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藝術家描繪成都風土人情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丹麥藝術家描繪成都風土人情)

本報訊 (記者 王嘉) 昨日,由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熊貓故鄉採風之旅」——成都畫家與丹麥畫家採風創作品鑑會,在成都清源際藝術中心舉行。10月20日至29日,3位來自丹麥的畫家在成都各地採風,創作出了13幅繪畫精品,展示了成都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情懷。

據了解,此次來蓉採風的丹麥畫家有丹麥著名藝術家、丹麥「康納 CONER」美術家協會主席拉爾斯·蘭,以及丹麥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在成都採風的過程中,他們用畫筆描繪各自對成都的印象,無論是人物肖像,還是風景油畫,都別具藝術魅力。「成都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一座充滿時尚氣息的城市。這裡濃厚的藝術氛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三次來成都的拉爾斯·蘭告訴記者,回到丹麥後,他還將創作出更多關於成都的作品,在即將於12月舉辦的個人展覽上,還會展出此次他在成都創作的作品。

(原標題:丹麥藝術家描繪成都風土人情)

本文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丹麥:邊懷舊邊品味風土人情
    新華社發    丹麥地處北歐,冬季漫長,日照短暫,所以丹麥人特別珍惜和享受尚未入冬的陽光周末  在丹麥的各個城市裡,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精品店比比皆是,但還是有不少人喜歡去逛跳蚤市場,和攤主討價還價,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種懷舊,還是一種樂趣和休閒。  記者在跳蚤市場上碰到一位40多歲的丹麥人,他正在尋找一把1933年生產的古董銀湯匙,作為他父親即將到來的八十歲大壽的生日禮物。
  • 成都文化節亮相安徒生童話故鄉丹麥
    成都藝術團哥本哈根的首場演出在丹麥皇族約翰·盧德維格荷斯坦伯爵的Ledreborg城堡舉行。當地時間9月21日晚,丹麥各界名流200多人因成都藝術團的到來雲集於此,有250年歷史的古堡因這臺充滿中國元素、成都特色的精彩演出煥發青春。  演出開場舞《英姿》是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最新原創舞蹈,其京劇韻味勾起了丹麥人對中國的美好嚮往,而隨後的川劇變臉表演則讓他大開眼界。在觀眾的連連驚嘆聲中,川劇變臉大師連變12張臉,讓當地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 易烊千璽私家旅行日誌上線 分享丹麥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
    易烊千璽  在丹麥旅行中易烊千璽用手機拍攝並記錄了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並講述旅行中的見聞,與大家分享丹麥當地的美食、美景、風土人情。之後又來到了首都哥本哈根,騎行遊覽了小美人魚、皇宮等著名景點,除了丹麥的人文美景,千璽還帶大家感受丹麥的特色美食,介紹丹麥「煎餅果子」,文藝腔搭配各種趣味「梗」看點十足。
  • 多彩貴州將大旅遊帶去丹麥 邀請來體驗風土人情
    近日,「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全球推廣系列活動——走進丹麥哥本哈根旅遊推介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作推介。中國駐丹麥大使劉碧偉,哥本哈根市副市長克裡斯汀·艾伯森,世界旅遊組織榮譽秘書長、貴州旅遊發展顧問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致辭。
  • 中國丹麥藝術家聯合打造原汁原味兒童劇《小美人魚》
    中國兒藝供圖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攜手丹麥藝術家聯手打造的兒童劇《小美人魚》,將於7月6日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開幕當日首演,開啟小朋友們的暑期藝術之旅。《小美人魚》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改編,是安徒生重要的童話作品之一,其影響力僅從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礁石上的美人魚銅像就可見一斑。
  • 推進成都與丹麥學前教育國際化「無縫接軌」
    近年來,成都學前教育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索發展,與丹麥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課程實現了國際化的「無縫接軌」。昨日,由市外事僑務辦和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 「成都—丹麥 學前教育研討會」在蓉召開。作為「2015成都·丹麥周」的重要活動,會上,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成都市學前教育的發展情況,希望進一步構建成都與丹麥在學前教育領域合作互通的「橋梁」。
  • 在成都的街頭,遊街串巷,體會老成都的風土人情
    ,感受這座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歷史,中國十大古都之一的風土人情與文化魅力。成都位於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簡稱蓉,是四川省省會。平原腹地,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西與雅安、阿壩接壤,南與眉山相連。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下面的這些小巷古街和名勝古蹟一定要去看看。
  • 成都高新區首次引入丹麥幼教課程
    幼教老師與孩子們共同參與遊戲    濱海高新網訊 為了迎接新學年開學,更好地打造成都高新區學前教育的國際化交流平臺,8月14日-18日,成都高新區首次引入丹麥幼教課程,在愛智幼兒園內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學前教育交流培訓活動,丹麥VIA大學學院教育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Claus Beyer lversen,與來自成都高新區各所幼兒園的50多位骨幹教師和幼兒園園長分享了VIA學前教育理念,倡導在教學過程中用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們自主創意遊戲,在玩耍中發揮創造性。
  • 《醒世姻緣傳》中描繪的明水山水、風土人情~
    筆者認為是明朝中晚期章丘的一個文人所作,尤其對明水一帶的風土人情十分熟悉,實為明人寫明事、而非清人蒲松齡所作。  金性堯先生曾發表《醒世姻緣傳作者非蒲松齡說》一文。從作者生活的時代及書中所反映的歷史特徵來駁斥胡適的說法。他認為西周生不是蒲松齡,而是一個章丘人。作者以此署名,正透露他對鄉土的深情,從小說內容看,「作者當是天啟、崇禎時人,可能活到清初。」
  • 丹麥哥本哈根小美人魚像等風土人情介紹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歐名城,位于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歐爾松海峽西岸。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隔海相望,地勢平坦、風景秀麗。「哥本哈根」在丹麥文的原文是「København」, 意即是「商人的港口」,它最初是個漁村。1167年奧斯基勒(Roskilde)大主教阿布薩隆(Absalon)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城堡。1443年被定為首都。
  • 丹麥駐重慶總領事樂慕勝:文化在丹中兩國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
    嶽依桐 攝中新網成都12月1日電 (嶽依桐)「美人魚居然能與熊貓結婚,成都小朋友的想像力讓我感到驚訝,非常有趣。」1日,丹麥王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樂慕勝在四川成都強調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丹麥和中國都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兩國應利用該優勢加強文化交流往來。
  • 這位丹麥藝術家的腦洞比尺度還大·
    這位丹麥藝術家的腦洞比尺度還大· 一位來自丹麥的藝術家 僅用一張普通的紙和一支筆 就能玩出新花樣~
  • 英藝術家描繪紐約大都會景致
    英國藝術家Nathan Walsh以寫意的手法,用多重視角描繪出紐約的城市風貌,在其最新的作品Catching Fire中,他將不同時間到訪紐約時所拍攝的風景混合,以多個地平線的手法,同時呈現不同視角的時代廣場,幻化出紐約的氛圍。
  • 藝術家伊萬諾維奇:作品中描繪的古典音樂
    大自然是音樂的舞臺| 塞爾維亞藝術家米勒娜·伊萬諾維奇(MILENA IVANOVIC)作品中描繪的古典音樂《德彪西-月光》Debussy-Clair de lune, 125 x 92cm這些作品源於聆聽。
  • 丹麥留學:院校簡介——丹麥皇家藝術學院
    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建於1754年,位於哥本哈根市。在丹麥的高等教育機構當中,只有丹麥皇家藝術學院視覺藝術學校能將藝術實踐、理論教育和技術訓練結合在一起講授。學校的課程結構也因此而多種多樣,從理論到技能應有盡有。
  • 藝術家描繪2084年的城市 如同末日大片
    法國藝術家Paul Chadeisson通過想像,勾勒出了2084年巴黎和紐約的模樣。在這組以未來都市為主題的繪畫中,展現了2084年那些高聳的摩天大樓、飛行的汽車等一系列在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場景。但同時Paul Chadeisson也描繪出了工業化給城市帶來的傷害,城市中已難覓綠色植物的蹤跡,巴黎艾菲爾鐵塔、巴黎聖心大教堂、紐約時代廣場等地標性建築已破敗不堪。
  • 成都丹麥專家經驗交流 童話森林幼稚園分享「零課程」教學
    研討會現場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陳然)9月16日報導 今日上午,「2015成都-丹麥周」第二場活動「成都-丹麥學前教育研討會」舉行。該活動由市外事僑務辦、市教育局和丹麥友城霍森斯市政府共同主辦。圍繞少兒教育模式、少兒創造能力培養、幼兒教師培訓等多個議題,兩地教育領域專家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四川師範大學教授鄢超雲介紹,中國學前教育的突出問題在於情況複雜。教師、學生總數大導致差異大,例如城鄉差異、東部與中部西部的差異、公立與私立的差異等。
  • 丹麥藝術家利用回收材料 森林中打造童話「巨魔」
    來自丹麥的藝術家Thomas Dambo在世界各地建造巨型木製巨魔,並將它們隱藏在荒野和森林中。
  • 梅爾頓國際學校:寄出童話漂流瓶 贏丹麥往返機票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為了記錄這段特別的「抗疫」經歷,一場關於藝術和巧思的活動應運而生——安徒生獎勵計劃:來自丹麥的漂流瓶。  本次活動是中國和丹麥兩國的一次嶄新合作,由葉遜謙戲劇工作室和中丹文化聯盟共同主辦與策劃,青島梅爾頓學校等機構聯合發起,並得到了丹麥官方安徒生機構的鼎力支持。
  • 評展|不僅是高更與印象派,更是丹麥藏家的「秘密花園"
    她認為,展覽呈現的是丹麥藏家的「秘密花園」,這些作品是如此不尋常、不熟悉、又令人著迷,尤其是馬奈作品《拿著水壺的女人》與《一籃梨》,以及畢沙羅、莫奈等。人們愛上繪畫是一點也不為過的。馬奈在生命的最後一天的那個夏天裡畫的那幅異常美麗的靜物畫就在展覽中,描繪著放在籃子裡的五隻梨,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五個生命在對話中彼此相伴,團結在金色圓圈的籃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