曲資源豐富,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據不完全統計,河南省共有地方戲曲、曲藝種類多達40多種,包括豫劇、曲劇、越調、大平調、懷梆、宛梆、太康道情、河南墜子等地方劇種,主要以豫劇、曲劇、越調、河南墜子等劇種為主。豫劇在發展的過程中,因其方言問題,形成了帶有區域性特色的藝術流派,主要分為豫東調和豫西調,豫東調多採用上五音,豫西調多採用下五音,新中國成立後,豫劇專家把豫東調又劃分為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即以封丘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流行於豫東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又叫「本地梆」。
-
8天時間,這幫豫劇人登上國家大劇院會帶來什麼?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29日,記者從「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迎國慶晉京獻禮演出媒體見面會」上獲悉,本次演出將於9月20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
-
豫東一支脈,佳機傍身來——記豫劇名家劉忠河
八十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等人的錄音錄像,發行了命名為《豫劇八大紅臉》的6碟裝VCD。從此便有了比較流行的「豫劇八大紅臉」的說法。 逐漸地,又把「豫劇八大紅臉」的稱呼,演變成了「豫劇八大紅臉王」的稱謂。八大紅臉王源於唱片公司所錄製的影碟唱腔專輯,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