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光明磊落,思想和詩品一樣白璧無瑕……

2020-12-23 層城鵷雛

讀罷李白的一首詩,我們就會擁有一種天馬行空的感覺;讀罷李白的十首詩,我們就會產生浪漫主義的想像;讀罷李白的一百首詩,我們就會有返璞歸真的思考。

李白的詩歌稱得上是天才詩,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只出了一個李白,除了杜甫之外無人能與之比肩,我等只能對其仰望,高山仰止,「白也詩無敵」。李白能夠寫出高妙的詩篇,來自於兩方面原因,其一是讀萬卷書,其二是行萬裡路,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很難。時代不同了,現代人儘管可以讀萬卷書,未必能夠行得萬裡路。現代人追求的是金山銀山,早已忘記了綠水青山。自然環境改變了,壯麗的河山可遇不可求,今人很難超越李白了,甚至永遠不可能超越。

讀完李白的所有詩篇,我們會發現李白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遊山玩水,其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寫到「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第二重境界是建功立業,其在《永王東巡歌》寫到「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第三重境界是功成身退,其在《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寫到「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縱觀李白的一生,雖然活得瀟瀟灑灑,但一直壯志難酬,多數時間都處於第一境界,被迫隱居,不得已遊山玩水,經常借酒消愁,他內心深處是多麼渴望建功立業啊!李白一生之中有兩個偶像,第一個偶像是謝安,第二個偶像是謝靈運,兩個人都姓謝。李白在遊玩的時候就想起了謝靈運,在雄心勃勃的時候就想起了謝安。現結合李白的兩首《永王東巡歌》稍微分析一下李白。

永王東巡歌,其二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永遠東巡歌,其十一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李白在安史之亂後,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後世大多都在批判李白,批判李白不懂政治,不了解天下大勢,不該趟這趟渾水。說的都非常對,畢竟永王最終失敗了,李白也差一點把命給搭進去。好在上天保佑,流放夜郎的途中遇到天下大赦。

這兩首七絕恰巧表現了李白的政治理想,其二表現了極其渴望建立功業,其十一表現了建功立業以及統一大業後的功成身退。

其二開頭兩句描寫了叛軍非常多,而且很兇,人民紛紛逃竄。氣氛寫得越緊張,越能顯現出李白的鎮定從容,「談笑靜胡沙」,淡笑間叛軍已灰飛煙滅。後兩句詩寫得極其含蓄,李白把自己比喻成了東山再起的謝安,要像謝安一樣「挽狂瀾於既倒」。

其十一前兩句描寫了卓越的指揮才能,風格豪邁,贏得一場戰爭簡直輕而易舉。後兩句描寫了一統天下之後,功成身退。出將入相併不是李白的本意,其最高理想是「忽復乘舟到日邊」,泛舟滄海,逍遙自在。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殘酷。李白又一次失敗了,李白根本就不是輔佐君王的棟梁之才,亦不能徵戰沙場指揮千軍萬馬,他只適合寫詩,是千年一遇的詩才,歷史早已蓋棺定論。李白豐富的想像在黑暗的社會裡四處碰壁,政治抱負難以實現,而詩歌卻非常受歡迎。

李白雖然是人生的失敗者,但卻是詩歌的至尊王者,「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李白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一個浪漫天真的人,詩歌如同日月一樣,照亮著生命的光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返璞歸真才是人類的最終追求。

相關焦點

  • 《二十四詩品》的美學邏輯
    《詩品》的開頭,不是單獨的第一品,而是第一和第二兩品,即《雄渾》和《衝淡》,這就好比《周易》的開頭是《乾》《坤》兩卦一樣。《詩品》的結尾,是《流動》品,從結構功能和地位看,它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周易》的結尾二卦《既濟》《未濟》。《詩品》的開頭和結尾是固定的,其餘二十一品的排列則相對自由。
  • 【新詩品】王愛民詩歌賞析
    「細浪一樣地活著/因為很多雨會從眼眶裡回來」分明又表明了詩人的觀點。這種沉默隱忍,既表明了詩人的態度,也暗含了詩人的經驗與表達的「不語而語」。至於結論,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物我同一」是莊子的重要哲學思想,強調「天人合一」。習詩者臻化境,便能如王愛民這首短詩,不僅能做到跳出詩外來寫詩,還能達到王國維所說的「境非獨謂景物也」的境界。(賞析:項見聞)
  • 【新詩品】麥豆詩歌賞析
    是啊,如果豬還是活生生的,怎麼會有機會與百合花同處一室,正如百合花如果還在花棚裡怎會與豬肉同處一室,而人類如果不吃豬肉、不用鮮花來裝點生活,又怎會有豬和百合花的死亡。其中的哲學思辨將全詩推向高潮,讀者被詩人猝不及防的深邃思想所震撼。其實道理很簡單,同樣的或者是類似的場景幾乎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曾經歷過,但是並未引起我們深入思考,又或者說我們對此已經麻木,或司空見慣了。
  • 為人光明磊落,極具善心,一生自會名利雙收的四大生肖
    人的一生不求多少功名利祿,但求問心無愧,做一個光明磊落,善良真誠的人,這樣的你也一定會得到上天的回報,自然賜予你名利雙收,十二生肖中,下面這幾個生肖便一生註定好命。,不是特別擅長表達,也不會甜言蜜語,但屬牛人的真誠與實在特別打動人,一生自會名利雙收。
  • 陸啟成《二十四詩品》楷書
    《二十四詩品》是古代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專著。傳為晚唐司空圖撰,其繼承了道家、玄學家的美學思想,以道家哲學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遠為審美基礎,囊括了諸多詩歌藝術風格和美學意境,將詩歌所創造的風格、境界分類。通篇充盈道家氣息,道是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生發天地萬物,二十四詩品也是道所生發的二十四種美學境界。
  • 從美學角度探討詩歌神韻,司空圖著《二十四詩品》
    這部書誕生之初起名為《詩品》,由於南朝北時期的鐘嶸也編著過一部《詩品》,為了以示區分,司空圖編著的這部定名為《二十四詩品》。司空圖是山西永濟人,原本是朝中官員。唐末黃巢起義,他為了躲避戰亂,隱居到中條山。他預感到天下已經大亂,皇帝召他為官,他也隱居不仕。唐哀帝被朱溫殺害後,他自殺殉國。
  • 司空圖詩品之含蓄篇,懂得萬取一收,就理解了很多經典之作
    詩歌創作也是如此,李白的作品常常浪漫誇張,有時也會含蓄蘊藉;蘇軾的詩詞多是豪邁不羈,但也不排斥委婉風格。唐代的詩歌文化發展到巔峰,詩歌理論也發展迅速,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詩品·含蓄唐代:司空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古代文學,文賦,文心雕龍,詩品
    在文學的形式和內容的關係上,陸機也提出了許多很好的見解,比如:「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辭程才以效伎,意思契而為匠。」陸機以「理」、「意」表示文學的內容,在創作思想上,他堅持應以內容為主,文辭為輔。陸機《文賦》還順應時代的潮流,明確提出了「詩緣情」的創作思想。
  • 【新詩品】半壁心空詩歌賞析
    詩人藉助「文字」良藥,達到內心平衡,走向「詩和遠方」!而母親一旦永遠地離開了,於我們而言,便只有空空的思念,這思念像當初母親對我們的疼愛一樣,始終縈繞在心懷。看看詩人半壁心空的這首《娘的名字叫桃花》是怎樣寫出了她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的。「村裡的人/都喊我娘「桃花」/喊著喊著/樹上的桃花就開了」詩人的母親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在詩人的心裡好看的桃花也是被人們喊母親的名字給喊開的。
  • 楊焄|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此後他又一鼓作氣發表了《〈詩品〉例略》《評古直〈鍾記室詩品箋〉》《〈詩品平議〉後語》(以上三篇均載國立暨南大學出版委員會編《文史叢刊》1933年第一期),對《詩品》的撰著體例以及今人的研究得失都有細緻翔實的考索論列,足徵其真積力久而術有專攻。在隨後數年中,許文雨教學相長,精益求精,對《詩品釋》做了大量修訂增補,僅就文本校勘一項而言,就新增明鈔本和清人鄭文焯校本作為參校本,使全稿面貌煥然一新。
  • 楊焄 | 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古直在《陶靖節詩箋》(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1926年)和《鍾記室詩品箋》(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1928年)中,一再根據《太平御覽》中所開列的《詩品》上品詩人名單,斷言今本《詩品》已遭後世篡改,現居中品的陶淵明「本在上品」,在當時得到不少學者的隨聲附和。
  • 楊焄︱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古直在《陶靖節詩箋》(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1926年)和《鍾記室詩品箋》(上海聚珍仿宋印書局,1928年)中,一再根據《太平御覽》中所開列的《詩品》上品詩人名單,斷言今本《詩品》已遭後世篡改,現居中品的陶淵明「本在上品」,在當時得到不少學者的隨聲附和。
  • 李白之「牛皮大王」是怎樣煉成的
    你瞧瞧,李白會吹牛吧?他「吹牛皮」往往吹成了千古名句!一個人如果沒有超凡脫俗,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他是做不到這點的。李白何來的如此令人瞠目結舌的胸襟的氣魄呢?我們來審視一下他的生平和閱歷,或許能從中瞧出一些端倪來。 一、皇家後裔,身世不凡。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大唐李氏同宗,如果細考輩分,應是唐玄宗的長輩。
  • 《二十四詩品》詩評範式的互文性
    讀者謂《二十四詩品》是品詩之美亦可,是論詩之法亦可,是品評人物亦可,是談玄論道亦可,正所謂取譬連類,意蘊無窮,總之其內容可以通達詩裡詩外,形上形下……」(丁利榮《取象與造境》)這種開放性和靈活性也成全了其「品而不論」的特色。若論「比物取象」則古代文論中的典範不勝枚舉,但能通篇做到「目擊道存」卻不多。《二十四詩品》便是以歷歷在目之辭敘述幽微深邃的詩理。
  • 李白和杜甫的詩詞水平到底誰更勝一籌
    說起唐詩,我們不得不說起李白,也不得不說起杜甫,一人稱詩仙,一人謂詩聖,有人問誰的詩歌水平更勝一籌呢?眾所周知,李白和杜甫屬於同一時代的詩人,李白年長杜甫11歲,兩人有深交,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一生也都活了五、六十年的光景。
  • 「詩仙」李白真正的魅力是什麼呢?試論李白的「天真」本性!
    他就像一個從雲端裡飛來的詩人一樣,神秘,浪漫,飄逸,卓爾不凡。他的詩也和他的人一樣,氣勢奔放,震撼人心,讓人激情澎湃,讓人感慨萬千。此外,我國現代著名學者和古文學家林庚先生也曾說:「李白的詩是最天真的,這使得他的風格達到了驚人的淳樸。」那麼,李白的「天真」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呢?筆者將分別從思想行為方式,政治活動,文藝思想,詩歌創作等四個方面具體論述李白的「天真」表現。
  • 凡人李白的漂泊之歌
    然而英文世界最完善的李白傳記卻直至哈金才完成。在李長之《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傳》、安旗《李白傳》、周勳初《李白評傳》等基礎上,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傳》試圖在學術性和普及性之間尋求平衡,以便更多讀者接近這位偉大詩人,領略詩人試圖通天而終以痛苦和掙扎收場的漂泊一生。
  • 楊過一生光明磊落,為何總背著其父楊康的千古罵名?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從小就身世悲憫,在其母穆念慈死後,楊過為了生存,開始過起了偷雞摸狗的生活,後來郭靖與黃蓉路過,發現此人與其父楊康長相神似,在詢問之下,從而確認了楊過的身份,楊過的武俠人生從此開始,楊過,名過,字改之,這個名字是當年郭靜夫婦為他所取,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夠與楊康不一樣
  • 張福臨篆刻作品欣賞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四十多年前,他即和郭九麟學書畫,和王寬學篆刻。學篆刻,由於沒錢買石頭,他找瓦片,找城牆磚;沒有工具,他便自製。他攢錢買來各種篆刻書籍,他走街串巷去抄人家門楣上的匾額,甚至跑到陰森森的墓地,抱了灰眉土眼的墓碑,一遍遍擦洗,一塊塊臨拓,像走火入魔了一樣。為了提高篆刻水平,他翻破了三本新華字典,摘抄了幾大本筆記。
  • 問世間情為何物15:比之李白,杜甫才是大多數人的榜樣
    杜甫是與李白齊名的唐代大詩人,被尊稱「詩聖」。杜甫一生顛簸坎坷,雖然沒有當過大官,但憂國憂民。同時,詩品如人品,杜甫為人清白,用情專一,其愛情婚姻不如詩名,但絕對可以稱得上世人楷模。杜甫生於河南,但出身於關中京兆杜氏家族,也是名門望族。祖上是漢武帝御史中丞、酷吏杜周,以執法嚴峻文明。杜周的兒子杜延年,更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