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僅是一個浪漫的詩人,同時他又是一個壯志難酬的愛國人士!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耳燻目染的詩人, 在小編的學生時代,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後來的高中,學過的唐詩、宋詞、元曲,所以學習過很多古詩人的生平。其中見過次數最多的詩人就是李白了,雖說我現在離初等教育有些遠了,但感覺在現在的語文課本上他的詩還是普遍比較多的吧。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李白。
為什麼在語文課本上他寫的古詩比較多,這跟他的寫詩風格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他寫的詩淺顯易懂,淺入深出,在現在還有這樣的一些說法,說是他寫完的詩之後,會把他自己寫的詩讀給老婆婆,小孩子聽,如果他們都能聽懂的話,才會停筆,如果他們聽不懂,就會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詩所有人都能讀懂,讀起來簡單有氣勢,還朗朗上口。這樣一來他的詩能夠贏得如此多的人也不為過啊!
關於大詩人的名字還有個特別有趣的故事。他一周歲時在抓周的時候,抓到了一本詩經,父親高興極了,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之後肯定會成為非常出名的大詩人,名字還沒有起,我一定要好好的起,起名字一定要謹慎,要不然等到兒子名聲揚外的時候名字不好聽就該嘲笑我沒有文化,沒有水平了。所以到他七歲的時候,他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他的父親突發奇想,一家人一起合作一首詩,父親說了前兩句,母親接了一句,最後一句小詩人接的,他的父親取了其中兩個字作為他的名字,這樣,他就有了名字。
他在小時候特別聰明,也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很貪玩,有一次在學堂上課的時候,就逃課出去玩了,在外面見到一個婆婆拿著一個很粗很長的鐵棍在石頭上磨來磨去,他看了很長時間,不理解為什麼這個婆婆為什麼一直在磨這個鐵棍,就問婆婆,婆婆說要把這個鐵棍磨成一根針。他天真的問婆婆,這個鐵棍這麼粗怎麼可能磨成細針呢?婆婆很是耐心的對他說,只要是功夫到了,什麼事情都能辦到。他想到自己逃學的做法,覺得自己做的不對,以後他再也不逃課了,反而好好的學習功課,才成就了後來的大詩人。他生活在唐玄宗在位的時候,唐玄宗很是寵愛楊玉環,聽說他的才華出眾,就下令召見了他,他走到大殿上,皇上居然親自走下來接他,讓他做了一首詩,皇上很是欣喜,還親自給他熬粥吃,即刻封他為翰林。關於大詩人的有意思的故事還有很多,關於大詩人的故事就到這裡了,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些歷史書、相關的書籍,或是上網了解一下,來增加自己的知識面。
總之呢小編認為李白的身上有太多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崇拜的,所以呢小編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像李白一樣,不求能為一個人或者一件事能做多大貢獻,但求無愧我心盡最大努力去為一個人或者一件事付出努力。還有一點就是小編希望大家能夠做到肯虛心學習,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