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科技再發達也需要教師,教師是最美好的職業

2020-12-12 中國校園在線

教師是人類最美好的職業

朱邦芬: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系、高等研究院教授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校領導:

我國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最早辦「私學」的孔子那個年代,沒有紙,極少幾本書由竹簡編成,孔夫子是掌握知識、傳授知識、具有至高無上權威的聖人;我國近代意義上的面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始於清末民初,在2000多年裡一代一代人主要依靠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來獲得知識;過去一百多年中,我國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教師課堂講授知識、學生課下預習複習做題、通過考試來鑑定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在這過程中起引領作用,正如梅貽琦老校長所言,大師是大學之本,「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前不久結束的清華大學第25次教育工作討論會進一步突出和凝練了「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即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塑造價值觀,而教師是踐行「三位一體」教學理念的關鍵。

邱勇、陳旭為姚期智、朱邦芬頒獎

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是清華大學對在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者的特別獎勵。過去15年中,我校15位教師獲得這項榮譽,他們中間既有黃克智、吳良鏞、錢易等德高望重、成為清華學生偶像的學術大師,也有金兆熊、趙南明等為清華大學學科發展嘔心瀝血的傑出管理者。拿他們作為標杆,今天我站在這裡,誠惶誠恐,覺得自己很不夠格,只能把這當作學校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鞭策和鼓勵,我也只有加倍努力,不辜負大家的厚望。

21世紀的今天,許多事情正在起深刻的變化。網際網路不僅改變了傳統商業模式,改變了人們交流的途徑和方式,也正在重塑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當前方興未艾的人工智慧將可能改變未來知識傳授的方式,可能深刻影響師生之間的傳統關係模式。

當今,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迅速掌握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有的覺得老師只是在自己專業範圍內懂得比較多,有的覺得在專業範圍內教師的知識也非常有限,甚至有誤。更有媒體預言,大量教師未來將失去工作位置。另一方面,由於教師本身的局限性,由於教師壓力太大事情太多,很少有時間與學生談心,以至於教授被普遍稱作「老闆」,只有很少一些教授能成為當今大學生心目中的「人生導師」(mentor)?今天是教師節,這個日子促使我想一想,未來的教師應該怎樣適應新的形勢?

我初步的思考是:人工智慧技術和網際網路再發展也需要教師。

1. 「照本宣科」的教師也許會被取代,人類的計算能力、推理能力可能比不過計算機,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教師通過開創性研究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人的猜想、直覺、跳躍性思維等,人工智慧很難取代。

2. 學生既需要advisor,更需要mentor。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心理輔導,價值觀的薰陶,計算機很難取代。

3. 雖然學生通過網際網路可以獲得大量知識和信息,但泥沙俱下,更需要教師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相信,教師是人類最美好的職業

謝謝大家!

來源:清華大學本科教學 朱邦芬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工作站落戶深中
    南都訊 記者朱倩以「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命名的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工作站,5月21日落戶深圳中學。朱邦芬院士團隊將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深中學子舉辦科普以及科技前沿講座,為深中理科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指導。同時以院士工作站為紐帶,清華物理係為深中的近代物理創新實驗室的建設提供支持,搭建隧道掃描顯微鏡系統,共同開發實驗課程,對實驗教師進行培訓,為參與課題研究的同學提供指導。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工作站落戶深圳中學,強強聯合!
    他2019年獲得了清華大學最高榮譽——突出貢獻獎,他就是朱邦芬院士。5月21日上午,深圳中學與清華大學物理系共建的「朱邦芬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深圳中學立人樓508會議室舉行。由於疫情影響,儀式採用「雲揭牌」形式。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榮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右三為朱邦芬院士2020年11月20日,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和其他8位高校教師獲得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教學大師獎和傑出教學獎由教育部支持,由深圳市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與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旨在表彰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紮根教學一線、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貢獻、具有卓越影響力的高校教師。
  • 清華大學朱邦芬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朱邦芬院士:和中學生朋友談談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長之道
    朱邦芬院士1948年1月出生於上海市,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11月20日下午16:00,由朱院士帶來的,以《和中學生朋友談談世界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長之道》為主題的講座在深中新校區學術報告廳準時開始。
  • 清華大學6位教師8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醫學院教授董晨、生命學院教授謝道昕和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鄭泉水共4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建築學院教授莊惟敏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還有8位校友分別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 朱邦芬:中國學術誠信問題的兩個 「史無前例」
    2019年4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朱邦芬指出,中國學術誠信問題存在兩個
  • 清華大學召開兩院院士座談會
    院士們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清華大學召開兩院院士座談會清華新聞網1月18日電(記者 周襄楠) 1月12日下午,在清華大學各院系工作的30多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來到主樓接待廳出席了兩院院士座談會並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 科技進步,教師這個職業會消失嗎?
    科技進步,教師這個職業會消失嗎?原創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類學校推遲開學或不開學,為不影響學生學業,學校藉助網絡進行網上授課,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聲音,網課可以完全替代課堂教學嗎?學校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教師這個職業會消失嗎?針對這種議論,個人看法如下。
  • 深圳中學實力榜:80餘教師來自清華北大,20餘來自哈佛牛津劍橋等
    這是每年高考前,深中畢業生發來的最勵志的「動員語」之一。而今,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成立:「清華、北大的學弟學妹們,我在深中等你們哦!」五月中旬,一周時間內,深中與北大物理學院共建的「天文創新實驗室」,與清華物理系共建的「朱邦芬院士工作站」相繼揭牌成立。而這兩個項目的背後,都有清北畢業生的身影。「朱邦芬院士工作站」的揭牌儀式,由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深圳中學物理老師邵卓博士主持。而在「天文創新實驗室」的籤約儀式上,朱華偉校長更是特意向促成此次合作的胡劍老師表示感謝。
  • 中科院七院士直指中學物理教學之弊:「刷題」消磨學習熱情,教學有...
    在「物理科學教育與科學素養的提升——現狀與挑戰」的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二屆科學教育論壇上,楊玉良、朱邦芬等七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及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30多位專家教授參加論壇,圍繞當前基礎科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各抒己見
  • 蘇東林院士:教師要培養敢為人先的人才 做國家最需要的事
    「教師工作的核心是『培養人』,要培養學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擁有航空報國的情懷和能力,畢業後能投身實現祖國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日前舉行的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立德樹人獎」獲獎教師首場師德宣講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東林談到。
  •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給六安一中發來教師節祝福
    副校長、教務長楊斌代表清華大學對六安一中校長及全體教師為清華大學所作的貢獻表達了深切的謝意,感謝六安一中長期以來源源不斷地為清華輸送優秀青年學子,並祝福全體教師節日快樂!在這個凝聚收穫、感恩與希望的秋日,我們又迎來了共同的節日——第36 個教師節。我謹代表邱勇校長、陳旭書記以及清華大學全校師生向校長、老師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今年的教師節值得特別慶祝,一則因為這個庚子年對於所有人而言都太過特殊,二則這不僅僅是老師們的節日,也是清華大學剛剛迎來「零字班」本科新生的日子。
  • 這位安徽教師與鍾南山院士一同上榜!
    9月4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今年全國共有12位教師入選,比往年多出兩人,這是因為考慮到抗疫特殊情況,增加了2個高校附屬醫院優秀教師名額。記者注意到,來自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汴河中心小學的教師孫浩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等一同上榜。
  • 清華大學專業介紹:物理學類
    >    ★陳芳允: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周光召: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被周恩來總理所稱道的新中國科技的「三錢」中,就有兩位是這個期間清華物理系的畢業生,他們是:      ★錢偉長: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錢三強: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建國後
  • 鍾南山院士說得真好!教師像蠟燭,但不是「毀滅」了自己
    近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慶祝大會時分享了他60年來既是醫生也是老師的感悟。鍾南山院士表示: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教師的工作是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
  • 鍾南山院士說得真好!教師像蠟燭,但不是「毀滅」了自己
    我覺得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自己,而是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對鍾南山院士的話,我深以為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樣的比喻看似很好,實際上卻忽視了教師的生命價值和職業價值。
  • 今天教師節,教師為什麼成為最容易被人黑的職業?
    任正非曾說:「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講臺上完成的,教師是最光榮的職業,我們要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但是,教師依然是現在社會最容易被人黑的職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教師這個職業往往一旦有一個人說某某教師有問題,那立馬就會跳出來無數吃瓜群眾我聽說,我朋友說,我親戚說老師都這樣來黑教師,實則自己從來沒有遇到過,全靠聽說。
  • 清華大學聶建國教授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安徽這位教師,與鍾南山院士一同入選
    ,比往年多出兩人,這是因為考慮到抗疫特殊情況,增加了2個高校附屬醫院優秀教師名額。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等一同上榜。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共12人)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