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區田林街道入選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 打造蒲匯塘慢行系統

2020-12-17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現在走出小區就是漂亮的蒲匯塘,黑臭聞不到了,岸邊綠樹掩映,長長的慢行步道,還有休閒椅子能坐坐,蒲匯塘就是我們田林的『小濱江』啊。」家住愛建園的居民陳祖康說。日前,徐匯區田林街道入選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作為綠色田林、智慧社區的願景,通過貫通蒲匯塘濱河慢行系統,同時增加水岸空間的複合功能,打造共享幸福社區。蒲匯塘(宜山路-漕寶路)兩岸景觀提升工程(示範段)目前已啟動,預計到年底1.5公裡的示範段將貫通。

圖說:蒲匯塘沿河景觀。袁瑋 攝

蒲匯塘為南北走向,示範段全長1.5公裡,北至宜山路,南至漕寶路。在城市化進程中,生態系統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一些支向水網沒有了,河道全線疏浚距今也有較長時間,河道產生淤積,水體質量較差,周邊工廠段建築立面、商務辦公用地段建築立面也較為雜亂,一些單位成為居民親水的「堵點」。在前期大調研過程中,愛建園居民反映蒲匯塘河在夏天暴雨後有異味,同時小區中車輛進出較多,居民缺少一個安全舒適的散步環境。田林街道在河道整治取得成效的基礎上,與區市政水務署聯合對蒲匯塘河道兩岸進行設計建設,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比如臨蒲匯塘的欽州路花鳥市場就是個堵點,居民近水不親水。蒲匯塘的功能景觀形態及環境品質有待提升,同清淤工程並進推進,還原蒲匯塘濱水景觀新形象。」田林街道社區規劃師吳茂輝說。

圖說:沿河慢行系統。袁瑋 攝

田林街道社區管理辦主任林建敏告訴記者,結合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區相關部門聯合街道開始蒲匯塘(宜山路-漕寶路)兩岸景觀提升工程(示範段)的建設,讓河流周邊的居民便捷地來到蒲匯塘,先享受到「近水樓臺」。「我們第一步是先建沿河的慢行系統,力爭到年底基本貫通。今年年初,我們先拆除了欽州路花鳥市場的違章建築,並與好飾家、市副食品公司等單位溝通,拆違、留出沿河6米區域。同時充分聽取周邊居民的意見,接下來沿河將增加路燈、座椅數量等。」

圖說:蒲匯塘沿河景觀。袁瑋 攝

記者從蒲匯塘(宜山路-漕寶路)兩岸景觀提升工程(示範段)的建設規劃中獲悉,具體而言將以蒲匯塘兩岸腹地為載體,實踐城市線性廊道連接、流動、共享,串聯城市公園,形成完整連續的生態格局;依託綠色網絡建立連續慢行系統,與日常公交服務設施聯通,達成交通替代;結合周邊用地與地域文化,形成不同屬性的特色空間。蒲匯塘通過清淤、岸坡建設、綠化種植,達到河道暢通、美化環境、提升功能等諸多功能,使市民真正享有「水清、地綠、天藍、寧靜」的生態環境。

圖說:總平面彩色平面圖。田林街道 供圖

工程按路段分為三段,打造不同主題景觀,分別是漕寶路-田林東路段,田林東路-華石路段和華石路-宜山路段。漕寶路-田林東路段針對現狀保留綠地,採取局部改造、深化設計的策略,在提升綠地空間使用率和整體景觀風貌的同時,重點區域放置景觀構築物和文化景牆,特殊地段採取市政路繞行或者架空漫步道的方式,打造串聯溝通各個場地的漫步道園路系統;田林東路-華石路段,西岸針對現狀清退梳理出可用濱水腹地空間,打造獨具特色的濱水漫步系統和活動場地空間,最大限度提升有限濱水空間遊賞體驗,東岸在對原始駁岸線 梳理改造的同時,優化現有場地形態,形成特徵鮮明、充滿活力的休閒健身廣場和動步活動空間,方便周邊居民使用體驗;華石路-宜山路段,東岸在保留現狀綠地基底的同時,對現有鋪裝、欄杆和植被等統一梳理改造,宜山路泵站採用下埋設計,新增街角廣場採用現代流線型設計風格,打造主要針對兒童青少年玩樂的時尚公園,西岸利用濱水漫步道溝通各個新建小綠地,為周邊工作市民提供可以休憩遊覽的半私密空間。

圖說:效果圖。田林街道 供圖

綠化改造方案按場地路段分為三段,分別是絢爛彩林、濱河園藝、浪漫繁花。增補觀賞喬木,重塑林下綠化,林下觀賞花灌木選用上海地區常用植物品種,選用觀賞期覆蓋全年季相複合的花灌木組合,場地沿街綠地林下區域增加時令觀賞花境。在沿河場地入口及重要節點新增智能景觀設施,集便攜充電、WIFI 熱點、 LED 顯示屏、應急廣播、視頻監控、智能照明、環境監測等功能為一體,在融入河道周圍整體景觀環境的同時,提升場地的智能化,方便遊客及居民使用。

此外,蒲匯塘沿岸還有些專項設計,將徐匯文化基因和蒲匯塘歷史傳承通過植入特色文化地刻、設置文化景牆和紀念雕塑等形式,融入文化場景。如30平方米的蒲匯書局,水岸輕展廳,城市生活實驗室,城市氣泡,蒲匯足跡牆等,通過該區域的文化尋根,挖掘徐匯文化基因,體現徐匯區發展時代精神風貌。

相關焦點

  • 大城小圈,上海如何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例如,為方便居民生活,積極應用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技術,在社區內打造健康小屋、無人健身房、無人超市、天貓小店等服務便民場所,儘量把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搬到線上,從「跑著辦」變成「在家辦」。02建成「15分鐘生活圈」,上海還有哪些差距?
  • 「未來15分鐘社區生活圈」是啥樣?如何打造?他們告訴你……
    長寧區地區辦黨組書記、主任李世樑和新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章維做客《與「寧」有約》民生系列訪談「上海城市2035總體規劃」明確提出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概念,其旨在打造社區生活的基本單元,即在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
  • 長春市各街道社區傾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
    打開生活新方式 「這是我們小區今年新建成的鄰裡中心,是專門給居民議事、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社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的又一個便民舉措。」據柳影街道黨工委書記周詠梅介紹,街道在打造15分鐘生活圈時,考慮到居民的實際需求,加大了對鄰裡中心建設的投入,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貼心服務,打造居民嶄新的生活方式,讓居民百姓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 ...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整體行動規劃方案
    黃浦區領導專題研究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整體行動規劃方案2020-12-14 黃浦區規劃資源局近日,黃浦區委常委、副區長洪繼梁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15
  •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發布日期:2020-07-02 09:39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步行15分鐘的範圍內
  • 嘉定菊園入選市級名單 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據嘉定區消息:日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試點」名單,嘉定的菊園新區位列其中!  「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社區更新試點,就是要讓市民在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享有較為完善的養老、醫療、教育、商業、交通、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  作為嘉定區唯一一個試點區域入圍,菊園新區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長啥樣?
  • 澎湃問卷: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市民滿意度調查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提出,在2035年將上海建設成為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明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目標,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99%左右。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旨在增加居民日常「衣、食、住、行」的便利性,優化社區生活與出行環境,構建高品質公共空間網絡。
  • 濟南110個街區打造「15分鐘生活圈」!太方便!在這試點...
    重大消息濟南將劃定110個街區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後在這些街區不論是出門取錢,買菜還是健身,看病步行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是不是感覺很棒並且110個街區如何規劃記者從濟南市規劃局獲悉,近日該局完成《城鄉規劃改革創新五年綱要》和《濟南15分鐘社區生活圈專項規劃研究》初稿,綜合考慮濟南市人口密度、管理單元、步行可達三個維度,劃定中心城區內生活圈空間範圍。借鑑上海等地經驗,以街道作為構成街道生活圈的基本單元,並根據街道規模大小,適度將其拆分或合併為若干個街道生活圈。
  • 襄陽打造8分鐘社區生活圈
    漢江傳媒網消息(襄陽日報) 本報訊(記者李暉 通訊員吳燕)今年,我市將在城市社區打造8分鐘生活圈,努力讓市民出門不超過8分鐘就能獲得便利的消費服務。市商務局近日下發《關於做好流通創新試點工作的通知》,加快發展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貿流通消費試點工作。
  • 「15分鐘生活圈」怎麼建?答案在這裡!
    「15分鐘生活圈」,是長沙打造社區生活的單元,即在步行、自行車、機動車15分鐘可達範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在這個範圍內可以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3個15分鐘圈將分類逐步建設。其中,與我們生活最緊密相關的是步行「15分鐘生活圈」,要求在步行15分鐘範圍內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服務。
  • 杭州要打造「15分鐘生活圈」 您老是「圈」裡人嗎
    今年1月召開的杭州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有一場主題是「打造15分鐘生活圈,助推未來社區建設」的專題會議,引起了熱烈討論。專家們為構建未來社區出謀劃策,小「圈」裡的幸福生活圖景近在眼前。「15分鐘」是一個有趣的時間,它是較多人可以接受的步行時間,尤其是老年人群。
  • 15分鐘生活圈大放異彩,出行購物將不再受「時間」擺控
    當下,新的社區生活圈概念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為打造集約用地、環境友好、設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間,2016年上海曾發布《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15分鐘社區生活圈」。去年11月底,人民日報刊文聚焦河南鄭州農貿市場改造升級。
  • 什麼是15分鐘生活圈?
    當下,新的社區生活圈概念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為打造集約用地、環境友好、設施充沛活力多元的居住空間2016年上海曾發布《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15分鐘社區生活圈」提出以家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範圍內有完善的教育、商業交通、文體、養老等公共設施什麼是15分鐘生活圈?
  • 兩年內長沙將重點打造約400個「15分鐘生活圈」
    「15分鐘生活圈」 「圈」出愜意生活 兩年內長沙將重點打造約400個 王老伯說,在每個社區配備一家便民生鮮農產品市場,作為長沙市政府構建生鮮消費「15分鐘生活圈」的一項舉措,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社區周邊步行15分鐘能解決的,還有小孩子的入學問題。「年初規劃了兩所公辦幼兒園,現在都已動工,投用後將可解決社區500多個小孩的入學問題」,在長沙市高新區麓谷街道,居民的幸福感更多地體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 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南屯城改打造「十五分鐘生活圈」
    打造「十五分鐘生活圈」示範工程,就是讓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十五分鐘生活圈」,包括三級服務層級、多類服務內容。具體說,以居民步行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的距離,形成「五分鐘生活圈」「十分鐘生活圈」「十五分鐘生活圈」三級配套服務設施布局。
  • 一座城市 處處15分鐘生活圈
    從家門口出發,15分鐘內,能配套有什麼?柳州的定位是有教育、醫療、文體設施、菜市場、商場、社區服務中心……應有就要盡有。  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是推進城市文明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步驟。市民出門15分鐘,就近享受品質生活——生態宜居之城柳州紮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全市範圍內努力打造126個十五分鐘生活圈,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柳州構建126個15分鐘生活圈
    即使碰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主要交通線路中斷,也不用擔心,因為周邊什麼都有,醫院、菜市、商場、學校等一應俱全,15分鐘內都可以到達。」柳州市正在全市範圍內構建126個15分鐘生活圈,讓市民出門15分鐘,就能滿足生活所需。「所謂生態宜居,生態環境良好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讓市民時時刻刻感受到生活的便利。」柳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覃琪濤說。
  • 東城區將打造18公裡王府井區域慢行系統示範區
    今年該區將在安定門國旺社區、東直門工體西、東花市白橋社區三個區域,通過「平改立」停車設施建設,創建不停車街巷。同時,建設王府井18公裡自行車道慢行系統,打造區域慢行系統示範區。初秋,走進東四九條,往常機動車胡亂停放的情景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花箱,綠植香花傳遞著清香,使青磚灰瓦的胡同充滿了老北京生活氣息。
  • 「15分鐘社區生活圈」
    「住在老城區,出小區門口就有超市、粉店,小孩去學校走10多分鐘就到了。」「在新城區買了房,周邊菜市、商場都還在建設中,生活多少有點不方便」。 1 柳州發布 相關規劃設計 生活是否精彩取決於生活圈的半徑,從家門口出發,用15分鐘的步行時間就能把吃喝玩樂、休閒健身的美好收入囊中,試問,這樣的生活誰不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