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建設巡禮系列報導之二
東環大道兩側,公園、居民樓、辦公樓、體育場等依次分布。(覃科 攝)
安居樂業是一座幸福城市的標配。
從家門口出發,15分鐘內,能配套有什麼?柳州的定位是有教育、醫療、文體設施、菜市場、商場、社區服務中心……應有就要盡有。
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是推進城市文明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步驟。市民出門15分鐘,就近享受品質生活——生態宜居之城柳州紮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全市範圍內努力打造126個十五分鐘生活圈,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立交橋將城市不同區域連接起來,方便市民出行。
人民需要,十五分鐘生活圈為幸福加碼
「3年前,這裡還很荒涼。現在買菜、送孩子上學、體育鍛鍊,去三甲醫院看病,逛大型商場,基本是15分鐘路程以內。我現在大多數時候選擇步行或騎共享自行車。」家住城中區桂中大道98號居民小區的覃先生,介紹打造十五分鐘生活圈,給他生活上帶來的變化,生活便利帶來的幸福感,溢於言表。
人口集聚,城市更大了。老百姓呼喚「十五分鐘生活圈」。什麼是十五分鐘生活圈?它是指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配套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和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
柳州「十五分鐘生活圈」從提出到打造,到見實效,也體現著這座工業名城的速度和效率。
2018年3月,柳州市在城市規劃中正式提出了「十五分鐘生活圈」概念。當年6月印發《柳州市進一步推進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柳政發[2018]2號),重點推進「十五分鐘生活圈」專項規劃研究。
根據最新的一份《柳州市十五分鐘生活圈專項規劃設計》,柳州市共劃分了126個10-15分鐘級社區生活圈圈層,其中市區成熟區40個、市區發展區54個、市區產業區32個。圈層內設置的公共服務設施基本保障有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體育遊憩、醫療衛生、養老福利、商業服務、交通場站等。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何東升說:「將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根本出發點來編制規劃,進一步滿足市民對宜居、宜業、宜遊、宜學、宜養等各項城市功能的要求,更好地促進柳州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廣西科技大學財經學院副院長陳有祿認為,「十五分鐘生活圈」的打造,是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有利於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達到核心跨越,顯著提升城市承載力、運行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城市綠色生態環境質量,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人民滿意,全市加緊布局打造126個幸福圈
市委書記鄭俊康在不同場合說過,多年來,柳州始終圍繞「為民、惠民、靠民」三個方面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奉獻給全體市民一座「幸福之城」。
柳南區峨山公園裡跳舞鍛鍊身體
十五分鐘生活圈是柳州市打造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載體。
為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辦好民生實事,柳州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站在未來的角度規劃城市發展,打造十五分鐘生活圈,不斷提高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切實推進城市建設向未來發展轉型。
「根據十五分鐘生活圈配設要求,新增兩處鄰裡中心,擴大馬鹿山中學用地規模,新增1所小學,擴建馬鹿山小學,增加3所獨立用地幼兒園,以完善片區公共服務設施。」5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布的一則區域詳細規劃中,特別註明了是「根據十五分鐘生活圈配設要求」。
柳州市區126個十五分鐘生活圈的打造,並不是簡單的粘貼複製,而是根據服務範圍內片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差異化和均衡性做統籌,並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在40個市區成熟區主要是查漏補缺,設施以提升為主、分散為主,關注老齡化設施。實施路徑是結合舊城改造項目規劃、閒置建築功能調整,新建鄰裡中心或公共服務設施。
柳北區雀兒山公園一角
結合近期土地熟化、舊城改造、農貿市場提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議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區各2處市區鄰裡中心選點。
對於實幹擔當的柳州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腳步沒有終點,只有一個個新的起點。立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建設全民共享的幸福城市。 (粟桂利)
短評:滿足市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柳州的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市形象大為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為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否滿足人民群眾這些需求,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考驗。
柳州構建的十五分鐘生活圈,正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情、用心、用力」打造的宜居城市載體、公共服務平臺。由於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安全、友好、舒適的服務,所以人民群眾對十五分鐘生活圈自然十分青睞並寄予厚望。
「為民、惠民、靠民」,是柳州多年來創建文明城市,為市民奉獻幸福之城、品質生活的初心。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期待,柳州人的生活圈建設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柳州人的「圈生活」也一定會步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