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同代大詩人賀知章認為他是太白金星下凡,於是便稱李白為「謫仙人」,因此後世將李白冠以詩仙之名,盛唐愛吟詩作賦的文人無以計數,唯有李白能獲此殊榮。
唐代謫仙人
李白生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儒、道、佛三教並存,社會繁榮鼎盛。只是盛極必衰,接著唐朝就到了動蕩的年代,「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富的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強,社會上的矛盾日益月增。朝廷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終於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再也不見當初盛唐之景。
也正是這種時代由盛變衰的景象,才造就了無數青史留名的唐代詩人,才有了如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詩仙李白。
唐代另一位被譽為「詩聖」的大詩人杜甫,他也承認李白是「謫仙人」,稱讚其「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更是預言說「流傳必絕倫」。
杜甫的預言成真了,李白的詩作流傳千年,卻依舊沒人能作出李白這樣的詩文。好比範文已經擺在了你的面前,而你卻模仿不來。
自有詩人這個說法起,就有了對詩的評價,諸如幽林碧溪、奇峰怪石、秋江曉月、高山大澤等等。可是,山再高也有登頂的那一刻,海再深也始終有個深度。
只有李白的詩讓「世人孰得窺其作」,他是憤世嫉俗、笑傲王侯的俠客,也是超凡脫俗、浪漫飛行的謫仙。如果詩有極致的話,大概只有李杜達到了這種境界。
李白的才名傳遍天下,自然會遭到不少人的嫉妒,於是這些人便故作高深的貶低李白。同代大詩人韓昌黎便作詩譏諷這群人,說他們如同「撼樹」般可笑,自不量力。
鬥酒詩百篇
李白好酒天下皆知,詩和酒已經完全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杜甫寫詩說其一鬥酒便能詩百篇,喝醉之後皇帝來叫都叫不動。
李白作詩必喝酒,喝酒必作詩,一生中不少傳世佳作都是酒後所為,酒是他靈感不可或缺的來源,若是沒有酒,或許他的詩中就少了幾分豪情灑脫。
唐宋八大家的歐陽修便有一首七言絕句《夢中作》,因此詩是記錄夢中所見,字裡行間充滿了神秘感,秋、春、棋、酒轉換間渾然天成。
或許正是醉酒之後,那種似醒非醒的朦朧感令李白思緒騰飛,才能寫出這如天馬行空般的詩作,怪不得杜甫又稱他為「酒中仙」。
李白最出名的酒後之作便是《將進酒》,看起來是李白在勸人,其中也有著開解自己的意思。雖是喝酒時隨性所作,但此詩的感染力之強,堪稱千古之最。
這一首詩便能看出李白此時正值懷才不遇之際,同友人一起喝酒來排解心中不平,「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杯莫停」是在開解岑夫子和丹丘生,同時也是在開解他自己。
李白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更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浪跡於江湖之中,這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謎一樣的李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李白思念家鄉時所作的一首詩,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思索李白的家鄉在何處時,又萌生了許多以前不曾想過的問題。
他的出身,他的家室,他號稱「青蓮居士」是出生在青蓮鄉,還是在那裡久居過?他的李姓和皇室有沒有關係,他最後又死在了何處,又是什麼原因而死?
之前在寫宦官高力士的時候,還想過李白在喝醉之後,到底有沒有讓高力士為他脫鞋。這些都是迷,李白就像是橫空划過的一顆流星,只留下了他的詩作和傳說。
除了李白的詩讓人感到遙不可及之外,他的性格更是令人捉摸不透,雖是一介秀氣書生,卻仗劍走天涯,作出「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這等充滿俠氣之詩。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作為勵志故事傳至今日,不少人都深受影響,但是他轉眼便「痛飲狂歌空度日」。
前不久還「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度日,當遊歷到五松山借宿在農家中時,一盤簡單的素食就讓他「不能餐」。
從他的詩中能明顯感到他思念故鄉,但是他也沒有停下遊山玩水的腳步,稱其為被貶的謫仙確實有道理,在下凡遊歷一遭後他便重返天上。
李白不是尋常人,尋常人作不出他這樣的詩;他像是瘋子又不是瘋子,性格矛盾卻又邏輯清晰。或許這正是成就李白「詩仙」之名的原因,他真正做到了率性而為的超脫境界。
參考文獻:
《李白 詩酒人生》
《酒與李白的詩》
《李白和杜甫》
-作者-
百川,願作一介撰史人,筆盡中華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