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問卷: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市民滿意度調查

2020-12-18 澎湃新聞

在中國,居住小區是承載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間,社區的區位和空間品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部分居民所享受的教育、醫療資源的品質,以及服務、商業、工作和交通條件。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提出,在2035年將上海建設成為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明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目標,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99%左右。

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旨在增加居民日常「衣、食、住、行」的便利性,優化社區生活與出行環境,構建高品質公共空間網絡。

2020年正值「十四五」規劃關鍵年,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宗旨,社區建設在規劃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由此,澎湃研究所以上海市民15分鐘生活圈布局為切入點,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從微觀角度探究上海市民對過去五年規劃的整體評價,以期為接下來的「十四五」規劃制定提供參考。

本次調查通過

澎湃問卷

和線上問卷平臺Credamo發放,共回收問卷1583份,有效問卷1572份。其中女性受訪者53.06%,男性受訪者46.74%。46.62%的人沒有上海戶口,53.38%的人有上海戶口,樣本分布較為平均。

受訪者絕大部分為18-50歲勞動力人口,其中18-30歲佔比53.25%,31-40歲佔比29.94%,41-50歲佔比11.53%,50歲以上佔比為5.28%。從居住年限看,受訪者們在上海的居住時長跨度從半年到80年不等,平均時長為16.28年,有39.06%的受訪者在上海居住時長少於5年,22.39%大於30年。

總體來看,受訪者均對自己居住的小區周邊15分鐘步行距離內的環境較為熟悉,如果使用0-10描述自己對環境的熟悉程度,1500餘名受訪者打出的均分為8.16分,其中超過83.27%的居民對小區周邊15分鐘步行距離內環境的熟悉度為7分或7分以上,並有35.03%認為自己的熟悉度為滿分。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在上海市各行政區的分布情況

根據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官方規劃,生活圈範圍為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範圍在3平方公裡左右。成年人步行15分鐘距離大致為1-1.5km,因此本次調查中以受訪者住處1.5km範圍作為15分鐘生活圈範圍設置問題。

一、就醫與教育需求

醫療與教育資源在居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兩大部分,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的機會了解上海各區市民就醫以及使用教育資源的現狀,考察居民對這兩種資源配置距離的期待。

對於就醫需求,公立醫院仍然受到主流認可,受訪者中選擇市級醫院的人數幾乎過半(45.54%),其次是區級醫院(23.31%)、基層醫院(17.26%)和校醫院、單位醫院(11.53%)。

在選擇基層醫院的受訪者中,「距離近,交通便利」(90.80%)「價格在可接受範圍內」(55%)「就診人數適中,不需要排長隊」(52.4%)成為選擇頻次最高的理由。

在選擇區級醫院的受訪者中,以上三個理由同樣依次排名前三,另外還有34.20%的受訪者選擇了「醫療水平高」這一理由,與排名第三的「就診人數適中,不需要排長隊」只相差4.3%。

但是,在選擇市級醫院的受訪者對以上理由的排名有所不同。86%的人選擇市級醫院的理由是因為其「醫療水平高」,「距離近、交通便利」(41.3%)落至第二位,選擇比例減少了近一半,第三位則是「價格在可接受範圍內」(24.6%)。

總體來看,居民在選擇就診醫院時,醫療水平、距離和就診花銷是較為重要的三大影響因素。

接著,我們邀請各區居民估計從住所到自己最習慣去的就診機構之間的距離,從下圖各區的分布可以看出,楊浦區居民的就診機構距離住所最近,有超過50%的楊浦區居民其就診機構距離住處只有1.5km的距離。相比之下,青浦區居民的就診機構距離住處較遠,有30%的居民常去的就診機構距離住處有5km以上的距離。

各區居民前往的就診機構距住處距離及所佔比例

長寧區、靜安區接近半數居民習慣前往的就診機構距離住處1.5-3km,虹口區居民有35%以上習慣前往的就診機構距離住處3-5km,基本不在15分鐘生活圈範圍內。

從下圖可以看出,各區居民前往就診機構的交通方式偏好有所不同。奉賢區有超過半數居民選擇步行或乘車前往就診點,結合前文,該區居民選擇的就診機構距住所大部分在3km以內。金山區選擇騎車就診的居民也接近50%,而金山區居民選擇的就診機構距離與奉賢區的情況大致一樣。

在所有行政區中,楊浦區的居民選擇步行的比例最高,這與楊浦區就診點距離住所最近不無關係。長寧區居民選擇搭乘公共運輸的比例最高,對比上圖,該區近半數的居民選擇的就診點都在3km以內,這一高比例有以下幾種可能:長寧區公共運輸更便利,或,長寧區老齡人口居多,公共運輸出行是最方便的就診方式。

各區居民前往就診機構的交通方式及所佔比例

除了醫療外,教育資源也是居民在選擇住所時經常會考慮的條件。本次問卷調查中,77.20%的受訪者對居住場所周邊的教育資源分布有所關注。其中40%受訪者表示15分鐘生活圈內有較為滿意的幼兒園,45.90%受訪者表示有較為滿意的小學,37.8%受訪者表示有較為滿意的初中,21.60%受訪者表示有較為滿意的高中,12.4%受訪者表示有較為滿意的課外輔導班。有10.50%的受訪者表示周邊沒有較為滿意的教育資源,在各區的佔比與受訪者各區佔比一致,說明教育資源分布較為平均,大部分居住地附近都匹配了至少一種教育資源。

在所有教育資源中,需求最大的是小學和初中,分別有43.6%和44.5%的受訪者希望居住附近能夠匹配小學和初中,其次是幼兒園和高中,分別佔比是35.5%和35.2%。總體來看,各區居民對住處附近的教育資源配置需求沒有太大差別。

選擇教育資源時,受訪者認為最為重要的是學校的教師素質,其次是升學比例、硬體設施和生源質量,作業情況是最不受重視的一個方面。受訪者中只有37.96%的居民家中有在本地上學的子女,其中有68.62%的受訪者家中子女上學單程花費時間在半小時以內,只有7位受訪者認為上下學路上所需的時間不會影響自己為孩子擇校的決定,可見距離也是選擇就讀學校時不可忽視的因素。

根據《規劃》建議,社區教育領域中幼兒園應設置在社區內5分鐘步行距離內,小學應在步行10分鐘距離內,初高中則應在15分鐘距離內。根據這一標準,當前的教育資源分配還未達標。不過,當被問及可以接受的上下學時間最大限度時,也有36.58%的受訪者將可接受的範圍延長到半小時至一小時。

15分鐘生活圈規劃中還有與託管機構相關的內容,要求嬰幼兒託管和兒童託管點需設置在社區周邊10分鐘步行距離內。我們的調查中只有19.75%的受訪者正在使用託管機構,其中有47.42%的受訪者家庭可以在15分鐘生活圈內找到合適的託管機構,另有37.42%的託管機構位於1.5-3km範圍內,只有少數受訪者需要前往距家3km以上的託管機構。

但是,託管機構在《規劃》中屬於品質提升型設施,可根據人口結構、行為特徵、居民需求等條件選擇性設置,並非必須。而且,因為人們對託管機構能接受的最遠距離與當前的距離一致,所以我們認為目前的託管機構分布與上述教育資源一樣能夠大致滿足居民需求,。

二、日常購物

根據《規劃》要求,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內應確保居民可以享受類型豐富、便捷可達的社區服務。社區設施圈層布局應將菜場和小型商業布局在距住所較近處,大型超市則可稍微靠近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邊緣。

結合當前居民購物習慣,在問卷調查中有近半數受訪者依然選擇在線下購買生活必需品,線上購買其他物品,所有物品幾乎均購於線下的受訪者佔比只有2.1%。線上購物已經完全融入了當代人的生活。

如果按照行政區進行劃分,嘉定區、松江區、奉賢區、青浦區和崇明區選擇所有物品幾乎都在線下購買的受訪者居多,可能原因有:區域內網購所需的基礎設施如快遞服務等與其他區相比稍為不便、當地線下購買渠道完善、當地少數居民的網購習慣相較其他行政區還未鞏固。

線上購物在大部分受訪者生活中必不可少

在購物場所方面,超過90%的受訪者住處周邊15分鐘步行距離內分布有便利店,88.1%有超市,81.2%有藥店,74.1%有菜市場,57.7%有商場。從配置來看,居民的基礎生活需求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從需求上看,居民對商場的需求最高,其次是菜市場。按照行政區劃分,黃浦區(22.5%)、普陀區(21.3%)、閔行區(22.2%)居民中最期待增加菜市場,徐匯區(26.5%)、長寧區(28.0%)、靜安區(21.8%)、虹口區(27.8%)、楊浦區(24.8%)、寶山區(32.6%)、嘉定區(26.6%)、浦東新區(26.6%)、金山區(29.3%)、松江區(30.1%)、青浦區(22.5%)、奉賢區(28.6%)、崇明區(33.3%)居民最期待增加商場。

總體來說,

上海市民對生活圈內商場的需求依然迫切,其中郊區市民最為迫切

受訪者最期待15分鐘生活圈內增加的購物場所

另外,如上文所述,居民的網購行為已成習慣,疫情後生鮮智能櫃進小區也一度受到關注。為此,我們詢問了受訪者使用小區生鮮智能櫃的情況。如下圖所示,超過60%的受訪者的住處附近沒有或者並未留意過生鮮智能櫃的存在,使用過的居民佔比只有21.78%。

受訪者對社區生鮮智能櫃的使用情況

可以看出,生鮮智能櫃的普及程度較低,也並未被大多數居民接受,居民對生活圈內的購物場所仍有較高需求。

三、出行需求

《規劃》提出,構建以人為本、利於微循環的道路系統,包括舒適連通的步行網絡、便捷多層次的公共運輸、以公共運輸站點為核心的站點開發等。本次問卷調查的所有受訪者中對住處附近的日常出行便利度打分的平均分為7.75分(滿分10分),各區居民的打分詳見下表。出行便利度最高的是黃浦區,奉賢區得分最低。

各區居民出行便利度評分

為詳細了解受訪者的出行需求,我們邀請其對住處15分鐘步行距離內的公共出行輔助設施進行評分,公共出行輔助設施包括公交站、地鐵站、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五項,5分為滿分。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公交站的修繕或設計獲得的居民滿意度最高,非機動車道最低。

各類公共出行輔助設施評分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行政區內居民均表示住處附近15分鐘生活圈內沒有地鐵站,這在一方面體現出了居民日常生活對地鐵的高依賴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鐵站分布與居民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

如果將表示沒有地鐵站的居民按照行政區劃分,徐匯區居民中這一比例為11.40%,浦東新區為12.74%,閔行區中這一比例為19.89%,寶山區為21.15%,松江區為21.88%,嘉定區為25.71%,金山區為40%,奉賢區為41.94%,崇明區為78.57%。

五、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是《規劃》討論的重點之一。在1500餘位受訪者中,有近半居民表示住所附近有公共空間但面積有限,無法滿足住戶的日常需求,但也有37.64%的居民表示有充足的公共空間可供使用。

居民對15分鐘生活圈內公共空間的評價

其中,金山區、崇明區和虹口區有超過60%的居民住處附近的公共空間面積無法滿足自己的日常活動需求,其中虹口區還有接近20%的居民表示住處附近沒有公共空間可供使用,而對公共空間面積最滿意的是嘉定區居民。

各區居民對15分鐘生活圈內公共空間的評價

在詢問居民對公共空間的需求時,小型運動場所如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的呼聲最高,其次是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可見,目前的社區建設還無法完全滿足居民的公共健身和文化需求,而規劃中強調的停車需求在此次調查中體現並不顯著。

最後,我們邀請受訪者對15分鐘生活圈內的綠化水平進行評分,受訪者的平均打分為7.44,在平均水平以上。各區打分較為平均,說明受訪者對住所附近的綠化水平總體感到滿意。

各區居民對15分鐘生活圈內綠化水平的打分較為一致。從左至右依次為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浦東新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

六、政策建議

結合上述調查數據和《規劃》內容,我們給出以下兩點建議:

第一,社區生活圈內的健康需求不可忽視。居住環境可以間接影響居民的健康水平,從而決定居民對醫療資源的需求程度。社區生活圈的建設可以多在疾病預防方面加以考慮,例如增加步行空間的舒適度、提供充足的體育活動空間和綠地等。

從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看出,居民普遍對公共空間的健身功能需求較大,希望生活圈內可以匹配小型體育場館和公共健身器材。如果社區能在空間設計上從健康維度加以考慮,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求。

而且,健康維度還包括社區在醫療設施可達性方面的條件。距離雖然在居民選擇醫療資源時並非決定性因素,在突發疾病時能夠快速到達就診機構對於居民也至關重要。在這一層面,社區生活圈建設不僅要考慮小區內道路的科學規劃,還應匹配相應的公共運輸設施,如優化市內地鐵站和地鐵站入口布局,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第二,社區生活圈內基礎保障類設施匹配程度應繼續提高。《規劃》明確提出,基礎保障類設施是滿足社區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必須設置的設施,本次調查中屬於此類的服務設施有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圖書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小型運動場所、菜場。其中,小學、初中、菜場、青少年活動中心、社區圖書館、小型運動場所成為本次調查中居民需求最高的幾項,應根據實際情況優先配置。

最後,針對社區的購物需求,雖然此次調查中顯示居民對生活圈內的商場配置需求更加強烈,但是商場布局仍屬於商業行為,與社區福利或宜居程度的相關度較低,滿足社區生活圈內居民的基礎購物需求更為重要。居民對社區生鮮智能櫃的實際需求並不顯著,因此,社區內滿足基礎購物需求的超市、菜場仍應作為規劃重點。而且,保證社區生活圈內的新鮮食材供應也能很好地回應第一點中所強調的社區健康需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城小圈,上海如何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這是一個相當美好的願景,是對總書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精神的具體貫徹,必將有效提升上海城市發展品質,全面提高市民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01打造「15分鐘生活圈」,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1)極大地提供便利性和可達性。通過完善公共運輸設施建設,實現餐飲、購物、休閒、娛樂的無縫對接。
  • 嘉定菊園入選市級名單 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據嘉定區消息:日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名單,嘉定的菊園新區位列其中!  「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社區更新試點,就是要讓市民在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享有較為完善的養老、醫療、教育、商業、交通、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作為嘉定區唯一一個試點區域入圍,菊園新區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長啥樣?
  • 「15分鐘社區生活圈」
    1 柳州發布 相關規劃設計 生活是否精彩取決於生活圈的半徑,從家門口出發,用15分鐘的步行時間就能把吃喝玩樂、休閒健身的美好收入囊中,試問,這樣的生活誰不嚮往?
  • 長春市各街道社區傾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是衡量城市文明的硬指標,對市民來說,居住地附近的公共基礎設施是否齊全、環境是否優美、生活是否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強不強,而這一切又都與街道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成果密切相關。
  • 「15分鐘生活圈」,「圈」出臨空港人的愜意生活!
    「15分鐘生活圈」,「圈」出臨空港人的愜意生活!讓市民共享發展成果武漢市提出加快完善養老、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生活圈近年,武漢臨空港做了許多有效嘗試
  • 「15分鐘生活圈」怎麼建?答案在這裡!
    15分鐘生活圈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將享受怎樣的便利?7月30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舒行鋼率相關市直部門、區縣(市)負責人做客「市民問政直通車」欄目,圍繞「15分鐘生活圈」建設回答市民、讀者、網友提問。什麼是「15分鐘生活圈」?
  • 什麼是15分鐘生活圈?
    當下,新的社區生活圈概念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為打造集約用地、環境友好、設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間2016年上海曾發布《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15分鐘社區生活圈」提出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有完善的教育、商業交通、文體、養老等公共設施什麼是15分鐘生活圈?
  •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發布日期:2020-07-02 09:39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
  • 「未來15分鐘社區生活圈」是啥樣?如何打造?他們告訴你……
    在今天的第一場訪談中,長寧區地區辦黨組書記、主任李世樑和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維走進直播間,暢談如何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回應民生關切,徵集未來規劃的意見建議。長寧區地區辦黨組書記、主任李世樑和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維做客《與「寧」有約》民生系列訪談「上海城市2035總體規劃」明確提出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概念,其旨在打造社區生活的基本單元,即在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
  • 承諾——十件民生實事調查①擴面提質「15分鐘生活圈」187個
    從今天開始,長沙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聯合長沙市政府督查室、長沙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考核辦公室,共同推出系列報導《承諾——十件民生實事調查》,報導在長沙電視臺新聞頻道、智慧長沙APP、「長沙觀察」微信公眾號同步刊播推送。《政府工作報告》承諾,2020年擴面提質「15分鐘生活圈」130個,這一承諾兌現了嗎?
  • 一座城市 處處15分鐘生活圈
    從家門口出發,15分鐘內,能配套有什麼?柳州的定位是有教育、醫療、文體設施、菜市場、商場、社區服務中心……應有就要盡有。  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是推進城市文明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步驟。市民出門15分鐘,就近享受品質生活——生態宜居之城柳州紮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全市範圍內努力打造126個十五分鐘生活圈,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柳州構建126個15分鐘生活圈
    即使碰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主要交通線路中斷,也不用擔心,因為周邊什麼都有,醫院、菜市、商場、學校等一應俱全,15分鐘內都可以到達。」柳州市正在全市範圍內構建126個15分鐘生活圈,讓市民出門15分鐘,就能滿足生活所需。「所謂生態宜居,生態環境良好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讓市民時時刻刻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覃琪濤說。
  • 徐匯區田林街道入選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 打造蒲匯塘慢行系統
    日前,徐匯區田林街道入選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作為綠色田林、智慧社區的願景,通過貫通蒲匯塘濱河慢行系統,同時增加水岸空間的複合功能,打造共享幸福社區。蒲匯塘(宜山路-漕寶路)兩岸景觀提升工程(示範段)目前已啟動,預計到年底1.5公裡的示範段將貫通。圖說:蒲匯塘沿河景觀。
  • 「15分鐘生活圈」,讓唐山人生活的腳步更從容
    「15分鐘生活圈」 讓生活的腳步更從容圖為鳳凰世嘉第二社區「15分鐘生活圈」示意圖。想買菜,生鮮超市、綜合菜場就在家門口;想散步,出門不遠就有健身步道、休閒綠地……據了解,「15分鐘生活圈」是指以社區為中心,居民只要步行15分鐘便可實現包括到便民市場、運動場地、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服務機構在內的醫療、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城市公共服務,構建起宜居的「服務圈」。
  • 搞滿意度調查問卷還配發「標準答案」?棗莊市教育局回應了
    搞滿意度調查問卷還配發「標準答案」? 教育局對學校開展滿意度調查本來是正常流程,但近日,網上傳出棗莊某些學校竟將滿意度調查的問題和「標準」答案發給家長,並稱老師可以上門幫助填寫,引發輿論關注。
  • 民生智庫 | 2020年西城區基層治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民生智庫 | 2020年西城區基層治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2020-12-07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福區打造「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視頻)
    開福區打造「巷子裡」15分鐘生活圈(視頻) 2020-12-24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襄陽打造8分鐘社區生活圈
    漢江傳媒網消息(襄陽日報) 本報訊(記者李暉 通訊員吳燕)今年,我市將在城市社區打造8分鐘生活圈,努力讓市民出門不超過8分鐘就能獲得便利的消費服務。市商務局近日下發《關於做好流通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加快發展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貿流通消費試點工作。
  • 15分鐘生活圈大放異彩,出行購物將不再受「時間」擺控
    當下,新的社區生活圈概念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為打造集約用地、環境友好、設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間,2016年上海曾發布《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15分鐘社區生活圈」。去年11月底,人民日報刊文聚焦河南鄭州農貿市場改造升級。
  • 濟南110個街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太方便!在這試點...
    重大消息濟南將劃定110個街區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後在這些街區不論是出門取錢,買菜還是健身,看病步行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是不是感覺很棒並且110個街區如何規劃目前王舍人、制錦市街區選為改造典範「15 分鐘社區生活圈」,是指在15分鐘步行可達的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