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湛廬策劃出版了《系統之美》一書。引進之前,此書在國外已被捧上「神壇」,幾乎清一色的五星好評,這本書也被譽為學習系統思考「從入門到進階」的最佳讀物。
《系統之美》在國內一經上市就大獲好評,多年過去,豆瓣評分仍然保持在8.2分之高,可謂是被時間驗證過的好書。不管是京東還是噹噹,關於《系統之美》的好評都超過1萬條。
讀者評論
國外有讀者說,後悔這是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而不是自己買的書,因為在讀的過程中,實在忍不住想在書上做筆記。
在國內,有讀者說「這是一本相見恨晚的書」,有人說讀完這本書才明白「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卻總是不能實現目標」,還有人說「小到個人問題,大到全球性複雜挑戰,這本書都能給你提供睿智的解答和洞察」。
與其他譯本相比,中文版的《系統之美》不僅詞意表達精準,行文清晰明朗,讀起來也十分順暢,這一切都得益於譯者邱昭良老師的專業功力(他可謂是國內系統思考第一人)。
如果需要有誰來系統評價一下這本書,那麼一定就是最懂這本書的——《系統之美》譯者、國內系統思考領域專家邱昭良。
首先,作為《系統之美》這本書的譯者,我先大致和你介紹一下這本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它到底講了什麼?
1
什麼是系統思考
《系統之美》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叫做:Thinking in systems,直譯過來就是:在系統中思考。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系統?
提起「系統」二字,這已經是一個日常詞彙了。我們也都知道,人的身體就是一個系統,家庭也是一個系統,股市也是一個系統,我們所在的企業和團隊也都是一個系統。
那麼,把「系統」和「思考」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怎麼樣才能叫做系統思考呢?
其實,系統思考的概念也經常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之中。我們平常都會說,看待事情,要系統地看待它。而且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學的哲學課裡面也都教過我們:看待世界要用一種普遍聯繫的整體的視角去看,而不要用靜止的、孤立的、機械的觀點去看世界。
這些道理,我們嘴上都會這麼說,但是問題在於,怎麼樣去具體地用系統的視角看待世界,去解決問題,我們似乎知道的不多,往往是我們用靜止、孤立的視角犯了錯,才後悔不已。
你如果學會系統思考,就能夠抓住關鍵因素,驅動自己所在的系統持續快速地成長。在我看來,系統思考可以應用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身、帶團隊、與家人相處、經營與管理一家企業,乃至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等等等等。
比如,你如果是一個企業經營者,哪怕你現在只有七八個兄弟,三五條槍,甚至就是經營著一個路邊的小吃攤,如果你能夠找到你的「成長引擎」,也可以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的成長。
可以說,系統思考是21世紀的領導者必備的核心技能。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將其稱為「第五項修煉」,認為它是建設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基礎性的一項修煉。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5G、萬物互聯和自動化革命時代的到來,掌握應對複雜系統的思維能力更加重要。在這方面,很多機構都發布過類似研究。比如,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一份名為《未來的工作》的白皮書指出,到2020 年,勞動者最重要的10 項技能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解決複雜問題、批判性思考、創造力,這些都與認知、思維有關。
2018年,全球經合組織(OECD)也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在未來有三大類技能是至關重要的,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認知能力,其次是社交能力,第三是數位化技術能力。
為了應對未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自動化革命的挑戰,我們人類所需要掌握的首要技能,就是提升認知能力、學會學習、學會系統思考。
2
學習系統思考的最佳讀物
《系統之美》這本書就是能夠讓你學習如何進行系統思考的好書,尤其對於我們今天生活在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複雜的社會中的人而言,《系統之美》這本書將會將會教給我們,在複雜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制定出符合系統特性的對策。
作者德內拉·梅多斯,也常被人稱為丹娜(Donna),是一位傳奇人物。
上世紀60年代,她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攻讀博士,師從系統動力學創始人佛睿斯特(Joey Forrester)教授。後來丹娜留校任教、從事研究工作,是大名鼎鼎的《增長的極限》研究項目組的主創人員之一,也是那本書的第一作者,之後丹娜長期在達特茅斯學院任教,從事系統思考的研究、教育。
《系統之美》這本書的初稿完成於1993年,是用於系統思考教學的一本教材。
當時並沒有正式出版,但是已經在圈子裡非正式地流傳了很多年,直到2001年作者意外的去世之後,到2007年,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黛安娜·萊特等人,將其編輯、整理之後正式出版。
所以,從我的介紹中,你能看出,這不是一本新書,而是一本很經典、很權威的書,久經考驗,仍然廣受好評,作者是這個領域絕對的「大家」。所以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如果認真品味,你覺得會從這本好書中獲益匪淺!
那麼對於這麼一本好書,誰應當去閱讀它呢?
實話說,我覺得這是一本每一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讀的書。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各種系統的複雜世界裡,為了更好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我們就需要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非要問我,有哪一類人更適合閱讀這本書,可以說,這本書尤其適合各級決策者。包括企業家、各級管理者、職場人士、政府和公共事務決策者等,因為決策者是在這個複雜世界中面對複雜性首當其衝的人,決策者更需要有應對複雜性的思維能力。
所以,我們把這本書的副標題譯為「決策者的系統思考」。言下之意,在這個複雜的動態社會系統中,決策者應當用什麼樣的思考模型,才能應對好當今社會的複雜性的挑戰,做出更好、更睿智的決策。
3
迎接一場智識挑戰
作為《系統之美》的譯者,我接觸過許多這本書的讀者,讀者們普遍認為這是一本好書,但大家都反映這本書不容易讀:
第一,系統思考和系統動力學本來就不是一門容易的學科。它是複雜性科學六大流派之一,整合了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是一門很系統、深厚的學問,需要經過長期、系統、專業的學習,才能掌握。
第二,這本書本來的寫作初衷是一本教材。定位於高校的系統動力學專業學生、研究者,並不是針對一般大眾讀者的;只是由於後來這本書的影響力逐級擴大,才影響到了大眾讀書那裡,所以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專業性。
第三,這本書體系完備、內容豐富。包括三個部分,分別適合於系統思考的初學者、進階學習者和高級研究者,我將其稱為「從入門到精通的寶典」,所以這本書是有一個進階的體系在其中的,並不是隨便翻翻就能收穫到其中的閱讀價值的,需要大家認真思考,跟隨書中的寫作體系好好琢磨。
可能有的讀者朋友一聽,這書好像挺難啃的,就打算放棄閱讀這本書了,但是我還是建議你不要錯過這本好書!
在我看來,一本有價值的好書難讀是很正常的,因為良藥往往是苦口的,一本輕鬆就讓你讀完的書,很難給你帶來真正的啟發。所以我建議你,越是難讀的好書,我們就越要有把它讀完、讀懂的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