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歐名城,位于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歐爾松海峽西岸。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隔海相望,地勢平坦、風景秀麗。「哥本哈根」在丹麥文的原文是「København」, 意即是「商人的港口」,它最初是個漁村。1167年奧斯基勒(Roskilde)大主教阿布薩隆(Absalon)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城堡。1443年被定為首都。
中世紀的哥本哈根,曾多次受到戰爭的蹂躪。十六到十七世紀,其處於北歐海上商貿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給它帶來了生機。此後鐵路、港口和大型企業,如釀酒廠、造船廠、冶金廠等相繼建成。目前,哥本哈根直轄市面積85平方公裡,人口46.6萬。
哥本哈根下轄25個行政區,總面積2853平方公裡,人口173萬,是丹麥第一大城市。哥本哈根不僅是丹麥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也是舉行國際會議的場所,聯合國社會與發展首腦會議曾於1995年在此舉行。
小美人魚像(Den Lille Havfrue)
是哥本哈根的標誌性雕像。取材於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的故事。雕像完成於1913年,出自丹麥雕塑家埃裡克森之手,由嘉士伯啤酒的創始人雅格布森出資。童話中的小美人魚坐在海邊的一塊巖石上凝視著對面海港。雕像多災多難,經常成為無聊人的襲擊目標。曾多次被盜或被毀。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9月被人推到了大海裡。但所幸的是原鑄造模具仍保留著,使的雕像得以修復。
女王的阿瑪林城堡(Amalienborg)
阿瑪林堡宮由環繞阿瑪林堡廣場的四座相同樣式的建築組成,現在是丹麥王宮所在地。最早這裡是四個貴族的府邸,在皇宮克裡斯蒂安堡1794年被大火摧毀後,丹麥皇室遷於此,遂成了皇室的正式官邸。廣場不是很大,中間是1768年建成的丹麥國王菲德烈五世的騎像。每天中午有衛兵換崗儀式。阿瑪琳堡宮其中的一個部分被闢為博物館,作為玫瑰堡皇家博物館的一部分對外開放。
步行街(Stroget)
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始建於17世紀,是世界上最長的步行街(長1.2公裡)。1962年,正式稱作步行街。該街由東向西,橫貫市中心。街道兩端終點處,各有一個中世紀興建的廣場。東面的叫做國王新廣場(Kongens Nytorv),也叫新廣場;西面的就是市政廳廣場。步行街約有200多家商店。商店鱗次櫛比,各具特色。其中最有名的是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北方商場(Nagasin du Nord)、皇家商場和其他許多古樸風格的商店。
市政廳廣場
是哥本哈根最大的聚會廣場。市政廳是廣場上主要的建築,建於1892-1905年,正門牆上掛著哥本哈根城的創建者阿布薩朗大主教的銅像。市政廳的鐘樓高105.6米,登塔可以俯瞰全城。塔內有著名的天文鐘,製作非常精密,不僅能夠準確報時還能顯示行星的位置。 市政廳的旁邊還有安徒生的銅像,手捧著他的童話書,側頭望著對面的公園。廣場上神牛降龍的噴泉建於1923年,旁邊是丹麥的零公裡公路裡程碑。
安徒生銅像(H.C.Andersen)
約3米高,坐落於市政廳廣場南側,每天都有不少遊客經過他身邊,認識他的會抬起頭瞻仰大師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蓋頭拍照留念。這位把童話作為獻給全世界兒童最好禮物的大師,左手拿拐杖,右手握著一本書,還以食指隔開書頁,頭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著「夢的工廠」蒂沃裡遊園,臉上有一種「時不我予」的錯愕神情。
丹麥美食
哥本哈根是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地方,這裡美食眾多,魚料理製作方法獨特,脆皮烤豬肉、馬鈴薯燉牛肉等都是當地的名菜,更令人驚奇的是丹麥這個面積只有43096平方公裡,人口只有543萬的國家,竟是世界上高質量食品出口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雖然在丹麥也有美味的奶酪、黃油、火腿與燻肉,但是這些都太普通,真正有丹麥特色的食品要數當地的開放式三明治,口味多樣,營養豐富,講究味道與外觀的完美結合,讓食客又多了一種美食享受。丹麥人對丹麥式糕餅、丹麥酥也是情有獨鍾,在丹麥人的早餐與下午茶時最常見到,香軟可口的味道,是每個丹麥人最難以抗拒的誘惑。
特色商品
陶磁器、家具、室內裝飾用品、音響製品、服裝等等充滿魅力的商品。此外傳統的桌布及手工藝材料等也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