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藝術成就極高,後世譽之為「詩仙」。他出神入化般運用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描寫山水神奇異彩、瑰麗動人,極具浪漫意蘊,宛如仙人下凡。又因其清高孤傲,不食人間煙火,似只嗜飲酒,神志朦朧,作詩空無依傍,如浮雲巔或墜若谷底,變幻莫測,飄逸若仙,所以被同行和朋友稱為「謫仙人」。
他的詩既能使山河雄奇飄逸,俊逸清新,又能使感情抒發或排遣似排山倒海,一瀉千裡。情與景,意與境契合完美,展現著「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胸懷凌雲之志,熱愛祖國山河,遊遍山巒河川,寫了很多歌頌祖國錦繡山川的名篇,中間毫不掩飾抒發雄偉豪邁的氣概,或壯志未酬的憤慨,或纏綿不盡的相思。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既天真率直又狂放不羈,表現了他的喜怒哀樂和曲折人生。
李白爽朗大方,天性率真,愛飲酒,喜交友,他的詩大部分歌頌了時代主旋律,但他壯志難酬,不得意仕途不暢,這也說明了當時政治生態遭到汙染,李白的詩情和才情足能暗淡了整個朝代,卻被排除在官場之外,這不可理解,李白也不理解,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感慨,羈旅思鄉的愁情,還有少數反對戰爭,關心民生的詩篇。邊塞詩存世不多,千斌今天和大家共同來欣賞他邊塞詩《關山月》,領略邊塞風光的廣闊蒼茫和詩人對戍邊將士的關切及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關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李白寫這首詩時對社會危機已經洞幽燭微,唐玄宗好大喜功,對內寵信宦官和外戚,腐敗不堪,對外窮兵黷武,不顧民生。禍亂將作,詩人愛國熱情得到升華,揭露和批判社會的黑暗,悲天憫人,更同情戍邊將士的艱難困苦,譴責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現了反對戰爭的主題。
這首詩前四句景物的描繪了了邊塞的苦寒蒼涼和雄偉壯闊,無邊無際雲海,縈繞蒼茫。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風,似虎嘯狼嗥,氣勢兇猛掠過玉門關,只能仰望一輪明月照著關隘和邊塞,這些在「白登道」和「青海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出徵這裡將士難以生還,遠戍男兒馬革裹屍,沒完沒了,十分的蒼涼悲壯。中間四句表達了出徵和戍邊男兒的結局,就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殘酷。在如此之境,人人都會想念家鄉,後四句將士臉色愁苦,望著明月,思念家鄉,寄情妻子。留守家園的妻子同時遙在蒼茫月夜裡遙問歸期未有期,哀嘆不息,牽腸掛肚,徹夜難眠,最後絕望了。詩人深沉了,這有可能跟詩人遊歷四方產生的羈旅思鄉體驗感將士之受,痛苦地看到無休止的民族衝突和戰爭造成骨肉分離,夫妻訣別的悲劇,給無數徵人及家屬所帶來無邊的痛苦和沉重代價,吶喊當朝統治者為什麼不勵精圖治,陷人民於水火?
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悽涼而又雄渾悲壯。詩人將將士的思鄉,家人的思親的遭遇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裡,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表現了他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情操,反對戰爭,心念蒼生的博大胸懷,不懼權貴的豪放,十分難得。