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網售處方藥依舊多發 醫藥電商企業抱著「有今天沒明天」心態

2021-01-15 央廣網

在我國,患者購買處方藥須有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且有關藥品零售企業禁止網售處方藥。但記者調查發現,違規網售處方藥的現象依舊多發。

部分專家認為,儘管存在一些障礙,但放開處方藥網絡經營是大勢所趨,有利於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效率,也是破解「以藥補醫」和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的重要政策槓桿點。

醫藥電商企業

抱著「有今天沒明天」心態

記者對數家第三方平臺進行調查發現,包括國大藥房、華佗大藥房、德開大藥房等藥品零售企業都存在無需處方、直接審核通過申請購買處方藥的現象。處方藥通過快遞以貨到付款的方式送到消費者手中。

「儘管已有禁令,但藥品零售企業在第三方平臺賣處方藥已成了各方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某第三方網售藥平臺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2014年,原食藥監總局發布了《網際網路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網際網路藥品經營者應當按照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的要求,憑處方銷售處方藥」。

藥房網CEO鍾毅表示,最近幾年時間,無論是平臺和藥品零售企業都以為網售處方藥的大門就要打開了,紛紛加大投入,希望搶佔先機,但很快政策有了轉向。

去年發布的《網絡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網絡藥品銷售者為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的,不得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國家有專門管理要求的藥品等」。

原食藥監總局又在今年2月發布了起草說明,提到網際網路藥品經營監管面臨一些新問題,包括「2017年初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企業審批(第三方平臺除外)取消,擬開展網際網路售藥業務的企業大幅增加,監管對象增多」「網際網路經營具備虛擬性、隱蔽性和跨地域特點,對現行的執法管轄、案件調查、證據固定等帶來很大挑戰」等。

「監管問題背後是有的醫藥電商企業抱著『有今天沒明天』的短期心態,如果今天投入幾千萬元,明天政策嚴格執行,就都打水漂了。」天貓醫藥原總經理康凱認為,這造成第三方平臺不敢大舉投入,組建專業藥師隊伍、嚴格處方審核機制、加強處方藥風險防控,進一步暴露了網售處方藥風險。

「另一方面,在國家基本藥品目錄裡面,處方藥佔了多數。為了生存,部分醫藥零售企業又不願意放棄這塊大蛋糕。加上各地對網售處方藥懲治力度不一,平臺也缺少對違法行為規範管理的動力。」鍾毅表示。

是否放開網售處方藥

各方觀點不一

對於網售處方藥,消費者有著真實的需求。29歲的B肝患者許曉明需長期服用抗病毒處方藥恩替卡韋片。此前,他在瀋陽某醫院購買一盒0.5mg×7粒的恩替卡韋需要150多元。為了省錢,每月收入3000元的他會拿著家人的身份證,坐13個小時的火車去杭州。那裡某醫院規格為0.5mg×28粒的同品牌恩替卡韋,價格不到300元。

直到他發現,京東上另一廠家的規格0.5mg×14粒的恩替卡韋價格只要不到60元,比瀋陽的價格便宜了不少。而在許曉明的病友群裡,網購併服用處方藥的患者並非個案。

康凱透露,近兩年通過天貓平臺達成的處方藥營業額增速較快,保持著兩位數增長,「幾家大平臺加起來交易額可能接近百億元」。但由於線上和醫療機構的藥價存在差價,第三方平臺收到藥廠要求提藥價的維價函是家常便飯。

「當前廠家處方藥銷售的大頭仍在醫院」,鍾毅透露,近期藥房網收到過約2000個藥品品類的藥廠維價函。「有的藥一年要求調價三次,價格上漲高達18倍」。為了應對維價,平臺、零售商家則和廠家玩起了「貓抓老鼠」,採取特價和返現等「技術手段」。

但對於是否放開網售處方藥,各方觀點不一。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王嶽作了相關研究,梳理了有關觀點:

質疑方認為,簡單放開網際網路售藥有可能導致假劣藥品泛濫;藥品儲存、運輸條件難以符合要求,危及藥品內在質量;網上藥店遠比實體店情況複雜,現有條件下難以對網上藥店實施有效監管;醫療機構處方外流存在體制障礙,上傳處方的真實合法性難以鑑別,網上藥店執業藥師資質有待考證等。

支持方認為放開網售處方藥是一項利民政策:有利於破除目前醫院「壟斷」處方藥和「以藥補醫」現象;能讓藥價更具透明性;有利於醫藥電商的創新和競爭;也有利於傳統藥店的網上拓展。

專家建議

加快建立處方共享平臺

有關人士建議,可採取有條件和分步試點的穩妥方案,完善質量管理和服務規範,建立處方共享平臺等,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針對 「網售處方藥比線下更難監管」的質疑,康凱認為,假藥問題在線上線下同樣可能出現,關鍵是完善藥品追溯體系。「網售處方藥可在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留痕和監管,反而更有利於打擊假劣藥品的流入。」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放開網售處方藥後,「網絡審方」引發的處方真實性判定問題是一個「繞不開的檻兒」。

王嶽認為,處方外流在醫藥分開背景下逐漸成為必然趨勢。伴隨「網際網路+醫療」,各地已經出現多種電子處方外流模式。

「可由多部門聯合,醫院、社會藥店、網際網路醫藥經營者參與,共同建設能融合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藥品零售信息和處方調劑信息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處方信息共享平臺。」王嶽說。

「在主體準入方面,宜分步、有序,穩妥放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恆鵬表示,可要求網絡藥品經營者應在線下有實體企業,讓符合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和第三方交易服務平臺先行進入。「在保證藥品可追溯和提供指導合理用藥的情況下接收處方和開展處方調劑後,再讓沒有能力自建平臺的實體藥店也有機會參與。」

他還建議,對網售處方藥的配送制定更為嚴格的產品供應規範(GSP)認證要求,採取有資質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藥品零售企業自建物流渠道相結合的方式,對於不利於貯藏的和需冷鏈運輸的藥品和藥劑可由藥師協會等組織建立負面清單,禁止在網上出售。

相關焦點

  • 記者實測多家醫藥電商平臺:沒處方能大量網購處方藥?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關注《藥品管理法》網售處方藥新規:記者實測多家醫藥電商平臺 沒有處方也能大量網購處方藥?據媒體近日對25家醫藥電商的「處方藥購買實測」發現,在沒有合規處方的情況下,仍有20家醫藥電商為「網購處方藥」打開了綠燈。在被媒體曝光後,前述違規網售處方藥的醫藥電商是否有所改變?
  • 合肥國勝大藥房廬江店違規網售處方藥被查!
    原標題:【零容忍】又有藥店違規網售處方藥,查處!3月5日上午,合肥廬陽區逍遙津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國勝大藥房廬江店通過網絡平臺違規銷售處方藥。
  • 政策仍未放開 1藥網等醫藥電商已公開售賣處方藥
    然而,根據有關方面的規定,目前所有網上藥店都沒有銷售處方藥的資格,網上藥店只能銷售非處方藥、保健品、計生用品。但是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體驗式調查多家網上藥店和醫藥O2O平臺發現,在無需處方的情況下依舊可輕鬆買到處方藥,眾多醫藥O2O知名品牌幾乎全軍覆沒。面對醫藥電商變相「解禁」處方藥銷售的問題,業內人士直言,醫藥電商平臺違法成本低讓其有恃無恐。
  • 處方藥網售放行,是危是機?
    11月1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本次徵求意見稿有兩點突出變化:一是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二是允許具備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向公眾展示處方藥信息。
  • 網絡售藥「灰色地帶」還不少:沒處方照樣能買處方藥
    原標題:網絡售藥「灰色地帶」還不少:沒處方照樣能買處方藥  據北京日報3月1日消息,藥品零售表面波瀾不驚,現狀卻亂雲堆疊。眼下,藥品零售企業的自我「鬆綁」和監管部門的「收緊」又迎頭撞上。食藥監總局近日提出我國不能放開網售處方藥。但處方藥違規零售卻開疆拓土,從網絡擴展到手機APP,讓監管更加撓頭。
  • 網售處方藥 熱鍋「烤」藥店
    如不出意外,接下來,網售處方藥將在幾經波折後全面放開。在此背景下,醫藥零售企業逐步加大了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力度。從目前形勢來看,大連鎖正在進一步加快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布局。就在幾天前,一心堂與京東健康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藥房門店數位化升級、京東健康&一心堂聯盟大藥房、O2O、中藥產業鏈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網際網路+醫藥零售」新樣板。
  • 網售處方藥表面上「開閘」,其實是加強了監管!
    然而,在今年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網際網路醫療、醫藥電商、在線問診以及處方外流等業務得到快速發展,「網售處方藥放開」的呼聲再次高漲。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健委於今年3月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規定符合要求的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線上複診可納入醫保支付。這實際為網售處方藥鋪平了支付道路。
  • 「包容審慎」,新《藥品管理法》對網售處方藥開了綠燈
    從業十多年來,很多像邵清這樣的醫藥電商從業者終於等到網售處方藥政策逐漸明朗的這一天。近一年時間內歷經三次審議之後,8月26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為探索多年也爭議了多年的網售處方藥定了調:採取「包容審慎」的態度,處方藥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銷售。
  • 新口難開 網售處方藥解禁延遲
    這一消息也得到了京城幾大醫藥行業協會資深人士的印證。不過,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仍稱,放開是大勢所趨,預計相關部門最終還是會逐步放開處方藥網售。而在眼下「3·15」這個時間段上,康愛多等網售處方藥公司卻遭點名批評。
  • 專家視點|蔡江南:網售處方藥,三醫聯動是關鍵!
    來源:整理自健康界、 創奇健康研究院 作者:蔡江南、梁建 當前,「網際網路+」風暴席捲中國各大行業,醫藥電商也不例外,藥企、藥店紛紛加入「網際網路+」大軍。BAT 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醫藥電商大筆投入。
  • 人民網三評「網售處方藥」之二:需求催生市場,逐利不能無良
    【編者按】人民網近日對20家購藥APP售賣處方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人民直擊:寵物照片充當處方竟能網購處方藥》的報導顯示多家APP違規甚至違法銷售處方藥,引發網友熱議。網售處方藥亂象叢生,背後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
  • 線下線上意見不一,網售處方藥徵求意見稿被指放開尺度過大
    當前,「網際網路+」風暴席捲中國各大行業,醫藥電商也不例外,藥企、藥店紛紛加入「網際網路+」大軍。BAT 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醫藥電商大筆投入。於是,各種新概念諸如PBM, HMO等, 像柳絮漫天飛舞,花樣百出。不過,儘管網際網路醫療在中國發展如火如荼,但是處方藥銷售卻一直是網際網路電商的禁區。
  • 網售處方藥「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來源:經濟日報11月24日,不到23分鐘,瀋陽咽炎患者黃梅就在一家電商平臺上買到了一盒處方藥——阿奇黴素分散片。在定位地點附近的藥房選中藥品,認證用藥人身份,完善處方信息:線下已確診疾病、有無不良或過敏反應,再選擇「免費問診並開方」就可以購得。
  • 電子處方亂開、處方藥濫用錯用 網售處方藥「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11月24日,不到23分鐘,瀋陽咽炎患者黃梅就在一家電商平臺上買到了一盒處方藥——阿奇黴素分散片。在定位地點附近的藥房選中藥品,認證用藥人身份,完善處方信息:線下已確診疾病、有無不良或過敏反應,再選擇「免費問診並開方」就可以購得。「以往我要跑到藥房讓坐診醫師開處方,現在動動手指就可以了。」
  • 網上售藥看上去挺美:繞不過去的「處方權」
    雖然網際網路藥品經營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因為不得銷售處方藥的限制,網際網路售藥的份額在國內藥品市場的總盤子裡顯得微不足道,僅僅在1%左右。  如今,戴在網際網路藥品經營企業頭上的「緊箍」即將消失,佔整個藥品市場超過八成的處方藥或將被解除網售禁令,這意味著一個數以千億元計的市場將向相關企業敞開懷抱。然而,政策「靴子落地」後,網上售藥就能暢行無阻、蓬勃興起了嗎?
  • 網際網路電子處方如何引發處方藥營銷革命
    第一張網際網路電子處方的開出,無疑成為醫藥行業昨天的熱點頭條。預示著網售處方藥的的禁令正在逐漸被打開。一個極其龐大的醫藥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處方藥市場規模超千億,在這一個改變下醫藥電商也將迎來強大的市場機遇。醫藥工業企業也在積極尋找自己的位置。更多的處方藥企業也都在積極的尋找更好的營銷方式。在以往的處方藥營銷案例中,基本上是以「學術跟隨,利益驅動」為中心。
  • 關注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這意味著,一旦新版管理辦法通過,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  11月24日,不到23分鐘,瀋陽咽炎患者黃梅就在一家電商平臺上買到了一盒處方藥——阿奇黴素分散片。在定位地點附近的藥房選中藥品,認證用藥人身份,完善處方信息:線下已確診疾病、有無不良或過敏反應,再選擇「免費問診並開方」就可以購得。
  • 網際網路藥店漏洞仍多:處方藥無處方照賣不誤
    (網絡配圖)記者調查多家網上藥店無須處方也能買到藥羊城晚報記者隨機下載了多個醫藥電商App,發現在這些App上,均能看到不少處方藥。在「1藥網」上,記者隨機點開了一款抗生素藥「阿莫西林膠囊」,藥品下方明確標識著「本品為處方藥,購買時需憑醫生處方,請向藥師諮詢了解詳情」。
  • 醫藥電商緣何陷入賠錢怪圈?如此局面能否扭轉?
    近年來,隨著電商迅速發展,人們開始習慣在手機和網絡上購買藥品,也應運而生了不少醫藥電商平臺。除了傳統的流通巨頭,如上海醫藥、白雲山、九州通、仁和藥業、康恩貝,以及零售連鎖藥店上市企業一心堂、老百姓、益豐藥房等外,百度、阿里、京東等也在布局醫藥電商平臺。
  • 專家共論網售處方藥監管: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監管框架
    在14日由法制日報社主辦的網售處方藥監管與規範座談會上,中國非處方藥協會市場營銷專業委員會助理主任、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光磊表示,解決網售處方藥安全的核心是解決好處方管理。  近年來,網上買藥愈發成為潮流。網上提交購藥申請,簡單和在線醫生溝通甚至無需經過醫生,就可購買處方藥。網絡購藥因為方便快捷受到不少人青睞,但因為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審核漏洞,也讓網絡售藥多了幾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