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熟知的盛唐時期,也是當時詩詞的巔峰時期,出了一位極具浪漫主義的詩人和一位現實主義的詩人,就是李白和杜甫。他們二人總喜歡被提及到一起,俗稱李杜,是當時冉冉升起的兩顆新星,但兩人可不是幼年就相識的,今天要說的也只是其中之一,詩仙李白。李白是現甘肅人士,5歲的時候跟隨父親移居到了四川青蓮,這也是青蓮居士的由來。他在小時候就聰明愛學,少年時就看得懂詩書,後來又練得一手好劍術,30歲時就以自己寫的文章被天下人所熟知,名氣逐漸傳開。
在李白25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一路順著長江東下,還拜訪了一位當時德高望重的道長,這位道長已經接近80歲,曾經被三朝皇帝接見過,所以名氣一直很大,也受到眾人所敬仰。當道長見了李白之後,對他讚賞有加,很是喜歡他。李白特別高興,剛走出家門就被這麼一位大人物所稱讚,隨即就寫下了一首大鵬賦,表示自己的抱負就好比大鵬一樣不凡。
後來沒過多久,這首詩詞就被人們傳遍開來,李白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終於被當時的皇帝所看中,傳召李白去了京城。當時賀知章老人家知道李白來了之後,親自去拜訪他,賀知章表示看了李白在10年前寫的詩詞,從此就稱讚他是從天上來的仙人,後來李白又名詩仙,就是這樣所傳開的。
當時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喜歡李白,一進宮就讓他供奉翰林,後來特別信任他,還讓他參與了擬定詔書的職責。但當時的皇帝只是想要李白成為一個專門為朝廷寫詩詞的詩人,李白對此其實並不喜歡,他自認為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雖然剛開始對政治不是很了解,但他為此寫了很多類似的詩詞,想法就一點點的發生了改變。由於他對自己的才華過於自信,認為皇帝小看了他,所以天天喝得酩酊大醉,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十分的狂妄。這樣的性格跟朝中的大臣們難以融合,所以他後來所寫的詩被皇帝身邊的大太監強行歪曲,導致皇帝對他也漸漸失去了希望,最後被逼迫出宮了。
出宮之後的李白反而顯得輕鬆愉悅,他開始了遊山玩水的日子,過上了神仙生活。但自從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倉皇逃入四川,唐肅宗即位,唐玄宗又命自己的兒子永王招兵買馬,抵擋叛軍。當時李白正在廬山避難,永王知道以後請了他當自己的幕府,他當時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想著終於能為國家做事,自己的抱負有了可以發展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
可當時新上任的皇帝唐肅宗,並不相信自己的兄弟,甚至想要除掉他。永王聽聞這個情況後大怒,當時就對抗起了唐肅宗,這樣一來就被當成了是造反,後來永王敗了,作為永王的幫兇李白,也被關進了獄中。後來還是被人救出,判了個流放之罪,倖免一死。在流放途中,朝廷突然宣布大赦天下,李白又被遣返到了家鄉。當時他已經60歲了,晚年是在一個小縣城度過的,倚靠著一個縣令。這下李白的大抱負已經不能夠再實現了,由於多年壓積的抑鬱和長期酗酒,導致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他在61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一生所追求的抱負也無一施展。
小編認為李白對自己的才華過於自信了,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己認不清楚,非要鑽一個牛角尖,為人過於豪放剛正,處處碰壁還遭人暗算,還導致自己遭受牢獄之災和流放,很不值得。不過幸好寫下了無數作品,流傳至今。現在看來,大多可能是在消極失意之下,才寫下了這麼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