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內寶寶這「3種」表現聰明,這「8種」不是發育遲緩就是自閉症

2020-12-13 星悟說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長發育正常,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受遺傳、環境、教育等多方面影響,孩子的發育會存在一定差異,如果1歲寶寶出現以下三種表現,說明寶寶比同齡人聰明:

精力旺盛

一歲以下寶寶,很多時候寶媽都以為孩子該累了、困了,可孩子精力異常充沛,聽到音樂或父母聲音,就手舞足蹈,開心不已,看起來即聰明又可愛。

寶寶精力旺盛,表明身體各方面狀態都極好,能持久都為寶寶提供玩耍、感知周邊環境的動力。寶寶聽到音樂、聲音時,手舞足蹈,這說明寶寶對聲音感知力強,能夠記住這些不同聲音。

愛笑的好奇寶寶

寶寶對對任何聲響,都喜歡四處尋找,喜歡摸摸著摸摸那,而且特別愛笑,十足對小機靈鬼。

寶寶的好奇、機靈、愛笑,都是靠大腦神經控制的,寶寶在一歲這個階段就能表現得這麼好,表明寶寶大腦發育迅速、感知力強,而且愛笑的寶寶能刺激大腦皮層進一步發育,刺激寶寶好奇心,讓寶寶更加聰明機靈。

大動作快人一步

寶寶的聰明形式還會體現在身體發育上,精力旺盛、好奇心重,讓寶寶比同齡孩子更多的運動,使得寶寶比同齡孩子在肢體大動作方面快人一步,寶寶的大動作除了身體發育外,還需要大腦來控制,運動越多,大腦運行越多,大腦發育越成熟,寶寶自然比同齡孩子更聰明。

一歲寶寶如果出現以下7種表現,不是發育遲緩就是自閉症,家長尤其要引起注意:

以下是1歲以下孩子,如果出現以下7個表現和症狀,不是發育遲緩、障礙就是自閉症:

對所有人面孔不感興趣:即使是父母去抱她,也不會注意到,挑逗她時可能會看一眼,隨後就自顧自地玩去了。

沒有目光接觸:喊她或和她說話時,也不會看向你的眼睛,眼睛無神、冷淡。

對聲音沒有反應:即使父母大聲叫喊她時,大多數也沒有正常孩子尋找聲音來源的行為。

對自己名字沒有反應:父母叫喊寶寶名字時,不會轉頭去看。

不喜歡被抱和觸摸:沒有表現出被擁抱的快樂感覺,觸摸時偶爾還會哭。

對「躲貓貓」的遊戲不感興趣:沒有正常孩子的好奇心去探索。

沒有咿咿呀呀聲:正常寶寶這個年齡會咿咿呀呀說個不停,雖然大多都聽不懂。

不會用手勢:抱她或遞給她東西時,也不糊死很出手。

1歲以下的嬰幼兒,正式發育初始期,各方面都有極大的可塑性,也極易受到損傷,父母在多寶寶的發育上一定要多注意,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康復的可能性也更高。

更多相關文章#育兒技巧#

自閉症兒童家長指南:表現和症狀、測試和診斷、治療……

1歲嬰兒身高體重發育標準大全,語言認知行為,超細發育遲緩篩查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的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發育遲緩,別以為是孩子「乖」
    檢查發現是發育遲緩,現在孩子在接受治療,還好發現得早,想想就很怕,自己第一次做媽媽,差點耽誤了孩子。 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 所以成為一個媽媽前,需要準備很多,以免因不夠了解這些知識,耽誤了孩子。
  • 寶寶的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發育遲緩,別以為是孩子「乖」
    檢查發現是發育遲緩,現在孩子在接受治療,還好發現得早,想想就很怕,自己第一次做媽媽,差點耽誤了孩子。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所以成為一個媽媽前,需要準備很多,以免因不夠了解這些知識,耽誤了孩子。
  • 預防1-3歲寶寶大腦發育遲緩,別忽視補這4種營養素~
    事實上,真的沒有聳人聽聞,因為孩子大腦發育遲緩,確實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寶寶發育問題。腦發育遲緩症候群主要表現為智力落後,它對日後寶寶的語言、行為等各方面的成長,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注意!存在這3個異常信號,該警惕寶寶大腦發育遲緩「怎麼才能知道孩子大腦發育是不是正常呢」,這是很多家長們的疑問。別急,小編這就支招給大家!
  • 孩子出現這4種表現時,說明發育遲緩了,家長別大意了
    寶寶有這4種表現說明發育遲緩,家長要不重視容易輸在起跑線1、反應慢有時候誇讚一個人會說,你反應真快,也就是說反應慢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反應,一旦發現喊寶寶而他沒什麼反應的時候,就要引起警惕了。
  • 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很可能已經發育遲緩了,媽媽別大意
    大家都知道,對於一位媽媽來說,沒有什麼是比寶寶的健康更重要的了,從寶寶第一聲啼哭開始,媽媽們的生活重心就有所偏重,寶寶衣食住行相關的一切都要親自操辦才放心,但媽媽們也不是超人,也會有不知道或者忽視的時候,所以這邊提醒一句,周歲以內,寶寶的這幾種表現媽媽們別不當回事兒,可能是發育遲緩。
  • 寶寶3歲前,如果有這3種表現,並不是「乖巧」,可能是智力低下
    但是也有些寶寶生下來,就表現出一些特別奇怪的表現,他們有的生下來就非常「乖巧」,有的不喜歡和外界交流,總之就是很文靜。很多家長認為,這樣的孩子是生下來報恩的,所以才這麼乖巧。但是家長們要注意,這些孩子雖然顯得「乖巧」,也有可能是孩子智力低下的信號。
  • 發育遲緩是自閉症嗎?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家長一定要知道!
    大家對發育遲緩這個詞都不陌生,當孩子自閉症不能被確診的時候一般醫生會初步斷定為發育遲緩,有很多家長也會不把發育遲緩當成自閉症,或者是把自閉症當成發育遲緩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對孩子的幹預治療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了解清楚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再做判斷,那麼家長對發育遲緩和自閉症有哪些誤區呢
  • 發育遲緩是自閉症嗎?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家長一定要知道
    大家對發育遲緩這個詞都不陌生,當孩子自閉症不能被確診的時候一般醫生會初步斷定為發育遲緩,有很多家長也會不把發育遲緩當成自閉症,或者是把自閉症當成發育遲緩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對孩子的幹預治療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了解清楚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再做判斷,那麼家長對發育遲緩和自閉症有哪些誤區呢?
  • 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傻傻分不清楚
    有些孩子長到一定階段時,會因為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導致發育遲緩,最常見的是不能說話、不喜歡和他人玩耍,往往很多家長分不清這是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其實這兩者之間是很大區別的。什麼是發育遲緩:生長發育遲緩(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
  • 兒童智力發育遲緩的10種表現
    1.哺乳困難:嬰兒時期較為多見。智力發育緩慢的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症狀往往就是哺乳困難,不會吸吮,吐奶頻繁,如非神經系統有嚴重損傷,家長應及時加強啟蒙教育和訓練,否則,日後孩子智力發育將受影響。5.睡眠過多且不易喚醒:一般情況下,1個月內的嬰幼兒,一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在18-20小時。每天大約有3-4小時處於清醒狀態即健康。當到了2-3個月大的時候,每天需要睡眠時間縮減到16-18小時;而到了5-9個月寶寶仍然需要睡15-16小時;滿周歲的時候大概需睡14-15小時。如果寶寶長期超過合理的時間就要帶寶寶到醫院去檢查了,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寶寶「發育遲緩」的4種表現,需提前應對,父母別大意了
    其實只要是在正常範圍之內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出現這幾種表現,那麼就說明孩子發育遲緩。寶寶「發育遲緩」的4種表現,需提前應對,父母別大意了哦一:說話比較晚正常情況下,孩子在一歲左右就可以簡單地發出一些聲音。
  • 寶寶「4種徵兆」或代表發育遲緩!符合1歲寶寶的發育標準
    1歲內寶寶生長發育較快,幾乎一天一個模樣。如果自家寶寶與同齡的孩子差距有點大,家長就應該引起警惕。今天,天天和大家聊一聊,出現4種特徵可能代表寶寶或代表發育遲緩。但是,如果寶寶到了2個月仍不會笑,家長要警惕,可能孩子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建議在給孩子做體檢時將此現象反饋給體檢醫生。第二個特徵:3個月寶寶還不會抬頭一般來說,在寶寶3個月時會自然翻身,趴著的時候也會抬頭到處看。
  • 0-3個月嬰兒,出現這5項,可能是自閉症或發育遲緩的表現,須注意
    自閉症和發育遲緩,是一種遺傳性發育障礙,現階段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的,大多發生在嬰兒幼年時期,自閉症或發育遲緩,越早幹預治療效果越好#因此,在嬰幼兒護理過程中,發現孩子出現異常,父母怎樣篩查和判斷,寶寶是否有自閉症或發育遲緩的表現和跡象呢?
  • 寶寶有這4種情況,說明發育遲緩了,注意
    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健康成長、聰明伶俐,但是,父母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有時會覺得小寶寶哪點不對勁兒,懷疑寶寶是不是發育遲緩?其實大多數寶寶的「不對勁」都是正常的,發育遲緩的寶寶畢竟是少數,比如寶寶出現了這4種情況,才真正提示寶寶發育遲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真該注意了。
  • 詳細嬰幼兒發育遲緩的表現症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有哪些?
    「孩子不說話、不對視、不回應……」很多家長想弄明白,這些情況是普通的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以及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發育遲緩是一個大名詞,它包含自閉症、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社交障礙以及其他發育落後。自閉症是發育遲緩的一種,單純的自閉症包括社交障礙、語言障礙、行為障礙及部分智力不同程度落後等。相比多重領域障礙的重度發育遲緩,自閉症幹預起來要容易一些。
  • 父母容易混淆的誤區: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不是自閉症
    有些家長通過上網、看書等方式查詢後,可能會驚恐地認為孩子得了自閉症。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乖巧聰明,就是語言遲一點,沒什麼大問題。其實這都是我們常見的偏見,不說話、說話晚在自閉症孩子中很常見,但普通孩子也有可能出現語遲的現象。
  •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不是自閉症
    從一個胚胎開始,到十月出世,再到往後數十年的生長、發育、發展,生命逐漸豐滿的每一個過程都牽動著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心。 尤其是在孩子開始咿呀學語的階段,一旦發現自家寶寶叫「爸爸」「媽媽」的時間比別的小孩晚,或是發現還是三四歲了發音吐字還非常的不清晰,亦或是發現寶寶說話的詞序顛三倒四詞不達意……家長們可能就開始「心慌」,不斷在搜尋引擎上探究、翻閱育兒書籍,懷疑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閉症。
  •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經常吃這8種益智食物,娃越吃越聰明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大腦的發育主要是指腦細胞的生長和神經網絡的形成。大腦約有100~180億個腦細胞,腦細胞越多,寶寶越聰明。 據研究發現,有的寶寶只有100億個細胞,有的則可能有150億個細胞,差異非常大,這也導致了智商的差異。寶寶的大腦發育,除了受遺傳,疾病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外,一些生活因素對寶寶的智力發展也有很大影響。
  • 孩子如果有這3種特徵,家長要注意了,這是他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
    孩子如果有這3種特徵,家長要注意了,這是他智力發育遲緩的表現小王夫妻倆有一個1歲的寶寶,因為這是第一個孩子,所以小王夫妻倆都很重視。甚至為了更好地照顧寶寶,小王上個月辭職了,在家專心的做家庭主婦帶孩子。
  •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不是自閉症!
    孩子一系列的表現會讓家長們覺得孩子是得了自閉症嗎?甚至有的父母病急亂投醫,反而對孩子不利。其實,孩子幾歲了還不太會說話大部分是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那麼,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繫,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說一說,為父母們排除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