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到標題大家就知道小編所說的是誰了,對,他就是我們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更是被後人叫做「詩仙」,也被稱作「酒仙」。在我們學習的唐詩中大部分耳熟能詳的都是李白的詩句。像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等都是在我們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的唐詩了,所以說在古詩方面帶給我們知識最早的就是李白的詩詞了。
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看看我們的大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吧。李白的祖籍在甘肅天水,但是關於他的家世以及家族歷史上都沒有具體的記載。在《新唐書》裡,記載了李白是興聖皇帝的第九個重孫子。李白十五歲的時候已經作詩很多首,並且還得到了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
等到十八歲的時候,李白隱居在大匡山裡讀書,後來出遊了江油、劍閣、梓州等地,也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唐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在旅行中暫時居住在叔叔家,就寫信邀請李白到自己家做客。信上說:「先生您喜歡遊玩嗎?在這裡有十裡的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這裡有幾萬壇酒。」李白向來喜歡喝酒,又聽說有這樣的美麗景色就一口答應了。去了之後卻沒見到信中寫的景色。汪倫盛情款待了李白,並且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和李白一起飲用。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在十裡之外的潭水出名,並沒有十裡桃花。開酒店的老闆姓萬,而並不是有幾萬壇酒。」
李白聽說以後大笑不止,並不認為自己被愚弄了,反倒是被汪倫的盛情感動。汪倫留了李白連住好幾天,李白深深地感激他,作了一首詩《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為什麼叫李白呢?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什麼?有一種說法指出,李白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打算給他起一個正式的名字。因為父母兩人都喜歡讀書,所以打算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高雅脫俗的人。他的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說:「火燒葉林紅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一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白」——不正說出了李樹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乾元二年,朝廷中因為關中遭到了大旱,所以宣布大赦天下。李白通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李白當時的心情。後來到了江夏,因為老朋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在那裡逗留了一陣。
李白答應朋友的邀請,再次和被貶職的賈至坐船在洞庭之上賞月。不久之後,又回到了宣城、金陵以前遊玩的地方。後來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來來往往在兩地之間。
上元二年,已經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為生病回到了金陵。在金陵中,他的生活已經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去投奔當時在當塗做縣令的家族中的叔叔李陽冰。第二年李白病情加重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寫下《臨終歌》最後離開了人世。
李白的一生結識了很多好友,同時他自己也創作了九百多首詩,這些都是留給後代寶貴的財富。「詩仙」的稱號當之無愧。
關於李白,小編相信在大家上學的時候就對他已經有個大概的了解了。當代社會李白也成為了人人口口相傳的偉大詩人,可以說他的成就是很高的了。對於李白你有什麼關於他的故事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討論,歡迎大家踴躍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